| 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所以说这个饮酒以后,会造成十种的过失:第一个是颜色恶,第二个是劣力,第三个是眼视不明,第四个是现瞋恚相,第五个是坏田业资生法,第六个是增致疾病,第七个是益鬪讼,第八个是无名称恶名流布,第九个是智慧减少,第十个是身坏命终堕恶道。我们这十个这样子的过失,大略地说明一下。我们可以看看一下,喜欢喝酒的人,他的五阴里面的色阴,他的色是不是现出一种暗沉的一个恶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又复戒者名学,学调伏心智慧诸根,是故名学。】佛在《优婆塞戒经》卷7里面提到:何因缘故名为戒?是什么因缘才取这个名字,叫作戒呢?佛是这样开示的:戒者名制。也就是说,戒者是制。大家台语有没有听过ㄗㄟˋ(zèi)?很多人以为这个ㄗㄟˋ是这个祭祀的祭,其实不是,ㄗㄟˋ是这个制。就是说一些不善的法要出来,我们就用这个制把它压制、把它制止不让它出来,也就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也因为有了定,能够如实知、如实见;也因为能够有了如实见的智慧,所以对于自己的五藴、十二处、十八界、对于苦集灭道就能够具足的观行。我们这里要说明这个厌,不是讨厌的意思,而是把这五藴的法、十二处的法、十八界的法,乃至于四圣谛的法,都已经观行了具足,不会再有任何的怀疑,所以这个厌是表示已经观行满足了。也是因为观行非常具足,对于世间五藴十八界这些法,不离无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为定的关系我们的智慧就能够展开,所以六度是一个很完整的修法,整个大乘佛法,这个六度是一一次第来修习。但是也可以说,这个六度里面都有互摄,那其中大乘佛法最尊贵的就是这个般若慧。般若慧里面包括两个部分:一个就是解脱道,一个就是佛菩提道;既然是大乘佛法,佛菩提道一定是含摄解脱道的修法,这个都是要不断地反复地修习,然后观行,才能够这个修法。我们整个布施度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说这个饮酒以后,会造成十种的过失:第一个是颜色恶,第二个是劣力,第三个是眼视不明,第四个是现瞋恚相,第五个是坏田业资生法,第六个是增致疾病,第七个是益鬪讼,第八个是无名称恶名流布,第九个是智慧减少,第十个是身坏命终堕恶道。我们这十个这样子的过失,大略地说明一下。我们可以看看一下,喜欢喝酒的人,他的五阴里面的色阴,他的色是不是现出一种暗沈的一个恶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戒法常有开缘及遮止,既有开遮就不能一概而论,所以有智慧者不会随便对戒法作狭义的定论。-----平实导师《优婆塞戒经讲记(第六辑)》<净三归品>第二十 (原标题:戒法常有开缘及遮止)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戒法常有开缘及遮止,既有开遮就不能一概而论,所以有智慧者不会随便对戒法作狭义的定论。〖善男子!若有从他三受三归、三受八戒,是名得具一日一夜优婆塞斋;明相出时,是时则失,是故不得佛像边受,要当从人?!根本清净,受已清净,庄严清净,觉观清净,念心清净,求报清净,是名三归清净斋法。善男子!若能如是清净归依、受八戒者,除五逆罪,余一切罪悉皆消灭。如是戒者,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又复戒者名学;学调伏心智慧诸根,是故名学。善男子!或时有人具足一戒,所谓波罗提木叉戒;或具二戒,加定共戒;或具三戒,加无漏戒:或具四戒,加摄根戒:或具五戒,加无作戒。善男子!波罗提木叉戒,现在得:定共戒者,三世中得。善男子!若复有人欲受戒时,至心能观生死罪过、解脱功德,信心欢喜,是人兼得作、无作戒。如是戒者,随命长短!命长长得,命短短得。是无作戒,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修学佛法最基本的行持就是信,信则能入,佛说那是菩萨因的初发心,能长养最胜智慧门,长养一切善根。我们对佛法僧要有信心,生活在这个五浊世间,不论遇到的是顺境、逆境,知道那都是本无今有,一时因缘假合相,不会对三宝的功德和真实义产生动摇,以佛法僧三宝为我们总持的戒体,这也是我们初学佛第一修学的戒行。因为深信三宝功德,则从体解大道发无上心,到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上海开示菩萨戒:这个问题就是刚刚讲到「菩萨戒」的问题,这个问题在我来之前,我就已经排好这个主题我今天要讲,也就是说,现在因为我们不能一直经常性来跟大家互动,刚刚有说只能看书啊!那怎么办呢?很多学习,像刚提到学习的方法,以及怎样知道对?要怎样修正?哪里错了?现在就是问题在这里,但是我们在学习菩萨的这个法,说让自己成为菩萨,学菩萨道的过程里面,不是只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听完这四位神王各自所说自己所受持的八关斋戒福德才是第一后,摩竭王也无法断定到底谁才是真正的福德第一,于是摩竭王说:我有个很有智慧的臣子,他的名字叫作披陀类,我请他来为大家决断这其中的义理。于是摩竭王的智臣披陀类,便奉摩竭王的召命前来王宫,摩竭王即为披陀类说明四位神王各自认为自己所受持的八关斋戒福德才是第一,请披陀类为四神王决定这其中的义理。披陀类听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有智慧想求解脱的人,都不会去偷盗。接下来是不邪淫。不邪淫是我们在家所说,就是不跟婚姻以外的异性去做淫欲之事。可是我们要注意,在我们后面所要说的八关斋戒或是声闻戒、或是菩萨戒里面所谓的出家戒都一样,是所有出家戒都是不淫的。而且在五戒里面,杀人是放第一,可是在声闻戒它是放在第一的。表示如果是出家众,他的不淫——不跟任何的异性发生这个淫欲之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们要有智慧,思索一下、衡量一下:诽谤贤圣,不是只有一世的果报,那是未来很多世在地狱受苦的,以后再回到人间是要等很多劫的。再想想看:地狱的一天,我们是这里多久?不说阿鼻地狱,光是第一层地狱,时间就够长了。然后,经过很久的痛苦而离开了地狱,还要到饿鬼道去,饿鬼道的时间也比我们人间长。饿鬼道的苦受完了,还要当畜生,任人宰杀或支配,然后回到人间时,前五百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戒只是遮止不犯,但是合乎世间礼法的事情还是会去做;所以窈窕淑女,当然就会君子好逑,“以是因缘淫欲缠绵”,难证解脱与实相,不得般若智慧;所以应当至诚心来受持戒法,还要谨慎的不要放逸自己的心。【若有说言:‘更有无量极重之法,过去诸佛何缘不制,而制于酒?’善男子!因于饮酒,惭愧心坏,于三恶道不生怖畏,以是因缘则不能受其余四戒;是故过去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有智慧想求解脱的人,都不会去偷盗。接下来是不邪淫。不邪淫是我们在家所说,就是不跟婚姻以外的异性去做淫欲之事。可是我们要注意,在我们后面所要说的八关斋戒或是声闻戒、或是菩萨戒里面所谓的出家戒都一样,是所有出家戒都是不淫的。而且在五戒里面,杀人是放第一,可是在声闻戒它是放在第一的。表示如果是出家众,他的不淫——不跟任何的异性发生这个淫欲之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善男子!若复有人乐饮酒者,是人现世喜失财物,身心多病;常乐斗诤,恶名远闻;丧失智慧,心无惭愧,得恶色力,常为一切之所诃责,人不乐见,不能修善,是名饮酒现在恶报;舍此身已,处在地狱,受饥渴等无量苦恼,是名后世恶业之果;若得人身,心常狂乱,不能系念思惟善法;是一恶人因缘力故,一切外物资产臭烂。】语译:假使有人喜欢每天酗酒,不是像有修养的人品酒、欣赏、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有智慧想求解脱的人,都不会去偷盗。接下来是不邪淫。不邪淫是我们在家所说,就是不跟婚姻以外的异性去做淫欲之事。可是我们要注意,在我们后面所要说的八关斋戒或是声闻戒、或是菩萨戒里面所谓的出家戒都一样,是所有出家戒都是不淫的。而且在五戒里面,杀人是放第一,可是在声闻戒它是放在第一的。表示如果是出家众,他的不淫--不跟任何的异性发生这个淫欲之事--它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譬如美饮,其中杂毒,是何等毒?如佛语难提迦优婆塞:酒有三十五失,何等三十五?一者、现世财物虚竭,何以故?人饮酒醉,心无节限,用费无度故;二者、众病之门;三者、鬪诤之本;四者、裸露无耻;五者、丑名恶声,人所不敬;六者、覆没智慧;七者、应所得物而不得,已所得物而散失;八者、伏匿之事,尽向人说;九者、种种事业,废不成办;十者、醉为愁本,何以故?醉中多失,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再来说第三个理由:3、令快速累积福德和智慧资粮菩萨戒是属于福德的部分,为什么跟智慧的资粮有关?比方说,有人学佛学了几年就破参明心,但有人却学了一辈子也破不了参;有人破了参以后他道业很精进就一直往前走了,但是有些人破了参以后,他却是慢慢的走。那么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差距呢?其实是福德资粮的问题。一个人如果福德资粮不够,他就会在世间法上斤斤计较,跟众生斤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习欲之人离多闻,名为损减智慧者。耽着爱欲为盲人,便能伤害于父母。亦复能害持戒者,是故应当弃舍欲。——《月灯三昧经卷八》★汝负我命,我还汝债,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生死。汝爱我心,我怜汝色,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唯杀盗淫三为根本。以是因缘,业果相续。——《楞严经卷四》★淫之为病,受殃无量,以微积大,渐致烧身,自陷于道亦及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