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具清淨戒、智慧、解脫、神通、妙行。我以通力皆悉了知。彼諸如來、應供、正等正覺亦復如是。知我所有具清淨戒、智慧、解脫、神通、妙行。舍利弗。汝勿謂今釋迦牟尼佛獨具此通。舍利弗言。不也世尊。我不作是言。唯佛具此神通。我知三世如來、應供、正等正覺。清淨戒法、智慧、解脫、神通、妙行,皆悉同等。佛言。舍利弗。如是如是。所有三世諸佛如來正等正覺。皆悉具此神通等法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真实智慧随于自心。无碍大智犹如大人无所不知。是名了义。又声闻乘名不了义。无上大乘乃名了义。若言如来无常变易名不了义。若言如来常住不变是名了义。声闻所说应证知者名不了义。菩萨所说应证知者名为了义。若言如来食所长养是不了义。若言常住不变易者是名了义。若言如来入于涅盘如薪尽火灭名不了义。若言如来入法性者是名了义。声闻乘法则不应依。何以故。如来为欲度众生故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第二种是胜义菩萨僧,这有两种情况:其一、这些人是已经证悟大乘菩提的人,意思是说,他们已经断了我见而又证得如来藏,已经发起实相般若智慧了;而他们只受菩萨戒,但是不受声闻戒,如此纯依菩萨戒而出家修童子行、童女行,这是第一种胜义菩萨僧。其二、不但受了菩萨戒,同时也领受了声闻戒,身现声闻出家相而不是菩萨出家相,但是也都证悟了,这也是胜义菩萨僧──身现声闻相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世尊提到:有智慧的人实行布施,不是为了报恩,不是因为人家对我有恩在先,所以我要布施回去;不是为了要要求某件事,所以用布施的手段来完成这一件事;不是为了护惜悭贪之人,希望悭贪者能够守住财物不要漏失,所以才去布施;不是为了自己未来能够生于天上,或者是能够留在人间享受胜妙的五欲之乐;不是为了要求自己的好名声,要让名声流布在外;不是因为害怕落入三恶道的苦,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既然要布施,也要有波罗蜜,也就是要以佛法的智慧来作布施。那么什么是有智慧的布施?怎么样作布施,才能够称为是大施主?世尊在《优婆塞戒经》卷5当中,继续开示说:【善男子!智有三种:一者能舍外物,二者舍内外物,三者施内外已,兼化众生。】(《优婆塞戒经》卷五)佛陀的意思是说,菩萨在布施的时候,应该同时以之理来教化众生,这样才能给众生长远的利益。佛陀首先说,布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就是要以佛法的智慧来作布施。那什么是有智慧的布施?怎么样作布施,才能够称为是大施主?世尊在《优婆塞戒经》卷5当中说:善男子!智有三种:一者能舍外物,二者舍内外物,三者施内外已,兼化众生。(《优婆塞戒经》卷五)佛陀的意思是说,菩萨在布施的时候,应该同时以之理来教化众生,这样才能给众生长远的利益。佛陀首先说,布施的智慧共有三个层次:第一种是能舍身外之物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世间人往往会认为,这个烦恼的起源,是因为在这五项里有所匮乏引起,那么我们就努力工作,努力赚钱,让它们每一样都能够满足,这样不就能远离烦恼了吗?的确,这个看起来,好像是远离烦恼的一种方法!可实际上,这并不是根本解决的办法,如果按照佛陀指引的智慧仔细去思量,就必须要看看,这个烦恼的根源到底来自何处?我们为什么会觉得匮乏呢?这个匮乏很显然的,都是因为有了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法的智慧告诉我们,我正是苦的根源。一切以我为出发点,这种自私自利的心性总会让我们不惜甘冒风险、以伤害他人的方式来谋求那些生灭虚幻的所谓享受和名闻利养,留下沉重的恶业种子让来世的自己受加倍的痛苦折磨,还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遭受这样的厄运。懂得反省的人会将一切苦厄的源头指向自己,修正自己;那些执迷不悟、心性更加染污的人便会将矛头指向外界,认为是天下人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总之赚钱这档事情,跟往世累积的福德加上今生很努力赚钱非常有关系!为什么他们能赚那么多钱?因为他们往昔就常布施又广结善缘!末学观察到一个点,就是他们这一世个性都比较乐善好施、非常喜欢跟众生结缘!而且有个关键是,他们心性上的烦恼也比较少!很多人如果常常悲观,那也会相应到不好的种子,因为意根会促使如来藏中的种子流注,而且如来藏又「了众生心行」,也就是意识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讲记佛开示说:善男子啊!有智慧的人常常做这样的思惟:‘如果想要让这些财物追随着我去到未来世,最好的方法不会优先于布施。’因为你布施了以后,来世得到布施的极多倍果报,而你是施主——布施之主——当然只有你能得到这件布施的果报,所以想要让这一世的财物转移到未来世的自己身上去,最好就是布施。而且还要深入观察‘贫穷是多么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第二正思惟,就是既然有了四圣谛真实义理的正见,就要进一步思惟而使智慧能够增长,心无邪念。第三是正语,就是时时摄心,言无虚妄,不去造作两舌、恶口、绮语、妄语等这四种恶业。八正道的第四个是正精进,就是要不断不间夹地修种种的道行:已生的恶法要赶快让它断除,未生的恶法要让它不生起;未生的善法要让它赶快生起,已生的善法就要让它增长。第五项是正业,就是不造作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第十五个最吉祥的就是有智慧的人居住在世间,常常会想,怎么样才能够行种种的不堕于三界轮回苦的吉祥行,而能够成就出三界法的智慧正见,这是最吉祥的。所以,佛陀一下子就说了这么一长串的,如何是最吉祥的法。对于这外道师徒来说,那真是他们闻所未闻的法,因为刚才们问外道师父的时候,这位外道师父说:我好像没有知道,有什么样的吉祥是可以直接生天界,不再流于人间困苦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能这样观察而行于布施,这一个人就叫作清净布施,这是有智慧的清净布施,这样的人布施的时候也能够为众生说法,能这样子布施才叫作清净布施。平实导师接下来继续说:如果在布施的时候对于自己所布施的福田生起了欢喜心,他这样想:就像是所有被布施的福田们所追求的功德,我也就是像这样子不断的来追求功德。所以布施给妻、子、眷属、仆使时,心中出生了怜愍心。布施给穷人时,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持戒却没有清净的智慧,虽然自身持守戒律严谨,可是却轻慢于别人,所以他就会堕落到兽中,却为兽王。也就是说一个修行人,能够懂得作大布施,但是个性急躁多瞋恚,不能够依止正念而修行,这样子的话,他未来就会投生为龙族,虽然有着世间的财宝、眷属,受用丰饶这样的一个大福德,可是身上却要承受着火烧跟虫咬的恶报;修行人如果能修大布施,但是对众生多所轻慢,未来生投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例如佛陀在《优婆塞戒经》的〈业品〉当中开示说:【若果报定,应后受者,是业可转现在受之,何以故?善心智慧因缘力故,恶果定者亦可转轻。】这意思是说:如果在造业的时候,有上面所说的五种心境,就会使得果报成为决定业;一般来说,大部分的异熟果报,会在下一世来受报。譬如会往生到善道或恶道去、寿命的长短、相貌、色身的庄严与否、智力、健康状态、有多少福报可受用等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果另一个人修善而且实证佛法及四禅,他受生到色究竟天中,色身一万六千由旬,智慧极为深妙,那还是平等的;因为他的非身、大身——如来藏心,为他流注出四禅天中的色究竟天身,以及流注出道种智的胜妙智慧出来;而他的非身、大身却是与低贱众生同样而无二无别,这才是真平等。所以说一切有情在基础上及大前提上都是平等。正因为在大前提的平等基础上面,才可以有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佛菩提道修学的过程之中,也会要求财富的,因为这是将来所应该具足的福德之中的一部分,而且也是要依于智慧来修、来得的。然而随着菩萨每一世的因缘差别,过去世所曾偏好的法门不同,而可能有时候偏重修于福德,有时候偏重修于智慧,但始终不违背求财富得财富的因果律。祝愿大家幸福健康,道业勐进!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三第65集佛教法门求财富得财富,那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由这个故事我们应该要知道,听闻佛法是比赚几百亿还重要的!导师也说过:如果有一天佛陀召见我们,就算我们当时有能赚几千亿的大生意也要暂时搁下,一定要先去见佛;因为能值遇佛、或供养佛的机会很少,那功德是无量无边的!供养一位持戒人就胜过拥有四天下的财富,更何况是供养如来呢!而现在佛陀虽然不在,但仍然有大菩萨在宣说,希望有智慧的您千万不要错过。《如来藏经》佛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以此缘故,凡是佛弟子们,都应该遵守世尊的教诲,将自己所作的种种善行,全部回向于求无上正等正觉,以此来利乐有情;如此才是有智慧的菩萨,未来才有可能穷尽三大无量数劫修行以后,成为无上正等正觉,才能利乐有情无有穷尽。-----《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第018集波斯匿王女善光缘》游正光老师主讲 (原标题:亲手布施,未来享用美好果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四个条件就是福德、智慧、定力以及除性障。这四件事情就如同一把椅子的四支脚,一定要齐头并进;哪一支脚长一些或短一些,这一把椅子都会摇晃不稳,我们一坐上去就会摔下来。大家都知道世尊在世的时候,教团中最笨的人叫作周利盘特。在《增壹阿含经》跟《法句经》里面都提到过他,说到:佛在舍卫国的时候,有一位比丘叫作周利盘特,他是到了年老才出家,智慧非常的闇塞;于是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