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缘觉菩提者,谓进修因缘观,具足十因缘与十二因缘法之现观,智慧胜妙于阿罗汉,由此而更深入于解脱道的智慧中。声闻菩提与缘觉菩提所现观之对象,同样都是现观现象界的蕴处界等法无常故苦、苦故无我、苦无我故空,不曾触及实相法界——本住法如来藏——无余涅槃之本际,是故不涉实相法界而无实相般若。至于人天乘,通外道世俗法,此处即不论之。佛涅槃后,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此名为具足智慧行八正路。不淫净身心。喻如莲花不着尘垢。成须陀洹道。斯陀含道。阿那含道。阿罗汉道。辟支佛道。无上大道。皆从不淫清净故得。 (原标题:佛说不淫戒)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善男子!若复有人乐饮酒者,是人现世喜失财物,身心多病;常乐斗诤,恶名远闻;丧失智慧,心无惭愧,得恶色力,常为一切之所诃责,人不乐见,不能修善,是名饮酒现在恶报;舍此身已,处在地狱,受饥渴等无量苦恼,是名后世恶业之果;若得人身,心常狂乱,不能系念思惟善法;是一恶人因缘力故,一切外物资产臭烂。】语译:假使有人喜欢每天酗酒,不是像有修养的人品酒、欣赏、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个部分需要注意,因为菩萨为了利益众生无顾时间,对于忙到很晚才进食长养道器是常见的事,然为维持色身的正常运作,故多不受过午不食戒,而是以三聚净戒中的「饶益有情戒」作为戒之总持之一,亦为主要依持戒之一,故需明白大、小乘戒律的前提与目的,切勿误会而惧于持戒、畏于受戒,当以智慧简择戒律的合宜与内涵,勿因误会而丧失七圣财中「戒财」之成就,这对佛弟子来说甚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第五、受持不饮酒戒,今生来世可获思维清楚,明彻遇事不迷,还能得到圆满的智慧。第六、受持床广不越肘戒,今生来世可获他人恭敬、穿戴资粮具足。第七、受持不非時食戒,今生来世可获如意丰满的食用资粮。第八、受持装饰歌舞戒,今生来世可获身体光泽芬香,体相丰满美丽,语业清净无口痴。问:如何获得金刚不坏之身答:由前生远离杀害有情命终。问:如何获得手指纤长网缦为相答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一拜》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一拜》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和南圣众。《一拜》10、(维那白)回向我今以此受持八关斋戒的殊胜功德,四恩总报,三有齐资,普与众生,同生净土,齐成佛道。《一拜》(维那起腔,唱诵)受戒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普愿沉溺诸有情速往无量光佛剎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密《一拜》&nbs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设有智慧者,当作是说;假令无智者,当教彼如此之教。又彼比丘当一一指授,无令失次,亦莫超越,复当教使发誓愿。”优波离白佛言:“云何当发愿?”世尊告曰:“彼发愿时:‘我今以此八关斋法,莫堕地狱、饿鬼、畜生,亦莫堕八难之处,莫处边境,莫堕凶弊之处,莫与恶知识从事,父母专正,无习邪见,生中国中,闻其善法,分别思惟,法法成就。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设有智慧者,当作是说;假令无智者,当教彼如此之教。又彼比丘当一一指授,无令失次,亦莫超越,复当教使发誓愿。”优波离白佛言:“云何当发愿?”世尊告曰:“彼发愿时:‘我今以此八关斋法,莫堕地狱、饿鬼、畜生,亦莫堕八难之处,莫处边境,莫堕凶弊之处,莫与恶知识从事,父母专正,无习邪见,生中国中,闻其善法,分别思惟,法法成就。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身所行智慧。五者诸佛天中天。口所说智慧。六者诸佛天中天心念智慧。是为六。诸佛天中天无有不见闻诸佛说佛道慧。佛告阿难。过世时有国名优波罗越。其国富乐炽盛五谷丰熟。人民安隐众多不可得计。佛语阿难。尔时优波罗越国中。有王名波罗先。于诸国中独尊。所施行教敕使人。正法治国鞭杖不行。尔时人民长寿二万岁。时其王命过。其国中有一婬妷女。为上色面貌端正姝好。其女人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聪明智慧勇健盛猛有大身力。若是女人得闻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至心受持。于后不复更受女身。……次申供养等大圣救脱菩萨。为彼恶世一切有情烦恼困苦。怜愍饶益是等众生故。对世尊前在大众中而白佛言。世尊于后末世像法起时。若有众生为诸病苦之所逼恼。身形羸瘦不能饮食。喉唇干燥目视皆暗死相现前。父母亲属朋友知识啼泣围绕。身卧本处见彼琰魔法王之使。引其神识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此名为具足智慧行八正路。不淫淨身心。喻如莲花不著尘垢。成须陀洹道斯陀含道阿那含道阿罗汉道。辟支佛道无上大道。皆从不淫清淨故得。口四业者。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讚歎邪见语若能不妄语说不妄语戒持口如佛口常说诚实语是人生天上口香熏诸天若生于世间谓诸香庄严犹如香山水流入涅槃河若能不两舌心亦无二种舌如诸佛舌莲花叶覆面五种杂色光从于舌相出常说大人法至诚不两舌若能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陀教导我们说,如果能够以至诚心来修学念佛,当我们遭遇到种种恶劣不清净的因缘的时候,就能够远离这些境界,并且增长慈悲以及智慧。所以,我们在究竟成佛之前,都应该时时要记着念佛而不间断。有许多佛弟子觉得,念佛要念到一心不乱、净念相继非常的困难。在这方面,正觉同修会的平实导师所倡导的无相念佛,有非常详细的修学次第,很容易就可以上手,而且能够让修学的人具备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第三个层次的僧宝,则是指持戒清净无染,具有多闻智慧的比丘、比丘尼等福田僧。为什么称他们为福田僧呢?这是因为他们能够带给有情安隐快乐,又能满有情的一切善愿,像这样的表相出家众,可以称为第三僧宝。所以说,如果现出家相的僧人如果持戒不清净,或者没有足够的智慧,不能够带领信众在佛道上渐次解脱,得到修行佛道的真实安乐,其实就没有资格称为是僧宝的。而且从世尊在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三乘佛法,则是依于众生的智慧差别而方便施设的,所以只有深浅的差别,而不可能像世间学问有互相矛盾的情形出现。所谓各宗派之间对佛法的诤论,其实都是因为假名善知识自己未证言证、未悟言悟,不懂得佛法的深义,仅凭着自己的妄想执著的门户之见,就随意批评、割裂本来严谨而且完整的佛陀法教。------《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一》<第5集菩萨正行的基础——认识三宝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在修学佛法里面,很重要的就是要能够具有智慧,能够分辨是非。而不是有人认为修学佛法就是不要管是非,把善恶都不分别了,那不对。如果善恶都不分别,坏人作恶事也不知道,好人作善事也不知道,那我们修学佛法,不就比一般世间人还要愚痴吗?一般世间人都能够分辨出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如果修学佛法之后善恶都不分,那智慧是退步的,不是进步。所以我们要知道:会说这样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在修学佛法里面,很重要的就是要能够具有智慧,能够分辨是非。而不是有人认为修学佛法就是不要管是非,把善恶都不分别了,那不对。如果善恶都不分别,坏人作恶事也不知道,好人作善事也不知道,那我们修学佛法,不就比一般世间人还要愚痴吗?一般世间人都能够分辨出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如果修学佛法之后善恶都不分,那智慧是退步的,不是进步。所以我们要知道:会说这样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然而净秽存乎一心,而非外在的身相,佛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烦恼执着而不能成佛。”因此在大乘法中只论证量高低,不论在家、出家、男相、女相。譬如《大宝积经》中记载,无畏德女为了消除舍利弗尊者怀疑其是否能转变女身,因而立下誓愿说:“若一切法非男非女,令我今者现丈夫身。”说完,即转女为男,佛为他授记后又现比丘身,最后再回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虽是恶因缘的造作,然菩萨知道过失之时便马上改过永不复作,并将此恶因缘当成未来行菩萨道时度众的逆增上缘,以此智慧善巧,转逆增上缘为弘法度众佛事之缘起。因此我们这些尚未离开隔阴之迷的学子,在面对戒律的时候,要知道戒律的精神与要点所在,在未受戒或受戒后的学戒期间,我们只要把握「重戒不犯」,若轻戒虽有毁犯而能如法忏摩,应可无虞;因为佛在经中曾开示:「有犯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我们可以知道释迦牟尼佛虽然在这个五浊恶世示现,可是祂一样传授我们成佛之道,其他的诸佛祂有广大的智慧跟愿力,所以祂们可以成就纯一清净的世界,所以说祂们的功德一样是广大的。所以说这个“十方薄伽梵,功德难思议”,就是讲佛陀的智慧跟祂的愿力乃至祂能够教导众生的这种功能德用是非常广大、难以思议的,这就是我们所谓的三宝里面的第一个佛宝。“圆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谓的佛宝就是指菩萨曾在三大无量数劫当中,证悟不生不灭的如来藏,得到般若实相智慧之后,能够不惜身命、勤修六度,直到万行,最后在菩提树下降伏魔军,断尽烦恼障以及所知障,而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这时候如来藏当中的种子不再有变易,已经究竟清净,微妙寂静,这时就称为无垢识、清净法身。佛陀具足三身、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四智圆明等无量无边的真常功德,能够在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