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非正行僧有两种:第一种是常见外道法,他们每每自称开悟了!可是所悟的心却只是意识觉知心的变相:是意识处于一念不生中,在五尘中见闻了了而无语言文字妄念的离念灵知;或是进入二禅以上的等至位中,不触及五尘;或是意识心暂时不见了,譬如入了无想定而暂时灭掉意识觉知心;或是未到地定过暗,没有觉知到自己的存在,以为这样就是真心的离见闻觉知境界,就是实证无我,说这样 三摩地

2018-07-22

如果已经修行到六住位圆满,该具有的智慧还有大乘了义正法中的福德,以及粗浅的欲界定、未到地定的定力都已经具足了,在这种情况之下,所差的就只是亲证如来藏。那么,能够让我们证悟如来藏,直指心性的教门就是世尊特别为了具缘的弟子所教导的教外别传──禅宗法门。由于这个法门,是专门针对前面所说的各方面条件都已经具足了,已经进入了菩萨六住位了,世尊所传下的这一个特 三摩地

2018-07-21

所以在修禅定的过程,未到地定以及二禅、三禅、四禅,都有人把它当做是涅槃。这个就是佛所说的凡愚之人(中的凡夫)。那凡愚中的愚指的就是二乘人。二乘人他为什么在这里也被称为愚,而说他以为是涅槃呢?因为二乘人他所证的涅槃是把五蕴断灭掉,把五蕴出生的因缘断灭了。五蕴出生的因缘就是三界的贪爱,他把三界的贪爱断了,所以(后世)五蕴不再出生。让五蕴不再出生,他以为 三摩地

2018-07-21

所谓的定力,至少要有未到地定浅定的功夫,于亲证本来自在的真心时,才能悟得深、体验也深。所谓的福德,就是在团体所培植的福德;因为在团体培植福德比较容易。诸如等等,具有真心本来自在正知见的菩萨们才能深入参禅,并于各种条件成熟时,佛菩萨给你一念——也就是一念相应慧,得以亲证本来自在的真心,从而发起般若智慧到达彼岸。像这样一念相应而明心,就是《菩 三摩地

2018-07-21

是故求证大乘涅槃前,除了必须具备的未到地定等条件外,在实证之前必须先有加行。大乘涅槃具足四种,函盖了二乘涅槃,关于菩萨所证二乘涅槃内涵,其中仍有与二乘圣者共与不共之差别;但大乘涅槃中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及无住处涅槃,不共二乘圣者;前者唯诸佛与菩萨有,后者唯佛地始有。本节之中先说实证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前,应该确实作到的四加行,属于大乘真见道前的加行。后一 三摩地

2018-07-21

四禅前之未到地定中,息脉俱断,后入四禅,念、欲心所俱断,不念不欲三禅乐,寂然安住。八定者,合四禅四空定,故名八定。四空定者,谓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此四空定,以离色界境界,证者舍寿入无色界,故名无色定。佛子于四禅中,若思证超无色界而出三界,便舍四禅,入无色界。初入无色定时即名空无边处,此处但觉微细之了知心无边广大;外道不知,便 三摩地

2018-07-21

无相念佛虽然不是真实无相,不是真实离相,不是如来藏,可是依无相念佛的练习,依拜佛这样子的一个法门的施设,可以让众生们——修学佛法的众生们,能够渐渐地摄心为戒,乃至能够渐渐地净念相继,而发起未到地定。依于这一个能够离开五尘境干扰的一个意识的定心——初禅之前的未到地定,依您有三归、您有五戒、您有菩萨戒,依这样的善心,乃至依您在修学定 三摩地

2018-07-21

皆在未到地定中,是定非悟,有人会将此定境误认为开悟。f、初禅善根发:于未到地定中,忽发起身乐而入初禅,亦是定境非悟。g、虚空粉碎:此亦初禅中之定境觉受,不久即失,非是证悟。h、大地平沉:仍属初禅定境,已接近二禅前之末到地定。欲界定之末期亦可能出现此定境。若于初禅中证此境界,不久之后发起微细身乐。此乐微细常住,非如善根初发后粗乐之必须提心方有乐触。i、无 三摩地

2018-07-21

譬如有人正静坐时,心中一念不生,忽然有人在室外言语,行者虽住一念不生之未到地定境界中,但仍能了知彼言语者为父、为母、为子、为女、为师、为长辈、为朋友,心中虽不起语言文字,而于甫闻之际即已了知,如是了知者即是慧心所也。如是一念不生而始终不起语言文字,即已了知之分别性,即是五种别境界心所法之慧心所,诸佛菩萨圣教中开示:如是与慧心所相应之觉知心即是意识心 admin

2018-07-21

若未修此四加行来确定能取心与所取境皆归属于空性心如来藏,或修此四加行而心中未得决定,或修此之时仍未具备深厚未到地定定力以致未能降伏性障者,纵使善知识慈悲助其证得真如,亦将无法运转其真如智慧而成为干慧,不具有真见道之实质,即是对真如法性及其智慧都无法运转者,不能称为证转真如者,即不是大乘教中真实开悟之人。在进入大乘佛菩提道中求证真如之前,必须先修得定 admin

2018-07-21

如果能够依照八正道的正理而确实作详细的观行,就能确认离念灵知心非常住不坏心——不但是欲界中的离念灵知心、未到地定中的外道神我离念灵知心、初禅中的梵我离念觉知心,乃至非想非非想定中的离念灵知心,都同样是虚妄法。若能依前所述八正道之理,如理作意,详细而反复的思维观察,一一确认无误,就能确实证知自己的我见已经断了,也可以自我检查身见结使也真的断 admin

2018-07-21

当然触而不分别的心其实也有,在五遍行当中、五别境当中都有触而不分别的心,在未到地定当中觉知心也是触而不分别,但这样子都不是我们所说的涅槃。再来说,为什么会认为将觉知心修到触而不分别就是涅槃?其实他是误解了不分别的真实义,真正的不分别其实是真心。因为他不了解有个真心存在,不知道说不分别其实是指真心祂从来不对六尘境界起分别,也就是他误解了这样的一个真实 三摩地

2018-07-21

意识心境界,依层次高低,可略分为十:一、处于欲界中,常与五欲相触之离念灵知;二、未到初禅地之未到地定中,暗无觉知而不与欲界五尘相触之离念灵知,常处于不明白一切境界之暗昧状态中之离念灵知;三、住于初禅等至定境中,不与香尘、味尘相触之离念灵知;四、住于二禅等至定境中,不与五尘相触之离念灵知;五、住于三禅等至定境中,不与五尘相触之离念灵知;六、住于四禅等 三摩地

2018-07-21

」〔编注:现代人不能断除欲界中最粗重的男女欲贪,连初禅都不能证得,往往所说的入定,最多不过欲界定或未到地定,不能说是四禅八定的实证,四禅八定的实证是以断除欲界贪而实证初禅,乃至实证初禅以上至四空定而称之。〕但是打坐入定真能出离三界生死苦海吗?以前佛住世的时代,具足四禅八定的外道很多,但是却与三乘菩提的修证无关。如果不断我见,即使具足四禅八定以后,还 三摩地

2018-07-21

譬如有人正时,心中一念不生,忽然有人在室外言语,行者虽住一念不生之未到地定境界中,但仍能了知彼言语者为父、为母、为子、为女、为师、为长辈、为朋友,心中虽不起语言文字,而于甫闻之际即已了知,如是了知者即是慧心所也。如是一念不生而始终不起语言文字,即已了知之分别性,即是五种别境界心所法之慧心所,诸佛菩萨圣教中开示:如是与慧心所相应之觉知心即是意识心。真 三摩地

2018-07-21

初果是见地、二果是薄地,到了二果以后再努力修行,把我所的执著给消除,特别是修除欲界爱,对欲界中五尘的贪爱修除了,那么只要你有未到地定,自然就会发起初禅,就进入三果位了。初禅并不是刻意修来的,初禅是有了未到地定以后,经由智慧观察而把欲界爱的性障修除了,当五欲的贪爱灭掉以后,五盖就消除了,初禅就会自动出现。也许正在走路时出现了,也许正在蹲马桶时出现了, 三摩地

2018-07-21

随着欲界爱的淡薄与断除,欲界定还有近行定(也就是初禅前的未到地定),这一些定力都会逐渐的具足;所以当我们把欲界爱断除,证得三果的同时,初禅也会发起,因此证得初禅是三果人的特征之一。在《六度集经》佛为我们解释,证得初禅的道理的时候,是这样说的:初禅的行持法,必须要去除贪爱五欲要挟之事,要消除眼见美色的狂乱,要消除耳闻声、鼻嗅香、口触味、身触境的贪好; 三摩地

2018-07-21

随着欲界爱的淡薄与断除,欲界定还有近行定(也就是初禅前的未到地定),这一些定力都会逐渐的具足;所以当我们把欲界爱断除,证得三果的同时,初禅也会发起,因此证得初禅是三果人的特征之一。在《六度集经》佛为我们解释,证得初禅的道理的时候,是这样说的:初禅的行持法,必须要去除贪爱五欲要挟之事,要消除眼见美色的狂乱,要消除耳闻声、鼻嗅香、口触味、身触境的贪好; 三摩地

2018-07-21

初果是见地、二果是薄地,到了二果以后再努力修行,把我所的执着给消除,特别是修除欲界爱,对欲界中五尘的贪爱修除了,那么只要你有未到地定,自然就会发起初禅,就进入三果位了。初禅并不是刻意修来的,初禅是有了未到地定以后,经由智慧观察而把欲界爱的性障修除了,当五欲的贪爱灭掉以后,五盖就消除了,初禅就会自动出现。也许正在走路时出现了,也许正在蹲马桶时出现了, 三摩地

2018-07-21

然后,您一定会在此世确实断除我见——不再承认离念灵知心等意识变相是常住不坏心——不但是欲界中的离念灵知心、未到地定中的外道神我离念灵知心、初禅中的梵我离念灵知心,乃至非想非非想定中的离念灵知心,您都会确认是虚妄法,您的我见就确实断除了,那时一定可以自我检查而确定身见结使已经真的断除了,那么您已经证得初果解脱了。接着,疑见也会跟着 三摩地

2018-07-21

 «上一页   1   2   …   3   4   5   6   7   …  8   9   下一页»   共170条/9页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