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十八界中只有意根可以去到未来世,其余十七界都是虚妄幻灭之法,只有一生。而意根却不是自然而有,它是由第八识阿赖耶识所生出。由于十八界的法都是虚妄性,所以称为空相。声闻乘的行者就是从行、住、坐、卧当中去如实的观察十八界是无常、空而产生无我的智慧,由此断我见我执成阿罗汉的。十八界法是佛法的基础,佛子只有明了十八界的无常、苦、空、无我,才能发起大心去寻觅那 三摩地

2018-07-21

所以,由于我们不明五阴的虚妄,由于六根对六尘境界中产生了种种的贪着,执着色声香味触法六尘这个种种境界,以为这六种境界为实有的,因此而造作了身口意三业,蒐集了未来世受苦的这样的种子。那什么叫作“欲”呢?欲它是属于五别境心所有法里面的一个心所法,也就是欲、胜解、念、定、慧里面的其中的一个心所有法。五别境心所有法的欲心所,它是希求、欲望的意思, admin

2018-07-21

如果有人主张意识是常住法,能从过去世来到今世,从今世去到未来世,你就知道他说法是不如实的。如果有人主张意识却是不灭的,你就知道她说法是大妄语,因为这样的误导众生是非常严重的,果报也非常严重。由此可知识阴六识,祂是虚妄法,不是真实法。接下来我们就来谈受阴,受阴就是觉受,它有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苦受就是痛苦的觉受,违逆己心的觉受。乐受是快乐的觉受, 三摩地

2018-07-21

它一定要依附于一个不生不灭的法,才可以让这个生灭的法,让这个五阴之法,可以在生灭不已之后,还能够继续出生,能够在灭尽之后,在轮回的时候,当我们命终之后,把五阴都灭除之后,还能够在未来世再继续出生;所以表示它(五阴)背后,一定要有一个不生灭法作为它的依持,因为生灭法的特性,就是需要有一个法的依持。生灭法如何依持呢?它就要依持于不生不灭法的存在,一定是 三摩地

2018-07-21

它一定要依附于一个不生不灭的法,才可以让这个生灭的法,让这个五阴之法,可以在生灭不已之后,还能够继续出生,能够在灭尽之后,在轮回的时候,当我们命终之后,把五阴都灭除之后,还能够在未来世再继续出生;所以表示它(五阴)背后,一定要有一个不生灭法作为它的依持,因为生灭法的特性,就是需要有一个法的依持。生灭法如何依持呢?它就要依持于不生不灭法的存在,一定是 三摩地

2018-07-21

当今之日人人感觉生存压力增大,再加上环境、空气、水源、食品不能尽如人意,稍一不留神疾病就会找上门来,病来如山倒,或者是有病乱投医,或不知所措怨天尤人;我又没干缺德事,凭什么让我得病?老天不公!《地藏菩萨本愿经》中就有关于挣扎在生死边缘的重症病人的描述:若未来世,有男子、女人,久处床枕,求生求死了不可得;或夜梦恶鬼、乃及家亲;或游险道;或多魇寐、共鬼 三摩地

2018-07-21

能够现前观察意识觉知心的虚妄,确实晓得意识是有间断的心,是依众缘而生起的;你已经如此确实观察过了,那么你也证实意识不是常住的,了知意识觉知心很脆弱,确定祂没有办法延续到未来世去;当你如此现前观察了以后,对于意识的心所法受、想、行三阴的虚妄性,当然也能确实了知,那么你的我见在这时也就确实断除了。你如果现前观察意识觉知心确实是如此,这就是符合断身见的现 三摩地

2018-07-21

来世中。初发心菩萨语在家出家初发心菩萨言。修多罗中甚深空义。及以三昧诸陀罗尼忍辱之地种种庄严。是大明智诸菩萨等所可观行。受持读诵大乘经典。又能为他分别演说。我自解了以慈悲故为汝等说。汝等亦当随所说行。于深妙法而得知见。彼初发心菩萨不作是言。我读诵思惟从他闻解。而言自得。皆是贪求利养因缘而自炫卖。违负三世诸佛菩萨及众贤圣。犯于大乘最深重罪。失人天路 三摩地

2018-07-21

又譬如现在与未来世的证得道种智的菩萨,在说禅时也常常会讲到古时的下地菩萨所证的境界;而那些被拿来宣讲的禅门书籍的主人翁或作者--禅宗的许多祖师菩萨们,大部份是只有七住位破初参的智慧而已,我们却不可因为证得道种智的菩萨曾经用七住位祖师的著作来宣讲,就说这位菩萨的般若证量等于禅宗七住位的祖师,就说这位菩萨的证量不超过禅宗的七住位祖师。所以不可这样主张:&l 三摩地

2018-07-21

诸贤!如何是正语呢?是说圣们想到苦正是苦的时候,也知道熏习就是熏习、息灭就是息灭;想到息灭的方法是息灭的方法时,此时或者观察原本所作的身口意行,或者学着回想以前的种种身口意行,或者看见了种种身口意行引生的未来世灾患,或者看见了涅槃中止息了一切苦,或者没有执着的想念所观察的以前身口意行、所以获得善净心的解脱时,于这中间,除了觉悟解脱之后口中所作四种妙 三摩地

2018-07-21

」阿罗汉可以自证自知,就是他自己证得阿罗汉以后,他知道他来世不会再受后有,所以也不再三界轮迴。约略来讲阿罗汉分为两大类,也就是慧解脱的阿罗汉跟俱解脱的阿罗汉。慧解脱的阿罗汉是指:虽然没有完全具足证得四禅八定,但他可以用智慧解脱于三界的阿罗汉。不过,慧解脱阿罗汉至少也要有初禅的定力,因为在三果的果位时,就已具足了初禅的定力了。至于俱解脱阿罗汉是说:他 三摩地

2018-07-21

而现前诸位未来佛也在怨他,未来世的学罗汉及学佛众生也会怨叹被他所误导,所以说是三世佛怨嘛!也正因为这个缘故,佛门中才会有依文解义,三世佛怨的说法。因为现在已成之佛若是听到他们说错了佛法、罗汉法,还狡辩说那就是诸佛所说的法义,那么诸佛都同样会是啼笑皆非的啊!如今还在人间住持的十方佛都会说:这种愚,竟然把诸佛所说的法讲成那个样子,还说是我们诸佛讲的,真 三摩地

2018-07-21

」若是真不犯处应予广说,如是则可为真实,如何乃可说不犯?以不犯菩萨道上之一切障碍事,随所利益而利益,以究竟利益而利益之,所以为说佛法大道,为说佛法正义,指斥非道,不因僧众白衣有别,如是方为真信三宝者!一切论法,不以僧衣白衣表相以为究竟,表相尚且是为蕴处界法,即是生灭义,以不知如来藏故,尚未入门,何况不知不证,更说无有如来藏,更说如来藏法义不是如来所 三摩地

2018-07-21

即使来世不记得往世曾经受过菩萨戒,但其戒体仍在,遇缘可以增受戒。菩萨虽持一戒,比小乘持具足戒的功德更大,因为菩萨戒的每一戒都是无尽戒。六者,声闻戒所制重点为身语二业;菩萨戒所制为身语意三业,重点是防护于起心动念间。七者,声闻戒是摄律仪戒,偏重于防非止恶;菩萨戒除了摄律仪戒之外,还有摄善法戒、摄众生戒。故声闻戒以去恶为主,修善为辅,菩萨戒去恶修善并重 三摩地

2018-07-21

后闻佛说大菩提道,乃又回心大乘、进修佛菩提道,经由明心之七住位证般若总相智,进修《般若经》所说之般若别相智,复又不起自满之心,进修诸地所学之一切种智而起无生法忍、进入初地,能断尽思惑而不断之,留一分思惑以润未来世生,向诸地进修。从此以往,开始进断分段生死之习气种子,并进修无生法忍之一切种智,地地增上:至初地满心时能取慧解脱果而不取证,至三地满心时能 三摩地

2018-07-21

贪爱是世间众生最大的敌人,由于不明五蕴的虚妄,于六根对六尘境界中,产生种种的贪着,执着色、声、香、味、触、法六尘诸境为实有,因而造作身口意三业,搜集未来世受苦的种子。欲是属于五别境心所名,意谓希求、。通于善、恶、无记三性,善法欲使众生生起精进向善之心,而恶欲则导致众生产生贪着,是故贪、爱、欲这三个字,虽然名称不同,意义却可相通。各种都包括在爱欲中。 三摩地

2018-07-21

人们必须相信行善之后,在未来世将可得福报,或可才会行善。如果缺乏信的基础,人们便很难自动去行善了,念佛也是一样要有净信做为基础。信可分为“迷信”、“仰信”、“解信”、“证信”。一般人为求人天福报,末去探究菩萨与一般神明之区别;一见到寺庙,不管那儿供的是神、是菩萨或是佛,见了就拜,这就是“迷信”。之后 三摩地

2018-07-20

作如是言:「如来形象妙好乃尔,况复如来正偏知身,愿我来世得成如是妙色之身。」尔时,大精进菩萨白父母言:「我今欲于如来出家学道,愿为随喜。」父母答言:「莫作是说,我今年老,惟汝一子。汝若出家,我等当死。」大精进菩萨言:「我当方便令父母存,而我得出家。我从今日不食诸味,不升床座,不食酥油,不饮浆水。若善、若恶,口不言说,乃至得出家。」》…… 三摩地

2018-07-20

佛陀又说:如果末来世的一切众生,想要解脱生死的苦,应告诉他地想的观法。为什么呢?因为第三观成就时,可以除掉八十亿劫生死之罪。请注意!观想念佛法门主要在灭罪,罪业重的多执著有相,故观想念佛最适宜。第三观成就时,既可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一旦舍离报身时,必能往生净佛国土;不光是极乐世界,别的世界也能够去。这已经是三昧,但此三昧仍不是念佛三昧。第四节观想 三摩地

2018-07-20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载:“……我今为汝广说众譬,亦令未来世一切凡夫欲修净业者得生西方极乐国土。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故一切凡夫,欲修净业,往生西方极乐国者,均需具备如上三福净业。修持此一通净、通禅、通密之无 三摩地

2018-07-20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