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唯是为令众生理解佛地境界之修行法道,故说种种法门,乃至将唯一佛道,一分为三,次第引导众生,方便诱进,令众生发起大心,渐渐引入究竟佛道之行门中,以令未来世中悉皆成就究竟佛道。若是诸佛自住之佛地境界,则难以宣说,众生若未至其地,闻之悉皆不解,亦不可能信受故。四、念三身佛1、念应化身佛一般念佛人持名念佛,只要信愿行真切就可以往生西方,但有的人为求实相念佛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如来世尊修空三昧、灭定三昧、四禅、慈悲、观十二因缘,皆悉为利诸众生故。如来正觉发言无二,故名如来。如往先佛从庄严地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名如来。具足获得微妙,名阿罗呵。能受一切人天供养,名阿罗呵。觉了二谛:世谛、真谛,名三藐三佛陀。修持净戒,具足三明,名明行足。更不复生诸有之中,故名善逝。知二世界:众生世界、国土世界,名世间解。善知方便,调伏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若无第八识之具有赖耶缘起、异熟缘起等功德性,则证得解脱果后,便无来世,便不可能再进修成佛之道,则三界中便永无佛出世,便唯有阿罗汉而永无佛。赖耶缘起及异熟果,既皆依第八识而有;所修证之佛法一切种智,复依第八识种子之修证而得,则一切佛法之修行皆须依第八识而修,何可外于第八识、否定第八识而言佛法之修证?无斯理也。(摘录自平实导师著,《狂密与真密》,第一辑 | admin 2018-07-21 |
![]() |
它一定要依附于一个不生不灭的法,才可以让这个生灭的法,让这个五阴之法,可以在生灭不已之后,还能够继续出生,能够在灭尽之后,在轮回的时候,当我们命终之后,把五阴都灭除之后,还能够在未来世再继续出生;所以表示五阴背后,一定要有一个不生灭法作为它的依持,因为生灭法的特性,就是需要有一个法的依持。生灭法如何依持呢?它就要依持于不生不灭法的存在,一定是由于有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如来藏由于众生不再贪着于五阴,死后祂就不再帮众生出生五阴;最后于未来世成为不生法,就是如来存的境界,那就叫作入无余涅槃。那么集如何灭呢?就要谈到苦集灭圣谛,苦集灭圣谛是观察五受阴的时候,能够观察到五阴本身的祸患。因为只要有色身存在,他最后一定要病、老、死。心的部分也是一样,只要有受、想、行、识,有心存在之后,最后总要坏灭,便有苦的产生。所以在苦集灭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虽然他是于未来世成为不生法(阿罗汉:于未来世,成不生法。----《杂阿含经》卷12),可是因为他能够观见,三界六道里的一切境界,把其中的一切贪着、欲爱都灭尽后,确定于未来世究竟解脱。所以三明六通的阿罗汉,也是以实证的方法解脱于三界。我们从这里也可以了知,阿罗汉的所证是有上的!譬如慧解脱,有俱解脱在他上面,也有三明六通在他上面。即使是三明六通的阿罗汉,还是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但不管是改变命运,或是来世这种更大的命运改变,可都没办法改变一个最大的命运----就是流转于生死之中的命运!因为一切众生最难逃脱的,就是流转于生死之中,如果我们可以在当世,解脱于生死流转,那么相对于改变命运或者,这两种比较简单的目标,也就轻而易举的达成了。因此,若能有解脱生死的智慧,不管在人间命运好与坏,或者是在天上,都不妨碍他最后的生死解脱。譬如声闻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所以声闻人跟菩萨所证的三三昧,主要的差别就在这个地方:声闻人实证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然后把这些生灭的法灭除之后,就说他实证了涅槃,他是于未来世成为不生法,才说他实证了涅槃;可菩萨不是,菩萨实证三法印,是直接实证第八识如来藏后,也同时实证生灭法的部分,所以他对于三法印的实证,是比声闻人更完整的。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正见一》<第05集三法印简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辟支佛现观十二支因缘,实证到所谓的生与老死的轮回都是因为依无明等十二因缘辗转所生,无明灭了,就不会有来世的名色,也就不会再进入轮回,于是也就解脱了生死。缘觉乘的行者完全是因为现观十二因缘所产生的缘起性空的智慧而导致解脱的。(3)大乘的空性智慧——般若。般若是指大乘行者一念相应,亲自触证到自己的第八识阿赖耶识,并且能去体验领受它的自性而发起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可是菩萨却没关系,菩萨当面看著,可是心无邪念;当面看著人家女主人时,却仍然是住在涅槃中;人家布施完了,菩萨要为施主祝愿,因此就很欢喜的祝愿,祝愿施主未来世福德无量、菩提早成。这样自然地摄受对方进入佛菩提道,却是心中依止于涅槃境界,无所谓贪染或离染可说。这样才是学佛,而不是像罗汉一般,得要灭了五阴以后才算是住在涅槃中。证道的菩萨学佛时总是学得快快乐乐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声闻之人总相知故不名为佛,辟支佛人同知总相不从闻故,名辟支佛,不名为佛,如来世尊总相别相一切觉了,不依闻思无师独悟,从修而得故名为佛。法性即诸法的体性(见陈义孝编《佛学常见词汇》)。依佛在经中开示,法性有二种,第一是总相上的法性,第二是别相上的法性。声闻人只知道总相上的法性,只知道解脱的总相:断我见、断尽我执;舍寿后把所有的五蕴我、十八界我都灭尽而 | 三摩地 2018-07-21 |
![]() |
392,a11)所以唯有实际得到大涅槃者之如来,可以说有真正解脱境界,这解脱究竟境界根本不是小乘人所能够知道于万一的,真正的解脱道,真正的解脱实义,是不能够离开涅槃而有他说,所以如来世尊才说:「真解脱者即是如来!」「毕竟解脱即是如来!」因此为了安慰二乘人,所以便将非如实的二乘解脱,如是灰身泯智的修证,当作解脱而说!只有不清楚如来实义的人,才有可能在小乘法中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假使那位比丘已经远离五欲的贪欲,觉知心已经解脱於欲界贪爱了,确实获得亲自实证(发起初禅)了,就是心解脱的三果人;若能进而远离无明,确认五阴的每一阴都无常、虚妄、无我,从智慧上的实证而且不再被五阴所系缚了,他已获得解脱,这就称为比丘已断除欲界爱的系缚、已断除结使、断除我慢(注),证得无间等而非间断、非断灭的智慧,就说他已经到达众苦的边际,未来世中不会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如来藏由于众生不再贪着于五阴,死后祂就不再帮众生出生五阴;最后于未来世成为不生法,就是如来存的境界,那就叫作入无余涅槃。那么集如何灭呢?就要谈到苦集灭圣谛,苦集灭圣谛是观察五受阴的时候,能够观察到五阴本身的祸患。因为只要有色身存在,他最后一定要病、老、死。心的部分也是一样,只要有受、想、行、识,有心存在之后,最后总要坏灭,便有苦的产生。所以在苦集灭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如果我把无明灭了,心的行就不再出现;心的行灭了就不会再去投胎;不去投胎名色就灭了,当然也就不会有来世的色身以及六识的出现了;此灭故彼灭……乃至生灭则老死忧悲苦恼灭,这样的道理就叫作“缘起性空”。这十二有支统统是因缘而有,并不是本来就有,都是由于众缘所成,所以才会有这十二有支的现行,也因此才会有众生的轮回生死。当他这样如实现观以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能够现前观察意识觉知心的虚妄,确实晓得意识是有间断的心,是依众缘而生起的;你已经如此确实观察过了,那么你也证实意识不是常住的,了知意识觉知心很脆弱,确定祂没有办法延续到未来世去;当你如此现前观察了以后,对于意识的心所法受、想、行三阴的虚妄性,当然也能确实了知,那么你的我见在这时也就确实断除了。你如果现前观察意识觉知心确实是如此,这就是符合断身见的现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入名色故,有未来世生老病死忧悲恼苦,如是纯大苦聚集。……’”[杂阿含卷十四(大正藏三六○经)]。白话翻译如下:“如果有思量性(作主审断性)不灭,如果有虚妄想不灭的话,则有结使攀缘之第八识存在。因为这个具有结使攀缘之第八识存在的缘故,所以进入母胎名色之中。进入母胎名色之中的缘故,便有未来世之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等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是谁在造业受报?每一世的有情众生的五蕴、十八界各个不同;五蕴、十八界从何而出生?五蕴、十八界当中,难道又有任何一个法,能够来摄藏这些业种收集起来,而能够于未来世、后后世而来酬偿应该要酬偿的业果?五蕴、十八界当中有一法,能够担任起这样子的任务,有这样子的功德吗?我们就从这一边谈起,而来证成第二个层次的净信。是净信,决定净信大乘;而不是对于小乘,特别是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我把无明灭了,不想再有识蕴六识心的存在与运作,心的行就不再出现;心的行灭了就不会去投胎,不投胎就灭了名色,当然也就不会有来世的色身及六识;没有来世的色身及六识就没有六入,六入灭了就不会有触;没有触就不会出生境界爱,爱灭了就不再执取;不再执取就不会有未来世后有出生的因,有灭了就不会有未来世的出生;不再出生,就断了老病死忧悲苦恼,这就是顺逆观十二因缘而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它一定要依附于一个不生不灭的法,才可以让这个生灭的法,让这个五阴之法,可以在生灭不已之后,还能够继续出生,能够在灭尽之后,在轮回的时候,当我们命终之后,把五阴都灭除之后,还能够在未来世再继续出生;所以表示它(五阴)背后,一定要有一个不生灭法作为它的依持,因为生灭法的特性,就是需要有一个法的依持。生灭法如何依持呢?它就要依持于不生不灭法的存在,一定是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