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所谓烦恼障、业障以及果报障这三种,经中有说:灭此三障罪者,当用何等心,可令此罪灭除?先当兴七种心以为方便,然后此罪乃可得灭。何等为七?一者惭愧、二者恐怖、三者厌离、四者发菩提心、五者怨亲平等、六者念报佛恩、七者观罪性空。(《佛说佛名经》卷1)要灭除这烦恼障、业障、果报障,要生起这七种心才能够灭除,那么我们就一一来探讨,这七种心的内容。第一种就是要 三摩地

2018-07-23

但是,不知道这样的外道,他私底下却是广传外道淫的双身法,根本没有解脱的实证,也没有法界实相实证的智慧,本质上比一般的凡夫都不如的外道。但是,众生却是迷信盲从而偶像崇拜,结果这些迷信者还是继续的盲从无智,并且捐输了大笔的钱财,给这个修双身法的外道带去国外。这样找一个修双身法的外道来祈福,这也是一个很标准常见的偶像崇拜的没有智慧情形。所以,根源问题就 三摩地

2018-07-23

问:「若自己的师父传的不是佛法,佛弟子还要浪费时间[信]吗?佛弟子是不是该像抵制不适任教师那样,抵制不适任上师/法师?」KC敬答:首先你自己在心态上面要先调整正确观念,先要检视自己学佛的目的是什么?你究竟是要学真正的佛法,还是学邪师的法?还是像一贯道的道亲一般,都只是在「眷属」上面用心?所以在心态上不能存有「我要扺制上师/法师」的想法;或许师父平素在 三摩地

2018-07-23

你如果走错了路头,那你就永远在界天魔所掌控的界范围之内,这就是他的目的。所以魔所示现出来的模样,都是随和的、委婉的,具有慈悲表相的;但是菩萨却常常示现勇猛、雄猛、强势的金刚相,来破邪显正而救护众生;如果不用这种勇猛的金刚相,个别大师,凭仗着大名声、大势力,才不理你呢!让你根本就不会受到广大学佛人的注意。然而菩萨这么做,是要冒大不韪的—&mdas 三摩地

2018-07-23

——摘自《心经宗通》《心经宗通》——借《心经》通达解脱道、佛菩提道、禅宗公案之宗旨MasteryofSchoolTenetsintheHeartSutra【作者】萧平实述著【出版日期】2012-10-01【书号】9787547504413书摘平实导师以其所证解脱道之无生智及佛菩提之般若种智,将《心经》与解脱道、佛菩提道、祖师公案之关系与密意,以演讲之方式,用浅显之语句和盘托出,发前人所 三摩地

2018-07-23

了解更多有关菩萨正行的知见,敬请点击阅读全文↓(原标题:菩萨正行) 三摩地

2018-07-23

可是这一类人虽然能够这样想,却又舍离不了人天的乐,所以我们方便施设说,这个叫做中等根器的人。另外一类根器的有情,我们方便施设为上等根器的人。这类根器的有情,当然也不愿意如同前面讲的下根器的人,得要等到堕落三恶道,再由阎罗王来救赎;同时他在行善持戒的过程中,会进一步去观察说,持戒行善之后,虽然可以保住人天之身,可是那却是不究竟的,因为仍然在人天轮回 三摩地

2018-07-23

《杂宝藏经》卷2中也提到: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告诸比丘言:若有人得梵天王在家中者,能孝养父母,梵天即在家中;使帝释在家中者,能孝养父母,即是帝释在家中;得一切天神在家中者,但供养父母,当知一切天神已在家中;但能供养父母,便为和上已在家中;得阿闍梨在家中者,但供养父母,即是阿闍梨在其家中;若供养诸贤圣及佛,若供养父母,诸贤圣及佛即在家 三摩地

2018-07-23

白话解释如下,佛陀说:摩纳!是什么因、什么缘,令男子或女人贫穷困乏?如果有男子或女人吝啬小器不肯布施,他(她)不肯惠施饮食、衣被、医药、房舍、床榻、明灯、仆役等等民生必需用品与僧伽、离清净的修行人、穷人、病人、孤苦无依的人、从远地方来的人等等,这样的人造作并累积了这样的恶业,死后便会往生贫瘠的地方,于地狱中再生,若转生到人间时,将贫穷潦倒。摩纳! 三摩地

2018-07-23

三界中大千世界里面,三千大千世界里面,一切都没有安定的处所:不论你躲藏在哪里,找一个美丽的小岛,或找一个幽静的天堂可以躲在里面,过着好象幸福快乐日子;但是等到三界的劫火一烧起,界就败坏了,乃至于色界,也会一直败坏到三禅天,所以没有究竟的安乐。所以你是不是应该去追寻一个究竟可靠的、一个真正的住所呢?这住所并不是身体的住所,这个就是智慧!就是要靠着你 三摩地

2018-07-23

可是当他真诚地发了说,愿意生生世世来到世间利乐有情的同时,又由于亲证这个本来就无我的如来藏,世世随分转依之后,一样也有解脱的功德受用,也就是说,他在入世的同时,同时有出世的功德受用;这个时候我倒是要请教看官说:那这种状况您到底要说是入世还是出世呢?所以说,假如一定要在佛法上说厌世、出世的话,应当是说,学人已经了解五的贪着就是生死苦恼的根源,所以想 三摩地

2018-07-23

这就好像说,众生因为善业所感,得生天上,受用种种的胜妙五。菩萨也一样是这个样子,菩萨也会作这样示现,他在因缘成熟的时候,为了要利乐众生的缘故,也发愿受生成为天王身等等。但是这个并非是什么业力所致,他是为了要利乐有情,在观察时节因缘成熟的时候,所以会有所谓的示现一切凡愚童蒙众生持戒威仪,为教化成熟犯戒众生故。因为常持禁戒,一向正求如来境界,所以怎么 三摩地

2018-07-23

我们常常看到有一种人,嘴里面讲的说我要解脱,我要学佛,然后就到处去赶场,哪里有、有拜忏、有讲经就去啊;可是听完了,拜忏完了回家,照样是妄想一大堆,照样是跟一般人一样,喜欢发脾气,喜欢贪求五的享受,那这样子想参禅就很难。那想要参禅,首先就要亲近真悟得如来藏的善知识,闻熏正确的知见;由善知识的教导,次第增进无相念佛的功夫,来修习动中定力;有了这种动中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是天魔的境界,你只要发起了初禅而不退,其实就超过了天魔了,因爲天魔波旬的境界是界的境界;这是因爲天魔波旬最喜欢的就是拥有很多很多的眷属,他的眷属是非常的强。可是鬼神魔只是人间的鬼神境界,如果您的禅定已经到了初禅,那鬼神魔也无法奈何你了,因爲鬼神魔只是人间的鬼神境界而已。然而,鬼神魔的出现,通常是在修行人打坐的时候。因爲打坐而没有把我见断除, 三摩地

2018-07-23

当他初步的确定的时候,说这个时候断了我见,乃至进一步观察深细的我跟我所的执著以后,把、色、无色界爱断除以后,这个时候说他梵行已立,所作已办,自知不受后有。已经实证了什么?解脱果,可以出离三界。可是,他在这里对生命的实相,却仍然无所证。(原标题:什么是声闻乘) 三摩地

2018-07-23

但是,才刚进入初信位,仍然贪着世间五之乐的假名菩萨,和经过一劫乃至万劫努力修学,十信位具足、不贪着世间乐,已经能深心发意的初发心菩萨,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非常的大了。例如,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中说:【「云何名新发意?」答曰:「新学菩萨有二种:一者、深心着世间乐,软心发意;二者、深心发意,不着世间乐。软心发意者,佛不以为发心;深心发意者,乃名为发心 三摩地

2018-07-23

色界天,从初禅天的第一天开始,就已经不像界天人;界天人还有微细物质所造成的五脏六腑,所以他们还要吃甘露,以维持界天身之生存;但是色界天人,从初禅天以上,都没有五脏六腑,所以他们都不吃甘露。将来有一天,你修得初禅的时候,初禅遍身发的境界之中,你会发觉:「怎么我这个身体里面都是如云如雾?」好像天上的白云一样;但是比白云淡一点儿,好像很浓的白雾一样 三摩地

2018-07-23

经论当中佛陀及菩萨们的开示,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就是佛教中所说的正命——如法的职业,就是对于色身的生存没有了无理的求,不贪取过多的求而无厌足;也不以种种占卜、咒术等不合乎佛陀所制轨范的方法,来求得资养生命的物品,然后来存活色身;反之,必须仅以合乎佛陀所制轨范的方法,来求取生活所需的衣物、饮食、床座等等的这些的物品。简单地说,就是要不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说戒论也乐于听受,那么再为他解说要如何行十善业道而得生界天,以及如何修四禅八定而往生色界、无色界天等生天之论。假使这些他都能够听得进去,佛陀就再为他说:「为不净,上漏为患,出要为上。」(《长阿含经》卷二十)也就是告诉他,修集了十善业道,可以在未来出生到六天,享受五之乐;但是是有许多过失的,是污秽不清净的,当界天的天福享尽的时候呢,就会 三摩地

2018-07-23

五停心观就是:心容易散乱的就修数息观,贪心多的就要修不净观,嗔恚心多的那就修慈悲观,如果愚痴无明多的就修因缘观,乃至于我见、我执障碍多的就要修界分别观,去现观五阴十八界十二处我的虚幻不实。八正道的第八项就是正定,就是要离诸散乱,一心安住于真空之理,决定不移。-----摘录自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娼妓屠宰渔猎贩酒等人可以信仰佛教吗?》(原标题:完美人生从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