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第四种人如同教中专门行善而求生天堂的们,他们如果一开始就接触到佛教而信受了,就会修学天乘的善法,在持五戒以外,更进一步修行十善业道,心中回向来世生于欲界天中,但是却不可能修学解脱道与佛菩提道。能修学佛法的人有三种:第一种是声闻种姓的自了汉,第二种是缘觉种姓的自了汉,第三种人则是可以修学佛菩提道的菩萨种姓。凡是出家以后只想自己赶快建立专属于自己的寺院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为菩萨若不贪善法,就不能成佛,所以善法欲不可断,因为法门真的是无尽。人家说学无止尽,出世间法上更是学无止尽,往往有人这么想:“大概学到这里就差不多了吧?”其实不然!一直继续努力修下去以后,才会发觉说,法门真的是无量无数,永远都修学不尽。所以,在佛菩提道的修学过程中,看别人得到法益时,我们应该要欢喜、随喜。随喜时也同时会有一分功德嘛!当别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我如果收了钱,是可以获得世间五欲上更高级的享受;但是我度日子很简单,饮食也很简单,穿着更简单,我出来弘法的目的也不是看在世间法上;所以纵使钱财再多,也还是一样劳碌的为佛教正法做事,还是得要一直做、一直写,没有时间来享受;既然是这样,我收来钱财能做什么?假使没智慧而生贪,受人家供养而担业,所得的钱财也还是只能留给孩子,也带不去未来世,要那么多钱财作什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有时是先以欲钩牵,所以示现为马郎妇观音、鱼篮观音,有时则是示现竹林观音,这些不都是女人相吗?所以很多世俗人常常这样称呼祂:啊!这是观音妈娘!(闽南语)把观世音当作自己的娘或奶奶一样看待,这样就容易度众生了!所以有时菩萨会发愿以女身度众生。但是一般女人多是起颠倒想,在中阴阶段对来世父亲生颠倒想,所以入胎成为女身。既然知道这个道理,诃责女身之后就不会再起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善男子,智者深见一切众生沉没生死苦恼大海,为欲拔济,是故生悲。又见众生未有十力、四无所畏、大悲三念,我当云何令彼具足,是故生悲。""又见众生虽多怨毒,亦作亲想,是故生悲。""又见众生迷于正路,无有示导,是故生悲。""又见众生卧五欲泥而不能出,犹故放逸,是故生悲。""又见众生常为财物、妻子缠缚,不能舍离,是故生悲。""又见众生以色命故,而生骄慢,是故生悲。""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至于真实的不退,就得要等到初地入地心对般若通达以后了;所以佛说菩萨性的发起,得要靠众生的善法欲,再加上思心所的确定:决定想要利乐有情众生。然后加上遇到善知识的助缘,才能发起佛菩提的菩提心来。(原标题:菩萨性是何时才算具足呢?)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故在此劝请大心的菩萨,欲自己道业所需的菩萨性,当请阅《优婆塞戒经讲记》各辑,仔细阅读思惟,并以书中法义在自己的生活中切实履践,必能成就性种性之功德,乃至成就未来入地或者成就佛道所需的璎珞庄严。-----《般若信箱》37期(原标题:发起菩萨种性)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比如欲界众生最重要的受用的境界法就是男女贪,男女贪第一个就是色——容貌;然后声音、香味,最后到男女的淫触。所以呢,这五种就代表你从众生去取的。不管你说是有情或是无情,你都是以这五种取来作为目标的,那现在就把它开始转变过来。可是菩萨总是会想,这些境界法要舍弃,真的是很难,而我们在这里说的:是心舍,不是身舍。我们可以讲白一点,释迦如来现在也有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比如说,菩萨不会和女众起淫欲心;或者你又觉得太严格了,但你会发现有些法与你的戒行是有关的,有些法的表面上看似和戒行无关,而最后你就知道这些都是菩萨的持戒,以心性戒作为自己的标准。(原标题:念念救护众生)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以前在佛陀还没示现于人间之前,就有四禅八定,在那种情况下,那些人为什么可以安住在禅定中,而不去追求五欲之乐呢?因为他们初禅现起的时候,他们就有身乐,然后二禅现起时有心乐,到三禅现起的时候身心俱乐。然而实际上,他也并不是为了要得到这个身心俱乐,他才去得证这个三禅的。因为他还没证得这个禅定之前,他根本不知道那是什么境界?他是想要舍离下地的境界,不要这种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我们在反省之余,虽然没有办法达到像如来藏这样全然地无私无我,虽然我们真的没有办法做到每一刹那都可以为了众生而放下许多自己的事情,没有办法达到像如来藏这样究竟的境地;许多的时候还是不断地想为自己来作些什么,想要于世间法多要些什么;但在这种情况下,你还是可以像是这刚才所说的,来作些改变,调整自己的顺位,根据你所亲证的如来藏,或是根据你所了解的如来藏的体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但如果你渴求的念头还是很强烈,没办法断除时,没关系!但是当你伸手去取你所要的东西的时候,无论如何,要先看、要先想,众生有没有需要这东西的?要去思维,让自己的渴望、贪欲慢慢地降低。虽然自己很想要,但比起的人来说,人可能更想要,所以我的顺位可以排后面一点,我取用的时间点可以挪到后面一点,我取用的物品可以比世间法的衡量标准差一点。因此知道:我最终还是取用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有不吉利,便欲烧香,方云作福,诸天未降。众魔故前,竞共娆触,作诸变怪。以是之故,常当精进,罪福随身,如影随形。植种福者,亦如尼拘类树,本种一核收子无限,施一得倍万,言不虚也。在《罪福报应经》中,佛陀告诉阿难说:凡是修作功德,都必须亲身力为,如烧香、拜忏、斋供、诵经、经行,不可以请人代劳,否则即使主法或受供的法师如法咒愿,功德也不具足;好比请别人代为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果说戒论也乐于听受,那么再为他解说要如何行十善业道而得生欲界天,以及如何修四禅八定而往生色界、无色界天等生天之论。假使这些他都能够听得进去,佛陀就再为他说:「欲为不净,上漏为患,出要为上。」(《长阿含经》卷二十)也就是告诉他,修集了十善业道,可以在未来出生到六欲天,享受五欲之乐;但是是有许多过失的,是污秽不清净的,当欲界天的天福享尽的时候呢,就会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我们的心总是在五欲法尘上面打滚,被五欲之绳给绑住了自己都还不知道。世尊说过:众生一定是被自己的五欲给绑住,为了贪着色、声、香、味、触,众生花尽了心思、时间,想要去享受五欲,这是众生的天性。既然是天性,代表这种情况是很难被改变的,因为众生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辛苦了一辈子,不就是为了享受各种五欲的境界吗?佛学佛知道了那是有漏的过患,可是仍然无法、无力去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比丘们到外面去看了五欲六尘,一打坐,那些镜头就不断地涌上来,所以他们会请教佛陀,这该怎么办呢?佛陀就教了他们五种方法,这五种方法,我们可以拿来作参考。佛陀说:如果我们要修增上心,也就是要修定学的时候,我们可以用这五种方法,来让我们的这些恶念止息,我们的心就能够安住;能够安住就能够定下来,定下来就可以进修禅定。佛陀说的第一个方法叫作念善相应。念善相应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我们先来看欲界定发起的状况。止观的修学,如上一集谈到相关的前方便,以及平实导师开示要去三种心,那身心就能够安顿,要修止观就很容易。欲界定的发起有三个进程:由粗住心、细住心、入于欲界定。以无相拜佛为例,学佛人若依于无相忆佛、拜佛,一开始身体的动作会较硬、心识也粗,或起念能够有少分摄心,但是攀缘外境的声响一起,或者是末那识悄悄地冒出一个又一个念来,意识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应该要配合着曾经熏习的知见,慢慢地调,使自己的心能够定下来;另外也要能够有思惟的力量,来产生这个让自己与过去五欲的这种习性的,这样的一个调整过程中产生了简择力、思择力,这就要靠思惟力,所以闻以及思这两个功夫,是刚开始要作初住内住的时候,最先使用的两个力量。第二个就是正念住,也就是说,我们刚开始心念还很粗,因为内住的习惯还没有养成,当我们渐渐的有着内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为这个是欲界定中的舍弃了觉知进入到这个身心统一、内外统一乃至时空统一的境界,其实还是属于意识未到地定中的境界;虽然有身心统一、内外统一、时空统一的轻安,但是仍然是生灭无常的生灭心,并不是不生不灭的第八识如来藏。这样的情形一样是以定为禅,并不是证悟的经验,一样是误会定境当作真心实相的境界,这样歧路也是参禅者可能会遇到的境界。同时他也是误会了未到地定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初禅的相应一如欲界定,如果忽略了十善业的基础,那就不可能证得的。而要修证初禅所容易忽略的最根本的问题,弥勒菩萨开示说:【如是所有初修业者,蒙正教诲修正行时,安住炽然正知具念,调伏一切世间贪忧。】(~《瑜伽师地论》卷32)如果没有寻求真善知识的正确教导,不懂得调伏欲界世间五盖等贪忧而盲修瞎练的缘故,那是不可能证得初禅。所以正信的佛弟子应该知道:要修初禅,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