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二、对治悉檀:众生欲求出离三界,但是困于种种烦恼所缠,无法出离;「大医王」佛陀乃施设各种善巧方便,应病予药,令众生能对治烦恼障难,因此离障解缚而证得三乘解脱果,称为对治悉檀。三、为人悉檀:人类等诸有情众生之根性八万四千,佛陀善观众生根器,随各人心性之差异而施设及开示各种不同之修行法门,乃是为人悉檀。四、第一义悉檀:不在一切语言文字等表面意思来论议,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面子啊!面子啊!请问您有几斤几两重?在大人的世界里显得如此的繁锁与重要,可是要积极的去处理喔,万万疏忽不得啊!但是曾在上课时却听到演法者对我们的慈诲其大意如下:「最会替自己漏底的是已成之佛,本师释迦牟尼佛将衪未成佛前所干的一大堆糗事,都无所隐瞒地一五一十的讲了出来给众生听,可不要笑喔!将来我们成佛时所抖出来的糗事不会比世尊少;这是在告诉我们,在生命 | 三摩地 2018-07-22 |
![]() |
113,a5-6)是啊!世间人都认为世间诸因缘相是第一义真理,怎么佛陀告诉阿难说:「世间诸因缘相非第一义」,这么说来,难道还有其他的第一义吗?……学佛一定要信佛陀所说的法义!好吧!去了解一下「空中有不空」的到底是什么?百闻不如一见,不妨去师父介绍的地方上课看看吧!反正师父说一切都是免费的,只凭自己的发心愿力想学「利他的菩萨道」就可以了!想到生命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华严经》上:「无量亿劫中,受诸地狱苦,不舍一切众,悉令得见佛,普能代众生,具受无量苦,其心无疲倦,为度一切故,一切诸世间,所有恶道苦,如来常处中,悉令闻,一一地狱住,不可思议劫,具受无量苦,终不离诸佛,所以无量劫,常在三恶道,欲令诸群生,长养智慧故,众生见如来,除灭诸苦恼,安立于大智,一切佛境界。」所以发愿最恶最不善恶人所处业报之地,都愿意前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前言:未法常有修学佛法者,对酒戒之认识甚少,又被外道不如法之言论:「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所误导,或被嗜酒之藏密所误导,认为以酒供佛菩萨是甘露,认为只要以无分别心去喝酒,即不犯戒,并批评那些显宗严持酒戒之人,是小乘小根器,如是外道藏密,大肆饮酒、噉肉、杀生贪味,正是佛于《法灭尽经》预记说:【吾涅盘后法欲灭时,五逆浊世魔道兴盛,魔作沙门坏乱吾道,着俗衣裳乐好袈裟五色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此娑婆五浊之世,佛所施设的次第乃是如《长阿含经》卷20中所说:「次第说法,除其恶见,示教利喜,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不净,上漏为患,出要为上。敷演开示清净梵行。」因此,佛对一般众生都是先除其「恶见」,待「其心清净,柔软欢喜,无有阴盖,易可开化」以后,才为说解脱道的四圣谛、八正道等法,到后面有因缘时才说大乘法。但是对于大乘种性的久学菩萨者,佛菩萨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外道谛听,彼人若从饿鬼终来生人中者,当有是相,智者应知:其头发黄,怒目直视,常喜饥渴、悭贪、嫉妒,喜饶饮食,喜背说人,身体饶毛,眼精光赤,多思众食,贪乐积集不欲割舍,不乐见善人,所见财物其心欲盗,乃至得其少许财物即便欣喜,常求财利乐不净食,见他资产便生妒嫉,复于他财生己有想,见他受用便生吝惜,闻说好食心生不乐,乃至巷路见遗落果及以五谷,便生贪心采取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是九山八海、一日月、四大部洲、六欲天、上覆以初禅三天,为一小世界。集一千小世界,上覆以二禅三天,为一小千世界。集一千小千世界,上覆以三禅三天,为一中千世界。集一千中千世界,上覆以四禅九天,及四空天,为一大千世界。因为这中间有三个千的倍数,所以大千世界,又名为三千大千世界。1、一小千世界(包含1000个小世界)世:时间的迁流,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界: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教亦认为「多欲为苦」,太多,常是痛苦和烦恼的根本。因此劝人要知足少欲,每一个人都要衡量自己的才力以决定的多寡,自己的才力不够,却整日空思梦想,岂不是自惹烦恼?但,请记住,佛教并没有要我们「绝欲」,而只说「少欲知足」。过分地节省,以致伤害自己的身体,是佛所反对的。他自己在廿九岁出家以后,就曾经依照当时外道的苦行办法,瞎炼盲修,每天祗吃一颗米,一粒麻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入灭后,故意将身化为碎身舍利,欲使多数人都可以分得纪念供养。甚至于为度有缘之众生,有时无中生有,忽然出生舍利子,使人生起信心,进而修学佛法;但这不是舍利子本身的功德,而是佛威神力所变现。尚未见道的凡夫,只要世间五欲的烦恼很少,有时也能烧出舍利子,不一定要断我见以上的圣者才能烧出舍利子;所以有些八哥鸟类,被教导念佛数年以后,死后也烧出舍利子;有的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意识心是可以分别男女,这没有什么过失,就同于分别动物中的雌雄,公母,乃至老少,这并没有什么遮障于佛法,可是「不净说法」的人就要很辛苦地说些自己根本一辈子也达不到的事情,要分不出男女老少,可能要等到转一个非人类身躯,而且还要不太「聪明」才行;所以不想要了别男女,这是小乘法义吗?也不是,即使是小乘法还是要去思惟何种「色」是何种法,观其无常,可是要观其无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此系由于人对自身未来迷惘无措,盼能藉此指引方向,佛教则主张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自己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就能决定今后的命运,毋须仰赖算命,应自转因缘。2、地理风水:地理风水与南北极、磁场、地下的水流等有关,是有科学依据,合乎自然的。对未断惑证真的凡夫,确有影响。但已证佛法之圣人则少受或不受物质环境影响,此正可为凡夫境转心,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们在反省之余,虽然没有办法达到像如来藏这样全然地无私无我,虽然我们真的没有办法做到每一刹那都可以为了众生而放下许多自己的事情,没有办法达到像如来藏这样究竟的境地;许多的时候还是不断地想为自己来作些什么,想要于世间法多要些什么;但在这种情况下,你还是可以像是这刚才所说的,来作些改变,调整自己的顺位,根据你所亲证的如来藏,或是根据你所了解的如来藏的体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但如果你渴求的念头还是很强烈,没办法断除时,没关系!但是当你伸手去取你所要的东西的时候,无论如何,要先看、要先想,众生有没有需要这东西的?要去思维,让自己的渴望、贪欲慢慢地降低。虽然自己很想要,但比起的人来说,人可能更想要,所以我的顺位可以排后面一点,我取用的时间点可以挪到后面一点,我取用的物品可以比世间法的衡量标准差一点。因此知道:我最终还是取用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还有一种人,人生欲很强,脚力很大,对二层楼还不满足,就再走楼梯,爬上三层楼去。这就是信仰。他们做人很认真,满足了物质欲还不够,满足了精神欲还不够,必须探求人生的究竟。他们以为财产子孙都是身外之物,学术文艺都是暂时的美景,连自己的身体都是虚幻的存在。他们不肯做本能的奴隶,必须追究灵魂的来源,宇宙的根本,这才能满足他们的人生欲。虽用三层楼为比喻,但并非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此时的你,已然找到值得永久依祉的本心,还会去依祉那些五欲世间你放不下的事了吗,答案不言而喻。 (原标题:什么时候该放下了)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三、什么是别境心所法?除了五遍行心所法,是八个识统统都有之外;还有另外五个法,是别境心所法,就是欲、胜解、念、定、慧,就是我们会起一种想要作什么这种的欲求,这个欲求不是强烈的贪爱,只是我想要作个什么;想要作个什么这样的欲,然后去胜解,去了解一个境界。譬如说我们可能听到一个声响,就想要转头,那就是一种欲;想要去了解的这种别境心,我们去理解它是什么东西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以致其所感得的果报,只在人天之中,或生在人间享受富贵,或生在欲界天享受胜妙五欲之乐;乃至此世有禅定的修证,来世就可以生到色界天或是无色界天受用禅定之乐。但是这毕竟还是在三界之中,依然不离开生死轮回。有的人也许又会这么想:啊!太好了,来世能够快乐生活的原因,我已经知道了,而我也希望世世都能够这样快乐的生活着。所以就开始努力的去修福。正当你努力修福的过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譬如有人造了十善业而不犯众生者,可以生到欲界六天,享受欲界天的胜妙五欲;但是造了十善业以后,如果因为无知、迷信而诽谤、破坏,就必须先下堕地狱受长劫尤重纯苦,苦报受完以后,才能转生到欲界天中享受天福。这些业种都是由自心如来藏所执持,并不是处处作主的意根所能执持或者予以弃舍的。有情众生于三界之中受尽一生所应受之苦乐果报以后,又由如来藏执藏这一世所造善恶业种,而转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编注:现代人不能断除欲界中最粗重的男女欲贪,连初禅都不能证得,往往所说的入定,最多不过欲界定或未到地定,不能说是四禅八定的实证,四禅八定的实证是以断除欲界贪而实证初禅,乃至实证初禅以上至四空定而称之。〕但是打坐入定真能出离三界生死苦海吗?以前佛住世的时代,具足四禅八定的外道很多,但是却与三乘菩提的修证无关。如果不断我见,即使具足四禅八定以后,还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