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应该要看到,我们的这个我从来都是相应与世间五六尘的存在而存在的,世间的五六尘变动不居,我自然无法安住不动,不是苦就是乐,或者不苦不乐,总没有彻底安稳的时候。然而,正因为看不清这个我的虚妄,执迷的认为世间万物可以变,唯我不变,这就是世人的一大无明。为了这个虚妄我的快乐,我们习惯性的去拼命抓取那些能带给我们快乐的东西,不惜为此造作种种会给他人带来伤 三摩地

2018-07-22

透过布施行的这个庄严,你可以让其他众生了解到贪的过失,可以知道:贪著一些事情,有种种不利于自己未来世的种种果报会发起。所以当这世间上有一些天灾人祸的时候,你就可以在那个团体中来倡导:怎么样去救济、怎么样去赈灾,然后鼓励大家往这个方向来走;然后还可以告诉大家,如何藉由这样的布施功德来回向,可以让他自己的家人、小孩都得到一分安乐。......至于说佛法中的 三摩地

2018-07-22

此时的你,已然找到值得永久依祉的本心,还会去依祉那些五世间你放不下的事了吗,答案不言而喻。 (原标题:什么时候该放下了!) 三摩地

2018-07-22

六尘感觉上是那么的实在,为什么在佛法中却说那是虚妄的呢?这是因为从佛法的正知见来说,三界万法都是由各种的因缘而从有情众生的如来藏根本因所出生的,因缘所生的法,就称为有为法。佛陀曾经说明:如果是随顺因缘而生的法,将来就必定会随顺因缘的散坏而灭除。所以说,凡是因缘生的有为法,都是虚妄无常的。唯有能出生万法的根本心如来藏,只有祂是本不生灭的真实法,非 三摩地

2018-07-22

你给花儿浇水,你往牛奶瓶里灌奶,然后你把花儿采摘下来装扮自己的卧室,你将牛奶瓶的奶喝光,花儿不会怨你为什么照料了它却又结束了它的生命,只为了自己室内的美观;牛奶瓶也不会跟你撒娇,说你干嘛把它喂饱,旋即又夺走给它的一切,只为满足自己的口腹之。花儿、牛奶瓶都是无情,所谓无情就是无心,无心所以不会分别人我,不会因人我的分别而产生计较和情绪,所有的计较都 三摩地

2018-07-22

中医心理学认为,忧虑情绪主要通过脾来表达,往往诱发食下降、消化不良等症状。生命的天空充满未知的风雨,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得每天包裹着雨衣行走。要想避免忧虑过度,首先要学会用祝福取代担忧,不管对自己还是朋友、亲人,都要试着用悦纳和祝福的心态面对困境。当你全身心相信将会有所转机时,这份信念将带来神奇的力量,事情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其次,找出担忧的原因 三摩地

2018-07-22

不过我相信很多人看到我的这个叙述,恐怕已经忍不住义愤填膺、摩拳擦掌的要发表反对意见,乃至大加挞伐了,如果有这样的朋友,我也很欢迎您参与这个验证,畅所言的发表您真诚的看法,我们共同来完善这一快乐的学而时习之的过程。并不是说,我们在别人身上看到这个问题,那么这个问题在对方身上就不存在,这个发现对本人来讲,更大的意义却是在于自我学习增进不断完善的历程是 三摩地

2018-07-22

则刚嘛!还有另一个极品朋友总结自己的前半生:我靠斋戒、等待、思考活到今天的。这些朋友的世界里没有委曲求全这件事,活得刚烈而有血性。却慢慢觉得有些望而生畏,想来爱他们的人也真是不容易,除非他们不要活在这个世界上,跟任何人都没关系,既然没有离开人间,那在他们的身边一定有很多因为爱他们包容他们而比一般人更委曲求全的亲人朋友吧。如同突然绕到了地球的另一 三摩地

2018-07-22

世尊在《大宝积经》中说道:缘爱故求,缘求故得,缘于得故便起我所,缘我所故起诸定执,缘诸定执故起贪,缘贪故起深耽着,缘深耽着故起悭吝,缘悭吝故起于聚敛,缘聚敛故起诸守护,缘守护故执持刀仗,争讼讥谤起种种苦……长养诸恶不善之法。我们原本平安无事,突然一念心动想做点什么,感觉好像缺点什么,于是开始了对外求取之旅,我们以为这样就能获得我们想 三摩地

2018-07-22

”那就要去想说:为什么做一位菩萨,你还要所有的人都知道你,知道你的存在,知道你要表达什么?为什么要有这样这样强的望来显示自我?难道这个自我是真实的吗?并不是啊!所以透过这样的检讨自己的过失,也可以逐渐的将自己的一些想法修正。然后就要在这过程中去思惟:“那我要怎么做?原来我就可以在这过程中,多听别人所说的话,遇到想要讲出来一些意见的时候, 三摩地

2018-07-22

▲沙门夜诵迦叶佛遗教经,其声悲紧,思悔退。佛问之曰:汝昔在家,曾为何业?对曰:爱弹琴。佛言:弦缓如何?对曰:不呜矣。弦急如何?对曰:声绝矣。急缓得中如何?对曰:诺音普矣。佛言:沙门学道亦然,心若调适,道可得矣。于道若暴,暴即身疲。其身若疲。意即生恼,意若生恼,行即退矣。其行既退,罪必加矣。但清净安示,道不失矣。(《四十二章经》)[今译]一个僧人夜晚 三摩地

2018-07-22

二、帝释是少,而女人多。三、魔王是坚强,而女人懦弱。四、轮王是大仁,而女人善妒。五、佛是万德圆满,而女人烦恼具足。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五障或五漏不是指身相的,而是精神的障碍,多染、多、懦弱、善妒、烦恼也不是女人所专有,男人也多得是。如果从精神观点看,有多染、多、懦弱、善妒、烦恼具足性的男子都算“五障之身”,而女人能超越这些气,就成 三摩地

2018-07-22

由此可见,单以福德来衡量学佛的成绩,已然失当,何况是以部分的福德--良好的气质长相--来作为学佛得力与否的标准?再进一步思量,若外貌会反应出学佛的成绩,何以僧团中仪表甚为出众之难陀尊者,不是声闻十大弟子?何以僧众所著之法服─袈裟,其意为「坏色」?何以观身不净为四念处之入门?何以解脱道之观行,以色蕴为首要观破之对象?何以《金刚经》会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三摩地

2018-07-22

而且,不恶口也是十善业道之一,持五戒、修十善之人,因为心性良善,能与界天的境界相应,因此舍报后得以往生界天享乐。反过来,常起恶口之人,心性恶劣,与三恶道境界相应,舍报后便会下堕受苦。如果已经造作了恶口的业,就要想办法赶快化解、忏悔,最好能当面化解,这样才可以让恶业减轻,甚至消灭,乃至可以转为善缘呢!此外,对一般人都不应该恶口了,更何况对自己父母 三摩地

2018-07-22

因为禅定的缘故,破散乱心,不但能够得到更深细的观慧,又能够得到离开五的功德;并进一步能够为众生说离开五的法,也能够帮众生离开五的过患。依照前面五度的福德,加上长时间的熏修般若的正见,般若的正知正见熏修以后,那么亲证实相的因缘当然就会很快成熟。可是一定有人会觉得说,这个过程这么久又这么辛苦,所以在你真正发心想要亲证般若之前,应当要先问自己一个问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一个人受持五戒时,每一戒都有五位善神来护持;他们希望你将来能生往界天,天众越来越多就可以对抗阿修罗,他们就不必受苦。阿修罗希望大家都不要持五戒,魔波旬也希望大家不要持五戒,让修罗道有情越来越多,他们就可以打赢诸天天人。所以天与魔都各有各的盘算,所以你持五戒时诸天天人当然恭敬守护,因为你将会是他们天人的眷属。所以你持了五戒名声远扬,不但人间有好 三摩地

2018-07-22

只有找到痛苦的根源,我们才能够加以对治,那么生命痛苦的根源是什么呢?《因果经》说: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意思是说:你前生种了什么因,今生就会受到什么果。今生种了什么因,后世也会得到什么果。为什么有的人一生少病,健康长寿,有的人生下来就疾病不断,甚至夭折?是凭着每个人的运气?还是造物主的安排?这些都是医学难以回答的部分,由于我们过 三摩地

2018-07-22

简单解说五阴的内涵,再来说三界中的我见,我们先来讲第一个界中的我见。界中的我见,我主要分成六种见解来讲,也就是各位菩萨常听到的,书上看到的各种不同的见解,我主要把它选了六种来说明。第一种就是把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心当成真心,认为这样的心是常住不灭的心。为什么把这样的心当成常住不灭的心是落入了我见呢?我们来看看,能够清楚明白,表示对于它所听见的,所 三摩地

2018-07-22

控制及主观强烈的人,讲完自己的意见之后,轮到别人讲话时,他失去主导的机会与角色,就没有兴趣听别人说话。3.主讲者语意、重点不明,让人听不懂所要传达的主题,所以旁人自然没有兴趣听下去;也可能有第三者岔开了原主题,无法再继续谈论原主题了,就由第三者另辟新话题,由第三者主导当时的场面了!而原先的话题也不了了之!二.一般人只听到说话的表相,却听不到说话者的 三摩地

2018-07-22

如何让家人接受不杀生没学佛前,自己心狠手辣,不知道杀还过多少众生,以满足自己和家人的口。现在想起还深深的惭愧,学佛后知道了轮回,于因果深信不疑。终于有一天在父亲生病而因年数已高不能手术时,我在地藏菩萨像前发愿:从今以后不再杀生,不再吃众生肉,吃他们的肉,如吃我父母的肉,如吃我兄弟姊妹的肉,如我同类的肉。愿以此功德回向给今生的父亲,愿他色身康泰,无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