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心在房室好着薄衣渴欲女色爱着卧具服饰香华。心多柔软能有怜愍。美于言语好修福业。意乐生天处众无难。别人好丑信任妇女。欲火炽盛心多悔变。喜自庄饰好观彩画。悭惜己物侥幸他财。好结亲友不喜独处。乐着所止随逐流俗。乍惊乍惧志如猕猴。所见浅近作事无虑。轻志所为趣得适意。喜啼喜哭。身体细软不堪寒苦。易阻易悦不能忍事。少得大喜少失大忧。自发伏匿。身温汗臭薄肤细发。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常生女人爱欲。乐他于己行丈夫事。何等为四。一者或嫌或戏谤毁于人。二者乐作女人衣服庄饰。三者于亲族女行淫秽事。四者实无胜德妄受其礼。以此因缘令诸丈夫起于如是别异烦恼。若悔先犯更不造新。心生信乐作佛形像。其罪既灭此心亦息。白话:为什么会成同性恋呢?因为过去(或前世)曾经:一、讥嫌、戏笑、毁谤他人;二、喜欢穿着女人衣服;三、与有血缘关系的女子行淫;四、没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真是相由心生!当时这位年轻人的心很清净,无私无欲,没有迷失,所以能成为画佛相的模特儿;后来因为有了钱而迷失,一踏入陷阱后,再也不能自拔,所以做尽坏事,变成了恶魔的形象,多可怕啊!可见,所谓的美丑,都是由一心所造啊!按照佛家的因果来讲,一个人的美貌不是用手术刀和化妆品修出来的,而是自己心性修行的果报。胜鬘夫人是舍卫国波斯匿王之女,也是逾阇国的王妃。胜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比如说不但要不杀生,还要进一步去放生、护生,要由不偷盗转为布施行,要由不邪淫转为清净梵行;要由不妄语转为说如实语,要由不两舌转为和乐相处清净同行,要由不恶口转为柔和软语,要由不绮语转为端正义语;要由不贪欲转为清净心,要由不瞋恨转为慈柔心,要由不邪见转为正信正见等等。这十善业不单是学佛人应该要作,世间人行十善,也会被社会大众所尊敬;而造十恶业的人,则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经中讲:【(一时)佛(在舍卫国,)告诸比丘言:若有人欲得梵天王在家中者,能孝养父母,梵天即在家中。欲使帝释在家中者,能孝养父母,即是帝释在家中。欲得一切天神在家中者,但供养父母,当知一切天神已在家中。但能供养父母,便为和上已在家中。欲得阿阇梨在家中者,但供养父母,即是阿阇梨在其家中。若欲供养诸贤圣及佛,若供养父母,诸贤圣及佛即在家中。】(《杂宝藏经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今将百字明之意译颂文列出,以供有智之人判断之,自知其意之邪谬也:敬礼大金刚密誓(敬礼双身修法之护持者——吓噜噶),顿然显自性清净(顿然显出淫乐空性之自性清净),于大金刚心佛位(于成就第四喜之大金刚心佛位),令我得坚固安住(令我可以不泄明点而得坚固不软,因此安住大乐而不中断),令我显真实自性(令我显出乐空不二之真实自性),令我具最极胜乐(令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菩萨不仅应该要断除杀心,更应该要效法世尊在过去无量生行菩萨道的时候,为了救护众生而舍身喂虎、舍身救鸽等种种伟大的行谊,这才是菩萨所当为、菩萨所应为啊!所谓菩萨从大悲中生,菩萨救护众生尚且来不及了,何况是去杀害众生断其性命呢,而为的只是逞自己一时之快,或者满足自己一时的口腹之欲呢!那么如果造了杀业之后,会有什么样的果报呢?我们来引述《大智度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十恶业道即:杀生、偷盗、邪淫、妄语、离间语、粗恶语、绮语、贪欲、嗔恚、邪见。杀生、偷盗、邪淫这三种是身恶业,妄语、离间语、粗恶语、绮语、这四种是语恶业,贪欲、嗔恚、邪见这三种是意恶业。十善业道即:离杀生、、离偷盗、离邪淫、离妄语、离离间语、离粗恶语、离绮语、无欲、无嗔、正见。以身口意去造作杀生等,离杀生等,就是善业恶业。3护持十善业道的范例初学佛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很多人认为说:佛教的人天乘事实上跟其他宗教是一样的,因为其他宗教一样有所谓的天堂可以去往生,既然这个佛教的人天乘也是可以帮助人往生欲界天,所以就认为说佛教跟其他宗教的生天是一样的。乃至就有一些宗教就把这个天道,当成是所有宗教共通的部分,然后以这个天道来贯串所有的宗教;他们就认为说,因为这样子,所以其他宗教里面的儒教、道教乃至佛教这种三教,事实上它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若人具有欲界诸业,得阿那含果,能转后业现在受之;阿罗汉果亦复如是•善男子!智者若能修身、修戒、修心、修慧,是人能坏极重之业,如阿伽陀咒及除毒宝,破坏恶毒:若作小罪,初方便轻,后成已重,是人不修身戒心慧,令轻作重。众生若作一种二种乃至种种,有作不具足;有作具足|先念后作,名作具足:先不生念,直造作者,名作不具足。复有作已,不具足者:谓作业已,果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汝今欲修真三摩地。直诣如来大涅槃者。先当识此众生世界。二颠倒因。颠倒不生。斯则如来真三摩地。阿难。云何名为众生颠倒。阿难。由性明心。性明圆故。因明发性。性妄见生。从毕竟无。成究竟有。此有所有。非因所因。住所住相。了无根本。本此无住。建立世界。及诸众生。迷本圆明。是生虚妄。妄性无体。非有所依。将欲复真。欲真已非真真如性。非真求复。宛成非相。非生非住。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治损害故者,谓永断除诸不善品,令诸善业离欲清净。此段《广论》乃是依于《瑜伽师地论》〈本地分〉中所说抄袭来的。有六种业道比较重,六种是:加行、串习、自性、事、所治一类、所治损害。《广论》随学者在此处就要特别注意了:一、以加行故来说——如果是贪着世间钱财,以出家身来经商而做贸易事业,就是猛利贪毒;在家信徒投入这种由出家人出资经营的赚钱事业中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若人具有欲界诸业,得阿那含果,能转后业现在受之;阿罗汉果亦复如是。善男子!智者若能修身、修戒、修心、修慧,是人能坏极重之业,如阿伽陀咒及除毒宝,破坏恶毒;若作小罪,初方便轻,后成已重,是人不修身戒心慧,令轻作重。众生若作一种二种乃至种种,有作不具足,有作具足----先念后作,名作具足;先不生念,直造作者,名作不具足。复有作已,不具足者;谓作业已,果报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为欲利益一切有情。能问如来如是义利。汝当谛听极善作意。我今为汝说此呪法。安乐人天利益一切。于诸呪法最为殊胜。祕密甚深顺菩提道依真法界获大功德。于临终时必能忆此大力呪王。正念现前当生善处。即说呪曰。南幺萨婆怛他揭羝骠阿罗喝骠唵拘幺囉乎嚧比那毘输和三婆婆阿揭车阿揭车洛呼洛呼勃缆勃揽唅唅氏那市曼殊室利也苏室哩也多赖也漫(引声)萨婆毒溪骠癹癹苫幺也苫幺也阿弭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贪欲。瞋恚。邪见。龙王。若离杀生。即得成就十离恼法。何等为十。一于诸众生普施无畏。二常于众生起大慈心。三永断一切瞋恚习气。四身常无病。五寿命长远。六恒为非人之所守护。七常无恶梦。寝觉快乐。八灭除怨结。众怨自解。九无恶道怖。十命终生天。是为十。若能迴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佛随心自在寿命。复次龙王。若离偷盗。即得十种可保信法。何等为十。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愿乐欲闻。(1)佛告首迦。一切众生。系属于业。依止于业。随自业转。以是因缘。有上中下差别不同。或有业能令众生得短命报。或有业能令众生得长命报。或有业能令众生得多病报。或有业能令众生得少病报。或有业能令众生得丑陋报。或有业能令众生得端正报。(2)或有业能令众生得小威势报。或有业能令众生得大威势报。或有业能令众生得下族姓报。或有业能令众生得上族姓报。或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很多人认为说:佛教的人天乘事实上跟其他宗教是一样的,因为其他宗教一样有所谓的天堂可以去往生,既然这个佛教的人天乘也是可以帮助人往生欲界天,所以就认为说佛教跟其他宗教的生天是一样的。乃至就有一些宗教就把这个天道,当成是所有宗教共通的部分,然后以这个天道来贯串所有的宗教;他们就认为说,因为这样子,所以其他宗教里面的儒教、道教乃至佛教这种三教,事实上它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我们今天要来告诉所有在电视机前面的学佛的人,到底什么样是你应该追求的佛法;你不应该只是想要请修行者帮你消除这个业、业报而已,因为你要消除业果,你可以靠自己尽力修学的方式来达到;即使你想要不断地享受你目前的生活,那你要切记一点,你应当继续在未来世可以往生极乐净土,可以让自己的五欲达到清净,让你在修学上不用下很多的功夫,就自然与道相符合。佛陀允许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而性障则是指五盖,也就是贪欲、瞋恚、睡眠、掉悔和疑等,这五个法会障碍学人证得四禅八定,或者障碍学人修证解脱道,所以称为五盖。这五盖原则上不与所知障相应,因为所知障是属于迷理无明,而性障五盖是属于迷事无明,是烦恼障所摄。所以三障应该说是理障、事障和业障,不宜用性障来取代业障。问题二:弟子因为犯了很重的戒,一直希望能忏悔见到好相,有位师兄介绍拜忏时也忆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尔时,坚净信菩萨摩诃萨问地藏菩萨摩诃萨言:「云何开示求向大乘者进趣方便?」地藏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若有众生欲向大乘者,应当先知最初所行根本之业。其最初所行根本业者,所谓依止一实境界以修信解,因修信解力增长故,速疾得入菩萨种性。所言一实境界者,谓众生心体,从本以来,不生不灭,自性清净,无障无碍,犹如虚空,离分别故。平等普遍,无所不至,十方,究竟一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