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因为好几百年都这样做,而这一世以在家身来做这件事,也较需要大众护助,所以这一世就稍微改一下,讲这部经典来宣扬布施的好处,希望大家都能身心健康,我未来世也可以健康一点,有力气一点,就不必将粗重的事情都要劳烦别人动手。所以你们在度众的法布施过程中,如果是有谈到布施时,众生因为你的法布施而瞭解布施的因果与得福的道理,他就去布施,结果是众生有了力气,不必挨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佛世尊在经典当中,常常开示我们要孝养父母的重要性。譬如在《杂宝藏经》卷一云:【诸比丘当知:于父母所,少作不善,获大苦报;少作供养,得福无量。当作是学,应勤尽心奉养父母。】又譬如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三的〈报恩品〉云:【世间一切善男女,恩重父母如丘山,应当孝敬恒在心,知恩报恩是圣道。……若人至心供养佛,复有精勤修孝养,如是二人福无异,三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了解后再研读大乘了义经典,譬如《大般若经》、或其中之《金刚经、心经》。《圆觉经、法华经、首楞严经、大般涅槃经》乃至《楞伽经、菩萨处胎经》等,又如《鸯掘魔罗经、不退转经》等等,这些经典亦是善知识。除了研读上述经典外也应听闻善知识说法。善知识说法有许多种:有说定、说禅、说念佛法门、相唯识、说真正密意、说真正之金刚乘等,说法无量。但参禅人应有所拣择、对于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否定方广经典所说如来藏妙法、又否定原始佛法涅槃本际的应成派中观′,绝对不是真正的法宝、佛法,他们都是以常见法的意识心,取代佛菩提道的第八识如来藏妙法,都是破坏者。只有符合三乘菩提法义的佛法才是真正的法宝,所以弘扬原始佛法涅槃本际的解脱道法义,以及弘扬方广诸经所说如来藏妙法的弘法者,才是佛门的僧宝,才是真福田;否定涅槃本际、否定一切种智根源的如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在经典里面(《金刚经》里面),佛说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行布施,怎么样行布施呢?以布满恒河沙数的这种这么多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拿来布施,他所得的福报、所得的福德是不是很多?是很多的!须菩提回世尊说:是啊!这样的福德确实很多。可是这样的福德,却不如怎么样呢?不如善男子、善女人,在《金刚经》里面,他对《金刚经》能够如实了知。而对《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此善知识需要藉由广作法义的申论,以及对经典作解释写作成书;通过书籍的流通,让有心想要修学佛法的人,或者想要知道什么是真实佛法的人,或者想要知道在修学佛法中菩萨所应该修学的内容是什么?所应该实证的内容是什么?都能够因为接触到善知识写的书籍而能够经由阅读思惟,乃至能够拣择机会来熏习正法,进入佛法真实修证之门!所以在布施中以法布施最重要。初住菩萨经由财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至于大乘经典所说的四摄六度等,作为凡夫的人其实是做不到的,因而我们不必在此以四摄六度来判断。这样,从最起码的要求说,印顺法师所说的人菩萨行应当是(人天善法上的)十善行为。如果能够在此基础上做到四摄六度,则其果报将远远超出十善的果报。那么,十善的奉行者能够得到什么样的果报呢?佛教经典有明确的回答。在此,我们不妨引用龙树对修菩萨道所能产生的后果的看法,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经典说:【佛子!我常以法施为首,出生长养诸白净法。】1法施亦有甚多种,譬如,于正法团体中帮忙打扫讲堂、整理蒲团、搬运书籍,或是帮往生者助念、出外摆书摊、发结缘书接引众生,让众生有因缘能接触正法、修学正法;或者帮忙校对经文、翻译等等的身力、脑力、时间的付出,都算是供养三宝、护持正法;乃至自身或邀请亲朋好友前来听经闻法,甚至参与讲堂所办的法会、演讲等,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法有没有错误?引据三乘经典来印证,自己就可以很清楚了。我们要说的是:证悟了也只是发起见地的菩萨,他的般若见地还没有通达,离通达位的初地还远着;解脱果上的证量也还没有到达薄地(二果)、离地(三果)的境界;道种智也还没有发起,所以还在习种性位,要到通达位的初地境界,还有一段很长的过程要修。接下来讲十行位。十行位又叫做「十长养」。十长养是佛所建立的十个层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大乘菩提却不行,大乘菩提的弘扬,每到一个地方都要讲不同的法义;所以你们去读四阿含时,会发觉同一个法在不同的很多经典中重复的讲;可是你们去读大乘经典,每一部都各有不同处,所断与所证互有差别,这是因为众生的无始无明烦恼无量而不可数,也是为了救济众生这种无量苦恼,所以佛才要这么辛苦去讲,每到一个地方讲出一部大乘经,却都不一样,没有雷同的;不像四阿含很多经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意思就是说,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是虚妄的,根本就没有西方极乐世界可以往生,往生了以后仍然还是在这个娑婆世界的天界罢了!你们都知道是谁讲的嘛!他的《妙云集》到处流通,在《净土与禅》的书中这样说,所以净土宗的许多修行人,心里就怀疑,就恐慌的不得了:“依照他这样考证的话,如果是真的,就没有极乐世界了,那我三、四十年来,辛苦的念佛发愿往生极乐,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为呢,你不需要这个,因为真正成就你的许多的功德性,经典上已经说得非常的清楚,能够成就你的功德的,都是如来之力,没有诸佛的冥佑,实际上无有一位有情可于此世间建立的功德性。因此说来,最关心你道业的人,并不是你自己,而是一直在看着你的诸佛,每一尊佛都最关心你。大家知道什么时节,你应该得到什么法,大家知道你什么时节,你的修行会进展到哪里,让你不用自己去求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那你知道全部的如来有多少?经典说是无量无边的阿僧祇的数量那么多,就是没办法计算的意思。这么多,那每一位都很关心你,那每一位都会注意你。你如果要警惕自己不要贪取这种种的世间法的话,你可以想象:每一位如来都正睁着大眼来盯着你,这样你还贪取得下去吗?那我们说,这么多人,祂都有办法盯吗?当然有办法,因为经典说,如来可以一刹那间知道三千大千世界的所有众生的念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比如说经典说菩萨呢,第一条、第二条……,你看有的经论它就这样列的:菩萨不会怎么样作,菩萨会怎么样作,菩萨不会怎样、起哪种心念,菩萨会怎样、起哪种心念……。你想,奇怪,这样看起来都很像戒行,因为有的菩萨不是那么敏锐,所以如来可以一口气说一百多个,讲到一个地方的时候,说菩萨一定在这个地方有十个法,这时候他会怎么样。接下来又讲,菩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我们每一行都可以体现未来世的成佛的庄严,因为如来在经典有说过:在《法华经》说,当你一举手一投足恭敬于佛的时候。这样呢,以佛眼来观,你就已经成就未来的佛果了。也就是说,你那样虔诚的心,就已经成就佛果。乃至你以散乱心一合掌,这样都已经成就佛果。所以说,你的每一行都会影响到未来的果,实际上它们都是一起的。因为你的如来藏与三世没有间隔,你的末那与三世也没有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我们今天要藉这个因缘,来概括说明一下各种以定为禅的十种层次,让大家比对一下经典可以了解,让大家远离这些误会。我们先讲第一种层次。第一种情形是以散乱攀缘的心当作禅宗证悟第八识如来藏真心。譬如,有的人他以日常生活或者早晚课诵当中那个能知能觉的心,把这个心当作禅宗证悟的真心如来藏。但是这个能知能观的心,乃是与语言文字相应,是有形相相应的,是粗糙的散乱攀缘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个法界实相心第八识,又名阿赖耶识、异熟识、真如,乃至有的经典直接叫作识、如、心;这个心的实证内涵不是第六识的境界,它所实证的部分,禅宗所实证的内容乃是实证第八识真心,而不是七转识的妄心。佛陀及诸大菩萨,常常会依于不同的根器众生,或依于不同层面,来用种种不同的名称,来称述这个第八识真心阿赖耶识,也就是法界实相心。所以,禅宗实证的主要内容,都是要实证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除此之外,虽然我们从经典中还可以看到,释迦牟尼佛对于前来问法的外道们,会先说施论、戒论、生天之论;但这些都是佛道修学的次法,目的在先探询来问法者心里能不能真的信入。如果真的能够信入了,才表示他对三界及修行的因果有信受,这样才算有了基本的次法;接着教导他解脱道乃至佛菩提道的法,他才能心不畏惧,修学才可能会有成就。所以说,在佛教除了解脱道及佛菩提道是佛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虽然菩萨也要修学神通,但不是这时候修学,如果属于戒慧直往的菩萨,就在三地快满心的时候才修四禅八定、四无量心、五神通,这有经典为证。《大方广佛华严经》开示如下:“菩萨行大海,难动不可尽,发心出世间,得入于初地,二地净持戒,三地修诸禅……”(《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二十七)经中已经很清楚地告诉我们,菩萨在三地快满心的时候才修四禅八定、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佛陀在《大般若经》中也教导菩萨修禅定或静虑不是为了禅定所得到的可爱境界(定境),也不是为了禅定所得到的生死果报(譬如生色界天、无色界天),而是为了利乐众生,为了摄受佛土!为了帮助众生解脱!帮助众生往佛道迈进!佛陀在经典上也常常教导众生行菩萨六度,其中修禅定(静虑)波罗蜜多也是非常重要的!禅定波罗蜜,玄奘菩萨在《大般若经》中翻译成静虑,其实禅定波罗蜜不只是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