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见性之后因缘具足了,还是应当依照经典所讲的戒法去受戒。《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下云:受戒有三种受,一者诸佛菩萨现在前受,得真实上品戒。二者诸佛菩萨灭度后,千里内有先受戒菩萨者,请为法师教授我戒,我先礼足,应如是语:‘请大尊者为师,授予我戒。’其得戒,是中品戒。三,佛灭度后千里内无法师之时,应在诸佛菩萨形相前胡跪合掌,自誓受戒,应如是言:‘ 三摩地

2018-07-23

一神教亦有经典说戒,譬如十诫。各类外道邪戒极多,各有立论根本,故有牛戒、狗戒、鸡戒、水戒、火戒、常蹲不坐戒、常立不卧戒、狗吠之家不乞食戒、有蝇之家不乞食戒、常举手戒、食自落果戒……难以尽述。凡此正邪诸戒,皆因众生根性差别而异其戒;率多取相为戒、非戒取戒乃至取于邪戒者。于佛法中亦有诸戒不同,因于众生根性差别及修道过程有异而有差别。取相戒者 三摩地

2018-07-23

若得见道,虽现在家相,亦名菩萨,亦名为僧,合名菩萨僧,此乃大乘经典所说,已证大乘胜义故。菩萨在原始佛法时代就已在弘法了,在阿含部经典中也曾有这种历史事例出现过,就是佛陀入灭前的迦叶童女实例。这位童女既非比丘尼,也非丘,却是出家而示现在家人的身相,佛陀住世时就已率领五百比丘人间弘法度众,智慧当然是相当高的;若不是菩萨,是不可能具备这种智慧的。她因为已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我要请大家注意到的是,导师对大家说不要随便去讲悟的事情,不是说大家没有悟的因缘,或是说你们的根器不利,不是这样子,而是说这个悟这件事情其实它关节太多了;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关节在哪里,就随便把它拿来当做真正的悟,那往后下去他要进步,或者是说他哪里以为经典说什么,其实当中有很多地方是在误解,这样的话,对自己其实是一个很大的伤害。我们这个菩萨首要的就 三摩地

2018-07-23

」就可以了!一切法师若不妄语,依经典原意说法而不乱解经典的话,都是值得赞叹的。问:因为犯了很重的戒,一直希望能忏悔见到好相;有位师兄介绍拜忏时也忆佛,但是感觉这样忏悔的效果不好,有时都忘了是在拜忏,而只是在无相拜佛,这样拜忏可以吗?可不可以通过增加拜佛时间来忏悔?还是每天一定要通过拜忏来忏悔吗?拜忏之时如何观想呢?心里默诵忏悔偈、还是要不断的提醒自 三摩地

2018-07-23

但是,北欝单曰的人,其实也可能犯有娠(怀孕时的性行为)、非道(口交和肛交)的邪淫,经典说北欝单曰没有邪淫的现象,显然是指他们所有人都没有婚姻关系与系属,所以就没有重大的邪淫罪可言。《优婆塞戒经》卷六又说:「如是邪淫亦有轻重,从重烦恼则得重罪,从轻烦恼则得轻罪。」这是依南瞻部州的人类环境来判别轻重的标准。以目前的法律而言,奸淫未成年人是犯罪的行为,所 三摩地

2018-07-23

这部经典的菩萨戒既是为将来出家而作准备的戒法,属于声闻性质的在家戒,当然不同于梵网、地持、瑜伽、璎珞等经的尽未来际受的成佛之道菩萨戒,也不同于正统的声闻出家戒,所以就摄属别解脱戒,故名波罗提木叉戒。有时五戒也可以摄属于波罗提木叉,因为可以多分受、少分受、满分受或一分受,那叫作别别解脱。别别解脱的意思是说:单于杀业得解脱而在来世得长寿,所以单受一个不 三摩地

2018-07-23

」就可以了!一切法师若不妄语,依经典原意说法而不乱解经典的话,都是值得赞叹的。问:1.的一位同学修学平实导师的,他现在啤酒厂工作,他需要换一份工作吗?会妨碍明心见性吗?还是等将来他受菩萨戒时再更换?因为他并没有沽酒卖酒之心,但事实上又在帮助沽酒卖酒。2.建议电子报的「佛典故事选辑」增加经典中有关世尊、菩萨、祖师摧邪显正的例子,以增加部分佛子的信心,因为 三摩地

2018-07-23

剩下的部分,也请观众自己请阅佛陀的经典来了解,这样就能够知道自己此世生命的特质与过去自己的业种习气,同时也知道要如何修改自己的行为习气,这样能够得到可爱的异熟果于未来世;这些业种都是存在自己的如来藏当中,因此由如来藏每一世对现出该有的异熟果报,让众生酬偿因果。我们先举出佛陀开示的短命报的说明。这类短命报的有情的生命,为何会短寿夭折而死呢?佛陀在这部 三摩地

2018-07-23

当然这个部分说来容易,作起来并不是那麽简单;因为众生刚强浊重,但这不也是我们磨练自己心性将嗔断得更彻底的好机会吗?因为我们是要当上品菩萨,不是下品菩萨呀!如同佛在经典上的教导,请见《优婆塞戒经》卷2〈自利利他品第10〉:善男子!若沙门、婆罗门、长者、男女,或大众中有诸过失:菩萨见已,先随其意,然后说法,令得调伏;如其不能先随其意,便为说法,是则名为下 三摩地

2018-07-23

可是十方三世有无量无数诸佛,也有无量无数佛世界,确实是释迦牟尼佛亲口所说,有诸多大乘经典可为凭证,尤其《阿弥陀经》更是世尊不请自说。他们这种人间佛教的说法,与佛陀宣示佛教以人间弘传为主,而兼摄天界及他方世界一切佛教的教说大异其趣,要如何说服众多的佛教信徒呢?于是他们就有人干脆主张大乘非佛说,全面否定大乘经典是释迦牟尼佛所说。并且倡言阿弥陀佛及西方极 三摩地

2018-07-23

佛学研究者是佛弟子吗?佛学就是佛法之学,口语说就是研究佛法的学问,是把佛陀开示的经典或菩萨演义的论典,拿来加以研究、探讨的一门学问。简单地说,就是从事佛法的学术研究,是把佛法当作一门专门的知识,来进行探讨与研究。而研究探讨的方向或许各有侧重,总之,在于就佛法的思想体系、源流及发展等方面加以阐述;尤其强调因应时代学术潮流,而以学术的方法,加以比对、分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他主张只能研读某一些经典,甚至于他还说:只专门读某一部经典,这样深入了解之后,自然就会一经通,百经通。可是问题是,真正的一经到底是哪一部经?又有人说:一门深入,是要依我们自己每一个人的根基,然后来选择修行的入门处,每一个法门都有它的圆通之处。当然他也会举《楞严经》里面的二十五个圆通法门来作一个证据。现在我们回过头来讲说念佛法门。假如说这个念佛法 三摩地

2018-07-23

佛教经典就像是用文字优雅且寓意深远的文学,撰写医学书籍一般。如果使用史学的研究方法,其实是错误的,因为佛教探讨的解脱智慧与实相智慧是解剖生命结构的科学,是摆在眼前可以客观验证的事实与知识,目的是亲自实证并加以检验而获得解脱与实相智慧,而不是属于过往历史文献材料的研究。不论现代自然科学对生命的研究,或者社会科学对佛教的研究,其采用的研究方法都不正确, 三摩地

2018-07-23

吾人可以试想:现今如果没有佛教存在,也没有任何佛教经典存在,辟支佛应如何运用理性的观察与科学的论证解剖生命,发现生命的基本结构而获得解脱的智慧?辟支佛必须面对古今中外不同哲学家的论述,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对于宇宙与生命种种不同的解释,还要面对各种宗教对于生命各种希奇古怪的解释与理论。但这些宣称具有知识的哲学家、科学家或宗教大师们,却没有任何一位真 三摩地

2018-07-23

这个到底要放光到十方世界,到底有多少尊佛?经典上所说是非常多尊佛。放光以后,它(光)会去右绕,就是去绕佛,然后绕着佛以后,最后进入了佛陀的足下(就是脚下),等于说他是供养诸佛。如果没有这样的功德,没有这样的威德,没有这样不可思议的神力变化,是没有资格进入十地心的。因此我们说到灌顶,不是这么容易的事情,不是你坐在那里,然后突然诸佛会过来给你灌顶,没有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他们的根器小的结果,所以我们在大乘经典《大般涅槃经》可以看到,看到什么呢?就是说,初果人他经过八万大劫,那就有机会怎样呢?——发起菩提心。这个经典你大概要会通一下,因为它这个地方有两个地方:一个是说成佛,一个是发菩提心。那我们知道小乘人,他是不可能八万大劫马上就成佛了,除非他还像佛陀那种特殊的这种示现的,这样的才有可能。不过那些示现的 三摩地

2018-07-23

从这里我们就知道,当一个人把布施的功德回向早日成就佛道时,就表示这个人的心早就已经是菩萨了,因为他决定要行菩萨道,所以发起菩提心;发了菩提心就是菩萨,就变成施主胜,所以即使布施的财物很少,布施的对象也很差,可是因为施主胜就能够让他的果报无量无边!从经典中我们看到有人布施给辟支佛,就能够得到无量劫当转轮圣王的果报,那个人还没有将功德回向要成佛,只是福 三摩地

2018-07-23

我们每一行都可以体现未来世的成佛的庄严,因为如来在经典有说过:在《法华经》说,当你一举手一投足恭敬于佛的时候。这样呢,以佛眼来观,你就已经成就未来的佛果了。也就是说,你那样虔诚的心,就已经成就佛果。乃至你以散乱心一合掌,这样都已经成就佛果。所以说,你的每一行都会影响到未来的果,实际上它们都是一起的。因为你的如来藏与三世没有间隔,你的末那与三世也没有 三摩地

2018-07-23

这不是我讲的,这是般若系列的经典说的,不是我杜撰的。——摘录于平实导师著《实相经通宗》第五辑 (原标题:“菩萨摩诃萨”是什么意思?)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