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优婆塞戒经》卷2〈二庄严品〉第12云:【所谓六念:念佛法僧、名智庄严,念戒施天、名福庄严。】因此布施、持戒、生天之法乃学佛当菩萨者应该时常精进修行的。平实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记》第三辑第98页中说:修菩萨行,当然要念念想到布施,要随时随地布施:起了妄想,就把妄想布施掉;起了贪,就把贪布施掉;起了瞋,就把瞋布施掉。这样子念施,对你不能得利吗?财施上也一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些都是钱,我们都用钱,但其实这一些都不是钱,我们都不用钱!试想看看:以前你买了票,或者是上了公交车投币,你用的真的不是钱,而是用钱换成了车票,以车票或者是直接投币,来取得可以乘坐公交车的这个资格,这个可以乘坐公交车的资格,就是你的福报;乃至是到了今日,乘坐公交车的人之中还要买票投币的,那已经是少数了,大家就只是拿一张卡片,然后在机器面前哔的一声就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等身体不好之类的!那往世如果有偷盗的业,相应的就是财富常常会缺乏,或者自己也常遭遇小偷!往世如果有邪淫的业,相应的就是此世的配偶不贞洁,可能配偶也会水性杨花或会外遇等!如果福德很好加上自己有发愿选择,那就会遇到菩萨眷属!那如果自己故意选择不好的眷属,那人生也会很痛苦!所以福德好又有智慧的菩萨,应该要选择受戒又心性好的菩萨眷属,如此人生会比较幸福!除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佛世尊在经典当中,常常开示我们要孝养父母的重要性。譬如在《杂宝藏经》卷一云:【诸比丘当知:于父母所,少作不善,获大苦报;少作供养,得福无量。当作是学,应勤尽心奉养父母。】又譬如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三的〈报恩品〉云:【世间一切善男女,恩重父母如丘山,应当孝敬恒在心,知恩报恩是圣道。……若人至心供养佛,复有精勤修孝养,如是二人福无异,三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二、福田种类福田分为几类呢?佛陀在《优婆塞戒经》卷3〈17供养三宝品〉中云:世间福田凡有三种。一报恩田。二功德田。三贫穷田(CBETA,T24,no.1488,p.1051,c5-6)。(一)报恩田什么是报恩田呢?报恩田是说这个福田对你有恩,你应当要报恩,所以这个福田叫作报恩田。佛陀云:报恩田者。所谓父母师长和上(《优婆塞戒经》卷3〈17供养三宝品〉,CBETA,T24,no.1488,p.1051,c6-7)。也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否定方广经典所说如来藏妙法、又否定原始佛法涅槃本际的应成派中观′,绝对不是真正的法宝、佛法,他们都是以常见法的意识心,取代佛菩提道的第八识如来藏妙法,都是破坏者。只有符合三乘菩提法义的佛法才是真正的法宝,所以弘扬原始佛法涅槃本际的解脱道法义,以及弘扬方广诸经所说如来藏妙法的弘法者,才是佛门的僧宝,才是真福田;否定涅槃本际、否定一切种智根源的如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但是,不知不证法界实相的阿罗汉,他尚且无法了知七住菩萨亲证般若实相的智慧境界,更何况一切种智的佛地境界,阿罗汉要如何能够思议呢?阿罗汉本身是人天应供,因为已经能够出离三界,功德已经让人天感到不可思议,但是佛地的境界,却是阿罗汉所不能思议,而七住位菩萨所证法界实相,阿罗汉都还不能了知呢;所以我们说,这样一个内涵佛菩提道真的是无上甚深广大。那在这种前提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妙法莲华经》卷6〈19法师功德品〉:「十方无数佛,百福庄严相,为众生说法,悉闻能受持。」(CBETA,T09,no.262,p.50,b9-10)平实导师说,修百福与我们有切身利害的关系,百福修久了可以让我们改头换面、换骨易髓,一个人修百福久了、习惯后就再也不是暴戾之人,别人再也不会觉得他不好或不清净,而会觉得他非常的安详!一个人努力修行百福两年,这个人说话就不会酸溜溜的,也不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也就说百种福德它的庄严的时候,它要有修心五十,就是在修三十二大人相的时候,先要有五十种心来修这个大人相,那是叫作修心五十;在修了之后还要去检讨:我之前所实践、所修的三十二大人相是不是有啊!是还有什么要改进的地方呢?经过检讨之后,让所修的三十二大人相的业能够越来越,那个叫作具心五十。好!那我们说,什么是修心五十的内容呢?这个修心五十事实上也就是说,我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也就是说,你对于生灭法本身已经如实了知了,既然它是生灭法,它就不是真实法;那你证的解脱道所依止的,如果还是生灭法的其中一个法,譬如说意识心的离念灵知或者是缘起性空,那么它就不是真实。所以说对真实可证这个真实,你就要了解说,你证解脱道所依止的真实是什么,那么证佛菩提所依止的真实又是什么。证解脱道所依止的真实,当然就是涅槃本际真实不灭,也就是本来就不灭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二)黄卷赤轴,三藏十二部经,名为法宝。(三)剃发染衣,住于寺院自修度他之出家人,名为僧宝。二、出世三宝:(一)报化应身,随类应现,名为佛宝。(二)四谛缘生,六度诠旨,名为法宝。(三)四向五果,十地菩萨,名为僧宝。有首偈云:十方薄伽梵,圆满修多罗,大乘菩萨僧,功德难思议。菩萨僧以在家者居多,遍及法界六道之中。在人间亦多示现在家相,不住于寺庙,不近佛而住。声闻僧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杂宝藏经》卷六云:「三名言辞施:于父母、师长、沙门、婆罗门出柔软语,非麤恶言。捨身受身,得言语辩了;所可言说,为人信受;未来成佛,得四辩才2,是名第三果报。」白话解释:「第三种布施是言辞施:对于父母、师长、出家修行人与在家修行人,凡有所言说皆是温言软语,不口出暴厉恶言。这样布施的人,他捨寿以后,未来世受身时,他是言辞善辩而了达;凡是他所言说的话语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佛陀以前也只帮助有发菩萨心的菩萨们明心,如果是定性声闻阿罗汉,将来一定会入无余涅盘,那佛陀也不会帮他们开悟;所以一千二百五十位大阿罗汉,其中有五十位是定性声闻,也就是声闻种性者,佛陀也没帮那五十位声闻种性的阿罗汉明心,只有帮一千二百位菩萨阿罗汉们明心,这一千二百位阿罗汉菩萨们也都在后来入地了,并在法华经中被佛受记将来会成佛。因此开悟明心必须要很多福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经由观察五蕴都是无常的道理,佛说无常就是苦!因为无常本身是不能长住,那么不能常住,有生必有灭,有生必有死,所以无常本身就是跟生死之苦连在一起的。那么了知这个五蕴以后,知道这样子就是苦圣谛!如果不能了知五蕴是无常、是虚妄不实,就会生起颠倒想,去执着五蕴为我以及我所!因为执着五蕴为我以及我所,所造作的一切业,就是系缚在三界的烦恼!因为有系缚在三界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在末法时代正法弘传非常困难,因为有许多的人把纯粹是解脱道的阿罗汉法,当作究竟佛法在解说、在弘传!有许多人把生灭的意识心当作常住法在弘传,有许多人以意识心在定境中的境界当作是常住法在弘传,所以了义正法的弘传经常遇到这些人的抵制,乃至被扭曲为邪魔外道。因此善知识需要藉由广作法义的申论,以及对经典作解释写作成书;通过书籍的流通,让有心想要修学佛法的人,或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有一天舍利弗尊者经过,看到了娄沙迦大概七八岁的样子,蹲在一个富有人家门口的水槽前面;古时候,前面的水槽就是用来养马的。娄沙迦蹲在水槽前面,像一只鸟一样,啄食著地上的饭粒。舍利弗就说:「孩子啊!你住哪边?难道你没有父母吗?」娄沙迦说:「以前父母对我说:『孩子!我们被你累死了!』从此之后,我就再也没见过他们了。」舍利弗就问:「那孩子,你愿意出家吗?」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昨天(2012年7月24日)的平实导师所讲述的《法华经》讲记实在太精彩了!葛格我实在很想分享给大家,但是法华经讲记平实导师又还没出书,葛格我不能违反著作权,加上不能把上课笔记借给别人看,所以葛格我只好稍微简单介绍来分享给大众。昨天平实导师提到了百福的修行,经文中讲到了这里,《妙法莲华经》卷6〈19法师功德品〉:「十方无数佛,百福庄严相,为众生说法,悉闻能受持。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二、福田种类福田分为几类呢?佛陀在《优婆塞戒经》卷3〈17供养三宝品〉中云:世间福田凡有三种。一报恩田。二功德田。三贫穷田(CBETA,T24,no.1488,p.1051,c5-6)。(一)报恩田什么是报恩田呢?报恩田是说这个福田对你有恩,你应当要报恩,所以这个福田叫作报恩田。佛陀云:报恩田者。所谓父母师长和上(《优婆塞戒经》卷3〈17供养三宝品〉,CBETA,T24,no.1488,p.1051,c6-7)。也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菩萨施时亦复如是,一念具足如是六事;——《优婆塞戒经》(二庄严品)第十二菩萨起心动念想要布施时,一念之中也是具足六度的。所以菩萨一念欲施之时具足十二因缘,也具足六度。菩萨一念心起想要布施,在这一念施心中就已经把悭心布施出去了,布施到解脱的彼岸,这布施度已经成就了。能起这个心念去布施,是奉持佛所开示、传授的菩萨戒来利乐有情,所以在这一念之中就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但是对于一切已经明心的菩萨来讲,这是本来就如此的:即使我在人间,跟阿罗汉一样照样有这六识加上意根;今天午餐真好吃,好吃!好吃!多吃一口!没关系!心都没有染污,因为染污的是我,如来藏从来没有染污;我转依如来藏,所以我没有染污。所以转依之后,人家又端上一杯冰淇淋或是好吃的点心上来,菩萨说:不了!不了!我已经饱了,够了。因为我七识心觉得好吃,我如来藏并没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