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杂宝藏》卷第二语译波斯匿王有一女儿,名叫「善光」公主,人聪明,长相又端正,父母极为怜爱,全王宫的人也对她又爱又敬!有一天父王对着爱女说:「由于我威权力的缘故,妳才能得到王宫上上下下的爱敬。」公主回答父王说:「我依自己善业之力而活、而得到大家的爱敬!不是依靠父王。」国王连着问了三次,公主都是这样的回答。国王听了非常的生气,就说:「我今天就要 三摩地

2018-07-23

对此,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妙法莲华·卷第二·譬喻品第三》说:若有众生,从佛世尊闻法信受,勤修精进,求一切智、自然智、无师智、如来知见、力、无所畏,愍念安乐无量众生,利益天人,度脱一切,是名‘大乘’。菩萨求此乘故,名为‘摩诃萨’。这就是说,大乘的表现是闻法信受,勤修精进,求一切智、自然智、无师智、如来知见、力、无 三摩地

2018-07-23

(摩登伽)复次说法比丘。应当筹量大众。应说何法而得受解。众若应闻深法当为说深法。应闻浅者为说浅法。不益前人名为恶说。何故不益前人。闻此浅法不欲听闻不求取解。何者名为深法。论持戒论定论慧论解脱论解脱知见论十二因缘乃至论涅槃。是名深法。应闻深者说如是法。乐欲听闻思求取解。是名为益。若乐浅者应为说浅。何者是浅法。论持戒论布施论生天论。若众乐浅。为说深不 三摩地

2018-07-23

共相智就是类智,前面已说过了。了知众生根性,是比较困难的智慧。我以前就是不先观察众生的根性与因缘,就一心想要把了义而且究竟的妙法传给别人,所以在禅三时统统有奖,也发生了总共三次退转的事件,而且都反咬我一大口,特别是这一次,比以前两次更严重,那真是惨痛的验。所以我后来就开始观察众生的根性,特别是在禅三小参时,借着你们小参时的专精一心而体会各人的根 三摩地

2018-07-23

修行人这一世是否能有福德因缘修学了义究竟正法,要看过去世是否曾努力布施,是否曾与正法结过善缘乃至护持正法,是否曾抵制正法、诽谤正法等,相关的因缘与障难甚为复杂,难以一概而论。一般而言,若这一世能有因缘修学了义究竟正法,能够安住于正法中修学,福德通常不会过于贫乏,因为菩萨必有可爱的异熟果报。若是福德仍不具足者,还须为生活、为三餐奔忙而无闲暇,这种 三摩地

2018-07-23

藏密四大派中无有佛法可听、可闻、可修、可证,只有一些用佛法名相包装的外道法,生前就已属无佛之世,死后更是长劫入三涂而无佛法可闻,属趣入无暇者的第五因。藏密实修双身法的行者,对于三乘菩提之解脱功德与智慧功德俱缺,对于三乘菩提修证亦无喜乐,所造所修属异生种性,乃种性下劣而生边地懱戾车的无暇者,此第六因。藏密行者若诽谤而入地狱,正报受完以后还有余报,必 三摩地

2018-07-23

——《优婆塞戒》(供养三宝品)第十七佛又接着开示:如果有人能以遍满四天下的宝物供养如来,福德当然很大;但若有人没有钱财,而以佛地的种种功德法相,至心恭敬的说出来赞叹,这两个人的福德是相等而没有差别的。所以请诸位记得把前面所说佛地种种功德记住,将来去朝圣时,如果人家以种种宝物供养;你就与大众以种种偈颂恭敬唱出来供佛。如果你能用印度话赞叹, 三摩地

2018-07-23

初住位是修布施,你们没有办法做法施,那你就做财物的布施;二住位严持戒法,……乃至六住位熏习般若;那你破参的时候就进入了七住位,七住位之后得要继续修学,锻夫,准备眼见佛性;后来你眼见佛性了,就进入第十住位,就是《大般涅盘》中佛所说的「十住菩萨眼见佛性」,但是从初住位到十住位都还是习种性人。习种性有两个意思:一个是说他的习性还很重,因为他 三摩地

2018-07-23

个人的生死,那是小事啦!而且我们个个都是不死金刚,杀掉了还会有下一辈子再来护法,他们总是杀不完的,对不对?(大众回答:对!)既然是这样子,那又怕什么?被杀掉了以后,搞不好还像里面讲的往生到某佛世界里去,还当第一把交椅呢!所以大家要不惜身命的护法,这是成就佛菩提果的另一个基础。第三要能修行忍辱,不要因为度众生时,常常遭遇众生反咬一口、欺师灭祖等等恶行 三摩地

2018-07-23

现在济不太景气,大家不必打肿脸充胖子;我们有多少能力就做多少事,不必为了成就一件布施大事,而去银行借了钱来布施。你有多少能力就做多少事,这就是马鸣菩萨说的“随力施与”。为什么要讲随力施与呢?因为你是一个修学佛法的人,你的存在毕竟比那个来跟你乞求财物的世俗人重要啊!你懂得修学佛菩提道、修学解脱道,他们不懂;他们跟你乞求了财物去,只是为了生 三摩地

2018-07-23

记得常常有人问我:人家只问你一个法,你为他讲那么多干什么?我的习性已养成了,只要是请法,把话题一开就没完没了,我永远都不会吝法。这习惯还真难改,也不想改,所以有时你问一个法,我就把与这个法有关的七、八个法都告诉你,这就是常乐说法。常乐说法的果报就是世世资财不虞匮乏,多饶财宝。接着说菩萨从无量世以来总是诃责女身,这是因为有出世间智;诸佛都说要成佛者 三摩地

2018-07-23

佛陀以前也只帮助有发菩萨心的菩萨们明心,如果是定性声闻阿罗汉,将来一定会入无余涅盘,那佛陀也不会帮他们开悟;所以一千二百五十位大阿罗汉,其中有五十位是定性声闻,也就是声闻种性者,佛陀也没帮那五十位声闻种性的阿罗汉明心,只有帮一千二百位菩萨阿罗汉们明心,这一千二百位阿罗汉菩萨们也都在后来入地了,并在法华中被佛受记将来会成佛。因此开悟明心必须要很多福 三摩地

2018-07-23

佛陀以前也只帮助有发菩萨心的菩萨们明心,如果是定性声闻阿罗汉,将来一定会入无余涅盘,那佛陀也不会帮他们开悟;所以一千二百五十位大阿罗汉,其中有五十位是定性声闻,也就是声闻种性者,佛陀也没帮那五十位声闻种性的阿罗汉明心,只有帮其它一千二百位菩萨阿罗汉们明心,这一千二百位阿罗汉菩萨们也都在后来入地了,并在法华中被佛受记将来会成佛。因此开悟明心必须要很 三摩地

2018-07-23

以下摘自《优婆塞戒》:"善男子,一切众生发菩提心,或有生因,或有了因,或有生因、了因。汝今当知,夫生因者,即是大悲,因是悲故,便能发心,是故悲心为生因也。""世尊,云何而得修于悲心。""善男子,智者深见一切众生沉没生死苦恼大海,为欲拔济,是故生悲。又见众生未有十力、四无所畏、大悲三念,我当云何令彼具足,是故生悲。""又见众生虽多怨毒,亦作亲想,是故生悲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他们熏习佛菩提不久,刚发心时又只学到声闻菩提的解脱道,而且是被印顺以错误的声闻菩提说成的佛菩提熏习成功了,所以还没有菩萨性的发起;你若一开始就对他说很胜妙的大乘佛菩提法,特别是在你说到已明心开悟之时,他们就一定会生起烦恼。所以,要过很多世很多劫,而且是正确的熏习了大乘佛法,才能真正的具足菩萨性,那时说到明心开悟时,就不会再排斥了。菩萨性是何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性种性的菩萨,也就是十行位的菩萨,除了要发起菩萨性之外,还得要注意,这十个位阶又叫做十行,既然叫做行,那行乃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得要将你的菩萨性在身行、口行、意行上面显发出来,甚至长养扩大,所以十行位又有一个名字叫做十长养,从发趣到长养;那显然这位菩萨不仅仅发起菩萨性、发起菩提心,还将此菩萨性扩大长养,而落实在自己的身口意行当中,不是只有十发趣 三摩地

2018-07-23

它的意思是说,真的有感觉,有一把火,无形的火,开始烧到我的头上,接下来它会烧哪里?它会继续烧我的眉毛,会继续烧坏我的眼睛,现在这个烟已熏到我的眼睛了,然后呢,我还能够安稳地坐在这里吗?世间人他们快乐,谈论的快乐,都是属于他们百年以后都不能了知的,他们谈的很高兴,这还用得着你去陪他们吗?这点你就不需要了,你不用刻意去陪他们,这时候呢,你就赶快去作你 三摩地

2018-07-23

因此转过头来说,你要和过去的修学接轨,你就不要在世间法上一直用心,这样是无法生起菩提智慧的相应的种子,因为你过去生的修学,是在般若出世间法上,因此你想要于世间忙碌地追逐,是无法相应你过去生所修学过的智慧,因此你就无法和你曾刻骨铭心的智慧接得上,所以你应该改变一下,要开始去思维这出世间法,这样将许多的智能触动出来,这才是你修学上,每一辈子要提醒自己 三摩地

2018-07-23

而在佛的末法时期,听到而能够信受,又是难上加难,为什么说很难?今天如果有人跟你说无上法,你可能不大会相信,因为他说的法和这世间的许多出色有名的大道场的都不同,你即使有点慧力,可是也很难加以简择,这个世界就是如此,这是个五浊恶世,众生的因缘本来就是如此,你能够要求什么?如果要世间的法师们都要亲证真如,才能够说法,这世间便没有说法的人了!如果要说法的人 三摩地

2018-07-23

虽然没办法达到二地,但是你也自己可以终究无愧于所学,无愧于善知识所教,因为呢,善知识只能把《优婆塞戒》,这样的戒告诉你,只能够传你菩萨戒,可是没有办法替你持戒,任何人都没办法替你持戒,持戒是你自己甘愿的,这佛道上的一切,都是必需你自己愿意才行。如同你从远地过来受这个戒,为什么?因为你一定有你想要达到的佛道的目标,不是只有「成佛」两个字,你一定有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