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非但如此,过早地获得神通,可能会导致修行者迷恋神通境界而误入歧途,或与鬼神结缘而影响修行,甚至堕入魔道,深陷轮回。因此,佛门修行者在修定时切忌希求神通境界。如果在定中遇有鬼神或佛菩萨来教修神通,一定要喝止他,不与他结缘。因为定中来教神通的佛菩萨绝不会是真的佛菩萨,都是鬼神化现而来,想要结缘,如果修学了他的神通,与他结缘,他就会要求你帮他做很多事,同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非但如此,过早地获得神通,可能会导致修行者迷恋神通境界而误入歧途,或与鬼神结缘而影响修行,甚至堕入魔道,深陷轮回。因此,佛门修行者在修定时切忌希求神通境界。如果在定中遇有鬼神或佛菩萨来教修神通,一定要喝止他,不与他结缘。因为定中来教神通的佛菩萨绝不会是真的佛菩萨,都是鬼神化现而来,想要结缘,如果修学了他的神通,与他结缘,他就会要求你帮他做很多事,同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从最初始的结缘灌顶、四皈依开始藏密的法义、修行都是围绕双身法展开的,为了追求即身成佛的果证却应用欲界最粗重的男女欲贪来修行,甚至著名的宗大师在《密宗道次第广论》中要求金刚弟子每日十六小时精进修行双身法。正统的出家法师如果修习双身法,则很可能走错路违犯十重戒或就地狱罪以后以为是在精进。关于藏密双身法的详细举证,读者可以在网路上搜索相关资料求证,或是请 | 三摩地 2018-07-23 |
![]() |
10)手机改成可以随时都无线上网,那就变得觉得网络不用白不用,所以就不小心跟一两位好朋友过度攀缘了,好朋友生活上遇到烦恼或困难会问我,我们也彼此分享趣事或心情!那结缘久了就不小心变成过度攀缘,过度攀缘久了讲话就变随便,变得没大没小或者我就对他们起慢心或讲些绮语(无意义的话)!然后可能文字讯息上可能造成他们的误会,不小心伤害了对方而我自己也不知道,然后对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若只是结缘受戒,只是想要种一些善根,不在意是否能得上品戒,不在意是否能得戒体,则可不必理会这些说明。问:牛奶、鸡蛋、蛋糕是否为戒律?平时买包子、面包总会带一点葱,是否可开戒了?父母很固执,总认为我身体差是没吃肉,而我也经常为吃肉与父母争吵。我不吃肉他们就烦。答:导师平实居士说(见《念佛三昧修学次第》第三章第三节):【佛入灭前,曾告诫们,重戒要持,小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答:正智出版社将会出版平实老师的《菩萨优婆塞戒经讲记》,这是属于戒律方面的书籍,唯此书不属于结缘品,读者必须向各大书局请购。至于您所说的戒律专书,目前尚无出版的计划,您可参考坊间的著作,有关律仪戒的戒相,大体上不会有太大的差错;将来若有因缘,也可能由本会亲教师或已悟同修,执笔著作戒律方面的专书。问:牛奶、鸡蛋、蛋糕是否为戒律?平时买包子、面包总会带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可是如果我们去归依的时候,他不跟我们讲应该持守的范围,这样的话没有戒体,没有戒体就是随缘的、结缘的归依而已,这样的话还没有真正进入佛门。所以我们都应该清楚的了知三归依戒的内容,了解了之后就可以进一步去具足众戒。-----《三乘菩提之念佛法门第11集受持三归之行(三)》正礼老师主讲(原标题:什么叫作戒体)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布施从音译来说,又称为檀,布施的福业就像宝藏,常常追随著施主;布施可以破坏痛苦的过失,能够让人得到快乐;布施是善法,能够摄受善人,与善人结缘;布施能够让众生安隐,临终的时候心无恐惧怖畏;布施就像大将军,能够降伏悭吝的敌人;布施是善妙的果报,天人都很爱乐布施;布施是清净的法道,贤圣们所追求的道路;布施是积善福德的大门,是建立度众的因缘……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以后就不能再改说要供养很多人、要跟很多人结缘。你若想要跟另外的很多人结缘,就另外再拿钱出来,否则就会成为施物不净。也不可以本来要布施给很多人的,后来想到那些人看了就讨厌,就改为只布施给一个人,这就成为施多人回与一人,也是佛所禁止的。又如已经跟某人讲过:我这本好书,要供养某某法师。可是中途看见了另一位法师:我怎么把他忘了?我更喜欢他。结果又改为供养他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可是我告诉你:二十五公斤还是很重,你要不信的话,试试看:我们的结缘书一大箱大约二十五公斤,你背背看,走上两公里就好,一定会气喘吁吁几乎要虚脱了。所以还是得要再布施,那时真是舍之则乐。修行布施者就以这样的信心和观念,看见有人来求布施,就舍财与之。舍财与之以后心生喜乐,也应当这样来看待。(原标题:有智之人布施)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诸位!你们想想看:你们当初刚读到正觉同修会的结缘书,不会妄加诽谤;虽然我们所写的《邪见与佛法》说:“阿罗汉未证淂涅槃。”你们读了不会毁谤。但是我知道有很多人刚读到《邪见与佛法》时,一直在诽谤:诽谤了好几年,后来才忏侮。这仍算是很好的人,懂得忏悔。有的人在结缘书架看见《邪见与佛法》,干脆就收去烧掉。为什么他们会这样做?都是因为他们以前没有多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解脱道的修证不需很大的福德,只要过去世曾与正法结了缘就有机会修证,也许无量亿劫以后遇到曾经结缘过的圣人而获得解脱果。可是佛菩提道得要有福德做基础,因为佛菩提要以福德及智慧来庄严,两法缺一不可。乃至等觉菩萨福德那么大了,最后还要百劫修相好,那时内外财都施,修足大福德以后才能成佛;所以想要庄严菩提,就得要乐于布施。到了等觉菩萨的阶段,要眼睛就挖给你,要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具体细节请请阅平实导师所著结缘书《无相念佛》。注解²、有情之心识共包括八个,末那识是八识中的第七识,末那识行相非常微细,凡夫很难触证到祂的存在,但祂其实才是真正的自我,因为祂的体性是处处做主,恒审思量的,心理学里说到潜意识的特性可以说是介于这个第七识末那识和第六识意识之间的,当然这个自我因为也是依缘而生,虚妄不实的,所以并不是真我。-----微信公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怎么这样说呢?因为我们要和人家结缘的时候,应该先以和颜悦色来跟人家交谈;但是,如果说我们曾经对一个人发过了脾气,接下来,要让他能够接受我们跟他所说的法,要跟他讨论,能够产生这样良好的空间,那就会变得很小,甚至要花很多时间才能够让他们接受你的说法。所以,今天一个菩萨的心性,应该是要常常修慈、悲、喜、舍的这样的心性,应该把心念常常安置在慈悲喜舍的心行起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再者,又发现当与众生结缘于行来去止与人应对时,即使所面对的可能是不可爱的境界,也要诚实心、直心以对,一切身心所行皆要坦然以对,如此就对一切所行无有懊悔,如此就少一分遮障,少一分遮障时烦恼妄想就少一分,相对地就多一分清净心。当身行、心行较能清净时,以此清净的心行去作种种观行,理路上也较清晰,也较能合理地去说服意根,让意根接受这五蕴十八界一切现象是因缘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怎么这样说呢?因为我们要和人家结缘的时候,应该先以和颜悦色来跟人家交谈;但是,如果说我们曾经对一个人发过了脾气,接下来,要让他能够接受我们跟他所说的法,要跟他讨论,能够产生这样良好的空间,那就会变得很小,甚至要花很多时间才能够让他们接受你的说法。所以,今天一个菩萨的心性,应该是要常常修慈、悲、喜、舍的这样的心性,应该把心念常常安置在慈悲喜舍的心行起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发愿不舍人间一切有情,愿尽未来际与人间众生结缘而救度之。舍此无由成佛,摄受众生即是摄受佛土故。4.人间具足一切法种故,不同阶段的现观因缘皆具足故,方能使人具足一切种智而成佛。5.应教导随学者广修次法,否则自身成佛之时节将极久远;但次法的修习,以在五浊的人间最容易成就。讲记:以上所说的是属于趣向法的部分,简略的说完以后,接着应该说明趣向次法了。单单只有法 | 三摩地 2018-07-23 |
![]() |
3、发愿不舍人间一切有情,愿尽未来际与人间众生结缘而救度之。舍此无由成佛,摄受众生即是摄受佛土故。4、人间具足一切法种故,不同阶段的现观因缘皆具足故,方能使人具足一切种智而成佛。5、应教导随学者广修次法,否则自身成佛之时节将极久远;但次法的修习,以在五浊的人间最容易成就。讲记:以上所说的是属于趣向「法」的部分,简略的说完以后,接着应该说明趣向「次法」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段期间除每天忆佛、拜佛之外,也助印《金刚经》、《心经》、《妙法莲华经》,并买佛号录音带到处结缘。一年之后忆佛之念更坚实、更稳固,就自行转为看话头。刚开始无法看住,话头一直掉,自己怀疑是否方法错误?就打电话请教恩师,经恩师慈悲的一一说明:看话头是要看住话之前头,在这句话还没出现之前,就看住它,如同这句话刚刚要浮出水平面之前,就在水平面上看住它,且要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问:如果在没有佛堂,或是没有佛像的地方,诵经、持咒、念佛或是无相拜佛以后,回向给自己或自家眷属,这样是否如法呢?所做布施及放结缘书等种种回向,是否也必须在佛堂或者是佛前回向才如法呢?答:回向不一定要在佛前才能进行。譬如《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中说:【言普皆回向者,从初礼拜,乃至随顺;所有功德,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愿令众生常得安乐,无诸病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