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但是这个真如心、如来藏,此界或者说实相,虽然成就了染、净二法,可是真如心的本身的自性,却是恒常不动的。如同一面镜子一样,镜子叫作胡来胡现,汉来汉现,胡人来到镜子的前面,镜子就映现出胡人的影像;汉人来到镜子的前面,镜子就映现出汉人的影像。但是镜子本身却不会去抉择或者说去喜欢,它喜欢胡人还是汉人,它只是随缘而映现出它该映现的,无妨胡人之像会变动,汉人之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陀为一件大事因缘慈悲化现于娑婆,告知人们在一切有情众生的身中不仅有乖巧伶俐能够思维的妄心,更有一个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永离诸恶、清净涅盘的真心,自性弥陀与佛无异。佛在《如来藏经》中一语告知:我见众生烦恼流转,生死无量,如来妙藏在其身内俨然清净如我无异。《占察善恶业报经》佛云:如来法身自性不空,有真实体,具足无量清净功业,从无始世来自然,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个部分我们姑且不提,我们回到我们刚刚说的涅槃如来藏,涅槃有四种——自性清净涅槃、有余涅槃、无余涅槃,还有佛地所证的无所住涅槃或无住涅槃,或无住处涅槃。菩萨所证的不是要如同声闻人依四念处、依八正道而去证得五阴十八界永灭无余的无余涅槃,乃至在生前所处的、所证的有余涅槃;菩萨要证的是一切众生本来具足的这一个能够受熏持种,能够出生一切有情这些正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有的有为法都是由本来无生之自心如来藏所出生,没有恒不坏灭之自体性,就好像灯光是由灯变幻而有,它本身没有不坏之自性;同样的,十八界也是一样,都是由无生之如来藏识直接、间接或辗转而出生,所以不是真实有。然而什么叫作无为法呢?所谓无为法是指离开因缘造作之法。譬如三乘菩提的行门与果证,就是属于无为法。行者如果能够现前观察十八界法的虚妄,一一如实现观而没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错了!因为这是菩萨的戒经,不是二乘人的戒经,所以这里的涅盘果有四种:除了二乘的二种涅盘以外,还要再加上明心所证的本来自性清净涅盘,一直修到佛地才完成了无住处涅盘,具足四种涅盘才是成佛之道所证的涅盘果。为了这四种涅盘的果实,要努力好好的把戒法守持好,要精进修学般若中观的见道、别相智、一切种智……才能成就四种涅盘,具足大乘法的四种涅盘。如此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当你全都找出来时,就已确认了知心、觉知心是虚妄法,是依他起性而缘起性空,并无自己就能单独存在的自性,这样才算是真正的断了我见。大乘别教见道前有四加行,四加行就是让你现观能取与所取都是虚妄法,完成现观时就断了我见。接着就是大乘的真见道,就是明心而亲证如来藏了。在断我见的前提下证得如来藏阿赖耶识,你就不会再轮转生死,也不会退转了!永远不会再去怀疑说:这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是色蕴,由阿赖耶识的大种性自性依所含藏的无明妄想所造,是方便所作,众缘所成,剎那变异而成长、而强壮、而衰老,乃至最后坏灭,皆虚妄不实,是有生有灭之法,所以色蕴是生灭法,不能认为是真实我,否则即是我见未断之人。二、受蕴:在《成唯识论》卷3中说:【受谓领纳顺、违、俱非境相为性,起爱为业,能起合、离、非二欲故。】受即是诸识的心所法,即一般人所谓的觉受;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证悟之后得要转依如来藏的自性清净湼槃,使觉知心转依于如来藏的真如体性来安住,然后来转变意识和意根以往的惯性,转变成功以后,往世和今世学法前所造作熏习的不良惯性力量消失了,那么业就转了!除了往世所造恶业的怨家来寻仇报復以外,自己相应的业力已经是不存在了。身口意行修正了以后,心性的习惯被改变了,业就开始转变。因此,如理作意的思惟加上身口的履践,要摆脱业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七)、《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卷三云:“观自在菩萨无见、无闻,彼无自性,乃至如来亦所不见”可说是模仿大乘般若经义之言,然而,无见无闻的,不该是观自在菩萨,而是其第八识心;又说此是“如来亦所不见”,亦可见伪造者于佛法之愚昧也!(八)、又此经中所载,乘海而堕罗刹国等说,都以世间之时而言;若对照于事实,亦有差距,故不是真正的佛经也!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阿赖耶识具有一种功能——大种性自性,法尔如是能团聚四大极微成器世间及众生之色身。心能造物的原理,如《楞伽经》(四卷本)卷二,佛言:大慧!彼四大种、云何生造色?谓津润妄想大种,生内外水界;堪能炎盛妄想大种,生内外火界;飘动妄想大种,生内外风界;断截色妄想大种,生内外地界;色及虚空俱,计著邪谛,五阴集聚四大造色生。所谓内界是指众生的色身,外界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错了!因为这是菩萨的戒经,不是二乘人的戒经,所以这里的涅盘果有四种:除了二乘的二种涅盘以外,还要再加上明心所证的本来自性清净涅盘,一直修到佛地才完成了无住处涅盘,具足四种涅盘才是成佛之道所证的涅盘果。为了这四种涅盘的果实,要努力好好的把戒法守持好,要精进修学般若中观的见道、别相智、一切种智……才能成就四种涅盘,具足大乘法的四种涅盘。如此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而以三乘通教佛法来说生缘慈,也可说:因为众生不知能领受种种境界的六识觉知,这个众生心其实是生灭虚妄、空无自性,于是对于所缘诸境,起欣乐厌苦的贪爱执着而受诸苦;于是二乘圣人及大乘通教菩萨,悲愍这些无知众生,而兴起为他们说生空,就是众生本空的真义,让他们能够离诸苦的慈悲心。但是如果从大乘别教来说,则还有另一层面的生缘慈,就是菩萨证悟法界实相心如来藏,发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世尊就开始依着清净真如,说一切法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所以自性涅槃;也就是以隐覆说、秘密说,转无上正法轮,以说空来贯穿整个般若时。但是,空并不是空无一物的断灭,空是空有不二,因为有一个真如真实而如如不动。在般若时中,世尊开示了真如实相,也就是自体的总相智,以及在自体所显现出来的种种的个别的法相,也就是别相智。般若时期中,原本的二乘人开始转变了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从二乘菩提来说,一切法都摄入四圣谛中;因为一切法都不离五蕴、十二处、十八界法,若离蕴处界,就无一切法可说,由蕴处界的具足而辗转出生一切法故;然而二乘四圣谛中的苦圣谛,说的正是蕴处界的内容,不会外于蕴处界等世俗法,也都是在说蕴处界是缘起法,其五阴的自性都是生灭无常的,十二处与十八界终归坏灭,其性本空,并无常住不坏的真实性;身心以外的一切法则是缘于蕴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举凡爱乐于觉知性的人,都是喜爱识阴自性及六尘自性的凡夫;凡是向解脱进趣的有学圣人,都希望赶快灭除一切食,特别是四食中的识食。识食若能灭除,即成为心善解脱的无学圣人——阿罗汉;但是心善解脱的要件,却是要先认知五阴之上另有一个常住的真实法本识,是永远不会坏灭的;再来现观六识自我都是二法为缘而生的,所以绝对是虚妄性的;而见闻知觉性都是六识心运作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为照见自性真如,它的真实、恒常不变,再来对照色身和受想行识,就会发现:识阴的七识心——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及意根全部都是虚妄;有念的觉知心如幻,离念的灵知心也一样虚幻不实;六根中的五色根虚妄不实,最后的意根——恒审思量的末那识,也一样虚妄不实;六识六根都虚妄不实,六尘就更加虚妄不实了。七住菩萨因此而确认自己虚妄——根本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世尊在《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1说: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当善三自性。云何三自性?谓妄想自性、缘起自性、成自性。因为万法缘起自性的缘故,所以佛陀宣讲诸行无常;因众生对于万法错误的认识,对离念灵知意识心错误的认识,而产生妄想自性,误以为意识等六识心实有,所以佛陀宣讲诸法无我;而所谓成自性其实就是涅盘寂静,是说涅盘本际的如来藏心,具有成就诸法的自体性。此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法念处是观察什么东西呢?法念处又称为法念住,也就是说透过观一切法皆是因缘而生,这一切法没有自性,而且观这些法它的共相来对治我颠倒。也就是说观法无我,一切法它并没有自性的,这些蕴处界诸法并没有自性,观所有众生所出生的这些一切蕴处界诸法都是因为因缘而生的,这些因缘所生法它是没有自性的。所有一切法有自性的话,是只有如来藏祂才有自性;但是如来藏的这个自性,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凡夫随顺佛性是指凡夫臆想及感觉佛性,常将六识的自性——见闻嗅尝觉知性,当作是佛性,这已经堕入了妄知妄觉中,所以不是未入地菩萨的随顺佛性。未入地菩萨随顺佛性是菩萨找到了第八识的作用,祂不是见闻觉知,但不离见闻觉知,用父母所生的肉眼,看见身心及山河大地虚妄,而成就了如幻观。已入地菩萨随顺佛性有三种。第一种,明心直往地上菩萨随顺佛性:于三贤位中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思路:根据经论,从器世间的成住坏空(这部分对现状的描述,可以参考十方论坛有过的一个帖子,对照了现代天文物理所观于佛经的描述,非常一致,推断了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乃至须弥山的所指;这里就会涉及到神通的问题,可以进一步辨析佛教对神通的态度;关于器世间的描述和器世间的成住坏空,也可以引申出佛教的世界观,这部分可以参考甘愿做菩萨系列的内容),引申一切唯心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