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因为照见真如、自性弥陀,它的真实、恒常不变,再来对照色身和受想行识,就会发现识阴的七识心——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及意根全部都是虚妄,有念的觉知心如幻,离念的灵知心也一样虚幻不实;六根中的五色根虚妄不实,最后的意根无色根——恒审思量的末那识,也一样虚妄不实;六识六根都虚妄不实,六尘就更加虚妄不实了,七住菩萨因此而确认自己虚妄—& 三摩地

2018-07-22

乃云:如诸菩萨,能知能说一切语言自性,于念念中自在开悟一切众生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开敷一切树花主夜神。〔三十七参〕,善财承教,即于此佛会中,参开敷一切树花主夜神。为说出生广大光明解脱门已。乃云:如诸菩萨,亲近供养一切诸佛,入一切智大愿海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大愿精进力救护一切众生夜神。〔三十八参〕,善财承教,即于会中,参大愿精进力救护 三摩地

2018-07-22

阿赖耶识心体无形无相,其相是空,而心体内含藏着无量无边的习气种子及无漏有为法的各类种子;种子有其功能差别,是有自性,不是只有语言文字的名相施设,所以阿赖耶识心体说为空性心,是空而有性──由于心体空无形色而有自性的缘故。菩萨触证空性心,般若智慧种子顿时现起,从此菩萨才算真正的踏入大乘佛门,开始真正的学佛。这时菩萨证空性所得的般若,只是总相智而已,对于 三摩地

2018-07-22

这就像是一个小孩子对于日月如何运转不清楚,但就向这的小朋友说,这日月的运转是非常的神秘,这中的道理一定是有,但是我们没有办法了解,这样无知的了孩说法一样,这我们大人只能够一笑置之,而学者当中也有许多人犯上如是的过失,将自己的无知大胆披露,而以自己的「无知」说为「真理」,真是无知之人,不免于他人怜悯!所以佛陀于大乘经典说的一切有情的实相:一切有情的本 三摩地

2018-07-22

已成就十信位修习对于三宝以及因果具有信心而进入住位的菩萨,经过初住位到五住位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等福德资粮的修集后,进入六住位中,一方面先要证得声闻解脱道的见道,就是要断我见、疑见、戒禁取见这三缚结;另外一方面,才能够经由般若中观的熏习建立知见,再藉着现前立少物,谓是唯识性(《成唯识论》卷九),这大乘四加行的寻思与现观,在六住位满心时,一念 三摩地

2018-07-22

从二乘菩提来说,一切法都摄入四圣谛中,因为一切法都不离五蕴、十二处、十八界法,若离蕴处界,就无一切法可说,由蕴处界的具足而辗转出生一切法故;然而二乘四圣谛中的苦圣谛,说的正是蕴处界的内容,不曾外于蕴处界等世俗法;也都是在说蕴处界是缘起法,其五阴的自性都是生灭无常的,十二处与十八界终归坏灭,其性本空,并无常住不坏的真实性;身心以外的一切法则是缘于蕴处 三摩地

2018-07-22

这位明心的菩萨,也可以同时现前观察这个如来藏是有自性的。因为祂能出生五阴十八界,祂还能出生山河大地、宇宙万有;明心的菩萨可以现前观察,证实如来藏确实有这些功德;所以说祂是有自性的,不只是名言施设。当代有些名声响亮的大法师们胆子很大,把佛所传的如来藏否定了,说如来藏只是个名言施设,公开宣称没有如来藏这个心可证;但其实,如来藏是确实存在的,也是可以实证 三摩地

2018-07-22

像前面这段,说要依于无杀生、无偷盗、无邪淫、无妄语、无悭贪、无恚害、无憎嫉恼、无增上慢的法,来断除杀生、偷盗乃至憎嫉恼、增上慢等烦恼,其实意思就是说:要依于本来自性清净的如来藏心,因为祂是从无始以来就离于种种烦恼,从来不和诸种烦恼相应;要依于这样的真实清净心来断除烦恼,才是佛法的正修行。那么关于断除憎嫉恼的部分,世尊是怎么说的呢?世尊开示说:居士啊 三摩地

2018-07-22

想要亲证无始劫以来自性清淨、不生不灭、出生万法及储存每世所造业行的真心—如来藏,需要将五阴十八界之功能知见了解透彻,且藉由观行勤加练习,当菩萨种性者定慧福德具足时,即会与如来藏一念相应而明心开悟。学佛近三年的自己,看到了佛法的智慧与价值观逐日注入自己的生命中,也慢慢看到自己人生观念的改变,且反映到日常生活中的处世与抉择,对生命的意义、自我存在 三摩地

2018-07-22

所谓的法身德,是菩萨亲证离见闻觉知不在六尘分别的真心如来藏,也是经中所说,菩萨亲证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所发起的功德,可以现前观照与蕴处界同时同处运作的真心之所在。所谓的般若德,乃是菩萨亲证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后所发起的智慧功德,这样的智慧功德在佛法中名为根本无分别智,亦名总相智,它包含了下品妙观察智、下品平等性智之少分,并不是圆满具足;犹待菩萨以根本无分别 三摩地

2018-07-22

为了从痛苦中解脱,自古以来人们寻求各种解脱之道,却都无功而返,直到佛陀出现于世,人类从此才有了解脱痛苦的正确答案,但是有许多人对佛法产生误会,以为积德行善就是学佛,以为不停的打坐、修学禅定,使妄想杂念不再出生就能取证涅磐,以为保持无念就可以出离三界,就能解脱生死,实际上佛法分为三乘菩提,有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解脱道”,另一部分是佛菩提道; 三摩地

2018-07-22

佛子若能证验种智,证验八识心王之五法三自性、七种性自性、七种第一义、二种无我,深入现观诸法无我,双观诸法空相及空性实相,发起一切种智之少分智慧,名为道种智;斯则名为初地菩萨,非二乘愚人及凡夫异生所知,亦非明心见性而不学种智之禅宗祖师所知;唯有证悟如来藏后,随真善知识修学一切种智者,方能发起道种智而入初地,方知初地道种智之智慧。-----平实导师《楞伽经 三摩地

2018-07-22

大乘人的放下,仍然需要正知正见,还是一样从断我见开始,然后找到本来自性清净涅盘这个真心,现观真心确实如《心经》所言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当我们找到这个真心以后,再去读《心经》,就会发现《心经》所讲的,都是我们这个真心;以这个真心如来藏的角度,再返观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十二因缘法的一一支,都是虚妄的、无常的,甚至于无智亦无得,这样才能够真 三摩地

2018-07-22

什么菩提呢?就是佛菩提也就是般若,又叫作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也就是如来藏这个法。然后依于所证的如来藏这个法,能够现观祂如何跟五阴十八界这个虚妄法,产生祂种种的配合,种种的妙用,这个部分就属于种智的范畴。我们初学者一般来讲,都从布施、持戒这里先下手,然后继续用功,就能够成就忍辱与精进;如果能够忆佛成片,就是能够调伏自己,让自己无时无刻不在忆佛、参禅这种 三摩地

2018-07-22

其实自心现量是指一切法皆由阿赖耶识(真如心、第八识、阿陀那识、异熟识、如来藏、本觉心、本体心等多名,依解说层面或对象之不同而有不同之名相施设,皆是同一心)心体所生、所现、所显的事实,觉知心证实而现观这个如来藏境界时就生起般若种智的智慧;转依如来藏,是讲七识心转变自己,去依附如来藏之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体性而安住。只要多看导师之著作,不断听闻善知识每周 三摩地

2018-07-22

将心安住在实相般若的正见之中,举凡「能观察思惟的我」和「我所能观察的一切相」,皆是由实相心所幻化而生,「我」和「我所」皆是幻化不实,唯有实相心本来自在、自性清净、常住涅盘;将整个身心投入此一观行之中,即是道共定。观行中若发现有违背般若正见之心态现行,立即以般若正见加以对治,使其消融不起,此即是道共戒。是的,她一直都在!------微信公众号《快乐学佛》20 三摩地

2018-07-22

」如是思惟已,则无众生;无众生已,法无所属,但因缘和合无有自性。如众生和合,强名众生,法亦如是,即得法忍。」《大智度论》卷30〈序品1〉(CBETA,T25,no.1509,p.281,a16-b1)佛菩萨怜愍烦恼众生,无时不大慈大悲的开示:世间万法都是因缘和合无我、无我所,惟有缘者能深信一切法是假合之相而信受之;所以对于憎者与被憎者的这个众生,也是假有之法而已,哪有真实的憎者与被 三摩地

2018-07-22

而凡夫众生所执以为实有、不肯放舍的六尘境界,其实都是由具有大种性自性的如来藏随顺众生的业缘、业报而出生变现地、水、火、风等四大种所造的外五尘,而再由如来藏所变现的有根身上的眼、耳、鼻、舌、身等扶尘根来摄取外五尘,而产生电化学讯号,这在《阿含经》中称为是外五入,再加上意根的法入,就共有外六入;这些电化学讯号透过神经传导到大脑中,而在大脑具有五种感官能 三摩地

2018-07-22

佛道的传承不是靠知识,而是靠有修有证的菩萨,唯有真修行的菩萨,才能真实活出法的光芒,点亮自己与有缘众生的自性之光。让我们一起回到自己身上,回到自己的烦恼中,在这里遇见自己、遇见佛法、遇见佛陀。佛境界当于何求?曰:于一切众生烦恼中求。­——《大宝积经》(文:存然) (原标题:我是谁?要去哪里?) 三摩地

2018-07-22

传到现在虽然说自己说是大乘空宗,但是其实都是堕于恶取空之中;乃至反而来责备已经证悟证了这个藏识空性的人,说是自性见,说是外道神我。因为没有悟的关系,就以思惟情解来作推度,虚妄地认为说,甚深般若是一切法空,或者是一切法缘起性空。在这个状况下,又加上很多的熏习这些唯识的学者,其实是偏在否定藏识的预设立场之中。问题是,你否定藏识之后,你怎么有可能稍微真正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