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自性无他性。本自不生。今则无灭。此不断声色堕所繇立也又曰。须菩提不见佛不闻法。彼外道六师。是汝之师。因其出家。彼师所堕汝亦随堕。乃可取食。此随堕之所繇立也又曰。谤于佛毁于法。不入众数。终不得灭度。汝若如是。乃可取食。此尊贵堕之所繇立也。予尝观曹山。其自比六祖无所愧。以其荡圣凡之情有大方便。南泉曰。三世诸佛不知有。狸奴白牯却知有。乃不如曹山止立一堕 三摩地

2018-07-19

诸缘各住自性不移动故。此上六相义者。是菩萨初地中。观通世间一切法门。能入法界之宗。不堕断常之见。若一向别。逐行位而乖宗。若一向同。失进修而堕寂。所以位位即佛阶墀宛然。重重磨炼本位不动。斯则同异具济。理事不差。因果无亏。迷悟全别。欲论大旨。六相还同梦里渡河。若约正宗。十地犹如空中鸟迹。若约圆修。断惑对治习气。非无理行相资。缺一不可。是以文殊。以理印行 三摩地

2018-07-19

若悟三身无有自性。即名四智菩提。听吾偈曰。自性具三身。发明成四智。不离见闻缘。超然登佛地。吾今为汝说。谛信永无迷。莫学驰求者终日说菩提。通曰。四智之义可得闻乎。祖曰。既会三身。便明四智。若离三身。便谭四智。此名有智无身也。即此有智还成无智。复说偈曰。大圆镜智性清净(八)平等性智心无病(七)妙观察智见非功(六)成所作智同圆镜(五)五八(果)六七(因)果因转。但用 三摩地

2018-07-19

不守自性普现尘中。坚密身同彼上人住不思议解脱海。下座上堂。即心是佛佛不远人。无心是道道非物外。三世诸佛只以此心说法。只以此道度生。以此道度生。无生可度。以此心说法。无法可说。无法可说是真说法。无生可度是真度生。当知三世诸佛亦如是。现前大众亦如是。乃举拂子云。还委悉么。复击禅床云。如是如是上堂。僧问。不与万法为侣者是甚么人。师云。是个天上天下奈何不得 三摩地

2018-07-19

自性之弥陀。此界他方随处快乐。复召大众云。今既借渠鼻孔出气已了。而今径山却将鼻孔为渠出气去也。喝一喝解夏上堂。四月十五这公案。七月十五方结绝。即今这里许多人。人人有理难分雪。众中莫有辩口利词底么。试出来分雪看。直饶分雪得去也。须脑门著地始得上堂举。云门道。直得触目无滞。达得名身句身。一切法空山河大地是名。名亦不可得。唤作三昧性海俱备。犹是无风匝匝 三摩地

2018-07-19

物无自性我亦非有。转者为谁徒劳心手。知无自性复是何物。瞥起情尘扪空揣骨。此庵无作住者何人。具顶门眼试辨疏亲富枢密妙高堂(并引季申)枢密富公。阅华严大教。娱戏毗卢性海。随所寓揭名曰妙高堂。盖取法界胜乐妙高之义作自受用佛事。书来索铭。妙喜某为之铭曰妙高堂随所至。榜未悬落第二。似猛焰藏蚊蚋。拟承当生妄计德云师安有作。在别峰亦宽廓。住佛地何所托。我作铭任图度 三摩地

2018-07-19

自性本来是佛。大地有情更无差别。无尽唤作始觉合本。觉方始成佛。参禅人能恁么辨白得了。然后休歇身心。识取本来面目。不要粗心。古圣得了。便于得处灭却生灭心。亦不住在寂灭地。谓之寂灭现前。于寂灭地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前所云兴慈运悲救拔恶道是也。众生为不觉故轮转生死。先觉之士若无慈悲。如何得众生 三摩地

2018-07-19

如是自性。如幻如梦。如影如像。悉不成就。尔时善财闻弹指声。从三昧起。于此时节。忽然打失布袋。然后弥勒示以如上境界。无有去处。亦无住处。非寂非常。远离一切。师召大众云。既是来无所从。去无所至。则云门大师手中扇子[跳-兆+孛]跳上三十三天。筑著帝释鼻孔。东海鲤鱼打一棒。雨似盆倾。又有甚么过。当知这个时节。具无量广大智慧门。无量神通门。无量言词门。无量可不说 三摩地

2018-07-19

见自己本源自性天真佛。无一时一处一法一事一身一国土一众生界中而不遍故也。众生迷此。而轮转三界。受种种苦。诸佛悟此。而超诸有海。受殊胜妙乐。然苦乐皆无实体。但迷悟差别。而苦乐异途耳。故枉顺云。法身流转五道。名曰众生。众生现时法身不现是也。担荷此段大事因缘。须是有决定志。若半信半疑。则没交涉矣。古德云。学道如钻火。逢烟且莫休。直待金星现。归家始到头欲知 三摩地

2018-07-19

醍醐毒药本无自性。作一二有无之见者。对病医方耳。光明藏喻太虚空。一二有无喻日月昼夜。夜暗时太虚空未尝暗。昼明时太虚空未尝明。日月昼夜自相倾夺。如一二有无之见相倾相夺。于光明藏无异。可中有个英灵汉。不受这般恶水泼。一念缘起无生。只这相倾相夺底。皆是当人逐日受用底家事。前所云醍醐毒药是也。士大夫学此道。多求速效。宗师未开口时。早将心意识领解了也。及乎缓 三摩地

2018-07-19

即物物皆有自性。容受生死。而真常性有不遍之处。故吾说常者。正是佛说真无常义也。佛比为凡夫。外道执于邪常。诸二乘人于常计无常。共成八倒。故于涅槃了义教中。破彼偏见而显说真常真乐真我真净。汝今依言背义。以断灭无常及确定死常。而错解佛之圆妙最后微言。纵览千遍。有何所益。此亦彻禅师决定志中。乘决定信。而感报祖师决定说之一也。又记得。安楞严看楞严经。至知见立 三摩地

2018-07-19

本源自性天真佛。若如是思量。蓦然向思量不及处见得。无一物底法身。即是当人出生死处。前所云无所得法。不可以有所得心求。便是这个道理也。士大夫一生在思量计较中作活计。才闻善知识说无所得法。便心里疑惑。怕落空去。妙喜每见如此说者。即问他。只这怕落空者。还空也无。十个有五双。分疏不下。盖平时只以思量卜度为窟宅。乍闻说著不得思量底话。便茫然无讨巴鼻处。殊不知 三摩地

2018-07-19

真如不守自性。随缘成就一切事法。又云。随缘赴感靡不周。而常处此。菩提座。岂欺人哉。若以静处为是。闹处为非。则是坏世间相。而求实相。离生灭而求寂灭。好静恶闹时正好著力。蓦然闹里撞翻静时消息。其力能胜竹椅上千万亿倍。但相听。决不相误。又承。以老庞两句。为行住坐卧之铭箴。善不可加。若正闹时生厌恶。则乃是自扰其心耳。若动念时只以老庞两句提撕。便是热时一服清 三摩地

2018-07-19

不知自性元非尘境。是个微妙大解脱门。所有鉴觉不染不碍。如是光明未曾休废。曩劫至今固无变易。犹如日轮远近斯照。虽及众色。不与一切和合。灵烛妙明非假锻炼。为不了故取于物象。但如捏目妄起空华。徒自疲劳枉经劫数。若能返照。无第二人。举措施为不亏实相。左右自言根钝。试如此返照看。能知钝者还钝也无。若不回光返照。只守钝根更生烦恼。乃是向幻妄上重增幻妄。空华上更 三摩地

2018-07-19

物本无自性。迷己者自逐之耳。境界本无差别。迷己者自差别耳。既日涉差别境界。又在佛法中。既在佛法中。则非差别境界。既在差别境界中。则非佛法矣。拈一放一。有甚了期。广额屠儿在涅槃会上。放下屠刀立地便成佛。岂有许多忉忉怛怛来。日用应缘处。才觉涉差别境界时。但只就差别处。举狗子无佛性话。不用作破除想。不用作情尘想。不用作差别想。不用作佛法想。但只看狗子无佛 三摩地

2018-07-19

以相是色自性故。此论大段分明。自是左右错见错解尔。色是相缘起。相是法界缘起。梁昭明太子谓。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菩提。二十二分中。以此分为无断无灭分。恐须菩提不以具足相则缘起灭矣。盖须菩提初在母胎。即知空寂。多不住缘起相。后引功德施菩萨论末后。若相成就是真实有。此相灭时即名为断。何以故。以生故有断。又怕人不会。又云。何以故。一切法是无生性。 三摩地

2018-07-19

知一切即心自性。则成就慧身不由他悟。此乃心境如如则平等无碍也观李之判教该博。可不知华言义耶。尝闻幽州僧惠明鸠诸伪经并华严论同焚者。盖法门不相入耳。伪经可爇。李论难焚。伊非小圣境界也。亦犹杨墨之说与儒相违行方外者复憎孔孟。水火相恶未始有极。苟问通人分曹并进无相夺伦哉。论曰。丹成转数。服则登仙。慧炼功夫验之果证。若或名未标于箓籍。力未合于经王。乌以经举 三摩地

2018-07-19

夫苾刍行非家法具足别解脱律仪众同分是其自性。于其形色精进故。怖畏故。防守故。如是方疾得道果矣。不然则弟子既堕师道徒施。闻其警策有涕泗交横悛心革行思过半矣。会昌三年移居静林寺。专以涅槃宣导。属乎武宗澄汰。例被搜扬。昼披缝掖之衣。夜着缦条之服。罔亏僧行。唯逭俗讥。大中伊始。复振空门。重整法仪。乃隶名开元寺三十人数。七年寺之耆旧命讲律乘。乾符三年丙申秋。 三摩地

2018-07-19

毒无自性激发则强。慈苟无缘冤亲一揆。无人无我法性俱空。言讫其蟒蛇按首徐行闪然不见。又尝一夜有群盗。其犬亦衔藏衣。藏语盗曰。诸君山叟茅舍有中意物任拈去。终无小吝之分。盗感其言散分下山矣。又荆州永泰寺释灵彖姓萧氏。兰陵人也。其胄裔则后梁为周所灭支属星分。彖父居长沙为编户矣。生彖宛有出尘之誓。遇诸禅会罕不登临。止泊维青优游自得。长庆元年住百家岩寺。未几徙 三摩地

2018-07-19

而此十一色法,于三界中现前,非可谓无,然无实有不坏自性,念念变易,终归坏灭;如影似有,而无实质,故名“八识心王及五十一心法之所现影”,若离此二,尚无一法可得,何况十一?故云万法唯识。【三位差别故】;此谓“心不相应行”法,有二十四法:得、命根、众同分、异生性、无想定、灭尽定、无想报、名身、句身、文身、生、住、老、无常、流转、定异、 三摩地

2018-07-19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