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因怜众生迷自性,特辅释迦振玄纲。为七佛师体莫测,作菩萨母用无方。常住寂光应众感,万川一月影咸彰。南无清凉山金色世界大智文殊师利菩萨南无妙吉祥菩萨……(十数声)南无妙吉祥菩萨普贤赞菩萨慈悲不可陈,圣凡悉使证圆因;一心不住超诸位,十愿导归继能仁。三乘咸令契果觉,群萌速得脱烦尘;恪遵大士清明诲,决定即生达本真。南无峨眉山银色世界大行普贤王菩萨南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以具足大智慧和究竟解脱功德的缘故,发起大慈大悲之心,依大智慧成就无量百千三昧,于十方世界现无量身相,超大威势,行无量千亿大愿,这就是自性观世音菩萨了。所以持念观世音菩萨就具足了持念大势至及地藏王菩萨的功德。佛经上说,观世音菩萨是过去正法明如来倒驾慈航来拥护佛法,利乐有情的;观听娑婆世间的众生心声,寻声救苦。观世音菩萨与阿弥陀佛有着特殊的关系。祂是西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启用的时候,我们要向大众说明,我们为什么供养观世音菩萨,供养观世音菩萨意义是在哪里?藉这尊像,开发我们自己自性的智慧光明,所以不是人替佛菩萨开光,是佛菩萨形像为我们开光。另外,我们也常看见,有人持大悲咒于水中,有人以咒愿力或祝福力加在念珠、法物乃至普通的物品上,而使之可以成为治病、避邪、安宅、降福等灵物,这都是由于咒愿力以及加持者的修持力、福德力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怜众生迷自性,特辅释迦振玄纲。为七佛师体莫测,作菩萨母用无方。常住寂光应众感,万川一月影咸彰。南无清凉山金色世界大智文殊师利菩萨南无妙吉祥菩萨……(十数声)南无妙吉祥菩萨普贤赞菩萨慈悲不可陈,圣凡悉使证圆因;一心不住超诸位,十愿导归继能仁。三乘咸令契果觉,群萌速得脱烦尘;恪遵大士清明诲,决定即生达本真。南无峨眉山银色世界大行普贤王菩萨南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凡我们诵经、礼忏,若心至诚,除调伏自性、体会经义、忏悔造业外,也能感召法界有情、天龙八部来听经,让他们得闻佛法,心生法喜,消除业长,植种善根,皆大欢喜。然而有人不懂这个道理,见人家在佛前诵经或礼忏,他就若无其事、大遥大摆地从前走过,或在旁边走动,如参观古董似的;也有一些初学,在道场举行盛大祈福消灾法会时,拿着照相机,如入无人之境,东旋西转地拍照,破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传到现在虽然说自己说是大乘空宗,但是其实都是堕于恶取空之中;乃至反而来责备已经证悟证了这个藏识空性的人,说是自性见,说是外道神我。因为没有悟的关系,就以思惟情解来作推度,虚妄地认为说,甚深般若是一切法空,或者是一切法缘起性空。在这个状况下,又加上很多的熏习这些唯识的学者,其实是偏在否定藏识的预设立场之中。问题是,你否定藏识之后,你怎么有可能稍微真正 | admin 2018-07-22 |
![]() |
所以当时的比方说支谶法师,就用“本无”来翻译真如,也用“自然”来翻译所谓的自性,这些都是当时不得不然的措施。可是我们也不免要提到,也就是,如果说这些重要的名词、重要的观念,在翻译上面如果有误差的话,那就会导致修行的方式以及证果都会有误差;所以常常会变成是什么呢?失之毫厘,差之千里。那关于这方面呢,我们就给大家来看看当时格义对于般 | admin 2018-07-22 |
![]() |
那么也有一些人说:“佛教的真理啊,是万事万物乃相互依恃而存在,所以没有哪一件事物可以独立的存在;那正因为它们是相互依赖而存而显,所以也必然没有哪一个事物有独立的性质,这样不是也是正好证实了所谓的‘空’吗?”所以呢,这个部分也是一样,它是基于现象界的彼此事物间相互依赖的关系,而观察到无自性,而得到所谓的空的认知,所以这个部分我们把 | admin 2018-07-22 |
![]() |
世尊就开始依着清净真如,说一切法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所以自性涅槃;也就是以隐覆说、秘密说,转无上正法轮,以说“空”来贯穿整个般若时。但是,“空”并不是空无一物的断灭,空是空有不二,因为有一个真如真实而如如不动。在般若时中,世尊开示了真如实相,也就是自体的总相智,以及在自体所显现出来的种种的个别的法相,也就是别相智。般若时 | admin 2018-07-22 |
![]() |
《三自性论》,为近来发现之梵本,古代未汉译,或已失译。三、论书注释1.《摄大乘论释》,共有:陈真谛、隋代达磨笈多与行矩、唐玄奘等三个译本。2.《大乘庄严经论释》,注释《大乘庄严经论》(马鸣菩萨《大乘起信论》之外另一现存的重要著作之一,集种种之因缘譬喻以劝诫众生)。3.《中边分别论释》十五卷。4.《法法性分别论释》。四、其它,如《俱舍论》三十卷、《广百论》、 | admin 2018-07-22 |
![]() |
而这六经十一论也宣示了“五法三自性”。六经十一论宣示了唯识所说的最重要的五法三自性:宣示了相、名、觉想、正智、如如,宣示了依他起性、遍计所执性、圆成实性。宣示了五法三自性,而以《百法明门论》摄尽了一切佛法,正确的显示出人我空还有法我空的真理。透过《百法明门论》的修学,透过《瑜伽师地论》的修学,能够摄尽了一切佛法;因为透过这样的修学,能够了 | admin 2018-07-22 |
![]() |
此宗依六经十一论,所弘宗旨函盖三乘一切佛法,始教终教通教别教具摄圆融;唯识五位,函盖三乘解脱果菩提果,函盖别教五十二位修行次第,含摄十七地瑜伽师之境智行果;宣示五法三自性,以百法明门论,摄尽一切佛法,正显人法二空真理;建立大乘小乘一切宗派佛法,令立于不败之地,为一切外道及佛门凡夫所不能测、所不能破。若有菩萨依此宗义而证悟般若者,可起道种智,渐入诸地 | admin 2018-07-22 |
![]() |
”如来藏心,体无生死,自性清净,《胜鬘经》云:【胜鬘夫人说是难解之法问于佛时,佛即随喜:如是如是!自性清净心而有染污,难可了知,有二法难可了知:谓自性清净心难可了知,彼心为烦恼所染亦难了知,如此二法,汝及成就大法菩萨摩诃萨乃能信受,诸余声闻唯信佛语。】马鸣菩萨于《大乘起信论》中既已明示此难可了知之理,今逢导师的《起信论讲记》为众进一步开示大法 | admin 2018-07-22 |
![]() |
那禅宗这个本来自性清净心,也就是说这个如来藏心,是诸佛果德的根本,所以叫作佛性。因为能够依着这样子的一个自心如来藏而修行佛地、完成佛果,再来因为自心如来藏里面所含藏的诸种功德,所以能够完成佛性的功德,所以又叫作佛性。菩萨万行的原穴名心地,指的就是说菩萨六度万行。也就是说菩萨从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乃至于十地、等觉、妙觉,一直到成佛,这样子的一个修 | admin 2018-07-22 |
![]() |
那如何亲证般若中观这个大乘别教明心开悟呢?我们如何去亲证般若中观呢?亲证般若中观的般若心,想要证悟般若中观,一定要知道般若中观的意涵,其实就是如来藏的本来性、自性性、清净性还有涅槃性。因为有这样子的本来性、自性性、清净性、涅槃性,所以如来藏具足了不生不灭的体性,具足了非一非异的体性,具足了非有生灭、非无生灭的体性,具足了非断非常的体性;所以祂是具足 | admin 2018-07-22 |
![]() |
欲证般若中观,须知般若中观之意涵即是如来藏之「本来性、自性性、清净性、涅盘性、中道性」。欲证如是般若者,法门固有八万四千,然以禅宗之参禅法门为最直接迅速。古来藉教悟宗者固不乏其人,然比之于禅宗之教外别传而悟者,其数悬殊;故余力倡禅宗之法,入我门来,无一不须参禅者。一旦证悟自心藏识,般若慧即源源而生;不须人教,自能会通《般若经》,证知其意;亦将逐步会 | admin 2018-07-22 |
![]() |
常寂光土乃弥陀世尊自性法身境界,唯佛与佛乃能证之住之,非佛不能知之。实报庄严土者,乃上品三生人所住,摄受有福有慧之菩萨根性人。方便有余土乃中品三生人所住,摄受二乘根性畏生死苦而不造恶业之人。凡圣同居土乃下品三生人所住,此三生人之最高修证可至初地,余多凡夫性人,故名此土为凡圣同居土;此土摄受造恶业之大乘根性人,但若谤佛及大乘方等经典,即不得生彼。此宗 | admin 2018-07-22 |
![]() |
比方说,有人就说:“我们如果缘生的话,那么有这个生生不息的这个状况的生起,那就知道它没有自性,因为在《中论》的这个〈观因缘品〉里面,就已经告诉我们了,生、灭都是所谓的无自性的,所以缘生而无自性的话,那不就是离开了常、离开了有吗?接下来,性空而有假名,所以不就是离断跟离无了吗?那么离常、离断、离有、离无,这个不就是双离两边,所以这个不就是龙树菩 | admin 2018-07-22 |
![]() |
此宗学说式微已久,传至今日,益生淆讹,多堕大乘恶取空中,反责他人证悟藏识空性为自性见、为外道神我。略举一二如左:印顺法师误会三论宗般若空性义为一切法空,认同智光论师以后已经偏差之后期空宗论典﹙主要为应成派中观见﹚,更抱怨玄奘三藏法师不予翻译:「后期佛教的空宗论典,是我们所欠缺的,但不是没有翻译的机会,这不得不要怪玄奘师资了!」﹙《华雨集--四》之《法 | admin 2018-07-22 |
![]() |
所以按照这样的原则,我们从一个整体的椅子的概念出发,可以经过一层的拆解,把它拆解成为椅背、椅垫、椅脚等;然后又可以继续再进行第二层的拆解……继续这样一直下去、层层拆解下去的话,那会发现说,其实事物到最后我们会勐然一发现说,那我们拆解到最后,原始的椅子到底到哪里去了呢?它有实质的存在吗?这个就是简单的跟大家介绍析空观的方式,用分析解离的方 | admin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