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尔时会中新发意菩萨八千人,咸作是念:我等尚不闻诸大菩萨得如是记,有何因缘而诸声闻得如是决?尔时世尊知诸菩萨心之所念,而告之曰:诸善男子!我与阿难等,于空王佛所,同时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阿难常乐多闻,我常勤精进,是故我已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阿难护持我法,亦护将来诸佛法藏,教化成就诸菩萨众,其本愿如是,故获斯记。阿难面于佛前,自闻授记及国土庄 | admin 2020-06-14 |
|
于时世尊告弥勒菩萨摩诃萨:阿逸多!我说是如来寿命长远时,六百八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众生,得无生法忍;复有千倍菩萨摩诃萨,得闻持陀罗尼门;复有一世界微尘数菩萨摩诃萨,得乐说无碍辩才;复有一世界微尘数菩萨摩诃萨,得百千万亿无量旋陀罗尼;复有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菩萨摩诃萨,能转不退;复有二千中国土微尘数菩萨摩诃萨,能转清净;复有小千国土微尘数菩萨摩诃萨,八生 | admin 2020-06-14 |
|
’作是语已,即于八万四千塔前,燃百福庄严臂七万二千岁而以供养,令无数求声闻众,无量阿僧祇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皆使得住现一切色身三昧。尔时诸菩萨、天、人、阿修罗等见其无臂,忧恼悲哀而作是言:‘此一切众生喜见菩萨是我等师,教化我者;而今烧臂,身不具足。’于时一切众生喜见菩萨,于大众中立此誓言:‘我舍两臂,必当得佛金色之身;若 | admin 2020-06-14 |
|
佛说是普门品时,众中八万四千众生,皆发无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妙法莲华经》<陀罗尼品>第二十六尔时药王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白佛言: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有能受持法华经者。若读诵通利,若书写经卷,得几所福?佛告药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供养八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等诸佛,于汝意云何?其所得福,宁为多否?甚多,世尊!佛言:若善男子、善女 | admin 2020-06-14 |
|
善学诸仁者!是菩萨十波罗提木叉应当学,于中不应一一犯如微尘许,何况具足犯十戒?若有犯者,不得现身发菩提心,亦失国王位、转轮王位,亦失比丘、比丘尼位,亦失十发趣、十长养、十金刚、十地佛性常住妙果,一切皆失;堕三恶道中,二劫、三劫不闻父母三宝名字,以是不应一一犯。汝等一切诸菩萨,今学、当学、已学,如是十戒应当学,敬心奉持,八万威仪品当广明。佛告诸菩萨言 | admin 2020-06-14 |
|
金刚慧!若苾刍、苾刍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发菩提心于此如来藏经,取其一喻,或在于身,或在经卷。金刚慧!以此福业与前福业,如来安立百分、迦罗分、千分、百千分、俱胝分、俱胝百分、俱胝千分、俱胝百千分、俱胝那庾多百千分,不及于此迦罗一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金刚慧!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求无上菩提者,于彼诸佛世尊,并及菩萨声闻大众,取曼陀罗花百千斛,日日 | admin 2020-06-14 |
|
(十八)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十九)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众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二十)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悉成满三十二大人相者,不取正觉。(二一)设我得佛,他方佛土诸菩萨众,来生我国,究竟必至一生补处。除其本愿自 | admin 2020-06-14 |
|
既安置已,更烧诸香,亲对像前虔诚合掌而说赞曰: 我今灌沐诸如来 净智功德庄严聚 愿彼五浊众生类 速证如来净法身 戒定慧解知见香 遍十方刹常芬馥 愿此香烟亦如是 无量无边作佛事 亦愿三涂苦轮息 悉令除热得清凉 皆发无上菩提心 永出爱河登彼岸佛说此经已,是时众中有无量无边菩萨得无垢三昧;无量诸天得不退智; | admin 2020-06-13 |
|
五百岁已,宝天比丘,善说法要度二万人,八部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正法于此便就灭尽。六百岁已,九十六种诸外道等,邪见竞兴破灭佛法;有一比丘名曰马鸣,善说法要降伏一切诸外道辈。七百岁已,有一比丘名曰龙树,善说法要灭邪见幢,然正法炬。】龙树菩萨所造《中论》内容,未来将于拙著《中论正义》中分别阐释其真实义;《中论》以离于断常二边之如来藏般若中道为根本 | admin 2020-06-10 |
|
真实的菩提心——我们的如来藏,祂永远都是这样的体性,永远不会变动;乃至成佛以后,祂照样有许许多多的无漏有为法用来利益众生,这个体性是永远不会变动的。能生万法的法性永远不变,永远不变所以叫作常住。永远住于这种不变异法性的缘故,所以说住是菩提。(节录自平实导师着,《维摩诘经讲记》第二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8年4月初版二刷) | admin 2020-06-08 |
|
法性者真如菩提心之体性也,犹如《维摩诘经、如来藏经、楞严经等》所说真心体性,谓离见闻觉知、本性清净、远离人我而能随缘应物之菩提本心体性,是名法性。欲悟入此法性,当于六相中求。如此所悟者不入二乘而得大乘无生忍,了知生命及涅盘之本际实相,非二乘所知,故为无上。《平实书笺》 | admin 2020-06-08 |
|
那么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我们才可以称他作菩萨呢?菩萨的全名就是菩提萨埵,菩提就是觉悟,这里的菩提指的是大菩提,也就是佛菩提,佛菩提就是无上正等正觉;那么萨埵就是有情,所以菩萨就是说具有佛菩提性的有情,我们就说他是菩萨;也可以这样子说了,发大菩提心想要求得无上正等正觉的人就称他作菩萨。所以当一个人在三皈依的时候,他发了四宏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 | admin 2020-06-08 |
|
阿阇世王在世尊慈悲护念之下,殷重发露忏悔杀父重罪,后来也得到无根信,发菩提心成为佛弟子,努力护持正法以赎前愆。--------《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二第58集应该要如何忏悔业障》张正圜老师惭、愧二法是属于七圣财当中的两个--信戒惭愧闻舍慧,就是信财、戒财、惭财、愧财、多闻财、舍心就是布施财,以及智慧财。这一个下品上生的这个菩萨他造作恶业,他没有惭愧,表示说:他 | admin 2020-06-08 |
|
又如有些新学菩萨,初发菩提心欲成就佛道,然因过去世于声闻法中熏修很久,所遇的都是声闻种性之师,转弃大乘法而唯修二乘解脱道,这对欲修佛菩提道的学子来说,也是业障的一种;而这个部分的法义平实导师也在《起信论讲记》第四辑当中,有开示马鸣菩萨所说的:「若遇恶缘或时退堕二乘地故」之理。故在正觉发愿文中「不遇声闻缘觉师,愿我得遇菩萨僧」,此乃是真修佛道者一个很 | admin 2020-06-08 |
|
---------平实导师《优婆塞戒经讲记第一辑》<发菩提心品>第二这五浊的内涵是什么呢?又为什么世界会有五浊呢?在《楞严经》中,释迦牟尼佛曾对阿难尊者开示:“众生本有而不曾有生的澄湛圆满、微妙觉明的真实心如来藏,由于掺入了犹如尘土的四大、见惑、思惑、尘沙惑的烦恼,而抽出了一部分能见色、能闻声、能觉触、能观察诸法等六种功能,然后从这最初分成的六种功能,而 | admin 2020-06-08 |
|
[5]如来藏是缘起性空的必要前提表面看来《金刚经》似乎在阐述空,但是佛特别在此经强调并非断灭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经文如下:【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貌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因为有如来藏的不生不灭,善恶业的种子才能带至来生。众生也因为善业福德的累积而成佛。若 | admin 2020-06-08 |
|
--------平实导师《大乘无我观》在宗通部分,当菩萨明心了成为七住满心的菩萨,仍然需要佛菩萨及善知识的摄受,否则还是会退失菩提心,因此,佛在《菩萨璎珞本业经》曾开示:【佛子!若不值善知识者,若一劫、二劫,乃至十劫,退菩提心。如我初会众中有八万人退,如净目天子法才、王子舍利弗等,欲入第七住,其中值恶因缘故,退入凡夫不善恶中,不名习种性人。】(《菩萨璎珞本 | admin 2020-06-08 |
|
佛有八种妙声,菩萨因此而发菩提心。这八种妙声,我把它查出来说:第一是极好音,极好音就是非常美妙的声音,谁听了都喜欢。第二是柔软音,诸佛说话不会让你觉得耳朵有刺激不顺的感觉,声音听起来很柔软。就好像爱好听音响的人,一般音响他听不进去,往往觉得声音很硬。所以有人为了想听比较软性的声音,可以花上几百万元,就是因为想要获得柔软音。第三是和适音,和适音就是听 | admin 2020-06-08 |
|
所以性种性的菩萨,也就是十行位的菩萨,除了要发起菩萨性之外,还得要注意,这十个位阶又叫做「十行」,既然叫做「行」,那「行」乃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得要将你的「菩萨性」在身行、口行、意行上面显发出来,甚至长养扩大,所以十行位又有一个名字叫做「十长养」,从发趣到长养;那显然这位菩萨不仅仅发起菩萨性、发起菩提心,还将此菩萨性扩大长养,而落实在自己的身口意行 | admin 2020-06-08 |
|
何以故?大慧!彼舍一切善根阐提,若值诸佛善知识等,发菩提心,生诸善根,便证涅槃。何以故?大慧!诸佛如来不舍一切诸众生故;是故大慧!菩萨一阐提,常不入涅槃。--------《入楞伽经(卷二)》<集一切佛法品第三之一>《大乘入楞伽经》卷二,佛云:复次大慧!此中一阐提,何故于解脱中不生欲乐?大慧!以舍一切善根故,为无始众生起愿故。云何舍一切善根?谓谤菩萨藏,言&lsq | admin 2020-06-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