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经过极乐世界的十二大劫,才能够听到两位大士的声音跟他说法,但是看不见大士,只听到二位大士的声音跟他说实相灭罪之法,听完以被发起菩提心,没有证果,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证果。下品三生是摄受大乘种性的做恶犯戒的人,但是不可以诽谤大乘法,不可以诽谤菩萨藏(如来藏唯识学)。 | admin 2020-06-08 |
|
文殊告言:善男子,汝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若欲成就一切智智,应决定求真善知识,勿生疲懈。见善知识,勿生厌足。于善知识所有教诲,皆应随顺。于善知识善巧方便,勿见过失。文殊遂令善财往于南方,先参德云比丘,次第展转,指示终参普贤菩萨,即得一切佛刹微尘数三昧门。善财如是历一百十城,参五十三善知识,是为五十三参也。〔一参〕,善财最初受文殊教,往胜乐国妙峰 | admin 2020-06-08 |
|
所以性种性的菩萨,也就是十行位的菩萨,除了要发起菩萨性之外,还得要注意,这十个位阶又叫做「十行」,既然叫做「行」,那「行」乃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得要将你的「菩萨性」在身行、口行、意行上面显发出来,甚至长养扩大,所以十行位又有一个名字叫做「十长养」,从发趣到长养;那显然这位菩萨不仅仅发起菩萨性、发起菩提心,还将此菩萨性扩大长养,而落实在自己的身口意行 | admin 2020-06-08 |
|
而每一位菩萨都是要受戒的,因为只有受戒以后,你与菩提心相应的程度会提高。--------《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051集佛教的根本教条是什么?>正益老师 | admin 2020-06-08 |
|
所以如果能够依止真善知识修学三归五戒、修学十善业道等福德资粮,明了了世间有为法都是杂染有漏的,并且发起了大菩提心,修学适合自己的摄心法门,能够在纷杂的现代社会中,培养出心得决定的真实定力;加上听闻了万法根本—如来藏心—的了义正法,再加上修学了暖、顶、忍、世第一法的四加行,那么就有机会明心见性实证般若实相,就能逐渐断除烦恼,乃至于净除烦恼习 | admin 2020-06-08 |
|
从近的因果来看呢,它是障碍受用人天妙乐果,因为十不善业所受的果报,它是在三恶道中;再看远一点,未来无量世,那就障碍有情长养善根,进而发菩提心修证无上菩提果。因为在三恶道中受的这个业,本身它只是受苦或是愚痴。为什么会不断地造作三恶道的业呢?也是因为贪、瞋、痴的烦恼深重,贪、瞋、痴的烦恼深重之所以会持续地长养、持续地熏习,主要是不能相信善因能够得到善的 | admin 2020-06-08 |
|
而那个吹嘘藏密密法天下第一的志欲弘扬密乘于汉土,每叹内地圣教衰危的索达吉喇嘛也不过是做了乌龟,没拿出一大看家本领自他交换菩提心来演绎让法王站起来的现实神话。(那么这个志欲弘扬密乘于汉土,每叹内地圣教衰危,邪外猖蹶,不忍目睹的索达吉喇嘛竟于英年便患有严重心脏病,讲经时经常发作,脸色发黑)。------微信公众号 | admin 2020-05-28 |
|
![]() |
发菩提心愿趣菩提。即于此日即于此分。即于此月即于此年。一切亦尔。如一菩萨勇悍策励炽然精进。一切亦尔。于今现见此世界中多百菩萨。同时发愿。同修惠施同修净戒。同修忍辱同修精进。同修静虑同修智慧。况于十方无量无边诸佛世界。又于十方现有无量无数三千大千佛土。无二菩萨同时修集菩提资粮。俱时圆满。于一佛土并出于世一时成佛。况有无量无数菩萨。于一世界一时成佛。又 | admin 2020-04-28 |
![]() |
而说赞曰我今灌沐诸如来净智功德庄严聚愿彼五浊众生类速证如来净法身戒定慧解知见香遍十方刹常芬馥愿此香烟亦如是无量无边作佛事亦愿三涂苦轮息悉令除热得清凉皆发无上菩提心永出爱河登彼岸佛说此经已。是时众中有无量无边菩萨。得无垢三昧。无量诸天得不退智。诸声闻众愿求佛果。八万四千众生。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尔时清净慧菩萨白佛言。世尊。幸蒙大师哀愍我等教浴像法 | admin 2020-04-07 |
![]() |
还有大圆满前行,讲的尽是表相声闻法;然后就是发菩提心了,而菩提心真正的内涵是啥,也都言不及义。 他们处处说慈悲,却都一直在吃众生肉。每次弟子与我同修去,那些喇嘛都会问我们还在吃素吗?好像不吃素才是不执著,他们自己却说肉最好吃哩!还有一位学员本来是吃素的,因为信奉藏密,依上师所言,于是便放弃吃素!他说在佛经里,都找不到吃素的依据。(哪里是这样的, | admin 2020-03-03 |
![]() |
例如大乘法《华严经》中有圣教开示:【善男子!若有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则为照解一切业种,无所依著。】(《大方广佛华严经》卷5)《楞严经》中也有记载:【佛告阿难:「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业种自然如恶叉聚;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楞严经》卷1)以及《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中圣教:【惟愿如来,哀受我等微少供养,永离三涂恶业 | admin 2020-02-21 |
![]() |
过去无量劫来,心起嫉妒与众结怨,来世果报当然得到众生对于自己不被尊重的果报,于群众得不到敬重;也因见他人得利,心生恼热;见他人失利,见猎心喜;于他人好名誉起嫉恶心;若见别人失去名誉,心起大忻悦;如是习气相继熏染,故而在修行道业当然易起杂染,退菩提心、毁佛形像、退道业心;对于自己父母无心奉侍,也会对于贤圣者轻蔑教授,继而忌妒毁谤;障碍他人修学佛道,对 | admin 2020-02-21 |
![]() |
佛陀宣说优多罗比丘的母亲堕饿鬼的因缘的时候,当时在座的比丘都发起了舍除悭贪、厌离生死轮回之心,因为看到优多罗母亲因为悭贪所以堕落的一个恶报,所以大家都发舍离了悭贪、厌离生死轮回之心;当下就有人证得了初果须陀洹果、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也有四果阿罗汉,也有发起辟支佛心,也有发起无上菩提心的人。那时诸比丘众僧听闻佛说法以后,心生欢喜并能信受奉行。那为 | admin 2020-02-21 |
![]() |
菩萨因为看见这些人诸根不具,却不懂得补救,还常常怨天尤人,还一直觉得社会亏欠他们,还一直对社会作更多无理的索求、无理的要求,乃至甚至造下了更多的恶业去伤害众生,这样的人真的是没有智慧!所以菩萨看到这样的情形,就生起了悲心,发愿想要救护他们发起菩提心。------《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一)》<第021集菩萨生悲因(上)>白正伟老师 | admin 2020-02-21 |
![]() |
】(《优婆塞戒经》卷1)反过来说,如果我们没有以慈眼来看待众生,反而经常杏眼圆睁地来瞪视别人,那会得到什么恶报呢?想必我们的人缘会很不好!那如果又以恶眼来瞪视已发菩提心之人,那个果报可就严重了。佛陀在《大乘方广总持经》中曾经开示说:【以恶眼视发菩提心人故,得无眼报;以恶口谤发菩提心人故,得无舌报。】这样的苦报,想必都不是大家愿意去承受的。为了避免得 | admin 2020-02-21 |
![]() |
所以佛陀说:不论是修学罗汉道的——也就是声闻菩提的从须陀洹果至阿罗汉果,或者是修学缘觉菩提的,或者是修学佛菩提道的人,只要能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能够常常去熏习、听闻甚深的法要,前面所讲的九种因缘、命会早夭的情形,就不会在这样的人身上呈现;因为这样的人,他就不会在这九种事件上面去费尽心思,而会在佛菩提道上去运用心思。这样,不论我们这一 | admin 2020-02-21 |
![]() |
所以十方世界,除了以布施法来方便教导有情以外,一定要跟他说明三归五戒这样的正法,让他能够在正法中安住,然后发起菩提心,所以菩提心的发起是相当重要的。然而在无佛的世界,如果说哪一天有佛传授旨意:你要去那边教授有情。菩萨也应当前往,就是你要在那地方能够出家,出家的话,虽然在外道中出家,可是你一样是会去修学禅定;所以要能够住持这样的没有佛法的一个世界,你 | admin 2020-02-21 |
![]() |
乃至于佛有说,即使你今天在第一个上半夜的时候,或是说在一个,一天印度算六个时辰,你在第一个时辰里面你犯了重罪,但是你第二个时辰你就警醒了,你知道你一样要发菩提心,这样佛说你的戒体就是在了。也就是说佛在经典里面这地方,就以宽大为怀的心要勉励大家继续持戒,继续能够长养自己的菩提心,不要担心自己在哪个时间犯戒,就认为说自己已经是无可救药了。应当想持戒有持 | admin 2020-02-21 |
![]() |
尤其发菩提心的菩萨,更是不可思议。佛经上怎么告诉我们呢?因为有的有情,他虽然受戒,也很精进,可是他因为过往的一些牵连,所以就让他下堕到地狱道里面去了,这往世的不善让他不能够停止。即使是如此,等到佛出世于人间的时候,佛眼、天眼等等慧眼种种观察,祂会观察到这个有情,过去生曾经修十善业、修三归五戒等等,然后知道向着佛法,而且发起菩提心,希望能够成就佛道, | admin 2020-02-21 |
![]() |
这就是发菩提心。什么是五戒?五戒就是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不杀,就是不杀人;不盗,就是不偷盗;不淫,在家人是讲不邪淫----凡是夫妻以外,不受国家法律、不受社会道德所认可的不正当的男女关系就叫作邪淫;那不妄语呢?妄语是指说话不如实,有说没有、没有说有……等;甚至未证言证、未得谓得----也就是没有开悟却说已经开悟,没有证得禅定与神通 | admin 2020-0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