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由平实导师之开示即可知布施为一切佛法修行的基础,也是菩萨行佛菩提道的第一步,亦为吾人欲求解脱痛苦、烦恼、无明,及求悟明心、见性、见道、修道所需资粮之重要内涵。是以《梵志頞波罗延问种尊经》卷一:佛言:「我经中以施行为本,施行善者最为大种。其天下尊贵者,皆施行善得耳,不以种得也。」承上可知,布施可分为三:财施、无畏施及法施。布施就其积极面而言,以己之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家菩萨修学佛法第一要务:布施1、为什么在家菩萨修学佛法以布施为第一要务?佛菩提道之修证,必须先修集见道、修道、入地、成佛所必须具备之福德;若福德不具足者,即无可能进入大乘见道位中;欲求修道实证及成佛者,即无可能;是故菩萨以修施为首,次及持戒、安忍、精进、禅定,然后始能证悟而发起般若智慧,进入大乘见道位中。非唯见道必须有福德为助,乃至见道后修学相见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没有悟之前努力护持,那是福田胜;因为我们这里是了义而且究竟的正法,函盖三乘菩提法,所以是福田胜;但是你悟了之后再来布施护持,这就比悟前的护持更殊胜。因为这时你已经有两种胜处了:福田胜及施主胜。而且正觉又是最胜良福田,正是两种都殊胜。这样心中盘算一下,这算盘就会打了!佛讲这一段的意思,你们就懂得了!施主胜的功德,导致所得的未来世可爱异熟果报,将会远胜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但佛弟子是舍弃仇恨的,所以念心不同;佛弟子把仇恨舍掉,心心念念都在断除我见、我执,都在修证解脱或佛菩提上;而解脱道与佛菩提的修证都是在无我、无我所上用心观行的,所以都会舍弃仇恨心,这是完全不同的,所以佛弟子持戒时念心清净。“果报不净”:外道受持的不杀人戒属于世间戒,他们的果报就是生到欲界天,因为他们受持不杀戒时仇恨心还在、嗔恨心还在,所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例如,相信有三乘菩提可证,能知三乘菩提功德受用,而且愿意朝着方向去做。表面对三乘菩提的信财具足!二、戒财戒指“清凉”、“防护”、“孝顺”。“无作戒”:不需特别思维、造作,而不犯重恶业。今生持好戒→今生做成“习惯势力”→未来世无作戒、有戒财。三、惭财 四、愧财犯戒后忏悔、成长惭、愧财。有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大家都知道,财物乃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生前何必费尽心机,乃至用不正当手段,而广聚钱财呢!为什么?因为今世广有钱财,乃是过去多生多劫布施的结果,于今世因缘成熟成为有钱人;乃至有人布施给真正的出家人,以此福德,作为来世求证三乘菩提之任何一个菩提的福德资粮。在《贤愚经》卷3里,有一真实故事,叙述着有人供养世尊油灯及发菩提愿,后来为世尊授记成佛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对于受持八关斋戒的人,佛说应该他要发起这样的誓愿:我今天以受持八关斋戒的功德,回向不要下堕于地狱、饿鬼、畜生这三恶道中,也不要出生到无法听闻佛法的八难之处,也不要出生到佛法的边境,也不要出生到罗刹国等凶弊之处;更不要追随奉事教导错误佛法知见的恶知识,出生我们的父母他们能够专注而闻熏到正确的佛法,不要熏习到种种不正的佛法知见;希望我将来能够出生在听闻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我们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就是在说意识心祂的重要性,意识心祂虽然能够让你这一艘般若船翻船,也可以让你乘着这一艘般若船迈向解脱,乃至于迈向佛菩提道的究竟解脱,所以还是得要靠这个意识心。当你喝酒的时候,就会遮障你清明的意行,会让你的烦恼业容易现行,会跟这些烦恼业障相应,会容易造作了贪、瞋、痴、慢、疑跟身、口、意行的三业相应,所以酒会促使烦恼业现行,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佛说:如果我们能够摄守这一个绮语戒,我们讲话能够不随随便便、不会前后颠倒,这样子好好地守护它,并且把守护绮语的这样的一个功德,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样就一定可以得到如来诸佛的授记,绝对能够功不唐捐。祝福大家口业清净!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二》<第066集如何守护口业?>何正珍老师 (原标题:很容易被忽视的十种绮语口业!)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佛说:如果我们能够摄守这一个绮语戒,我们讲话能够不随随便便、不会前后颠倒,这样子好好地守护它,并且把守护绮语的这样的一个功德,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样就一定可以得到如来诸佛的授记,绝对能够功不唐捐。再来讲我们要守护的口业,就是指两舌。两舌,就是在两者之间搬弄是非。搬弄是非,把这边的话传给那边,那边的话传给这边,让两者之间产生嫌隙,产生了嫌隙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一》<第4集如何由人天善法转入菩萨道修行?>陆正元老师 (原标题:戒是一切善法的根本!)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094集杀生的定义和范围是什么?>正旭老师主讲 (原标题:何谓杀生?如何忏悔?)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三》<第028集学佛为什么要持戒?>周正铭老师 (原标题:“戒”是如何形成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着戒律自己能够全心安住于法道上的修学,如此不但解脱果能够成就,佛菩提道也能够快速的前进。所以能够持戒就不会有后悔的心,不会有后悔的心就会产生欢喜心,能够肯定自己,能够肯定自己当然能够心安理得;所以因为心安理得,当自己修学无相念佛,或者是修定的时候,就很容易和轻安相应。我们知道在初禅、二禅当中都有喜和乐,这也一定要我们身心轻安,才能够得到这种殊胜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三》<第028集学佛为甚么要持戒?(上)>周正铭老师 (原标题:戒有哪些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般若慧里面包括两个部分:一个就是解脱道,一个就是佛菩提道;既然是大乘佛法,佛菩提道一定是含摄解脱道的修法,这个都是要不断地反复地修习,然后观行,才能够这个修法。我们整个布施度开始,就是从断除三界爱这边作起,一般我们说布施,都要有三个很重要的重点:一个就是我们布施的心有没有胜?对方就是那个田,被布施的这个田有没有殊胜?再来就是我们布施的物有没有殊胜?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二乘径趣无上菩提故。二发心胜。一念发大悲智之心。超过二乘境界。如昔有二沙弥。发菩提心。阿罗汉返生恭敬。担衣幞。让路而行等。三福田胜。假使供养满阎浮提内阿罗汉。不如一大鹏鸟。此鸟先来。受菩萨戒故。四功德胜。受菩萨戒。喻如日光。无所不照。受声闻戒。犹如萤火。其光甚微。不可相比故。五受罪轻微胜。受菩萨戒之后。设使破戒。犹胜外道不受戒者。外道邪见。永沉恶道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善学诸仁者!是菩萨十波罗提木叉应当学,于中不应一一犯如微尘许,何况具足犯十戒?若有犯者,不得现身发菩提心,亦失国王位、转轮王位,亦失比丘、比丘尼位,亦失十发趣、十长养、十金刚、十地佛性常住妙果,一切皆失;堕三恶道中,二劫、三劫不闻父母三宝名字,以是不应一一犯。汝等一切诸菩萨,今学、当学、已学,如是十戒应当学,敬心奉持,八万威仪品当广明。」佛告诸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梵网经菩萨戒本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我今卢舍那,方坐莲花台;周匝千华上,复现千释迦;一华百亿国,一国一释迦;各坐菩提树,一时成佛道。如是千百亿,卢舍那本身,千百亿释迦,各接微尘众,俱来至我所,听我诵佛戒,甘露门即开,是时千百亿,还至本道场,各坐菩提树,诵我本师戒,十重四十八。戒如明日月,亦如璎珞珠;微尘菩萨众,由是成正觉。是卢舍那诵,我亦如是诵;汝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我们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就是在说意识心祂的重要性,意识心祂虽然能够让你这一艘般若船翻船,也可以让你乘着这一艘般若船迈向解脱,乃至于迈向佛菩提道的究竟解脱,所以还是得要靠这个意识心。当你喝酒的时候,就会遮障你清明的意行,会让你的烦恼业容易现行,会跟这些烦恼业障相应,会容易造作了贪、瞋、痴、慢、疑跟身、口、意行的三业相应,所以酒会促使烦恼业现行,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