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此见及缘,原是菩提妙净明体,云何于中有是非是?”是以欲杜其境,莫若体物虚。体物虚,则情自绝。情绝则爱自不生,而唯心现,念一成。故《圆觉》云:“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一去一留,不容转侧。功效之速,有若桴鼓。学道之士,于此宜尽心焉!四、悲愿行者。诸佛菩萨性海无尽,供养无尽,戒施无尽,饶益无尽。故天亲菩萨“净土五念 三摩地

2018-07-20

净土经论撷要释印光辑目录一、弥陀因地八、速灭重罪二、佛愿摄生九、随念随见三、极乐依正十、佛号久住四、持名往生十一、念佛圆通五、三福三心十二、满菩提愿六、作佛是佛十三、念佛殊胜七、修十善业十四、法门易行弥陀因地《无量寿经》云:过去久远劫前,有佛出世,名曰锭光。次名光远。次名龙音。如是次第至五十三佛,名世自在王。时有国王,闻佛说法,心怀悦豫,弃国出家, 三摩地

2018-07-20

《观无量寿佛经》云:“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乃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无量寿经》云:“发菩提心,修诸功德”;“殖诸德本,至心回向”;“欢喜信乐 三摩地

2018-07-20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注卷上婆薮槃头菩萨造魏永宁寺北天竺沙门菩提流支译论魏西河石壁谷玄中寺沙门昙鸾注解谨案龙树菩萨《十住毗婆沙》云:“菩萨求阿毗跋致,有二种道:一者难行道,二者易行道。”“难行道”者,谓于五浊之世,于无佛时,求阿毗跋致为难。此难乃有多途。粗言五三,以示义意:一者外道相善,乱菩萨法;二者声闻自利,障大慈悲;三者无赖 三摩地

2018-07-20

此分中义有十重:一者愿偈大意,二者起观生信,三者观行体相,四者净入愿心,五者善巧摄化,六者离菩提障,七者顺菩提门,八者名义摄对,九者愿事成就,十者利行满足。“论”者,议也。言议偈所以也。“曰”者,词也。指下诸句,是议释偈词也。故言:“论曰”。△愿偈大意者【此愿偈明何义?示现观彼安乐世界,见阿弥陀如来,愿生彼国故。】△起 三摩地

2018-07-20

=======================《大宝积经》卷第九十八大唐三藏法师菩提流志奉诏译妙慧童女会第三十复次妙慧。菩萨成就四法。临命终时诸佛现前。何等为四。一者、他有所求施令满足。二者、于诸善法深生信解。三者、于诸菩萨施庄严具。四者、于三宝所勤修供养。尔时世尊。而说偈言。他有所求令满足信解深法舍严具三宝福田勤供养临命终时佛现前=======================《大宝积经》卷第 admin

2018-07-20

谢谢大家!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49集佛教的丧葬方式》正伟老师主讲 (原标题:佛教的丧葬方式) admin

2018-07-20

这都是因为假藏传佛教,根本就没有智慧能力来帮助修学者,在生前得到解脱道,或是佛菩提道的果证,所以就蒙骗人说,可以帮助人在死后得到解脱或者成佛。这其实只是一种,欺骗愚痴无智的信众的诈骗手法罢了!从上面简单的说明,相信各位菩萨应该都对身坏命终之后的投生道理,都有了正确的认识。也应该已经了解到《西藏度亡经》所说的种种,有关中阴身阶段的内容,可以说是荒谬无 admin

2018-07-20

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078集什么是中阴身?>正德老师主讲(原标题: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没有中阴身?) 三摩地

2018-07-20

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078集什么是中阴身?>正德老师主讲(原标题:死后七七四十九天的事) 三摩地

2018-07-20

佛所最重视的舍利,称为法舍利,也就是三乘菩提的,所以佛应该以护持佛的法舍利,做为护持佛教的最重要内容。 问:发疯与梦境的差别为何?以佛法而观,两者起因差异何在?此两者看来均涉及似带质境、独影境及因明三量中的非量,其中梦境似仅与独影意识有关,而发疯则再加上末那识之妄执,这个正确吗?(摘自正觉电子报第12期般若信箱问九)答:发疯是意识基于不如理作意的思 三摩地

2018-07-20

-----《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第009集为母说法>郭正益老师(原标题:《地藏菩萨本愿经》如何讲助念的法) 三摩地

2018-07-20

只要对佛菩提道有基本佛法知见的人,都不会弄错此人又说:【在「佛说弥勒菩萨上下生经」中,经言:「若有比丘及一切大众,不厌生死,乐生天者…。」即弥勒净土是天神境界,无法了生死,天福享尽,还入轮回中。】这是公然毁谤当来下生弥勒尊佛的净土,公然毁谤当来下生成佛的妙觉菩萨的极不善业行,应该对众公开忏悔以免舍寿后下堕地狱;如此自救之事,方是此人目前最急之 三摩地

2018-07-20

佛所最重视的舍利,称为法舍利,也就是三乘菩提的;所以佛应该以护持佛的法舍利,做为护持佛教的最重要内容。问:若人舍报后入中阴身所生的胜义根及意识较简单,非如生前大脑胜义根之复杂而能思维深细法义及记忆,故请问几点有关中阴阶段问题:(一)于中阴阶段之亡者助念时所开示之佛法内容深度是否需要考量?而其考量之因素是否先需知悉该人生前:1.是否相信有佛?2.是否具正 三摩地

2018-07-20

极乐世界清静庄严、殊胜微妙,楼阁阶道都是七宝所成,种种珍宝清香雅洁,宝池德水荡除心垢,天乐常鸣闻者悦乐,无有寒暑和风微妙,衣服饮食应念即至,佛化珍禽出和雅音,演说苦空无常无我,能灭世间我见烦恼;微风吹动宝树罗网,悉演菩提微妙法音,能使闻者六根清净断除烦恼,智能增进、深达实相,神通自在寿命无量,永无众苦,但受诸乐。○○○居士!请您以清净心来念佛;并且请您先听我开示: 三摩地

2018-07-20

有的时候呢,佛菩萨帮助别人证悟菩提,那佛菩萨祂有这个能力,能够与这一位菩萨的这些冤亲债主解冤释结,就这样子免除了、灭除了这位菩萨的业障。譬如说,佛菩萨可能会代赠财物,或者作各种的法施,而使得冤家生起欢喜,放舍原有的怨恨心,解除了心结。比方说,我们欠了人家一百万,债主上门了,我们还不出来;这时候呢刚好我们的爸爸出现了,跟债主说:“哎呀!真对不起 三摩地

2018-07-20

对于我们而言,重要的事情不是长生不死,那是做不到的;而是应该安排好下一世的去处,以能够帮助自己的道业,能够迅速实证三乘菩提,当作是一个最重要的前提。所以,必须要事先决定下一世,到底应该往生到什么地方去?例如在魏晋南北朝的时候,当时中国的佛教,从南到北都呈现着非常广大兴盛的样子,老百姓们都深深的知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理。但是,只要我 三摩地

2018-07-20

问题三,为什么念阿弥陀佛可以往生极乐世界呢?我们的回答是:依据《无量寿经》的记载,无量劫以前,阿弥陀佛还没有成佛时,曾经是一位国王,因为听闻世自在王如来说法,心怀畅悦,而发起了无上菩提之心;不但舍弃了王位,还出家作沙门,号法藏比丘。后来听闻世自在王如来为其广说诸佛刹土、天人之善恶、国土之粗妙,而发愿在五劫中,摄取诸佛妙土清净之行,于是广发了四愿,成 三摩地

2018-07-20

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78集什么是中阴身?>正德老师(原标题:什么是中阴身?) 三摩地

2018-07-20

对于我们而言,重要的事情不是长生不死,那是做不到的;而是应该安排好下一世的去处,以能够帮助自己的道业,能够迅速实证三乘菩提,当作是一个最重要的前提。所以,必须要事先决定下一世,到底应该往生到什么地方去?例如在魏晋南北朝的时候,当时中国的佛教,从南到北都呈现着非常广大兴盛的样子,老百姓们都深深的知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理。但是,只要我 三摩地

2018-07-20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