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目次紫柏老人集(达观大师)示念佛切要(憨山大师)示净心居士净土法语(幽溪法师)西方合论(袁宏道)纪梦(袁中道)答卓发之文学(无异禅师)追顶念佛法(三峰禅师)净土偈结坛持《往生咒》偈(蕅益大师)结坛念佛回向文示念佛法门示法源示王心葵示郭善友答卓左车茶话示丁耕野居士(截流禅师)西方确指(觉明妙行菩萨)念佛说(张光纬)书《净土约说》后(翁叔元)与茅静远居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是诸菩萨欲度众生,诸余三昧,无如此念佛三昧福德,能速灭重罪者。”随念随见《大乘大集日藏经》云:佛言:欲生清净佛刹,不生障碍。而此众生,应净,着鲜洁衣,菜色长斋,勿啖辛臭。于寂静处,正念结跏,或行或坐,念佛身相,莫更他缘。或一日夜,或七日夜,至心念佛,乃至见佛,小念小见,大念大见,乃至无量念者,见佛色身无量无边。佛号久住《无量寿经》云:当来经道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无量寿经》云:“发菩提心,修诸功德”;“殖诸德本,至心回向”;“欢喜信乐,修菩萨行。”《大宝积经.发胜志乐会》云:“佛告弥勒菩萨言:菩萨发十种心,一者于诸众生起于大慈无损害心;二者于诸众生起于大悲无逼恼心;三者于佛不惜身命乐守护心;四者于一切法发生胜忍无执著心;五者不贪利养、恭敬、尊重,净意乐心;六者求佛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注卷上婆薮槃头菩萨造魏永宁寺北天竺沙门菩提流支译论魏西河石壁谷玄中寺沙门昙鸾注解谨案龙树菩萨《十住毗婆沙》云:“菩萨求阿毗跋致,有二种道:一者难行道,二者易行道。”“难行道”者,谓于五浊之世,于无佛时,求阿毗跋致为难。此难乃有多途。粗言五三,以示义意:一者外道相善,乱菩萨法;二者声闻自利,障大慈悲;三者无赖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何故言此?菩萨之法,常以昼三时、夜三时,礼十方一切诸佛,不必有愿生意。今应常作愿生意,故礼阿弥陀如来也。【云何赞叹?口业赞叹。】“赞”者,赞扬也。“叹”者,歌叹也。赞叹非口不宣,故曰“口业”也。【称彼如来名,如彼如来光明智相,如彼名义,欲如实修行相应故。】“称彼如来名”者,谓称无碍光如来名也。“如彼如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菩萨成就四法。临命终时诸佛现前。何等为四。一者、他有所求施令满足。二者、于诸善法深生信解。三者、于诸菩萨施庄严具。四者、于三宝所勤修供养。尔时世尊。而说偈言。他有所求令满足信解深法舍严具三宝福田勤供养临命终时佛现前=======================《大宝积经》卷第十八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诏译无量寿会第五之二复次阿难。极乐世界无有昏闇。亦无火光。涌泉陂湖彼皆非有 | admin 2018-07-20 |
|
|
也就是在世间广行菩萨道,多多培植福德功德,行十善法,杜绝诸恶法;所以此生就会顺顺利利,少灾少祸,所求多满。往生前呢,无病无痛,甚至气力精神一如往常,就如同吃饱了躺下休息,再睁开眼睛,已经往生天上,继续去享福了!看完这个故事,大家会不会希望自己也要像佛说的这样子呢?那就要在一生当中不断的修行,累积功德、福德,就可以直接无所障碍的往生到我们下一个该去的 | admin 2018-07-20 |
|
|
关于人以及其它道的有情众生,在死了之后怎么去投生的问题,在经论当中有不少的开示,我们今天就依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中的开示来作说明。一般的凡夫众生,由于无始以来的我见、无明、贪爱,不明了一切世间境界都是虚妄不实的,所以就会贪着世间的种种境界而无法放舍;再加上无始劫来,所形成的善恶业因、习气,这些无明业习种子,统统都收藏在自己的如来藏当中,所以就 | admin 2018-07-20 |
|
|
所以,我们在经中会听闻到一句这样的唱诵:或生十方净土中,七宝莲华为父母,华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同学。(《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三)这里就告诉我们,生于十方净土中,以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来譬喻,七宝莲华就是化生到极乐世界有情的父母;这个父母当然不是指我们在欲界受生的这种父母,而是说是由这个莲华来化生的;以莲华化生就是阿弥陀佛施设的方便善巧!所以,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中阴身的法义和内容,我们引用《瑜伽师地论》中弥勒菩萨为我们的开示来解说。论中弥勒菩萨这么开示:【而此中有必具诸根,造恶业者所得中有,如黑羺[nóu]光或阴闇[àn]夜,作善业者所得中有,如白衣光或晴明夜。又此中有……随所当生,即彼形类中有而生。】(《瑜伽师地论》卷一)中有就是指这个中阴,因为这个中阴身是这一生死后,下一生果报身之前 | 三摩地 2018-07-20 |
|
|
那么受五戒、菩萨戒者犯不犯戒?若以手段往生净土,是否莲品会下降?而世俗法说者因阳寿未尽故会入枉死城或地狱受苦,是为凭空捏造?若无罪,那么世人因病苦、贫苦等烦恼而,是否也是他的权利?虽不鼓励,但也不应批评,人只要不想活就可以,无罪故。(摘录自正觉电子报第16期般若信箱问五)答:《优婆塞戒经》卷6:“若自刑者不得杀罪。何以故?不起他想故,无瞋恚心故,非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我们今天看到世间的痛苦是难以说完的,我们虽然能够有心于佛法,但我们父母是不是会跟著来修学呢?是不是我应当济度我们的父母也能够得到佛法的安乐?佛陀在忉利天的时候,为了强调度化母亲的种种的重要,所以地藏王菩萨现身于忉利天,然后演说了一部很重要的经典,这个甚至可以被称为是佛教的孝经——孝顺父母的经典;其中这说到了几个故事,一个是婆罗门女的故事,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从这里也可以知道有人不懂念佛法门的殊胜处,不懂其中的关键,自然更不知道无相念佛的功德胜妙,今举《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中开示: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三)弥勒菩萨于《瑜伽师地论》中说:「…识已住故,然于境界起戏论爱,随所当生,即彼形类中有(中阴)而生。又中有眼,犹如天眼,无有障碍;唯至生处,所趣无碍,如得神通,亦唯至生处。……又此中有七日死已,或即于此类生,若由余业,可转中有种子转者,便于余类中生。」弥勒菩萨所说甚明。中阴身随其所应生之类而现其类之中有身,入胎前,此中有身必灭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极乐世界所住的人,都是菩萨,没有恶人;生到极乐世界的人,由于阿弥陀佛的加持,都可以获得五种神通,而且寿命无量无尽,永不死亡;并且可以听闻佛法而成为菩萨,解脱生老病死等种种痛苦,也可以用来帮助别人解脱痛苦。极乐世界有许多殊胜快乐之处,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一一为您宣说,请您相信释迦牟尼佛为我们指引的明路,依照佛的指示,发愿求生极乐世界,脱离生死之苦。现在我们一起祈求大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忆所修福,念于净命:去慰喻有疾菩萨时,要劝告他忆念:你这一生既然修了许多福德,那么接下来的生活,以及未来世的生活,一定要净命自活。不能净命自活,多是因为往世修的福德太少了。饿鬼为什么会肚大如鼓、饿火中烧而又咽细如针?因为往世从来不布施,此世很有钱还是不布施,贪火烧燃,所以死后当饿鬼。毒蛇为何要用毒去毒害众生,然后只能用吞的?诸位有没有思惟过?当它吞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带业往生西方算是一种逃避应该负起的责任吗?西方极乐世界弥陀世尊悲愿非常非常的广大,在因地修行的时候就已经发下了四十八大愿,所以西方极乐世界有九种往生的方法;从已经证悟的大乘菩萨,二乘解脱道的修行人,一直到凡夫,哪怕是一个杀人放火无恶不作的凡夫众生,只要他们一心求生西方,阿弥陀佛都会接引他们往生西方。这并不是说这一些众生有什么了不起的,而是要感谢弥陀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当时他问母亲:“妈妈,你喜欢哪一尊佛菩萨?”妈妈想一想说:“观世音菩萨。”师兄说其实他也不晓得为什么母亲会喜欢观世音菩萨,那他当时也担心说,直接教母亲无相念佛,怕母亲学不会。所以,这个时候他就跟他妈妈讲:“那很好啊!妈妈,你一定要答应我,从此以后你就常常心里想着观世音菩萨,口里念着观世音菩萨,好不好?”妈妈也答应了。几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今天我们所要探讨的题目是——如何修行对往生西方最有利?在探讨主题之前,我们想先请问菩萨您学佛多久了?是几年?还是几十年呢?您是否还记得当初学佛的动机是什么呢?是觉得人生太苦了,想要离苦得乐所以学佛?还是想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而学佛?或者是想要探究,生从何来,死从何去而学佛?总之,您一定会说:因缘成熟了所以学佛。的确如您所说的是因缘成熟了,所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中阴身他的这个法义,他的内容,我们要来引用《瑜伽师地论》中弥勒菩萨为我们的开示,来解说这一段。论中这么讲,弥勒菩萨这么开示:【而此中有必具诸根,造恶业者所得中有,如黑羺光或阴闇夜,作善业者所得中有,如白衣光或晴明夜。又此中有……随所当生,即彼形类中有而生。】(《瑜伽师地论》卷一)我们先来看这一段论文,论文中弥勒菩萨这么讲,说中有就是指这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