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后当有肉身菩萨于斯受戒。又梁末真谛三藏于坛之畔手植菩提树。谓众曰。种此后一百二十年有开士。于其下说无上乘度无量众。至是能爰宅于兹。果于树阴开东山法门。皆符前谶也。上元中正演畅宗风惨然不悦。大众问曰。胡无情绪耶。曰迁流不息生灭无常。吾师今归寂矣。凶赴至而信。乃移住宝林寺焉。时刺史韦据命出大梵寺。苦辞入双峰曹侯溪矣。大龙倏起飞雨泽以均施。品物攸滋逐根荄 三摩地

2018-07-19

趋吴虎丘度夏,因阅华严至“菩萨登第七地,证无生法忍”,洞晓向所请问湛堂殃崛摩罗持钵至产妇家因缘。时圆悟诏住云居,师往省觐,至山次日,即请为第一座。时会中多龙象,以圆悟久虚座元,俟师之来,颇有不平之心。及冬至,秉拂昭觉元禅师出众问云:“眉间挂剑时如何?”师曰:“血溅梵天。”圆悟于座下,以手约云:“住!住!问得极好,答得更奇。”元 三摩地

2018-07-19

诸官同命受菩萨戒。雍熙初永安县请于光明寺受戒。古殿像隳腹中获发愿辞。即唐咸通六年沙门希皎施戒。劝七乡人装塑尊像。愿舍报为男子。童真出家常布褐传法利乐众生云。观者皆意寂之前身也。四年临海缙云永康东阳诸邑请其施戒。九月寂至自太末。十月寝疾本院方丈。十一月四日嘱诫门人不许哭泣。祭奠应缘俗礼者非吾弟子也。即窆于方丈树小塔焉。享年六十九。法腊五十矣。四方传法 三摩地

2018-07-19

以是缘故,不惜耗费时间与精力,作种种考证与辨白,欲令大众复生大信于大慧宗杲,如是岂唯免除口业?进而更可修习看话禅功夫,求觅宗门之悟,庶几一念相应而入菩萨七住位及声闻初果人中,顿超菩萨道第一大阿僧祇劫三十分而有其七。苟能如此,快慰平生,其庆也何如?大慧中年初住径山时,他心中牵挂的又是什么事情呢?据《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六记载:【晚,自径山来秣陵,见浚 三摩地

2018-07-19

如四圣法界之佛界,最后身菩萨成佛于人间时,其身口意行已皆纯是无漏,而是有为法;此无漏有为法,亦须八识具足现行运为,方能于人间托钵饮食、尝味嗅香乃至说法,故说八识心王“一切最胜”。次如无学菩萨与俱脱阿罗汉入灭尽定,前六识俱灭,离见闻觉知,犹如眠熟闷绝而无息脉,状若死亡,然阿含中佛说“灭尽定中有不离身识,身不烂坏,识不离身”,即是七 三摩地

2018-07-19

及归院矢誓写文殊菩萨像。别诵名号计一十年。厥志坚强遂有冥感。忽梦妙吉祥乘狻猊自悫之口入。由兹下笔若大觉之被善现谈般若焉。起大历元年丙午也。及将彻简。于卧寐中见由口而出。在乎华严宗中。文殊智也。勒成三卷。自谓从浅智中衍出矣。于今盛行。一说楞严经。初是荆州度门寺神秀禅师在内时得本。后因馆陶沙门慧震于度门寺传出。悫遇之着疏解之。后有弘沇法师者。蜀人也。作 三摩地

2018-07-19

代宗请为菩萨戒师。因新出仁王护国经。敕令撰疏解判曲尽经意。以所住寺为疏目。曰青龙也。原夫是经已当三译。一晋太始三年。法护译一卷。名仁王般若。次秦罗什出。名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次梁承圣三年。真谛于洪州宝因寺译。名仁王般若。并疏六卷。然则晋本初翻方言尚隔。梁朝所译隐而不行。伪秦之经传流宇内。奈何止言波罗蜜而阙多字。则是亏其到义。是以肃宗皇帝斋心沐德。请 三摩地

2018-07-19

老父则文殊菩萨也。此亦卮语矣。随奘在玉华宫。参译之际三车何处安置乎。基随处化徒。获益者众。东行博陵有请讲法华经。遂造大疏焉。及归本寺恒与翻译旧人往还。屡谒宣律师。宣每有诸天王使者执事。或冥告杂务。尔日基去方来。宣怪其迟暮。对曰。适者大乘菩萨在此。善神翼从者多。我曹神通为他所制。故尔。以永淳元年壬午示疾。至十一月十三日。长往于慈恩寺翻经院。春秋五十一 三摩地

2018-07-19

天皇永徽四年复于本寺出千啭陀罗尼观世音菩萨咒一卷观自在菩萨随心咒一卷清净观世音菩萨陀罗尼一卷。共四部五卷。通善其梵字复究华言。敌对相翻时皆推伏。又云行瑜伽秘密教大有感通。后不知所终。唐京师奉恩寺智严传释智严。姓尉迟氏。本于阗国质子也。名乐。受性聪利。隶鸿胪寺授左领军卫大将军上柱国封金满郡公。而深患尘劳唯思脱屣。神龙二年五月奏乞以所居宅为寺。敕允。题 三摩地

2018-07-19

菩萨以纲总摄于诸定。顿升阶位邻于大觉。此其旨也。于时畏周行大荒遍礼圣迹。不惮艰险。凡所履处皆三返焉。又入鸡足山为迦叶剃头。受观音摩顶。尝结夏于灵鹫。有猛兽前导。深入山穴。穴明如昼见牟尼像。左右侍者如生焉。时中印度大旱。请畏求雨。俄见观音在日轮中手执军持注水于地。时众欣感得未曾有。复锻金如贝叶写大般若经。镕中金为窣睹波。等佛身量焉。母以畏游方日久。谓 三摩地

2018-07-19

又于大福先寺出胜光天子香王菩萨咒一切庄严王经四部。沙门盘度读梵文。沙门玄伞笔受。沙门大仪证文。沙门胜庄利贞证义。兵部侍郎崔湜给事中庐粲润文正字。秘书监驸马都尉杨慎交监护。帝深崇释典。特抽睿思制大唐龙兴三藏圣教序。又御洛阳西门宣示群官新翻之经。二年净随驾归雍京。置翻经院于大荐福寺居之。三年诏入内。与同翻经沙门九旬坐夏。帝以昔居房部幽厄无归。祈念药师遂 三摩地

2018-07-19

大般涅槃经卷第十六梵行品第八之二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所有思惟悉是真实。声闻缘觉非真实者。一切众生何故不以菩萨威力等受快乐。若诸众生实不得乐。当知菩萨所修慈心为无利益。佛言。善男子。菩萨之慈非不利益。善男子。有诸众生或必受苦或有不受。若有众生必受苦者。菩萨之慈为无利益谓一阐提。若有受苦不必定者。菩萨之慈则为利益。令彼众生悉受快乐。善男子。 admin

2018-07-19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一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第十之一尔时世尊。告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若有菩萨摩诃萨修行如是大涅槃经。得十事功德。不与声闻辟支佛共。不可思议闻者惊怪。非内非外非难非易非相非非相。非是世法无有相貌世间所无。何等为十。一者有五。何等为五。一者所不闻者而能得闻。二者闻已能为利益。三者能断疑惑之心。四者慧心 admin

2018-07-19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六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谶译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第十之六复次善男子。云何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微妙经典。具足成就第九功德。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微妙经典。初发五事悉得成就。何等为五。一者信。二者直心。三者戒。四者亲近善友。五者多闻云何为信。菩萨摩诃萨信于三宝施有果报。信于二谛一乘之道更无异趣。为诸众生速得解脱。诸佛菩萨分别为三。信第 admin

2018-07-19

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十一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师子吼菩萨品第十一之五师子吼言。世尊。如经中说。若毗婆舍那能破烦恼。何故复修奢摩他耶。佛言。善男子。汝言毗婆舍那破烦恼者。是义不然。何以故。有智慧时则无烦恼。有烦恼时则无智慧。云何而言毗婆舍那能破烦恼。善男子。譬如明时无闇闇时无明。若有说言明能破闇。无有是处。善男子。谁有智慧。谁有烦恼。而言智慧能破烦恼。如其 admin

2018-07-19

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十六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迦叶菩萨品第十二之四善男子。如来复有随自意语。如来佛性则有二种。一者有。二者无。有者。所谓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十力四无所畏。三念处大慈大悲。首楞严等无量三昧。金刚等无量三昧。方便等无量三昧。五智印等无量三昧。是名为有无者。所谓如来过去诸善不善无记业因果报。烦恼五阴十二因缘。是名为无。善男子。如有无善不善。有漏无 admin

2018-07-19

这个时候文殊菩萨,由于佛陀给他一个念头,叫他要作一件事情;所以他就拿起一把剑,指向佛陀一直进逼过来。各寺院雕刻的文殊菩萨不是都手拿宝剑吗?典故就是从这里来的。他手握利剑,持逼如来──指着如来而向如来进逼过来,然后如来就讲话了。这就是说,师徒合演一出无生法的戏,利益那些已得四禅及五神通而有往世恶业所以障道的菩萨们。如来就说:「停止啊!停止啊!你不要作 三摩地

2018-07-19

因为祂是知觉上极细的第八识心,所以证知祂的这个知觉以后,就有了般若实相智慧,就是证得本觉智的菩萨;祂的这个知觉有很大的功德,无边广大;但是众生每日受用而无所知,因此禅宗就有一句很有名的话说:“日用而不知。”-----《随缘》第二章理随缘第二节理随缘http://www.sanmodi.cn/book/1/561.html(原标题:“知是菩提、了众生心行故”) 三摩地

2018-07-19

印度「禅那」(Dhyana),意译为「禅定」,就是玄奘菩萨翻译的「静虑」。佛陀如果没有教导破除「我见」,来作为佛法中所说的禅定的基础,那就和世间一般的禅定相同,佛法就没有特别殊胜的地方。根据佛典的资料,无量世以来,在六道轮迴的一切有情(补特伽罗),都曾经证得过四禅,因此这看似非常困难的禅定工夫,实际上每位众生都曾经修得过。而「禅思」和「禅定」是绝然不同的 三摩地

2018-07-19

《楞严经》里面有药王菩萨、药上菩萨,因为尝味而悟入。祖师的公案里面,我只见到一则跟舌头有关的,但是也没有悟入。有个当官的人,姓韦,他的官名是监军。这韦监军去参访玄沙师备禅师时就问:“如何是日用而不知?”玄沙师备拿起一颗果子叫他吃,这韦监军吃下肚子,又问:“如何是日用而不知?”玄沙师备禅师讲:“这就是日用而不知。”结果还 三摩地

2018-07-19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