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又此三乘菩提皆依第八识如来藏无始以来本有的,离见闻觉知而觉照一切法的功德—本觉—而有,或说为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然因所悟(现观)之内涵各有深浅广狭之不同,故而有三乘之差别;如同《金刚经》中之开示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即是此意。觉悟声闻菩提者,即成声闻圣者;觉悟缘觉菩提者,即成缘觉辟支佛;觉悟佛菩提者,即成贤圣菩萨乃至究竟佛。是故,唯有 | admin 2020-02-18 |
![]() |
色、识、受等三蕴既然虚妄,由此二蕴或者三蕴积聚而成之想蕴,当然必定更是虚妄,如是由诸法蕴集而成者,当知皆是虚妄不实终必坏灭之法,是故对于想蕴—了知性或见闻觉知性—不应执著。想蕴也是众生轮回三界生死的根源之一,因为有知有觉就不离苦乐舍等觉受,如经云:有受皆苦。毕竟乐者,断一切受,即是常乐。故说有智者若欲究竟离苦,就应当舍离一切受;而想要舍离 | admin 2020-02-18 |
![]() |
一般的修行人多认为处在六尘中而能了了灵知就是证悟了生命实相,殊不知这了了灵知的境界,正是识阴六识的境界;在六尘中的能见之性、能闻之性、能嗅之性、能尝之性、能觉之性,乃至能知之性,其实都是识阴六识的自性,若是主张见闻觉知性是恒常自在的体性,而执之为常住不坏法,亦是落入三种觉受当中,不离苦乐舍等三种的觉知,正是自性见外道。佛陀在上述经文中,不断地强调色 | admin 2020-02-18 |
![]() |
譬如有人妄认识阴六识的全部或局部为常住不坏心而不能弃舍,或误认识阴的见闻觉知性是常住不坏法而不能弃舍,这就是识盛阴,乃至受、想、行盛阴;这些都是我见未断之人,纵使他自称已经得解脱、已经证得阿罗汉果,他的五阴其实仍然是五盛阴所摄,不是圣人无漏的五阴。经文中也很明确地开示了五阴炽盛的状况:由于没有认清五阴的内容,不能了知五阴的虚妄性,所以落在以五阴为我 | admin 2020-02-18 |
![]() |
同时呢意识心与见闻觉知,祂是同生同灭的。意识心现起的时候,必然有见闻觉知,当意识心不在的时候,必然没有见闻觉知。譬如说我们解说祂在五位(眠熟、闷绝、正死、无想定、灭尽定)的时候断灭,当晚上眠熟的时候,不能觉知任何一尘,什么都不知道,所以我们说意识心灭了、觉知也灭了;因为意识心现起的时候,觉知才现前,所以意识心与觉知本身是同生同灭的。假如有人要以意识 | admin 2020-02-18 |
![]() |
我们虽然知道,一切诸法皆由妄念而有差别,这个妄念就是第六识、第七识这两个识所起不如理作意的心行;所不断相应的,就是依于我们的色身、依于见闻觉知心、依于处处作主的心,所起的分别执著。或是受到邪知邪见等外道法,不正教授的影响而取相分别,这都是属于马鸣菩萨前面所曾开示的执相应染的范畴。例如:某教教徒在修止时所观想的像,都要供血、供肉、供酒;而会贪食血、肉 | admin 2020-02-18 |
![]() |
执着六识心的自性,说这六识能见闻觉知的自性是常住法,落入六识心的自性中,称为自性见外道。[2]想要修习解脱道而证声闻初果、预入圣流,必须先断我见;我见若断,三缚结随后即断;但是断我见的唯一而且不可取代的本质,就是认知及现观六识心的虚妄:现观识阴六识都是缘生之法,都是缘起法所摄的有生有灭之法,虚妄不实,[2]进而断除对内外我所的执取。---------------------- | admin 2020-02-18 |
![]() |
所谓常见外道,是以能知能觉的我丶见闻觉知的我是常而不坏的,执着意识心是常而不断[9]。佛门假假大师不知、不证如来藏,不懂如来藏才是不分别的心,教导修行人将意识心修成不分别、误导众生,即使修定到三界中最微细的意识心非想非非想定,亦是意识心境界,不得出三界[8]。所谓断见外道,是观察到见闻觉知心的我并非常而不坏,在睡眠丶昏迷丶死亡时就不见了,却因为无法找到见 | admin 2020-02-18 |
![]() |
有很多法师、居士们解释观自在菩萨就是观世音菩萨,其实他们误会了!《心经》所说的观自在菩萨,是指已经建立真心本来自在正知见的菩萨,因为他遇到真善知识为他开导、为他建立正知见,譬如:真心本来就离见闻觉知,真心本来就自在;菩萨认同并接受真善知识的教导,建立真心本来就自在的正知见而去参禅。所以观自在菩萨的真实意思,就是指真善知识为菩萨建立真心本来就自在的观 | admin 2020-02-18 |
![]() |
从这里可以看出,菩萨亲证真心以后——也就是亲证如来藏以后,现前观察如来藏实际理地是没有任何一法存在之极寂静境界,祂离见闻觉知,祂不在六尘起种种分别,可以证明经文以及禅宗祖师开悟是正确无误的。譬如在《大方等大集经》卷11,过三恶道菩萨曾开示:一切诸法无作、无变、无觉、无观,无觉观者名为心性。(《大方等大集经》卷11)经文已经很清楚告知,真心如来 | admin 2020-02-18 |
![]() |
《心经》这一段经文继续描述,真心的体性离见闻觉知,不在六尘分别,所以无所得。也证成《金刚三昧经》所说真心无所得的道理,经中心王菩萨向世尊禀白:尊者!我无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菩提性中无得无失,无觉无知、无分别相,无分别中即清净性。性无间杂,无有言说,非有非无,非知非不知。(《金刚三昧经》)从心王菩萨开示可以得到下列两个重点:第一个重点,真心 | admin 2020-02-18 |
![]() |
又菩萨亲证真心后深入去观察,发现真心的实际理地是没有五阴、六根、六尘、六识、四圣谛、十二因缘等法存在之极寂静的境界;祂离见闻觉知,不会六尘,所以无智亦无得,因此菩萨转依无智亦无得的真心,才是《心经》所说的菩提萨埵,也就是菩萨摩诃萨。菩萨以真心无智亦无得的体性深入去修行,他会渐渐发现已经没有种种罣碍来阻碍菩萨的修行,所以菩萨心里不会有种种恐怖事情出现 | admin 2020-02-18 |
![]() |
八识心王依体性之不同可分类为四种,略说如下:(一)第八识(阿赖耶识)是恒而不审;前七识及六尘万法皆从祂而生,无始以来心体常住,是不生不灭的常住心,祂离见闻觉知故不分别六尘万法,故六尘万法虽从祂而生,祂却对它们从不思量亦不作主,这就是开悟明心所找到的真实心。(二)第七识(称为末那或意根)是恒审思量;祂遍缘一切法,因为恒时于其所缘诸法思量该取该舍、该作 | admin 2020-02-18 |
![]() |
当你来到了讲堂,听到老师说法起了胜解:原来是这个意思,我听懂了!当你对所听到的佛法的内容,能领悟到其中的道理,懂了,这就是起了胜解心所有法;可是胜解的是你,阿赖耶识祂不起胜解,因为祂离见闻觉知,连法义都没有听到,如何起胜解?你听到了法义,祂却没有听到;祂没听到,那祂在作什么呢?在睡觉吗?没有!祂没有在睡觉。那祂入定了吗?没有!祂也没有入定。祂从来不 | admin 2020-02-18 |
![]() |
】(《大乘起信论》卷1)若离妄念这个意思是什么呢?也就是如果能够理性的信受一切众生果报,皆是由众生的自心如来藏所出生、所建立、所长养,众生一向都是住于其自心如来藏中,从未离开过,而如来藏真实如如,不对六尘见闻觉知,不在六尘中生起妄想、妄念,不觉知自我;六识心及意根末那识因为无明,才会对五蕴以及六尘境界生起妄想分别,对五蕴生起颠倒想,而误计为真实我与我 | admin 2020-02-18 |
![]() |
自心如来藏除了这个空性和有性之外,祂在三界中,尤其在你身体中现行的时候,又有祂的自性性:就是离见闻觉知,绝对不作主,完全随缘,对你绝对是死忠的。除此之外,祂还有一些自性是不可以讲的,讲了以后密意就会泄漏了,这要你们自己去体验,才能够发起胜妙的智慧。接着我们再来说阿赖耶识的清净性,因为祂从无始劫以来本来就是离见闻觉知的;没有意识心能见能闻之性,所以绝 | admin 2020-02-18 |
![]() |
又《楞严经》卷一云: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六识之见闻觉知心纵然灭了,犹有意根缘法尘分别影事。由此更可证知离念灵知仍属意识层次,尚且到不了意根境界,何况能是真如境界?从狭义说,因意根末那识无证自证分来返观自己之存在,是故于五无心位中,便无法证知自己正处于五无心位中,要待后来意识现起时才能自知;但从更深细之道种智来说,八个识皆有 | admin 2020-02-18 |
![]() |
把这个见分细分为三分来说见分时,是说见分对相分有能够见闻觉知的功能,故有人类的见闻觉知心的功能运作,对于所接触的色阴等境界相能够去加以领受,这就是唯识学中通称的见分。当七识心的见闻觉知性在运作的过程中,能够知道色阴等境界相的时候,很清楚知道自己所领受的相分境界,不会错乱。譬如看到黄色时知道那是黄色,不会误认为是青色,这就是有自证分;又如听见父亲的声 | admin 2020-02-18 |
![]() |
但是灭尽定与无想定中,虽然都如同死时一样没有意识,没有见闻觉知,也没有呼吸与心跳,可是因为寿命还没有终了,所以入胎识仍然驻于身中,使得温暖不会失去,色身虽无呼吸及脉搏,历经三、四天也不会败坏。这意思就很清楚地说明了一个事实:死亡与入灭尽定、无想定中,表面上看起来是相同的,但是其中有很大的不同;前者是寿命已终,所以入胎识已经离去,后者是寿命未终,入胎 | admin 2020-02-18 |
![]() |
一般人所说之我,通常是以意识觉知心为主,因为意识觉知心是因缘所生法、是生灭性的,因此称为假我,意识心祂也没有真实不坏的体性,因此也称为无我性的;佛法中的真我就是如来藏心,因为如来藏不生不灭,所以称为真实我,如来藏离见闻觉知,祂又离一切三界有为法之贪厌,也不觉知自我,因为有这样的体性,所以祂也是无我性的。也就是说,这个我可以分为假我跟真我,假我就是生 | admin 2020-0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