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目录【第一篇】悟前第一章前方便第一节闻法阅经建立知见第二节闻时记忆闻后思惟第三节培植福德广结善缘第四节受持佛戒发菩提心第五节减除世间五欲之贪着第六节忏悔业障深信因果第七节消除慢心第八节发大愿心第二章正修行第一节谨慎选择教禅的善知识第二节正修功夫第三节深解第一义经典第四节参究的方法第一目简介话头第二目简介公案第三目参究的方法第五节禅法知见第一则建立信 三摩地

2018-07-23

而从现今科学的角度来看,在Discovery频道中也有一个节目叫作前世今生—轮回的故事1,科学家找了一些拥有前世记忆的孩子们,用科学研究的方法也证明了有前世。在故事中有一位已往生的爸爸投生成为自己女儿的孩子,那个孩子还记得自己的前世,跟他妈妈说很多上辈子细微的事情,让他的妈妈,也就是让他上辈子的女儿非常惊讶!相信儿子就是爸爸转生过来的。注1〈前世今生&mda 三摩地

2018-07-23

云何为十?一寿命延长,二形色,三肢节多力,四记忆不忘,五智慧辩才,六众覩欢喜,七丰足珍宝,八人天自在,九命终生天,十速证圆寂;如是十种胜妙功德,施佛及僧斋食供养,获如斯果。「若复有人,以象马车乘施佛及僧,功德有十。云何为十?一足相柔软,二威仪无缺,三身离疲乏,四安乐无病,五冤家远离,六神足自在,七仆从众多,八人天福相见皆欢喜,九命终生天,十速证圆寂 三摩地

2018-07-23

譬如说,你的记忆是谁帮你记?是如来藏。如果不是靠如来藏,你今天学的,明天就忘了!你睡着了,意识不在时就会忘了;可是醒来时记忆还是在呀!那是不是如来藏帮你记存?所以是如来藏在对你利行。这样讲了,不曾泄漏密意,可是你还没有明心,也能听懂。不要恨我为什么不明讲,因为佛告诫:不可明讲。至于同事,一般人总认为说:坐在我旁边和我一起做事的人就是我的同事。但那是 三摩地

2018-07-23

其次是闻时记忆,闻后思惟。所谓闻是指听闻、阅读及课诵。听闻是直接听善知识说法。阅读是自己阅读经典或善知识之著作。课诵是直接以经典一直唱诵,作每日之固定功课。在闻法时,应用心记录忆念,然后在静中思惟、在四威仪一切境界现前时思惟。诵经阅读,如未思惟,虽然多闻,只是知识而已,无法运用它。闻时记忆,闻后思惟,可因解知经典意旨而产生信仰,坚定信心,即正信前之仰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你能用印度话赞叹,让当地的印度人听见,唤起他们对佛陀的记忆,功德、福德就更大了,因为他们现在都误以为释迦佛的证量与福德是不如湿婆神的,所以他们现在把释迦牟尼佛收编成印度教的四大神之一。但是他们根本不知道佛陀有什么伟大功德了,不知这是湿婆神永远都无法想象的。假使有人会印度话,去朝圣时就在那边唱给印度人听,唤起他们对佛的恭敬心,这个福德也是一样大的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你的末那呢,会记住你,你是什么人,虽然末那没有记忆性,可是它显示出来,就是表示你上辈子大概就是什么人,不管你喜欢或不喜欢,它就是这样。因为末那呢,在你无法下决定的时候,在你不思择的时候,它就只好用它的方式来处理,它的处理就是根据所现起种子分的时候,应该是偏向于哪些功能,就偏向那边去,它没有特别抉择与不抉择啦,就这样,你给它的教育和影响是什么?它 三摩地

2018-07-23

人活在世间纵然要遭逢许许多多违逆或顺适的境界,大多数的情境还是堪能忍受的;尤其是南阎浮提洲人有伦常观念,不像旁生道的畜生无羞耻、无惭愧心,因此能断除淫欲;又因为意识微细,所以思辨力及记忆力都很强,并且能够发起精勤勇勐的心志,六道众生之中,就属人类最能够止息意识心的烦恼恶乱,进而分别虚实、增长智慧,乃至证得无上正等菩提;所以说人是圣道正器,如果能保有 三摩地

2018-07-23

还有三个时节因缘会舍掉定共戒:第一、舍身时舍,因为禅定是意识心相应的法,舍报后另外新生的下一世意识觉知心,并不是这一世的意识心,而是另一个全新的意识心;犹如诸位重新在人间出生,都忘了过去世的事情,不像今晚意识断了,明天可以衔接今天的记忆,所以过去世的觉知心你已经消失了,并没有来到这一世,此世是另一个全新的觉知心你;所以过去世你所有的财产与眷属,纵使 三摩地

2018-07-23

但曾经从一些书本看过有人死后的灵魂投生到别人身上,并仍保持前生的记忆与习气的记载,这可使我迷惑了!(25-4)答:若有人死后投生到别人身上,并仍保持前生记忆的事情,通常都是在那个人死后十年、二十年才传扬出来的;如同密宗的们显现神通的事情,在生时都不曾有,都是死后数年、数十年才开始传说,都不是生前有神通,所以传说并不可靠。古时智者曾说:尽信书,不如无书。 三摩地

2018-07-23

 在《中阴救度密法》的书中又说:中阴身因为没有肉体的束缚,所以感知力、记忆力会扩大为生前的十六倍,密宗的修行人,也可以在转投他道前来觉悟,因此活着时,多读有用的知识、多思惟,对中阴成就是很有帮助的。但其实这是不正确的说法,如果说是已经见道,并且断除五下分结的三果圣者,因为他已经有了解脱智慧,也远离了欲界的贪爱,即使在生前未曾听闻过中有密法,但他 admin

2018-07-23

那么,禅究竟应如何修行呢?简单讲,悟前参禅明心,主要包括两部分:1、前方便(闻法阅经建立知见;闻时记忆闻后思惟;培植福德广结善缘;受持佛戒,发菩提心;减除世间五欲之贪着;忏悔业障,深信因果;消除慢心;发大愿心);2、正修行(谨慎选择教禅的善知识;正修功夫——看话头、参话头、参公案思惟观之功夫;深解第一义经典;学习参究话头与公案的方法;学习禅 三摩地

2018-07-23

修行是身体力行,修行不在于我们读了多少经藏,记得了什么妙理,若仅是知识,那不过是记忆而已,所以经常看到同修间很多的交流只是在比较彼此记忆力的好坏,而这和道无关。修行在于我们能够现量境界的观察到:在眼、耳、鼻、舌、身接触外境的当下,去仔细觉察,心如何被这些外境所惑,而进一步引发一系列不同的受想,而这些不同的反应又如何形成我们的各种行为,并在这个过程中 三摩地

2018-07-23

修行是身体力行,修行不在于我们读了多少经藏,记得了什么妙理,若仅是知识,那不过是记忆而已,所以经常看到同修间很多的交流只是在比较彼此记忆力的好坏,而这和道无关。修行在于我们能够现量境界的观察到:在眼、耳、鼻、舌、身接触外境的当下,去仔细觉察,心如何被这些外境所惑,而进一步引发一系列不同的受想,而这些不同的反应又如何形成我们的各种行为,并在这个过程中 三摩地

2018-07-23

念心所:我能直接去餐馆,这是对于餐馆位置的记忆,所以不必去寻找;我喜欢吃豆浆和油条,这是对于曾经食用过的东西的味道产生了记忆,能回忆油条的味道。定心所:我坐在餐桌前开始食用,专注于品尝食物的味道,这是意识心专注于某一境界。慧心所:我去餐馆,知道怎么走,不会去乱绕一大圈,这是对于道路远近的拣择分别;对于食物种类的挑选,知道要用油条来搭配豆浆,从营养角 三摩地

2018-07-23

」正光辨正:举凡因身口意造作众业而感得的三种受,再由想蕴产生欲求接触或厌离或不作为等行,乃至识蕴之识别而起思惟、记忆、贪求或远离等一连串过程,均在行蕴之中,因此行蕴是包括色蕴、受蕴、想蕴、识蕴在内的。众生在世间有身口意行而产生种种受、想,便以为五蕴真实。然行蕴不实,若无身口意行即无行蕴,若无三种受之了别即无行蕴,若无三种受的不断领受即无行蕴,若无六 三摩地

2018-07-23

其实我们知道,他会对我们发脾气的时候,我们聪明的话就是不要对他发脾气;因为对一个菩萨来讲,这一个人如果他对我发了脾气,就表示我们之间真的结了很深的缘了,因为当一个人发脾气的时候,他要耗用掉许多的心力,而这样的心力就会加深彼此之间的系缚跟记忆,所以过了很久很久,纵然很多年不相处,他看到你,都还会认识你。所以,如果别人在对我们发脾气、对我们恶口相向的时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并不是我们在一切法里面都没有一个决定,末那过往所受的无始劫来六识心的种种决定,祂有熏习;虽然祂没有记忆,可是势力比较强的,祂能够作微劣的智慧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知道,瞋不瞋还是实际上是看自己的,原则上就是自己想要瞋;虽然这个无明来得非常快,可是有时候瞋完以后,就应该去得快啊!可一般的人不是;所以,在这个情况下,就要去了解瞋背后的理由,能 三摩地

2018-07-23

细观自身八识之互动状况,烦恼习气如何形成?与习气形成息息相关之记忆如何运作?如何储藏?又如何提取?它们又如何影响我们的思想、行为?……?如上一言难以尽举之问题,现代科学亦只能解其冰山一角。若再论及阿赖耶识之性用,譬如大种性自性──众生如何依其别业摄取四大种而成就各自别别之正报身?如何依其共业而摄取四大种成就山河大地等之依报土?如何依其共 三摩地

2018-07-23

其实我们知道,他会对我们发脾气的时候,我们聪明的话就是不要对他发脾气;因为对一个菩萨来讲,这一个人如果他对我发了脾气,就表示我们之间真的结了很深的缘了,因为当一个人发脾气的时候,他要耗用掉许多的心力,而这样的心力就会加深彼此之间的系缚跟记忆,所以过了很久很久,纵然很多年不相处,他看到你,都还会认识你。所以,如果别人在对我们发脾气、对我们恶口相向的时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