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五戒  成佛之道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所以这个是悟后,我们再继续转依如来藏,然后能够现观五阴、十八界跟如来藏如何真妄和合来成就三界,这个都是我们悟后起修的范围。因为这个是有尘沙那么多,所以学佛想要成佛,就要有三大阿僧祇劫,这个就是种智的范畴。首先就要参禅找到如来藏,才能够好好修行。今天我们就讲到这里,希望各位菩萨能够好好用功,然后早日证得解脱道或者佛菩提道,这两样智慧能够增长,持戒清净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断我见在佛道中是很重要的一个过程!那一个菩萨断我见之后,他的烦恼会越来越少!当然因为初果人还是会有贪嗔痴,所以难免还像一般人一样,但如果他确实有未到地定,加上又有薄贪嗔痴的功德,那他就进入二果,如此他就会比一般人更加的调柔!也会更少烦恼!也许他跟老婆讲完情话隔天就忘记了,也许他跟老婆吵架完隔天也就忘记了!或者他根本就不想跟老婆吵架!那老婆一哭 三摩地

2018-07-23

佛法是要让自己更加解脱与有智慧,更加安乐!除了修福德也要修智慧,而心性的福德就是因为有修定力降伏五盖,或是转依如来藏的无我清净自性,或是用二乘解脱道的修法让心性越来越清净、越来越无我。而大乘的修法就是开悟明心并且转依如来藏。《瑜伽师地论》卷51:「缘真如境胜道方能转依故。」(CBETA,T30,no.1579,p.581,c10-11)以下关于转依如来藏的法语都是平实导师的在书中或 三摩地

2018-07-23

1110,a8-14)因此心性调柔加上聪慧者,才有办法安住和受持甚深的般若波罗蜜多,也就是转依如来藏!因为勇猛地修集福德、定力和消除性障,必定会使菩萨心性调柔;再加上般若正知见的熏习和观行,那就会成为聪慧的菩萨!因为勇猛修集福德、定力、慧力,有了调柔和聪慧,因此就能够不退转于菩萨道,成为真正位不退的菩萨。而通常如果事相上的福德修得不够,那此世就会过得不顺利!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呢,对小乘人是这样说法,对于大乘人何尝不是这样的说法呢?那以这样的角度来看,以证悟者的角度来看,就存在著转依如来藏体性的课题(其实未悟的人也存在转依的问题),因为如来藏不是空谈,祂才是您必须在这三大阿僧祇劫长远修行日子中去体会的您。如来藏有没有爱这个世间法呢?没有!祂像个镜子一样,祂像个聚宝盆一样,可是祂不恋栈祂所产生的财富,也不恋栈祂所出生的 三摩地

2018-07-23

我们在因地要去思维,你要走向那个地步?走向第二大阿僧祗劫的困难点是在哪里?如果你没有打算照如来藏的体性这样来做,那这样转依如来藏这句话的本身就只是一个名相,永远只是一个名相,你会困惑于这个名相,你只知道要转依,不知道要做什么?可是当你慢慢想,有一个实体的心,你跟祂实体的体性要一样,那祂平常是怎样照顾你,你就用这样的方式,用你所知道的这样的智慧去照顾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说,大乘菩萨在三界生死轮回中,就能亲见这如来藏的涅槃实际,并且转依如来藏的真如体性,于生死轮回中自利利他、利乐众生而永无穷尽,这就是所谓的生死即涅槃。玄奘菩萨西天取经的结果,以著亲证第八识如来藏的真实智慧,参酌著大乘经论,完美解决了中国僧众在真如、第九识、佛性以及其他种种的争议,让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八识论宗旨,在此后长达一千多年中,为一切僧众 三摩地

2018-07-23

若别以他法作为大乘见道者,或坚执离念灵知亦是实相心者(坚持意识觉知心离念时亦可作为明心见道者),则成为实相般若之见道内涵有多种,则成为实相有多种,则违实相绝待之圣教也!故知宗门之悟唯有一种:亲证第八识如来藏而转依如来藏所显真如性,除此别无悟处。此理正真,放诸往世、后世亦皆准,无人能否定之,则坚持离念灵知意识心是真心者,其言诚属妄语也。—— 三摩地

2018-07-23

而菩萨之能够生于安乐、死于安乐的条件,是说:从亲证佛菩提道为前提,然后依于次第修学,发愿世世回入三界来利乐有情,同时转依如来藏的无我性,进一步亲证,才终于也能够达到生于安乐以及死于安乐的境界。(原标题:生于安乐,死于安乐(下))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亲证后就可现观,每一个人的真如法性,每一个人的如来藏,都是平等平等,没有高下的差别,然后转依如来藏。站在如来藏的立场来看一切法,这时所见的一切法,莫非如来藏所生,全都摄归如来藏所有,因为都不能外于如来藏而生存。所以这时现观一切法即如来藏,如来藏即一切法,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而且从如来藏的立场来看,如来藏对祂所生的一切法,完全没有偏爱或者偏恶,恒 三摩地

2018-07-23

一个证悟菩萨在触证到如来藏以后,他就知道如来藏是什么了!但知道归知道,接下来他要能够转依如来藏清净离染无我的体性,要发起更胜妙的智慧,如此他才能够被印证!乃至悟后起修才会顺利!所以一个菩萨什么时候被印证其实不是重点,重要的是他在修行菩萨六度的过程中就一直在进步了!他在修次法的过程,在观行五阴十八界的过程,在断我见的过程,他都会不断的进步!他在家庭或 三摩地

2018-07-23

非寻所害就是说我们行善业时,自己是否有转依如来藏而不是落在五阴等我与我所之中?是否有落在意识心的寻伺觉观之追求中?如果能够确实转依如来藏,那就是非寻所害。至于念摄受,就是说我们的心念是要摄受对方成就佛道,而不是因为有私心想把对方当成世间眷属。如果我们造作善业之前、正在造作之时以及造作完成之后,都有这种种思惟,时间久了,福德就会越来越,道业就会越来越 三摩地

2018-07-23

「非寻所害」就是说我们行善业时自己是否转依如来藏不落入五阴中,是否有落入意识心的寻伺觉观之乐;如果能够转依如来藏那就是「非寻所害」。「念摄受」就是说我们心念是要摄受对方成就佛道,而非私心想把对方当成世间眷属。因此我们做善业前以及之后都有这十种思惟,这样做久了福德就会越来越,道业就会越来越增长,而我们布施行善业时不是为了让众生觉得我们很厉害,不是为了 三摩地

2018-07-23

那么在七住位,明心见道亲证实相般若,同时就能弃舍对五蕴(即是真我)所生的我见!弃舍对五蕴所生的我见,而能够转依如来藏的真如无我法性,最重要的关键点在于能不能转依!能够转依的时候就能够转依如来藏的真如无我法性,而于日常生活、饶益有情中,对治自己的烦恼习气,经常生起惭愧心、经常生起谦下心、经常生起知恩报恩的心,而来追随善知识护持正法。可是假如不能转依的 三摩地

2018-07-23

「非寻所害」就是说我们行善业时自己是否转依如来藏不落入五阴中,是否有落入意识心的寻伺觉观之乐;如果能够转依如来藏那就是「非寻所害」。「念摄受」就是说我们心念是要摄受对方成就佛道,而非私心想把对方当成世间眷属。因此我们做善业前以及之后都有这十种思惟,这样做久了福德就会越来越圆满,道业就会越来越增长,而我们布施行善业时不是为了让众生觉得我们很厉害,不是 三摩地

2018-07-23

能否请老师开示:菩萨种性的义涵是什么?如何发起、乃至菩萨种性?答:菩萨种性的义理与内涵,平实导师在《明心与初地》当中已开示许多,这个乃是十行位性种性菩萨的主修:发起菩萨性、伏除异生性、具足十长养,也就是长养菩萨应该有的圣性,亦即在完成习种性的修习,远离习种性的凡夫习气与熏习进修上地该有的知见以后,离开了习种性,进入性种性的十行位当中;十行位的性种性 三摩地

2018-07-23

我们在因地要去思维,你要走向那个地步?走向第二大阿僧祗劫的困难点是在哪里?如果你没有打算照如来藏的体性这样来做,那这样「转依如来藏」这句话的本身就只是一个名相,永远只是一个名相,你会困惑于这个名相,你只知道要转依,不知道要做什么?可是当你慢慢想,有一个实体的心,你跟祂实体的体性要一样,那祂平常是怎样照顾你,你就用这样的方式,用你所知道的这样的智慧去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你没有转依如来藏的这些体性,你还是会失去的。可是如果你现在还在往转依的路上走,那这种「得」还是距离你很遥远,「证悟」的本身是要包含这些的,因此说有「证悟」还是客气的说法。因为证悟的人都知道一点,下辈子因为你还没有离开胎昧,你还是要重新再来,如果说再来到这个世界,你又恢复没有开悟的样子,形同凡夫,新的意识心根本连佛法是什么都不知道,何况是佛法中所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呢,对小乘人是这样说法,对于大乘人何尝不是这样的说法呢?那以这样的角度来看,以证悟者的角度来看,就存在着转依如来藏体性的课题(其实未悟的人也存在转依的问题),因为如来藏不是空谈,祂才是您必须在这三大阿僧祇劫长远修行日子中去体会的「您」。如来藏有没有「爱」这个世间法呢?没有!祂像个镜子一样,祂像个聚宝盆一样,可是祂不恋栈祂所产生的财富,也不恋栈祂 三摩地

2018-07-23

470,b22-c4)正觉讲堂很厉害的行门就是平实导师教导的无相念佛功夫,我们在正觉讲堂上课,刚开始亲教师们都会教我们无相念佛、拜佛的功夫,会教我们不要攀缘!其实这都是修定很重要的关键!所以大家在脸书上要少攀缘,要常常把心安定在道业上!日常生活中都要提起忆佛的念,如果修动中定修得好!不仅可以藉此观行而发起智慧,还可以消除五盖性障(贪瞋等),定力好的人时时都会有 三摩地

2018-07-23

 «上一页   1   2   …   3   4   5   6   7   …   8   9   下一页»   共162条/9页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