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五戒  成佛之道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大乘菩萨因为亲证如来藏,找到了成佛之道的门口,接着便入内门而修学六度万行,转依如来藏的清净性修学般若别相智、道种智、一切种智而进修之,次第断除一念无明和无始无明,于佛地时候具足亲证一切种智;而二乘人无法亲证如来藏,唯能断一念无明的现行,无法双断无始无明也无法住持正法救护众生,故其所有的精进皆非真实精进亦非波罗密。这条成佛之道永远都不会变,要想成佛, 三摩地

2018-07-23

在这自度度他的过程中,亲证如来藏般若波罗蜜实相智慧,转依如来藏的清净性、无所得性,以而消除无明习气,而转变阿赖耶识成佛地的无垢识,在这过程中,以转依如来藏之无所得体性为方便圆满成就我们的佛土,也成就众生也能够明心见性,一起圆满一切智智(一切种智)而成就佛道。最后,以《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中佛的开示,作为精进摄正法的指导,也作为这一节的总结:《大般若波 三摩地

2018-07-23

诸位应当建立这个观念,应当如是学、如是修、如是证,这样一来,生死就与你无关了!就不必了生死了嘛!悟后转依如来藏了,意识知道自己这一世死了就永远断了,最多不过去到中阴身,在中阴身阶段投胎后就永远断灭了,已经自己认命了,那时愿意先把自己杀了,认命了就没有痛苦。人在死亡的阶段会有痛苦,就是因为恐惧:未来不知道怎么样。不知道意识自己还能不能存在,也不知道意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呢,对小乘人是这样说法,对于大乘人何尝不是这样的说法呢?那以这样的角度来看,以证悟者的角度来看,就存在着转依如来藏体性的课题(其实未悟的人也存在转依的问题),因为如来藏不是空谈,祂才是您必须在这三大阿僧祇劫长远修行日子中去体会的「您」。如来藏有没有「爱」这个世间法呢?没有!祂像个镜子一样,祂像个聚宝盆一样,可是祂不恋栈祂所产生的财富,也不恋栈祂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这个是悟后,我们再继续转依如来藏,然后能够现观五阴、十八界跟如来藏如何真妄和合来成就三界,这个都是我们悟后起修的范围。因为这个是有尘沙那么多,所以学佛想要成佛,就要有三大阿僧祇劫,这个就是种智的范畴。首先就要参禅找到如来藏,才能够好好修行。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念佛法门第028集布施-怀天地之仁惠泽众生》侯正惠老师(原标题:福祸相依,苦空无常 三摩地

2018-07-23

菩萨种性尊贵,这份尊贵岂非世间尊贵可以比拟,这份尊贵也不是可以拿出来示众显摆的,这完全是自心境界,若尚存显摆之心,此则不名菩萨,因其已经离开转依如来藏。若尚有借着证悟求名求利聚众之心,此不名信如来藏,因真信如来藏绝不会将本不居三界的如来藏贬损成三界的附丽。所以,证悟的原由就在于觉醒,觉悟生命的,了知颠倒梦想的我们痴迷所在,了知在三界中头出头没的经营 三摩地

2018-07-23

没有转依的明心,没有办法在明心之后,转依如来藏的本来自性清净,而来断除自己的贪瞋痴,所谓的薄贪瞋痴,而来伏除自己的性障。那您永远不可能能够一步一步地增上,从七住位的明心,乃至十住位的见性,乃至十住之后的十行、十回向,乃至十回向之后的入初地,所谓的通达位菩萨。因为通达位的菩萨必须永伏性障如阿罗汉。我见不断,明心非真,自认为明心了,却没有未到地定的定力 三摩地

2018-07-23

广义来说,道共戒亦是定共戒,因为亲证三乘菩提不退者,于所证心得决定心得决定心得决定心得决定,因与道相应而能安住,故决定不移,转依所证,所得解脱、智慧之功德必符合所证;例如大乘菩萨证悟之后,转依如来藏而行,第八识如来藏乃是法界之实相、万法之根源、因果之根本,菩萨证悟而心得决定不退,名持道共戒,因决定故,亦可同时名之为持定共戒定共戒定共戒定共戒者。2.对 三摩地

2018-07-23

但菩萨能正确的体证到食的真实义——第八识如来藏,所以能够行广大的布施;菩萨同时也能够现观到如来藏的平等性、无分别性,所以能够转依如来藏的真如体性,依般若智、行三轮体空的平等无分别施;由大乘见道得入菩萨行的功德,这样的平等施,是般若波罗蜜的广大施。给孤独长者所说的念,就是意识心不断地转依与观行,而能志行于广大的惠施。所以慈悲的佛陀明确地开示 三摩地

2018-07-23

各位想想看,我们都有不坏的金刚性,可是过去的任何事件皆是无常易坏之法,如果我们要学习转依的道理,那么就要想:我的金刚性应该被无常法所系缚吗?如果我一直被无常的过去事件而系缚,那么我的金刚性岂不就被系缚而不能显发了吗?我们要学当菩萨,要学菩萨的心量与行谊,要学转依如来藏,那么就不应该被无常之法所系缚。只有心中不被无常法所系缚而能就事论事,才能显发解脱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是证悟的菩萨,更能藉由悟后转依如来藏的功德力,渐渐远离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另外佛陀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6〈厌身品第7〉中也详细开示了出家菩萨要仔细观察有漏的五蕴身有三十七种不净的法相。此段大意是说:出家菩萨在空闲寂静的阿兰若处勤求佛道时,应该要在行住坐卧等四威仪中,仔细观察这有漏的五蕴身有三十七种不净秽恶,是不可爱的,也是不坚固、不牢 三摩地

2018-07-23

在大乘法的修学过程中,是直接依于大乘见道的功德,转依如来藏的真如体性来断烦恼障;解脱道的四果是依于大乘如幻观、阳焰观、如梦观等来成就。所以有着殊胜于二乘解脱果,但是更能真自在于五尘的功德力用,这是目前仅存于大乘汉传佛教殊胜殊胜的行门。我们应该要珍惜自家珍宝,发挥自家珍宝的妙用,而不是汲汲营营地向外汲求。以上略说烦恼障的内涵。阿弥陀佛!----《三乘菩提 三摩地

2018-07-23

然而高慢通常都是在凡夫位中出现的多,如果在亲证实相,转依如来藏以后,高慢的情况就会渐渐地减少了。第六种是卑慢。什么是卑慢呢?卑慢刚好是高慢的相反。譬如说因为自己不如别人,所以心中就自我安慰说:他虽然赢过我,但其实也没有像他讲的赢那么多啦!这就叫作卑慢。明明和别人相差很多,却说其实没有差那么多啦!除了这种情形以外,另外还有一种情形是,即使完全承认别人 三摩地

2018-07-23

诸位应当建立这个观念,应当如是学、如是修、如是证,这样一来,生死就与你无关了!就不必了生死了嘛!悟后转依如来藏了,意识知道自己这一世死了就永远断了,最多不过去到中阴身,在中阴身阶段投胎后就永远断灭了,已经自己认命了,那时愿意先把自己杀了,认命了就没有痛苦。人在死亡的阶段会有痛苦,就是因为恐惧:未来不知道怎么样。不知道意识自己还能不能存在,也不知道意 三摩地

2018-07-23

通常是凡夫位才会有高慢,转依如来藏以后,高慢出现的状况就会比较少。第六种是卑慢。卑慢是高慢的颠倒,因为不如别人,所以心中自我安慰:他虽然赢过我,其实也没有像他讲的赢那么多啦!这就是卑慢。明明与别人相差很多,却说:其实没有差那么多啦!这就是卑慢。第七是增上慢。很多人犯了增上慢,乃至阿罗汉也不能免。增上慢只有地上菩萨不会产生,三贤位菩萨证悟以后,相对于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证悟之后得要转依如来藏的自性清净湼槃,使觉知心转依于如来藏的真如体性来安住,然后来转变意识和意根以往的惯性,转变成功以后,往世和今世学法前所造作熏习的不良惯性力量消失了,那么业就转了!除了往世所造恶业的怨家来寻仇报復以外,自己相应的业力已经是不存在了--摘录自平实导师《优婆塞戒经讲记》(原标题:什么是业) 三摩地

2018-07-23

  证得如来藏以后,还有五阴我的高下吗?没有了!除非我见还没有断,或是找到的如来藏只是听来的,所以没有智慧转依如来藏;若还没有转依成功,那就就不算是大乘法的真见道,知道了密意也不算是见道。转依成功了才算是真正的见道。所以说“道路,若在比丘前、沙弥前行”,你就得到失意罪,照样是不起、堕落,不净、有作。将来想要证果是不可能的。受了菩萨戒以后&ldquo admin

2018-07-23

因为转依如来藏这样的一分功德,一定远远超胜于原来所造恶业的势力;因此,菩萨于悟后能够这样随缘度众而使得过去无量恶业种子现行,这个就叫作发露;并且能够因为转依而心得决定,不再回熏恶业种子回到如来藏当中,这样我们可以叫作永不复作。如此这两种统统能够具足,我们就叫作忏悔。所以,亲证第八识而能够实践实相忏悔,他能够现量的境界当中观察、安住于如来藏的真如法性 三摩地

2018-07-22

因为转依如来藏这样的一分功德,一定远远超胜于原来所造恶业的势力;因此,菩萨于悟后能够这样随缘度众而使得过去无量恶业种子现行,这个就叫作发露;并且能够因为转依而心得决定,不再回熏恶业种子回到如来藏当中,这样我们可以叫作永不复作。如此这两种统统能够具足,我们就叫作忏悔。所以,亲证第八识而能够实践实相忏悔,他能够现量的境界当中观察、安住于如来藏的真如法性 三摩地

2018-07-22

从理上来说,此经乃是指真心实相,唯有亲证实相转依如来藏以后,才是真正的诵经持经者。经上常常说受持、读诵、思惟是经,为他人说,所得福德无量无边,从事相上来说,一般学佛人早晚课时诵经回向,属于熏习的成分比较多,熏习成种以后,也可以说是广义的增长福德因缘,因为在读诵的过程当中,多少会思惟其中的法义,而对自己的身口意行有所修正;如果真能依文解义而不是甚解去 三摩地

2018-07-22

 «上一页   1   2   …   3   4   5   6   7   …   8   9   下一页»   共162条/9页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