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五戒  成佛之道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菩萨种性的义理与内涵,平实导师在《明心与初地》当中已开示许多,这个乃是十行位性种性菩萨的主修:「发起菩萨性、伏除异生性、具足十长养」,也就是「长养菩萨应该有的圣性」,亦即在完成习种性的修习,远离习种性的凡夫习气与熏习进修上地该有的知见以后,离开了习种性,进入性种性的十行位当中;十行位的性种性菩萨,「性」乃是重点,也就是得要发起「菩萨性」,你的身口意 admin

2020-06-08

  如来藏的体性是无所住,当你证得如来藏以后,你的觉知心才能转依如来藏,因为觉知心是如来藏的一部分;当你转依以后,你就可以说我觉知心无所住行于布施,这样的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所以菩萨第一步要做什么?学大乘法当然要证如来藏;所以佛在这里第一步就是要让你去证如来藏,你的福德才可以不可思量。--------《三乘菩提之宗通与说通第75集大乘佛法之精髓以如来藏为根本( admin

2020-06-08

  因为转依如来藏这样的一分功德,一定远远超胜于原来所造恶业的势力;因此,菩萨于悟后能够这样随缘度众而使得过去无量恶业种子现行,这个就叫作发露;并且能够因为转依而心得决定,不再回熏恶业种子回到如来藏当中,这样我们可以叫作永不复作。如此这两种统统能够具足,我们就叫作忏悔。所以,亲证第八识而能够实践实相忏悔,他能够现量的境界当中观察、安住于如来藏的真如法性 admin

2020-06-08

声闻人就是要灭尽五阴,而不再出生于三界世间之中,因此能寂灭离苦;而菩萨因为有更胜妙智慧的关系,因此虽然在具有众苦的世间利乐众生,但是因为转依如来藏的关系,便能够忍受众苦,而法喜充满地行菩萨道。而不管哪一种世间,都是属于生灭变异性、无法长住,这是学佛者所必须要了解的基本道理。同时我们也要了解五阴世间,也是因为众生造业的关系才能够出生。同样在《大方广佛 admin

2020-02-21

所以证悟之后一定要转依如来藏的自性、清净、涅槃,使觉知心转依于如来藏的真如体性来安住,然后来转变意识和意根以往的惯性;转变成功以后,往世和今世学法前所造作的一些熏习的不良惯性力量就消失了,那么业就是转了!除了往世所造恶业的冤家来寻仇报复以外,自己相应的业力已经是不存在了!这个道理了解后,也把这个原则掌握住,业的相关问题就容易明了了。------《三乘菩提 admin

2020-02-21

声闻人就是要灭尽五阴,而不再出生于三界世间之中,因此能寂灭离苦;而菩萨因为有更胜妙智慧的关系,因此虽然在具有众苦的世间利乐众生,但是因为转依如来藏的关系,便能够忍受众苦,而法喜充满地行菩萨道。而不管哪一种世间,都是属于生灭变异性、无法长住,这是学佛者所必须要了解的基本道理。同时我们也要了解五阴世间,也是因为众生造业的关系才能够出生。同样在《大方广佛 admin

2020-02-21

其实,修行人是要耐得住没人理睬、不被了解的寂寞----若是证悟的菩萨,可以一分一分转依如来藏的而于六尘无愿无求,也无所谓寂寞;若还在七住位之前的菩萨们,就要用定力和智慧,来hold住自己,也有一分要修忍辱,忍于世间的种种不可爱的境界,不可爱的人。导师在《维摩诘经讲记》第一辑中写道所以,真学佛法的人是应该安于寂寞、忍于寂寞;佛法修得好的人,他是乐于寂寞、享受 admin

2020-02-21

从理上来说,此经乃是指真心实相,唯有亲证实相转依如来藏以后,才是真正的诵经、持经者。经上常常说受持、读诵、思惟是经,为他人说,所得福德无量无边;从事相上来说,一般学佛人早、晚课时诵经回向,属于熏习的成分比较多,熏习成种以后,也可以说是广义的增长福德因缘,因为在读诵的过程当中,多少会思惟其中的法义,而对自己的身口意行有所修正;如果真能依文解义而不是甚 admin

2020-02-21

所以断我见在佛道中是很重要的一个过程!那一个菩萨断我见之后,他的烦恼会越来越少!当然因为初果人还是会有贪嗔痴,所以难免还像一般人一样,但如果他确实有未到地定,加上又有薄贪嗔痴的功德,那他就进入二果,如此他就会比一般人更加的调柔!也会更少烦恼!也许他跟老婆讲完情话隔天就忘记了,也许他跟老婆吵架完隔天也就忘记了!或者他根本就不想跟老婆吵架!那老婆一哭二 admin

2020-02-21

然而高慢现象的产生,通常都是在凡夫位中出现的多;而菩萨在证悟之后,成功地转依如来藏,高慢出现的情形就会少很多。第六种是卑慢。卑慢是高慢的相反,因为不如别人,所以心中就自我安慰说:他虽然赢过我,但其实也没像他讲的赢那么多啦!这就是卑慢。明明是差别人很多,却说:其实没差那么多!另外还有一种卑慢:譬如当你去找以前的同参道友,你对他说:正觉同修会的法实在太 admin

2020-02-21

在历缘对境的过程中,就算起了浪涛也不足惊惧,因为海水的体性从未改变呀!也了知是因无始劫来之虚妄想才激起识浪的,也不须和烦恼对抗,不迎不拒就是了,了知七转识之识浪皆是虚妄,第六识是虚妄,第七识也是虚妄,又何需再紧抓着我见我执不放,我和众生皆无,又何来的贪嗔痴呢?觉知一切法皆是自心现量,虚妄想逐渐不起,不就转依如来藏了嘛!菩萨行我一直很喜欢菩萨之大法, admin

2020-02-21

修忍辱波罗蜜能够清净及增长持戒波罗蜜,在前面已经略谈过;而菩萨如果能忍于“五阴是虚妄法”的见解,能够证悟本来无生之如来藏心,如此能够现观如来藏之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而能确实接受、安忍与转依如来藏的清净体性;这样子就能够依“道共戒”而行,与无漏法相应,能够摄心住于正道为戒;这样子更能够增长持戒波罗蜜。菩萨精进修六度之行,能够增长持戒 admin

2020-02-20

因此转依如来藏之后,就不再作种种不如理的追求,何况是追求恶觉观呢!同时我们要知道,生起恶觉观之后,它就占据了我们现起清净觉观的机会,是有排斥作用的,因此是非常不值得的。接下来“不亲近恶友”,这个也是极为重要的开示,大家应当记得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3中的开示:“菩提妙果不难成,真善知识实难遇;一切菩萨修胜道,四种法要应当知:亲近善友 admin

2020-02-20

而事实上后面这三个相,是由我相所引生出来的,所以菩萨历缘对境中能够转依如来藏,就能够逐渐不执着六尘上的诸法相。第三个大乘的“无愿三昧”,也就是说,如来藏因为祂不了别六尘境界,所以没有六尘的境界相,而且如来藏也不领受六尘中的一切苦乐,加上如来藏本身是无作性的;所以如果能够转依如来藏的无造作、无追求的体性,对于世间法就能够住于无愿的境界中,而 admin

2020-02-20

而证悟的菩萨因为已经断我见的关系,知道蕴处界都是虚妄之生灭法,并且已经可以转依如来藏了;因此,各种境界对于他的影响力就比较低。虽然如此,一些往世的因缘现起时,有时候对他也是会有很明显的影响,因此在面对境界时能够作到一触即止,也是很重要的。 这里面主要在开示惭、愧,与不放逸这几个善心所法。惭与愧属于五位百法、善十一心所法的其中两个,也是七圣财其中 admin

2020-02-20

因为菩萨知道戒法的珍贵,与对于修学的重要性,因此持戒之后,为了要让戒德坚强,对于所受的戒法非常爱护,不希望因为损恼众生等等的原因而毁破净戒;也因为转依如来藏的关系,因此对于众生或种种法,便能生起忍辱之行,这就是由持戒波罗蜜引生忍辱波罗蜜。因为烦恼与遮道因缘很多,如果常不能忍,就会使修行产生进进退退之现象;为了要成就忍辱度,便需要能堪受众苦,不以菩萨 admin

2020-02-20

由此可知,只有实证佛菩提的根本心----第八识如来藏,才能作这个永远不失的善业,因此有的菩萨就为了这个缘故,而发菩提心求证佛菩提;并且菩萨悟后,还要转依如来藏的无所得、本来清净的自性,而使意识自己变成清净心;这样来依于本来清净的此经----如来藏来行善,才能成就未来无上正等正觉,才不会落入有所得心、有期待心的意识觉知心境界去行善;如果是落到意识境界的人,才 admin

2020-02-20

从理上来说,此经乃是指真心实相,唯有亲证实相转依如来藏以后,才是真正的诵经、持经者。经上常常说受持、读诵、思维是经,为他人说,所得福德无量无边。从事相上来说,一般学佛人早晚课时诵经回向,属于熏习的成分比较多,熏习成种以后,也可以说是广义的增长福德因缘,因为在读诵的过程当中,多少会思维其中的法义,而对自己的身口意行有所修正;如果真能依文解义而不是甚解 admin

2020-02-20

声闻人就是要灭尽五阴,而不再出生于三界世间之中,因此能寂灭离苦;而菩萨因为有更胜妙智慧的关系,因此虽然在具有众苦的世间利乐众生,但是因为转依如来藏的关系,便能够忍受众苦,而法喜充满地行菩萨道。而不管哪一种世间,都是属于生灭变异性、无法长住,这是学佛者所必须要了解的基本道理。同时我们也要了解五阴世间,也是因为众生造业的关系才能够出生。同样在《大方广佛 admin

2020-02-19

明心证悟第八识如来藏后,转依如来藏的本来自性清净性,来修断烦恼。当您证悟明心时,了知意识心是虚妄的,不再认意识心为我,我见的烦恼就断了。在证悟明心之前,并不需要先把我所的烦恼完全断除,就可能证悟菩提,这就是维摩诘大士所说的意思。证悟之后,我见断了,才开始修除我执与我所执著的烦恼,一步步向上地菩萨位前进,永不入无余涅槃,这才是真正的成佛之道。如果只是 admin

2020-02-18

 «上一页   1   2   …   3   4   5   6   7   …   8   9   下一页»   共162条/9页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