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在《长阿含经》、《中阿含经》以及《杂宝藏经》当中,都有记载天帝释提桓因去向世尊请教,要怎样去除嫉妒等烦恼而证得初果的故事:有一天,天帝释提桓因邀集了一群天众一起去见佛陀,在一一向佛陀问讯顶礼之后,帝释就请问世尊说:是什么样的缘因,使得众生心中虽然希望没有瞋恨心、没有敌对怨仇,也不必彼此刀杖相向,能够和谐安详地过日子,然而实际上却总是作不到呢?佛陀说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若彼怨家,设遇病苦,能往问讯,瞻疗所患,给其所需,当知是人能善修慈。(《优婆塞戒经?禅波罗密品》)[今译]善男子,如果能看到怨家一丝一毫的善处,不追究他的恶处,这人就已学会了慈悲。如果怨家,假如有病苦,能前去问候,探望,治疗其病患,供给他所需之物,应当知道这个人能很好地修行慈悲。▲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是故说不受福德。(《金刚经》)[今译]菩萨对于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何谓十四?善作为、善为成、受付审、晨起、夜息、事必学,阖门待君子、君子归问讯、辞气和、言语顺、正几席、洁饮食、念布施、供养夫。——《善生子经》这大意就是说:身为丈夫的应该要诚正、没有恨意地敬重自己的妻子,不可与女人发生邪淫婚外情,并且适时给予妻子所需的衣食、宝饰等以抚慰妻子的身心,让她得到安适的生活。身为妻子的人,也应该要以身行、言语和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何谓十四?善作为、善为成、受付审、晨起、夜息、事必学,阖门待君子、君子归问讯、辞气和、言语顺、正几席、洁饮食、念布施、供养夫。(《善生子经》)这大意就是说:身为丈夫的应该要诚正、没有恨意地敬重自己的妻子,不可与女人发生邪淫婚外情,并且适时给予妻子所需的衣食、宝饰等以抚慰妻子的身心,让她得到安适的生活。身为妻子的人,也应该要以身行、言语和善对待自己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附近有德先意问讯。喜用他语强颜耐辱。闻事速解所为事业。分别好丑愍伤苦厄。自大好胜不受侵陵。喜行施惠接引善人。得美饮食与人共之。不存近细志在远大。眼着事不究竟。无有远虑知世方俗观察颜色逆探人心。美言辩慧结友不固。头发稀疏少于睡眠。坐卧行立不失容仪。所有财物能速救急。寻后悔惜受义疾得。寻复喜忘惜于举动。难自改变难得离欲。作罪轻微。如是种种是淫欲相。嗔恚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果有人能殷勤礼拜供养父母,礼拜供养师长、和上及有道德的人,并能以谦卑的心,先意问讯;口有所说一定是柔软语,绝无粗言恶语;能这样做的人,他就是懂得十善业道的方便法,他的善业道根本成就,方便也已成就了。如果这样做了以后,也能忆念自己所做的善业而不忘失,对于一一善业都能欢喜不悔,这就是“作成就”,作成就是善业道的成已。佛法不是常常讲要三轮体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若复有人能勤礼拜供养父母、师长、和上、有德之人,先意问讯,言则柔软,是名方便;若作已竟,能修念心,欢喜不悔,是名成已;作时专蓍,是名根本。善男子!是十业道,复有三种:谓上、中、下。或方便上、根本中、成已下,或方便中、根本上、成已下,或方便下、根本上、成已中。是十业道,三法围绕:所谓无贪恚痴、有贪嗔痴。是十业道有共戒行、不共戒行。讲记:佛的意思是希望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附近有德先意问讯。喜用他语强颜耐辱。闻事速解所为事业。分别好丑愍伤苦厄。自大好胜不受侵陵。喜行施惠接引善人。得美饮食与人共之。不存近细志在远大。眼着事不究竟。无有远虑知世方俗观察颜色逆探人心。美言辩慧结友不固。头发稀疏少于睡眠。坐卧行立不失容仪。所有财物能速救急。寻后悔惜受义疾得。寻复喜忘惜于举动。难自改变难得离欲。作罪轻微。如是种种是淫欲相。嗔恚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摩竭陀人听说佛陀到了他们的国家,也都前来,或者顶礼佛足,然后一旁坐下;或者向佛问讯后,一旁坐下;或者是向佛叉手后,一旁坐下;乃至于说有的遥远处看见了佛之后,就默默地坐下。这时候,欎[yù]毘[pí]罗迦叶尊者也在佛的当中坐,欎毘罗迦叶尊者他原来是修习事火教,是摩竭陀国这国人心目中所瞩目的大尊师,是无着真人。于是摩竭陀国人心目中都这样想:是沙门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摩竭陀人听说佛陀到了他们的国家,也都前来,或者顶礼佛足,然后一旁坐下;或者向佛问讯后,一旁坐下;或者是向佛叉手后,一旁坐下;乃至于说有的遥远处看见了佛之后,就默默地坐下。这时候,郁毘罗迦叶尊者也在佛的当中坐,郁毘罗迦叶尊者他原来是修习事火教,是摩竭陀国这国人的心目中所瞩目的大尊师,是无着真人。于是摩竭陀国人心目中都这样想:是沙门瞿昙跟从郁毘罗迦叶修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刀师氏恭敬问讯佛陀后,问说:「大德!西部地方的婆罗门拿着水瓶,佩带着百合花环,以水净身,以火祭祀,他们宣称做这样的宗教祭拜仪式,能使亡者迅速离苦得乐,超生到天界。大德!你是世尊、阿罗汉、正等觉者,你能否把全世界的亡者超渡到天界?」佛陀回答说:「村长!我要问你,你若有适当的想法,你就回答。假如有人一直杀生、偷窃、邪淫、说谎、两舌、恶口、绮语、坏心眼、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也就是说:在和父母、师长以及佛门四众相会时,一定要起身迎接,并且礼拜问讯,这样子就叫作身施。能够像这样布施的人,在他舍寿之后,于未来世受身时,就会得到身材高大,而且相貌端正的身形,并且人人看见他时,都会恭敬欢喜;而到未来成佛时,他的身量就会有如尼拘陀树,具足三十二种大人相之无见顶相,这就是身施所会得到的果报。第五种布施是心施。这是说:虽然我们能够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生孝顺心、恭敬心,见上座和尚、阿闍梨、大德、同学、同见、同行者,应「起、承、迎、礼拜、问讯」;而菩萨反生「骄心、慢心、痴心、嗔心」,不起承迎礼拜,一一不如法供养,以自卖身国城男女七宝百物而供给之;若不尔者,犯轻垢罪。」02饮酒戒(故饮酒、方便饮酒、教人饮酒。酒为昏狂之药,重过由此生。)知酒饮酒,方便饮酒,教人饮酒,有障圣道,犯轻垢罪「若佛子故饮酒,而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果与人说话,一定是柔软语,不会对众生粗言恶语;并且先语,有一句成语叫先意问讯,就是自己先起善心来问候人家,不像有些人心中有慢,不肯先向别人间候。先语也是说,知道对方心中所想,当他正在痛苦时,不去触忤他的羞愧、痛苦之处,先安慰他,而且用平常话与他讲话,不挑起他的痛苦,顾念对方的心理状况,体恤他的心情,这叫先语。“常乐出家教化众生”,若想快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既得戒已,生孝顺心、恭敬心,见上座和尚、阿阇(shé)黎、大德、同学、同见同行者,应起承迎礼拜问讯;而菩萨反生憍心、慢心、痴心、嗔心,不起承迎礼拜,一一不如法供养,以自卖身、国城、男女、七宝百物而供给之;若不尔者,犯轻垢罪。」「若佛子故饮酒,而酒生过失无量,若自身手过酒器与人饮酒者,五百世无手,何况自饮?亦不得教一切人饮、及一切众生饮酒,况自饮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既得戒已,生孝顺心、恭敬心,见上座和尚、阿阇黎、大德、同学、同见同行者,应起承迎礼拜问讯;而菩萨反生憍心、慢心、痴心、嗔心,不起承迎礼拜,一一不如法供养,以自卖身、国城、男女、七宝百物而供给之;若不尔者,犯轻垢罪。」【饮酒戒】「若佛子故饮酒,而酒生过失无量,若自身手过酒器与人饮酒者,五百世无手,何况自饮?亦不得教一切人饮、及一切众生饮酒,况自饮酒?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应起承迎礼拜问讯。而菩萨反生憍心慢心痴心。不起承迎礼拜。一一不如法供养。以自卖身国城男女七宝百物而供给之。若不尔者。犯轻垢罪若佛子。故饮酒而生酒过失无量。若自身手过酒器与人饮酒者。五百世无手。何况自饮。不得教一切人饮。及一切众生饮酒。况自饮酒。若故自饮教人饮者。犯轻垢罪若佛子。故食肉一切肉不得食。断大慈悲性种子。一切众生见而舍去。是故一切菩萨不得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五见四众不能迎拜问讯若优婆塞受持戒已,若见比丘比丘尼。长老先宿,优婆塞优婆夷等,不起承迎礼拜问讯,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或有重病或在禅人定说法众中或坐非犯)六见四众毁戒心生骄慢若优婆塞受持戒已,若见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毁所受戒,心生骄慢,言我胜彼,彼不如我,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七月六斋不加受八戒供三宝若优婆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既得戒已,生孝顺心、恭敬心,见上座和尚、阿阇(shé)黎、大德、同学、同见同行者,应起承迎礼拜问讯;而菩萨反生憍心、慢心、痴心、嗔心,不起承迎礼拜,一一不如法供养,以自卖身、国城、男女、七宝百物而供给之;若不尔者,犯轻垢罪。」「若佛子故饮酒,而酒生过失无量,若自身手过酒器与人饮酒者,五百世无手,何况自饮?亦不得教一切人饮、及一切众生饮酒,况自饮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然后世尊就去找他,迦叶看见佛来便迎接问讯,又请佛晚间留宿,佛便要求住于石室,迦叶说那间石室里有毒龙,恐会害人,但佛再三表示,愿在其中留宿。当晚世尊在石室中打坐,毒龙便起嗔心,身中出烟,世尊身上也出烟,毒龙大怒,身上出火,世尊身上也出火,于是石室内火光冲天,迦叶晚上起来看见,不由叹息:唉,这个端正高贵的道人,不听我的劝,被火害了。然后令弟子去救火,结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