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阿弥陀佛! ------《三乘菩提之学佛正见二》<第20、21集行十善业道(上、下集)> 张正圜老师 | admin 2020-02-21 |
![]() |
戒师将这五个重戒说完之后,接着就问戒子:善男子!杀、盗、淫、妄、酒等五个恶法,你能真正的远离吗?阿弥陀佛!------导师《优婆塞戒经讲记》第四辑<受戒品>第十四 | admin 2020-02-21 |
![]() |
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二》<第078集佛教对命相、风水的看法如何?>余正文老师 | admin 2020-02-21 |
![]() |
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二)》<第69-70集三归五戒始修学(一)(二)>吴正洁老师 | admin 2020-02-21 |
![]() |
阿弥陀佛!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二》 第089集 如何布施才正确?游正光老师 | admin 2020-02-21 |
![]() |
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二》<第005集学佛后能万事如意吗?>蔡正礼老师 | admin 2020-02-21 |
![]() |
】佛舍灭恶口业行的方法,就是:如果有损伤于人的粗恶言语,或是会增长彼此间的怨结或是恨意的言语,或是增长怨憎会这类的话,这类的恶口粗言佛都不说;经常以善净的佛法言语来悦可众生的心,让众生对于佛法僧三宝生起爱乐的心,并对于佛的正法听无厌足;只说柔软语,让众生不生怨害想,对于一切有情多所饶益,让众生都能够生起敬爱的心,而乐闻其言,这些就是不恶口的业行啊! | admin 2020-02-21 |
![]() |
如法的回向,不论是回向给自己或是别人,都不会有所谓的缺损,反而是增益的!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62、佛教相信功德可以回向给他人吗?>正圜老师 | admin 2020-02-21 |
![]() |
如果能够这样如法如理的去实践,对于佛道的实践,不仅对于断我见,乃至明心,都是有帮助的!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017集略谈佛教回向的实践?>正伟法师主讲 | admin 2020-02-21 |
![]() |
因为阿弥陀佛的愿力非常的广大,所以说我们在这个世间只要能够努力,愿意来相信、愿意来发愿、愿意来念佛,那一定可以往生,所以这个叫做小愿。另外一个是声闻人或者是缘觉人,他们只是想要解脱自己的生死,像这一种虽然在佛法中也是正确的,因为这也是解脱,可是这个愿太小了。因为当他入无余涅槃之后,他就再也不能利益众生了,这样的话在法界里面可以帮助众生的解脱圣者就越 | admin 2020-02-21 |
![]() |
我们平时作完早晚课以后,或者作完一些功德后的回向是这样的:弟子○○○愿以此功德回向十方法界一切有情众生,现前见闻者,历劫及现世父母师长、六亲眷属、冤亲债主,诸天护法圣众,本境山神、土地灵只,无祀男女孤魂、流产堕胎之婴灵,及日常作务中所误伤亡之一切众生,一切地狱众生、饿鬼众生、畜生众生、天魔外道等一切罪苦六道众生,仰仗阿弥陀佛威神之力,消除无始劫来之 | admin 2020-02-21 |
![]() |
能这样如法修行的话,才是佛陀来世间传授佛法的本意啊!敬祝各位菩萨,身心安泰,学法无碍,福慧增长,早证菩提!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二》<第126集什么情况下只是伏烦恼?要怎么作才能断除烦恼?>陆正元老师 | admin 2020-02-21 |
![]() |
我们不妨以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像《佛说阿弥陀经》中圣教开示: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佛说阿弥陀经》)另外,像《楞严经》中,大势至菩萨向世尊禀白: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 | admin 2020-02-21 |
![]() |
阿弥陀佛!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三》<第021集何谓生忍、法忍、无生法忍?> 陈正源老师 | admin 2020-02-20 |
![]() |
祝愿菩萨们菩提早证,勤于四种修,早证菩提!阿弥陀佛! ------《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二》 <第77集三归五戒始修学(九)> 吴正洁老师 | admin 2020-02-20 |
![]() |
阿弥陀佛! ------《三乘菩提之入门起信二》<第062集如何修忍门、精进门(二)>蔡正元老师 | admin 2020-02-20 |
![]() |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今天我们要跟诸位菩萨一起来探讨有关“大乘与二乘之三三昧”这个题目,这个议题在修学上是属于非常重要的知见之一。今天探讨的内容,主要是在说明三三昧的基本知见,以及了解大乘与二乘所证之三三昧的差异。一般来说“三昧”可以概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属于禅定的境界,第二种是属于观行以后产生的智慧境界。今天我们要谈的主要是智慧 | admin 2020-02-20 |
![]() |
祝愿您戒德成就悲慧增长!阿弥陀佛! ------《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一》<第126集息恶法则(一)-修念佛心增长悲慧><第127集息恶法则(二)-观如来七胜事>何正珍老师 | admin 2020-02-20 |
![]() |
阿弥陀佛! ------《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一》<第126集息恶法则(一)-修念佛心增长悲慧> 何正珍老师 | admin 2020-02-20 |
![]() |
阿弥陀佛!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三》<93、略谈世间、出世间的定资粮--戒为先导>何正珍老师 | admin 2020-02-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