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法身佛有自觉圣智所缘境界,依之建立三乘佛法及人天乘法;建立已,为诸有情施设五乘法,而有法施之作业。是故报化身佛之说法度众诸种事业,悉依法佛之自觉圣智所缘境界建立而施作;此非等觉菩萨之真如所行境界,唯究竟佛地真如法身所行境界,佛地真如能与五别境及善十一心所法相应故,等觉菩萨以下之法身真如唯与五遍行相应,故真如无自觉圣智所缘境界,不起法佛大用。法身佛虽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所以更知如来所知义,即是非常人,以如来必须证取究竟本际,所以证取的已经非是小乘法,所以当问如来究竟证取何法?以小乘法《阿含经》所说三乘法,有菩萨乘,以及本师释迦牟尼佛自称为菩萨,于《阿含经》之本因谭常说故,所以菩萨安立,而且以法之次第,佛自称于佛,乃是行菩萨道所得。所以学术中人以不证得任何东西,妄想直接评论如来,除了直接谤佛以外,就只好是信受佛语。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妙法莲华经》卷2〈3譬喻品〉言:佛但以智慧方便,于三界火宅拔济众生,为说三乘——声闻、辟支佛、佛乘。那么,声闻圣人、缘觉圣人(辟支佛)和佛的差别体现在什么地方呢?为什么声闻圣人、缘觉圣人(辟支佛)为什么不能称为佛呢?声闻圣人、缘觉圣人(辟支佛)和佛的差别无量无边,本章根据佛陀开示的原典,详细的阐述了声闻圣人、缘觉圣人(辟支佛)和佛的十八种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三》<第002集佛教不同于宗教的特色为何?>郭正益老师 (原标题:没有一尊佛会入涅槃)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所以,单从声闻出家的表相,认为穿著僧衣的人就是比较有智慧或者一定有证量,这样在三乘菩提中常常是会看走眼的。接着再说,如果过了三贤位,在诸地中要修十度波罗蜜,更应该出家用童子行、童女行来修,或者甚至于就干脆用在家菩萨的身分来修,让人家轻视都无所谓;这样,就能够因为不受恭敬而使自己的瞋习种子,在历缘对境当中不断地出现,然后不断地去转变它,于是瞋恚的习气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法身佛有自觉圣智所缘境界,依之建立三乘佛法及人天乘法;建立已,为诸有情施设五乘法,而有法施之作业。是故报化身佛之说法度众诸种事业,悉依法佛之自觉圣智所缘境界建立而施作;此非等觉菩萨之真如所行境界,唯究竟佛地真如法身所行境界,佛地真如能与五别境及善十一心所法相应故,等觉菩萨以下之法身真如唯与五遍行相应,故真如无自觉圣智所缘境界,不起法佛大用。法身佛虽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一切种智具足时更不会落于断灭空、常见有,所以释迦如来前后三转法轮诸经发言无二,怎可说诸佛如来发言有二呢?诸佛也都如是发言无二,凡是通达三乘法义的人绝对不愚佛、不愚法、不愚僧;而凡夫总是愚佛、愚法、愚僧,甚至更大胆的诽谤佛陀说法前后有二、自相冲突。当我们了解了三乘菩提中的种种异同时,就可以如实了知诸佛如来确实是正等正觉而无上的,所以诸佛如来发言无二,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而佛的应化身,则是随顺众生得度的因缘,在一切世界六道中,化现无量无边的诸化佛身,在没有佛法的地方来建立,让有情众生能够归依佛法僧,而且受持清净的禁戒;另外也常变化成佛门四众,以种种善巧方便,将无量无数的有情安置于人天善法之中,乃至于让他们得到三乘佛法的涅槃解脱果证。虽然说佛共有三身,但全部都要摄归于无形无色的清净法身。因为法身就是因地的如来藏,只是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如是,解脱果之四种圆寂,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无住处涅槃唯在大乘佛菩提智之所证得,无余依涅槃、有余依涅槃通于三乘;如是异同,学人应知。(摘录自平实导师著,《宗通与说通》,页143-144,正智出版社。) 三、佛菩提道的内涵佛乘菩提之通相有六:真实义通、得通、说通、离二边通、不可思议通、意通。除说通外,余五皆属宗通。《楞伽经》卷三云:“三世如来有二种法通 | admin 2018-07-21 |
|
|
另外,还要成佛之道必须圆满什么?必须圆满无量的三昧,不仅是四禅八定、四无量心、五神通、灭尽定以及无量无边智慧三昧,就像《般若经》、《华严经》及所有三乘经典里面所说的,不管是解脱的三昧,或是佛菩提智慧的三昧,种种无边的三昧,这无量三昧也是成佛之道所必须要圆满的。再来,成佛之道所必须要圆满什么?必须要圆满四种圆寂。也就是说要证得四种涅槃,不是只证得其中 | admin 2018-07-21 |
|
|
我们从这个道理,就可以知道佛法的所有的内容,我们所说的三乘菩提的内容,是一切人都可以来修学;也不分男女老少,都可以一同来修学,一同来实证。可是重要的是,我们如何来具足自己的福德因缘?如何具足我们的慧力、定力,让因缘成熟而能够来实证真正的菩提?所以关键在于我们是不是有那个决心,有那个毅力,想要来培植我们的福德,来让我们的因缘能够具足成熟!如果我们能够 | 三摩地 2018-07-21 |
|
|
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正见一》<第06集声闻菩提之总相>正礼老师 (原标题:声闻菩提的内涵)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因此谈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的时候,事实上就是在指示,它背后有一个涅槃、空,来容受!那么,当我们说到用一个印来含摄时,就要用涅槃(寂静)这个法印,来含摄的两个印,这个时候就叫作大乘的一实相印!所以要综合三法印,也可以用一个大乘的,唯一实相印来含摄!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正见一》<第05集三法印简介>正礼老师 (原标题:三法印的意涵) | 三摩地 2018-07-21 |
|
|
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正见一》<第04集四圣谛纲要>正礼老师 (原标题:依四圣谛出离三界苦成就声闻解脱)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三乘菩提之学佛正见一》<第04集四圣谛纲要>正礼老师 (原标题:三界六道皆是苦!) | 三摩地 2018-07-21 |
|
|
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正见一》<第03集三界六道与解脱果>正礼老师 (原标题:三界六道与解脱果的关系)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从五乘的道理,可以明确知道三乘的关系:由大乘之中,再分出的四乘来作为阶梯,这事实上都是佛陀为了度化众生最后成就佛道,而从人乘一直到佛菩提乘的施设。我们接下来探讨一下三乘菩提的核心,这个核心就是大乘教法所讲的八识论。即每一个生命都有八个识,也就是眼睛的眼识,耳朵的耳识及鼻识、舌识、身识、意识,除了这六个识之外,第七识末那识,也就是意根,还有第八识,叫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有人会问:佛教不是谈五乘吗?这里怎么只谈三乘菩提呢?没错!佛教是有五乘,也就是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还有佛菩提乘。一般宗教或者心灵成长团体,基本在教大家如何改变命运。譬如:有的人命运较坎坷,希望能够现世改变,也有的宗教,教人的方法。因为在人间,物质比较缺乏,如果能够往生到天堂,那里的物质非常丰富,就可以过上快乐的生活。但不管是改变命运,或是来世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三乘菩提有没有一个核心呢?没有错!三乘菩提它有一个核心,这个核心就是所讲的八识论。也就是说在探讨我们有情,每一个生命都有八个识,也就是要有眼睛的眼识,同样还有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除了前面这六识之外,还会有第七识末那识,也就是意根,还有第八识,叫作如来藏,或者叫作阿赖耶识!也就是说我们有情,就是具有这八个识,可是一般人都只知道六个识。也就是 | 三摩地 2018-07-21 |
|
|
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正见一》<第05集三法印简介>正礼老师 (原标题:什么是三法印?)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