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佛藏经》)佛说得很明白,要想当佛教的法师,首先他必须是亲证自家的第八识如来藏,有了般若总相智、别相智和道种智,这样才称得上人天之师、大善知识,这样他才能够以自己的亲身体会和实证正解,依照佛经为我们一五一十讲解三乘菩提,带着我们走上解脱成佛之道。因为他已经明了 佛陀的“一件大事”本意,已经悟佛知见,证得人无我、法无我,否则, | admin 2018-08-16 |
|
|
平实复为此诸证悟同学施设增上班课程,解说唯识增上慧学──八识心王究竟瑜伽之理,欲以之复兴失传已久之瑜伽学派妙理,楷定三乘菩提皆为八识心王之法,非六识论等偏邪之见;由是引诸同学从真见道位渐次步入相见道位中,深修非安立谛三品心,次第修学无生法忍,迈向通达位。此亦证明瑜伽增上慧学中证真如而成真见道位菩萨,以及随后相见道位的非安立谛三品心与安立谛九品心、十 | admin 2018-08-16 |
|
|
若是因为自己的轻忽,或者跟随大众人云亦云,却让相似佛法、附佛外道的势力藉此因缘而逐渐增长,导致本来可以长住于世的正法,却因此受到影响,这个共业的重大罪过,是所有佛弟子无法承受的,在三宝所勤修供养的这件事,看似平常,但却有深远的影响,各位菩萨您可以不审慎看待吗?——三乘菩提之常见外道法(一)第046集三宝所勤修供养詹正墩老师(原标题:八种福田 | admin 2018-08-15 |
|
|
——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二)第78集持戒不犯的助力高正国老师(原标题:众生随自业而流转五趣) | admin 2018-08-15 |
|
|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问候大家身体健康,精神愉快!“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今天和大家谈谈:菩萨具足福智庄严之后所生的法相。上次说到,菩萨具足福智庄严之后所生的七个法相中,谈到第五个法相:获菩提心。讲的是在亲证了佛菩提道的时候,也会分证解脱果,而这两者其实是汇归于唯一佛乘之中的。接下来谈谈第六个法相是:心不放逸。因为菩萨有了上次所说的自知罪过 | admin 2018-08-15 |
|
|
阿弥陀佛!问候大家身体健康、精神愉快,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今天和大家来谈谈“菩萨为什么应观福田与贫穷田而布施?”知道菩萨有了福德与智慧庄严的妙用之后,接下来,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之中又接着开示:“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二法,一切施时不生忧悔,见众恶事而能堪忍。菩萨施时观二种田:一者福田、二贫穷田;菩萨为欲增福德故施于贫苦,为增无上妙 | admin 2018-08-15 |
|
|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问候大家身体健康,精神愉快!“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今天要和大家来谈谈:什么是“菩萨的庄严”?在《优婆塞戒经》卷第二中,有一段经文是:【善生言:“世尊!云何菩萨自他庄严?”佛言:“善男子!菩萨具足二法,能自他庄严:一者福德,二者智慧。”】(《优婆塞戒经》卷2)先说说“庄严”这一词 | admin 2018-08-15 |
|
|
”】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第52集菩萨应如何发愿是为智者?(下)余正文老师各位菩萨:阿弥陀佛!我们今天还继续要跟各位说明“菩萨正行”。我们所依止的是平实导师的菩萨《优婆塞戒经讲记》。这一集里面我们还是要继续跟各位说〈发愿品〉。我们上一集里面讲到说,菩萨还要发哪些愿呢?要“愿我生生世世色根都能够诸根具足、六根圆满。”这六根我们上一集 | admin 2018-08-15 |
|
|
”(《大正藏》册24,页1058,下4-16)所以我们应该要具备大慈悲心来作布施,以布施行来利乐众生,接引众生一起成就佛道;这个布施及接引众生而引生的福德,也是我们实证三乘菩提的福德资粮。“如是,善男子,我见众生种种烦恼,长夜流转生死无量。如来妙藏在其身内,俨然清净如我无异。是故佛为众生说法,断除烦恼净如来智,转复化导一切世间。”(原标题:施 | admin 2018-08-13 |
|
|
各位菩萨想想看,这样的问题严不严重?是不是要更谨慎小心,正视明辨正确与错误的佛法,尤其是相关于证悟这件事情呢! ——三乘菩提之常见外道法(一)第047集归依已应求证悟詹正墩老师(原标题:归依三宝后的第一要事) | 三摩地 2018-08-10 |
|
|
第二大卓越贡献:厘清三乘菩提的区别和联系三乘菩提的区别和联系,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就没有人知道了,声闻、缘觉、菩萨,这些词已经成了摆设,随着每个人想当然的解释而解释,无人知道其真实内涵和外延,平实导师以目前90余册的巨作,让三乘菩提的区分变得清晰可见,让佛弟子对佛教的全貌有了认识。第三大卓越贡献:把成佛之道做出了全次第的铺就成佛,是佛弟子的目标和愿望, | 三摩地 2018-08-09 |
|
|
也因此故,凡是不信受佛法经教所说第八识法义,而信受唯有意识存在的人,就永远无法实证第八识,都无法实证三乘菩提。 一个人究竟有几个心现代科学把人类的心智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和层次,您可知道释迦牟尼佛是怎么说的吗?根据释迦牟尼佛的教导,我们每个人都有八个心。能看的心,祂能够分辨色彩;能听的心,能够分辨声音;能闻的心,能够分辨气味;能尝的心,能够分辨味道 | admin 2018-08-09 |
|
|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二》 <第15集什么是“法”(五)-内法与外法(下)> 余正伟老师(原标题:这个世界虚妄不实吗?) | admin 2018-08-09 |
|
|
但是从大乘菩萨的立场来讲,一定要先相信有三种根性的人,还得要相信有三乘菩提正法的不同。能够如此诚信不疑,也叫作供养法。——具体如何供养僧宝呢?何为真正的僧宝呢?请您借阅《菩萨优婆塞戒经讲记》,里面有详细讲解,精彩绝伦!当当网和淘宝网也都有请购,各大图书馆也可以借阅。 (原标题:若人没钱,至心赞叹佛的功德,福德等于用天下宝物供佛) | admin 2018-08-09 |
|
|
这里说的“于三宝的初分净信”这个部分,在上一次的《三乘菩提入门起信》的单元之中,已经作了简略的说明,在这里就不再重复了。回过头来说,在最初发起了菩提心以后,经过若一劫、二劫乃至十劫,由于对三宝的清净信具足,所以进入十住位,这是包括从初住位一直到十住位;也就是说,佛菩提道的三大阿僧祗劫,就从这里开始。前面的十信位中所修学的,因为对三宝的信心 | admin 2018-08-08 |
|
|
也就是说,佛法本来没有分为三乘道,只是因为成佛之道十分的广大,又要经过无量长劫久远的修学才能够究竟圆满;所以佛陀为了心量不够广大的众生,才方便施设二乘菩提解脱道,让众生能够很快地契入、证果,因此而能对甚深微妙的佛法产生初步的信心,愿意继续安住在佛道上勤苦修学。所以说,佛法的三乘道都是从唯一佛乘里面方便施设而来的,好让众生对佛法、对自己生起信心,因此 | admin 2018-08-07 |
|
|
祝福诸位菩萨,都能够学习到真正的菩萨正行,安安稳稳地圆满福德与智慧,早成佛道!------《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一》<第1集菩萨正行概说>陆正元老师 (原标题:菩萨修行的内容有哪些) | admin 2018-08-07 |
|
|
依三种修证内容的不同,故佛法分为三乘:大乘、中乘、小乘,有三乘之别。二乘菩提是指小乘声闻菩提与中乘缘觉菩提,大乘是指佛菩提。声闻菩提属于修四圣谛法门而悟道的人,总称为声闻乘;缘觉菩提属于修十二因缘观行而悟道的人,总称为缘觉乘。二乘菩提的修行,主要的内容是在断我见、我执烦恼而解脱生死,出离三界轮回的行门,这是解脱道的修行范畴,所以解脱道的内涵是讲声闻 | admin 2018-08-07 |
|
|
因为无论是想要解脱,证得声闻果或缘觉果,还是菩萨的佛果,都是要修十善业的,所以说十善业道也是修学三乘佛法的基础。例如,佛陀在《十善业道经》中说:“言善法者,谓人天身、声闻菩提、独觉菩提、无上菩提,皆依此法以为根本而得成就,故名善法,此法即是十善业道。”(《十善业道经》)当众生愿意努力修学十善之后,三业清净,又有了足够的福德;然后再教导他们 | admin 2018-08-07 |
|
|
将外道法放进佛教中,最严重的是密宗;不但如此,还将外道法冠上最好的名相,然后高推为胜过三乘一切佛法的最究竟境界,贬抑佛教三乘之修证,情况极严重。第三节摧邪显正异于诤胜摧邪显正和自赞毁他不同:自赞毁他是表扬自己修行好,贬抑别人修行都此我差,我是最好的。但摧邪显正,是把错误的法列出来,拿正确的法来做对比,明确举证错误的法为什么是错?正确的法为什么是正确 | 三摩地 2018-08-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