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因为三乘菩提要出离生死苦,都是以慧为体,要依智慧而能够出三界生死之苦。如我们前面所说的因认知而影响你的情绪那这个就是慧。所以出三界生死苦要以慧为体,是要由慧根所出生的,慧又是由定以及精进来出生,精进跟定又分别是要由信根跟念根所出生,所以说信、进、念、定、慧,在各自的增上广大之后,成为五根进而成为五力。这五根、五力熏修的过程,就代表佛法上所须的实修过程。尤其 三摩地

2018-07-23

各位电视机前面的菩萨们:阿弥陀佛!欢迎继续收看正觉教团所推出一系列电视弘法节目,名为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在这个主题之下里面有很多子题,今天谈的子题是:结缘与了业。首先谈的是结缘。所谓的结缘,就是与众生结的是善缘或者是恶缘。善缘就是好的缘或者对别人有益的缘,使得他人对你产生好感。譬如,你曾布施钱财给别人,使他能度过难关,因而他对你心存感激,心有好感; 三摩地

2018-07-23

《诸法无诤三昧法门》乃智者大师之师尊天台宗三祖慧思尊者所撰,共两卷,阐述坐禅功德,指出「三乘一切智慧皆从禅生。……如来一切智慧,及大光明、大神通力,皆在禅定中得」;佛在说法之前,必「先入禅定」,遍观众生根性差异,然后随机化度。而为佛子者,若能「制心禅智,无事不办」,「欲求佛道,持净戒、专修禅观,得神通,能降天魔、破外道;能度众生、断烦恼 三摩地

2018-07-23

《诸法无诤三昧法门》乃智者大师之师尊天台宗三祖慧思尊者所撰,共两卷,阐述坐禅功德,指出「三乘一切智慧皆从禅生。……如来一切智慧,及大光明、大神通力,皆在禅定中得」;佛在说法之前,必「先入禅定」,遍观众生根性差异,然后随机化度。而为佛子者,若能「制心禅智,无事不办」,「欲求佛道,持净戒、专修禅观,得神通,能降天魔、破外道;能度众生、断烦恼 三摩地

2018-07-23

因此,进入密教实修者,迟早必须面对这个事实、必须进修“空乐不二”之法,必须破毁戒行,堕于欲界邪淫之法,与正统佛教的三乘菩提绝缘——因为,密教不是佛法! (原标题:五肉五甘露) admin

2018-07-23

瞻佛舍利香光庄严藉开正智玄奘遗泽中间的世尊佛骨舍利能瞻仰到的是三粒大小相近、色相一如的稍大颗粒,透过放大镜来看,就像三颗珍珠,是那么珍贵又平实,正象徵了世尊垂教的三乘菩提,平等住世普遍流传。〈大势至念佛圆通章〉有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正觉讲堂的功夫法门无相念佛 admin

2018-07-23

玄奘菩萨又每日开放十方大德前来谘询请益佛法,寺院可说是户限为穿,玄奘菩萨都一一为来者耐心教诲;许多僧众尽除毕生疑惑、豁然开解,大众莫不心生欢喜,这都是玄奘菩萨融会贯通三乘佛法的广大智慧所致。原来中土有主张佛性真常与佛性当常的两派说法。以真如为依止而说佛性真常的人,因为没有亲证第八识如来藏,所以以自己的妄想真如为一切法的依止。而以佛性真常的人,不了解 三摩地

2018-07-23

——《三乘菩提概说第22集略说十二处(二)》正旭老师开示(原标题:好玩的意根到底祂在干什么?) 三摩地

2018-07-23

——摘自《三乘菩提系列佛法讲座》之学佛释疑(三)真正的佛法是可实证之法!真正的佛法非是支离破碎!【中国网】《正觉有约文化大讲堂》冀求广大佛门四众捐弃邪见,回归大乘绝妙而广大无垠之妙理,努力求证,共为复兴中国佛教文化、抵御外国宗教文化之侵略而努力,则佛门四众今世、后世幸甚,中国梦在文化层面即得实现。【三乘菩提视频】最系统、最具实证精神的系列佛 三摩地

2018-07-23

所谓菩提即是觉悟的意思,也就是因为觉悟的内涵各不相同,所以分成三乘,《金刚经》云: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意即:觉悟声闻菩提者,即成声闻乘的圣人;觉悟缘觉菩提者,即成缘觉乘的圣人;觉悟佛菩提者,即成贤位或圣位菩萨乃至成究竟佛。然而此中异同,错综复杂,绝非三言两语便可厘清。末法时期,由于一般修学佛法之人,对于三乘菩提普遍缺乏正知见,无法了知三乘 三摩地

2018-07-23

也就是说菩萨为了让众生脱离种种苦难,不辞辛劳说三乘菩提,让众生可以亲证二乘菩提,得以解脱生死;以及让众生可以明心见性,得以圆成大菩提果;乃至见众生在受种种苦,愿意牺牲自己的生命,让众生得以安乐。(一)化作大鱼饱众腹,来世成佛度群蒙在《贤愚经》佛曾开示:自己往昔为了让众生免于饥饿之苦,愿意身为一只大鱼让众生得到安乐。在过去无量无边阿僧祇劫以前,阎浮提有一位大国 三摩地

2018-07-23

从佛的开示可知,纵使在无佛法的时代,菩萨为求及求智慧的缘故,应该发广大誓愿,不惜自己身命去作种种供养,以培植菩萨未来明心见性应有的福德资粮;乃至为了佛菩提,应该很努力很精进的为众生付出,愿作众生大火炬来照明众生种种贪嗔痴暗冥,让众生智慧可以启发而亲证三乘菩提任何一个菩提。像这样的菩萨才是佛所说的真实义菩萨。(原标题:为利益众生而受大苦恼心无懊悔) 三摩地

2018-07-23

佛所说的三乘菩提都在说无我,大乘般若诸经中,则说之为非心心、无心相心、无念心、无住心、菩萨不念心,并说如是之心是实相心;说如是心从无始劫来,不曾暂起一念、不曾念一切法、不住一切法,不曾示现见闻觉知心相,说如是心乃是非心之心。在般若诸经中,佛也广说如是心之中道性。又说此心于三界六道一切法中皆是无所着心,说此心即是涅槃实相,说此心不受生于三界六道就无一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上面四个问题您连一题都没答对,那您更应该要看看本文,因为这不仅可以调整您过去的看法,而且也能尽早预防您不会因为名师情执而误谤真善知识,而与佛法的三乘菩提背道而驰,越走越远了。所谓的名师,就是有名声、有名望之师。他在佛门中享有一定的名声与地位,才被人称为名师,所以他座下一定有很多徒众,或者在国内、国外拥有许多金碧辉煌的道场。可是他所说的法,一定符 三摩地

2018-07-23

概略说来,佛教的内涵其实是函盖了佛、声闻、缘觉这三乘菩提,也函盖了神道教的神祇,以及一神教的教主所在的那个欲界天的凡夫境界。而修学佛法的目标就是为了实证三乘菩提,要成就究竟的佛果,永远出离三界生死苦,不像其他的宗教信仰只是求来生的平安、快乐、健康、富足,乃至于只求今生的平安、快乐、健康、富足。如果认为佛教只是种种宗教信仰当中的一种,跟其他宗教信仰没 三摩地

2018-07-23

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二第58集应该要如何忏悔业障》张正圜老师(原标题:应该如何忏悔业障呢) 三摩地

2018-07-23

若复私下诽谤及弘传之菩萨,更增大过,是谤大乘胜义菩萨僧故,是谤世尊遗教之三乘胜法故;(一)云何言外道化是佛教之大隐忧?谓佛教之密教化也。密教虽然身著佛教法衣,住于佛教寺院中,本质却是外道法,完全不具备佛法之法义基础,乃是以种种取自外道之世间法,冠以佛法名相及修证果位之名相,取代佛法所说之种种修证境界,令佛法之本质消失于无形中,令佛法转易成外道法。如 三摩地

2018-07-23

阿弥陀佛! ------《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第10集微妙比丘尼>郭正益老师主讲  三摩地

2018-07-23

目录【第一篇】悟前第一章前方便第一节闻法阅经建立知见第二节闻时记忆闻后思惟第三节培植福德广结善缘第四节受持佛戒发菩提心第五节减除世间五欲之贪着第六节忏悔业障深信因果第七节消除慢心第八节发大愿心第二章正修行第一节谨慎选择教禅的善知识第二节正修功夫第三节深解第一义经典第四节参究的方法第一目简介话头第二目简介公案第三目参究的方法第五节禅法知见第一则建立信 三摩地

2018-07-23

《大般涅槃经》这样严格的规定,主要就是在“戒心”,如果一个人他在修清净行的话,起心动念都会影响到他不论是三乘菩提的修为乃至禅定的修为。所以《楞严经》里面,佛告诉阿难说:“你要教世人修三摩地,一定要先断淫心;这是第一决定清净明诲。”佛告诉阿难:“修学大定的人,当断淫心,不止身不行淫,连心都不能起淫念,这样才能够修得首楞严大定。佛世尊如来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