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蜘蛛要吐丝作网,牠可要肚子里面有东西呀!不然牠怎么可以拉出那么多丝网?当你把道的次第弄清楚了,当你证得真如,三乘经典你就都可以验证;当你有了般若慧的时候,就得到一分的自在。怎样有一分自在?至少人家讲的八不中道,中道是什么?为什么叫不一不异?为什么不来不去?为什么不断不常?为什么不增不减?为什么不垢不净?何只八不?无量无数的不你都可以讲了。为什么能够 | admin 2020-06-08 |
|
| 未入地菩萨见佛性总相,有生灭相,正死位不现,名为暂断;无学位三乘圣者入灭定时,佛性总相不现,故非常;出于灭定及正死位后佛性总相复现,故非断,然犹未是真常。二、六地菩萨,能离分段死,而不取灭度,以无漏定愿续于人天现有生死,于灭尽定中佛性不现,故非真常。七地菩萨于人间现有受想行觉,而念念入灭尽定,非声闻缘觉俱脱圣者所知,虽佛性不断,而未离佛性种之变易流 | admin 2020-06-08 |
|
| --------《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一第067集菩萨如何自利利他?(一)》游正光老师「复次舍利子!夫菩提者其性寂静。何等名为寂静二法﹖舍利子!于内为寂,于外为静;何以故﹖眼性是空,离我我所;如是耳鼻舌身意、意性是空,离我我所。若如是知,名之为寂;如实了知眼性空已,不趣于色;乃至如实了知意性空已,不趣于法。若如是知,名之为静。......我证菩提自性清净,云何名为自 | admin 2020-06-08 |
|
| 凡夫僧谓一切出家剃发、身披僧服之三乘比丘比丘尼,尚未见道者,具名凡夫僧。胜义僧则谓一切于大乘法中见道不退之人,不论其身为出家相抑在家相,亦不论其身为人身、天身、傍生身,俱名胜义僧。胜义僧又得名为菩萨僧,依菩萨藏法而见道故。若人受三坛大戒已,不以菩萨戒为主要受持,而以声闻比丘比丘尼戒为主要受持,是人名为声闻僧,不名菩萨僧。若以菩萨戒为主要受持,声闻戒 | admin 2020-06-08 |
|
| 如果不知这个道理,就无法具足观察三乘人及凡夫人了。有的人是贪瞋性的凡夫根性,有的人则是愚痴性的凡夫根性,有的人是适合修学人乘的凡夫根性,有人则是适合修学天乘的凡夫根性,这些人都不适合修学解脱道与佛菩提道的佛法。前两种人是不可能修学佛法的,乃至人天乘的善法都不可能修学;第一种是人间贪财造恶的众生,或是贪财而不造恶,以正当的手段努力积聚资财而不肯行善。 | admin 2020-06-08 |
|
| 那么大家要有智慧去探讨,如果无情的石头…等也有种智,也能成佛的话,这在三乘的各部经典里面都是不通的,都是抵触的。如果无情也能成佛,我们侯董事长他们盖这个宗祠的时候,不晓得这些石头水泥要哭过多久?因为你总要敲敲打打,要把它混合一下,拌一拌,它很痛苦,一定要哭嘛!你们问侯董事长:看当时石头有没有哭呢?没有嘛!无情圆成种智,是依有情成佛而说的;当你 | admin 2020-06-08 |
|
| 一切的内外相应五欲六尘都是属于邪缘,只要让自己没有办法安止,或者思念自己的父母、配偶、子孙等世俗上所爱恋的人,或者心里对于过去曾经有过的优渥的环境、自己的财富起了不舍的心,或者心放逸于追求自己所想要追求的世俗上的事物,或者受到不正见不正知的影响,对于三乘菩提修学的正理、对于涅槃的正理,没有正确的知见,这都是属于邪缘散乱。例如难陀刚出家的时候,每天都 | admin 2020-06-08 |
|
| 那可见祂是真心啊!现在我要请问你一个问题:意根如果是真实心,而真实心是应该能够执持一切法的,三乘诸经里面都是这样说的。那么,像这样的话,意根应该可以执持你所造的一切善恶业的种子了,意根应该也可以执持你身中的四大才对。可是,请问:为什么那些坏人造了恶业以后,他知道自己未来世要受恶报,他想要把那些恶业的种子丢掉,可是为什么却又丢不掉?可见种子不是由祂所 | admin 2020-06-08 |
|
| 在三乘共通的解脱道上的修行,对于我见有没有断除,一定要去详实的观察;对于我执有没有断除,也要去详实的观察。你必须去观察:五阴虚妄,十八界的一一界也都虚妄。这样现观之后,再来检讨:我见是否真的断除了?我执是否真的断除了?如果是真的断除了,那就是所作已办,这是证得解脱果的第一个条件。解脱果的修证是三乘佛法的共道,也是菩萨所必须修证的佛法,不过六地以前的 | admin 2020-06-08 |
|
| --------《三乘菩提系列讲座》 | admin 2020-06-08 |
|
| --------《三乘菩提系列讲座》 | admin 2020-06-08 |
|
| 凡夫以具足四禅八定增上心学故,但得三乘见道之一种,即能立时取证灭尽定;以得灭尽定故,成俱解脱无学,能促寿延寿,能自行决定舍报之时间及地点,是故菩萨满足二地后,应修增上心学——四禅八定等。佛子住灭尽定中,前六识俱不现前,离于自心内境之觉知,三界境界之觉受悉灭,唯余末那识之触、作意、思等三心所法,受想二心所法已灭,故不住于三界境界中。俱解脱无 | admin 2020-06-08 |
|
|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016集佛陀、菩萨、阿罗汉是什么意思?>正伟法师「舍利弗,即此法身厌离世间生死苦恼,弃舍一切诸有欲求,行十波罗蜜,摄八万四千法门,修菩提行,名为菩萨。」------《佛说不增不减经》--------平实导师《生命实相之辨正》在学习菩萨戒的受持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什么是菩萨。菩萨在一般人的认知里面,就是看到别人有苦难,然后自己能够无怨 | admin 2020-06-08 |
|
| 没有如来藏的时候就不可能会有一切法空,因为没有如来藏的时候,你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就不可能出现了,尚且不可能有今生的你,哪里还会有蕴处界空、一切法空?一切法是从蕴处界转生的,而蕴处界却是从如来藏来的;既然一切法空是从蕴处界来的,没有如来藏的时候哪里还会有蕴处界的一切法空?--------平实导师《起信论讲记(第一辑)》「般若」这个意思,它是函盖世间法与出 | admin 2020-06-08 |
|
| --------《三乘菩提之学佛正见一第27集修集福德资粮》正德老师你要实证如来藏,就一定要修集具备一定的福德资粮。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法本身殊胜,这个法本身能生的福不可限量;那你既然要去实证祂,自己本身怎么能够是两手空空而没有资粮呢?所以,你一定要修集具备一定的福德资粮。那么要修集哪些福德资粮呢?这个福德资粮修集的前提,我们要先跟大家解说的,就是善根的修集 | admin 2020-06-08 |
|
|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二第58集应该要如何忏悔业障》张正圜老师惭、愧二法是属于七圣财当中的两个--信戒惭愧闻舍慧,就是信财、戒财、惭财、愧财、多闻财、舍心就是布施财,以及智慧财。这一个下品上生的这个菩萨他造作恶业,他没有惭愧,表示说:他没有惭财、愧财。这个世间凡夫因为惭、愧这两个法,在世间人来讲,觉得很丢脸;可是在佛法来讲它是善法,因为无惭无愧 | admin 2020-06-08 |
|
| 断我见是同修会三乘菩提系列节目重点之一,诸位菩萨可以参考其它单元中详细的解说。这一集我们就为大家解说到此。--------《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二第115集何谓三障?》陈正源老师 | admin 2020-06-08 |
|
| -----《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第051集如来恒顺众生饮无明水》周正铭老师 | admin 2020-06-08 |
|
| -----《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第051集如来恒顺众生饮无明水》周正铭老师 | admin 2020-06-08 |
|
|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1第28集佛教重视神通吗?》正源老师开示 | admin 2020-06-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