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他们是在行善里面说说笑笑、嬉嬉闹闹,叫作法喜充满,那只能叫作世间法的喜乐充满,可是谈到出世间法,完全摸不到边,何处有法喜?而诸位有幸,参与了实证,知道了整个佛法的内涵,三乘菩提的位阶以及互相的关联,什么法应该住在什么位置,你也粗略了解了,那不就是“无量珍宝不求自得”吗?来正觉以前有想过能够这样吗?没有啊!所以你们是比我幸福多多啊!-------- | admin 2020-06-20 |
|
| 第二就是“法亲近处”:你要为人宣演《法华经》,必须在三乘菩提上有所实证,不能空口白话,不能笼罩人,这就是“法亲近处”。这两个亲近处,就是菩萨的行处,凡是要为人在末后世宣演《法华经》,必须要有这两个菩萨行处,这是第一个“安乐行”法。第二个“安乐行”法是“不自赞毁他,要赞叹大乘法”,意思是说,不能赞叹二 | admin 2020-06-20 |
|
| 然后进而熏习三乘菩提,渐渐地才又了解到意根默默地含容的诸法,不只是包括十方三世一切世间法,其实也包括十方三世一切出世间法。那么出世间法就有四圣法界的差别,凡夫的意根是不能缘于四圣法界所默容的十方三世一切出世间法,因为尚未熏习、尚未亲证,所以不能了知,但依旧默容了往世很多的法种。在究竟了义的佛教道场中才终于有机会熏习,后来才终于有机会实证;首先证得声 | admin 2020-06-20 |
|
| 也许有人不太相信,心里面想:“如果是三乘菩提中实证的贤圣,我倒可以相信这件事;如果是凡夫众生,怎么可能让他们‘各得所知’?我不信。”好!由此一语,咱们来分辨看看,众生往往临命终了,不得不死的时候,他心里面想:“唉呀!我不想死。”可是不得不死,因为寿命到了,再怎么挣扎也没用,最后终于还是得死啊!他心里想:“还好!我 | admin 2020-06-20 |
|
| 所以,空如来藏是说祂与烦恼不相应,不空如来藏是说祂有真实自性,能生万法,也是三乘菩提一切不可思议佛法的所依——祂有函盖万法的自性。于万法中才有三乘菩提不可思议智慧可以亲证,所以如果想要修证菩提,绝对不能离开三界,因为界外无法。假使有谁告诉你说:“界外之法如何、如何、如何……”那一定是神经病!一定是佛法的门外汉,因为是 | admin 2020-06-16 |
|
| 可是,他们有没有注意到,观世音菩萨不是也现在家相吗?如果以声闻心态的标准来看,根本不能礼拜观世音菩萨的,可是他们为什么还是继续礼拜观世音菩萨呢?这不是很矛盾吗?由此可知,所谓的出家人,并不是以出家表相来认定的,而是以他有没有法可证,他有没有实证三乘菩提的解脱智慧及般若智慧,乃至道种智、一切种智来认定的;如果他没有实证三乘菩提之任何一种菩提及智慧,虽 | admin 2020-06-16 |
|
| 所谓的出家人,并不是以出家表相来认定的,而是以他有没有法可证,他有没有实证三乘菩提的解脱智慧及般若智慧,乃至道种智、一切种智来认定的;如果他没有实证三乘菩提之任何一种菩提及智慧,虽然现的是出家相,他仍然不是真正的出家人。诚如弥勒菩萨在《大宝积经》开示:“此出家者唯形相耳,非真出家。若诸菩萨真出家者,谓离诸相,处于三界成熟众生,方可名为真出家也 | admin 2020-06-16 |
|
| 三乘入山,福德之地,恬怕自守以为欣快,寿命延长,诸天卫护。月光出世,得相遭值,共兴吾道,五十二岁。首楞严经、般舟三昧先化灭去,十二部经寻后复灭,尽不复现不见文字。沙门袈裟自然变白。吾法灭时,譬如油灯临欲灭时,光明更盛于是便灭,吾法灭时亦如灯灭。“自此之后难可数说,如是之后数千万岁,弥勒当下世间作佛,天下泰平毒气消除,雨润和适,五谷滋茂,树木长 | admin 2020-06-14 |
|
| 诸求三乘人,若有疑悔者,佛当为除断,令尽无有余。《妙法莲华经》<方便品>第二尔时世尊从三昧安详而起,告舍利弗:诸佛智慧甚深无量,其智慧门难解难入,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知。所以者何?佛曾亲近百千万亿无数诸佛,尽行诸佛无量道法,勇猛精进,名称普闻,成就甚深未曾有法,随宜所说意趣难解。舍利弗!吾从成佛已来,种种因缘、种种譬喻广演言教,无数方便引导众生,令 | admin 2020-06-14 |
|
| 华光如来亦以三乘教化众生。舍利弗!彼佛出时虽非恶世,以本愿故说三乘法。其劫名大宝庄严,何故名曰大宝庄严?其国中以菩萨为大宝故。彼诸菩萨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算数譬喻所不能及,非佛智力,无能知者;若欲行时,宝华承足。此诸菩萨非初发意,皆久植德本,于无量百千万亿佛所净修梵行,恒为诸佛之所称叹;常修佛慧,具大神通,善知一切诸法之门,质直无伪,志念坚固。如是菩 | admin 2020-06-14 |
|
| 诸佛方便力,分别说三乘;唯有一佛乘,息处故说二。今为汝说实,汝所得非灭;为佛一切智,当发大精进。汝证一切智,十力等佛法;具三十二相,乃是真实灭。诸佛之导师,为息说涅盘;既知是息已,引入于佛慧。《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 admin 2020-06-14 |
|
|
|
各位现在所收看的节目是同修会为各位准备的—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的节目,也就是以平实导师的著作——《菩萨优婆塞戒经》讲记的这个导读,我们将一般初机学佛的大众,在持守戒律方面的问题,把它们分门别类,用简单易懂的说法,将其一项一项地演述出来。第111集正受优婆塞戒的条件(一)http://www.sanmodi.cn/yingyin/show-598.html第112集正受优婆塞戒的条件( | admin 2020-06-11 |
| 】根本二部就是上座部(体毘履)及大众部(摩诃僧只部),佛说都是从大乘法中分出而说,从般若波罗蜜分出而说,这是表示:三乘菩提皆是佛陀施教方便而从唯一大乘的佛菩提中,分为三个时期说法而施设声闻乘、缘觉乘、大乘;声闻乘与缘觉乘合并在第一转法轮时期宣讲,大乘法则分在第二、第三转法轮时期宣讲,第二转法轮讲般若诸经,第三转法轮讲唯识诸经,是故上座部与大众部的声 | admin 2020-06-10 |
|
| 综而言之,佛法之道唯有二法:三乘与共之解脱道及大乘独有之佛菩提道,以外无别佛法。今者台湾宝地有诸外道--以密宗为主--辩称佛菩萨(其实是欲界天人冒名)所降甘露可以助人大益佛法之证量,而不知甘露之本质,假借新闻媒体广告,大肆宣传,蛊惑初机学人前往修学求甘露法,及服食甘露、捐输钱财;然究其实,甘露之为物,乃是欲界天之日常饮食而已;纵能日日服食,于佛法上终无丝 | admin 2020-06-10 |
|
|
|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乘菩提学习推荐→三乘菩提学佛 视频影音 (共2400集)http://www.sanmodi.cn/mobile/yingyin/153.html三乘菩提学佛 MP3音频 (共2000集)http://www.sanmodi.cn/mobile/mp3/9.html三乘菩提学佛 结缘书http://www.sanmodi.cn/mobile/book/4.html愿同修们不断闻熏修习如来藏妙法。从闻思修,入三摩地。早证菩提,阿弥陀佛!&nb | 三摩地 2020-06-10 |
|
|
以是缘故,说三乘见道必须有未到地定作所依,欲证阿罗汉果者必须有初禅以上定力作所依,是故论说:“复次,唯依诸静虑及初静虑近分未至定,能入圣谛现观。”26亦未限定必须第四禅,乃至证不还果时亦只需初禅即可,不需第四禅27。故琅琊阁说须证第四禅已方能见道,此说不唯违教,亦复悖理。 四、大乘见道后即很快刹那入地? 辨正: 1、玄奘菩萨在中国 | admin 2020-06-09 |
| )其实佛法本来没有三乘道,三乘道都是从唯一佛道里面方便分解出来,让众生起信之用的。因此一乘道才是究竟道,而一乘道是成佛之道——佛菩提道,不是解脱道。(节录自平实导师着《胜鬘经讲记》第三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3月初版首刷,页293。)正因为有佛菩提道圆满具足,所以可以称之为佛。诸佛因为解脱道的修证也已具足圆满,所以也可以称为阿罗 | admin 2020-06-08 |
|
| )佛菩提所说的内容是包含三乘菩提的,所以又名大菩提。(节录自平实导师着《楞严经讲记》第十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1年7月初版首刷,页312-313。)只有佛菩提才能称为大菩提,因为佛菩提函盖二乘菩提,又具有二乘菩提所无法断除的习气种子断除之道,也具有二乘菩提完全不能触及的所知障断除的正理,所以称之为大菩提。(节录自平实导师着《楞严经讲记》第十一 | admin 2020-06-08 |
|
| 所以,这三种行门同样都是无为法,可是因为无为法的修证内容不同就有了差别;因此,同样是修无为法,有人成为阿罗汉,有人成为辟支佛或缘觉,有人成菩萨、成佛;之所以会有三乘圣人的不同,都是因为无为法而有差别。(节录自平实导师着《金刚经宗通》第二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2年7月初版首刷) | admin 2020-06-08 |
|
| 三乘法所谓的佛菩提、缘觉菩提、声闻菩提,其实本来都是从唯一佛乘中分析出来讲的,三乘菩提都应该摄归一佛乘,所以唯一佛乘的道理其实就是第一义乘。(节录自平实导师着《胜鬘经讲记》第三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3月初版首刷,页281。)大乘法乃至三乘菩提的一切法,都是以如来藏这个第八识法身为中心而贯串的;是包括二乘菩提的缘觉法、声闻法在内,全部都贯 | admin 2020-06-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