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一》<第4集如何由人天善法转入菩萨道修行?>陆正元老师 (原标题:戒是一切善法的根本!)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094集杀生的定义和范围是什么?>正旭老师主讲 (原标题:何谓杀生?如何忏悔?)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三》<第028集学佛为什么要持戒?>周正铭老师 (原标题:“戒”是如何形成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三》<第093集略谈世间、出世间的定资粮-戒为先导> 正珍老师(原标题:什么样的人才能受大乘五戒及菩萨戒?)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三》<第028集学佛为甚么要持戒?(上)>周正铭老师 (原标题:戒有哪些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第024集持戒_贫人守戒修善免难得福》侯正惠老师 (原标题:持戒修福保人身)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二第76集酒非荤腥之食,本身又无罪恶,为何佛教禁止喝酒?》余正文老师 (原标题:佛陀为何制酒戒?)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为什么?因为戒乃是入道的基础,要成就三乘菩提之任何一个菩提,最基本的就是要持戒;如果没有持戒而不犯,未来终不可能获得人身,乃至于三乘菩提之任何一个菩提有所实证。以此缘故,佛在《杂宝藏经》卷9曾开示,一个不持戒而堕入鬼道的真实故事。在佛世,有一鬼子母非常凶残,经常杀害世人的儿子来吃,当时的人民深以为患,便向世尊禀白,希望世尊能够解决他们的困扰。世尊就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二第68集五戒的五施与五善》何正珍老师 (原标题:五戒的五施与五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至于若所住附近有法师讲授世尊所传三乘菩提正法的地方,作为佛弟子,若因缘许可,当然应该去听法闻熏,因为多闻熏习乃是修学佛道的基础功课与必要资粮。然而时值末法的今天,我们却得需要以正知见多作简择,因为现在恶见邪师充斥,错说佛法者漫山遍野,故当遵循世尊于经中告诫:「汝今宜应速疾离彼邪师教法。」所以对于错说佛法之恶知识,反而不可亲近闻熏邪见,应速当远离。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三如道共戒:三乘以见道修道故,依见修道无漏功德受用,自然不犯佛戒,不取佛戒。是名三种非取相戒。亦依有情根性差别而作用有异。五戒者:在家之人于三皈时,或受满分戒,五戒俱受:不杀生、不窃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或受多分戒:三戒四戒而受。或受少分戒:一戒二戒而受。此五戒者前四为性戒,犯者不唯得戒罪,亦须未来世中受彼性罪果报。若不犯者,能生持戒功德。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也因此弥勒菩萨所开示的根本大论,《瑜伽师地论》的一开始,属于声闻地的法中就开示:要相应五识的方法,不能离种子依——一切功能差别的起行、执受所依、异熟所摄的阿赖耶识,这是三乘菩提共通的法要。所以在佛世时,印度婆罗门和许多外道,都相信轮回这一件事,也知道轮回是苦无止息的,一些证有神通的人,也能看到一些三界流转的因缘果报而说出来;因此那时佛陀只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持此斋德,摄取一切众生之善,以此功德,惠施彼人,使成无上正真之道,持此誓愿之福,施成三乘,使不中退。复持此八关斋法,用学佛道、辟支佛道、阿罗汉道,诸世界学者亦习此业,正使将来弥勒佛出现世时,如来、至真、等正觉值遇彼会,使得时度。弥勒出现世时,声闻三会,初会之时九十六亿比丘之众,第二之会九十四亿比丘之众,第三会九十二亿比丘之众,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三乘菩提之念佛法门》正礼老师主讲 (原标题:五戒简介)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阿罗汉是要把一切法都舍掉,二者是大不相同的,三乘菩提有此很大的差异。所以不要因为说:“既然于一切法心无取着,那我就把职业辞掉,不要再赚钱了,我什么都不要了。”那你就变成声闻种性了。所以应该是示现菩萨的广大福德,钱仍然大赚特赚,只要合情合法合理就可以,但都可以拿来利益众生、护持正法,用来作修学正法的资粮,没有任何的障碍;所以有钱也很好啊!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其中对于戒律的精神与持戒的要领,金雄师老师在理上、在事上都有非常详细的开示,更有细说布施的功德与得福的因果原理,甚至有开示三乘菩提与第一义谛的胜妙义理,欢迎您请阅。对于受戒、持戒的问题,我们是鼓励学佛人能够受戒、学戒、持戒;因为受戒、持戒乃是菩萨六度波罗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也是三无漏学中的重要一分。佛弟子若有受戒的机会,应当要把握去受;早受戒、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正见一第25集菩萨戒的受持》正旭老师 (原标题:菩萨戒的受持)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涅槃后,当以如是正法为一切佛弟子之所归,此谓修学菩萨道者当以唯一佛乘而函盖三乘菩提作为所归,修学二乘菩提者当以二乘菩提作为所归,继续度人实证,令正法久住,则人天安乐。以法为归故,下位者应当承事上位圣众,正法方能久远弘传。以戒为依者,戒律有二:一为声闻戒,二为菩萨戒。五戒则通世间善,此处即不论之。声闻戒者,谓舍家出家之后落发圆顶,领受比丘戒或比丘尼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其中对于戒律的精神与持戒的要领,金雄师老师在理上、在事上都有非常详细的开示,更有细说布施的功德与得福的因果原理,甚至有开示三乘菩提与第一义谛的胜妙义理,欢迎您请阅。对于受戒、持戒的问题,我们是鼓励学佛人能够受戒、学戒、持戒;因为受戒、持戒乃是菩萨六度波罗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也是三无漏学中的重要一分。佛弟子若有受戒的机会,应当要把握去受;早受戒、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077集消灾、延生是可能的吗?》正德老师主讲 (原标题:持五戒有大功德,可以消灾)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