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得三十二相庄严之身最为上主。26.种陀罗尼根本种子。27.作无断辩智因。28.得智人眷属。29.集大智因速疾得法。30.不起不正忆念之心。31.舍离一切世间财施。32.得藏辩才无尽。佛经原文:佛言。阿难。若有菩萨善男子善女人。于初日分以满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七宝。施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及诸缘觉乃至诸佛。如是日中日没初中后夜。如上布施满于千岁。阿难。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得三十二相庄严之身最为上主。26.种陀罗尼根本种子。27.作无断辩智因。28.得智人眷属。29.集大智因速疾得法。30.不起不正忆念之心。31.舍离一切世间财施。32.得大~法藏辩才无尽。阿难。菩萨法施。有是三十二功德名称。-------《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原标题:布施佛法的三十二大类殊胜功德善果)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时须菩提用山神语,眠目须臾,不觉自然在祇桓中,见佛世尊,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光明普曜,如百千日,心怀欢喜,前礼佛足,却坐一面。佛即为说瞋恚过恶:愚痴烦恼,烧灭善根,增长众恶,后受果报,堕在地狱,备受苦痛,不可称计;时须菩提闻佛世尊说是语已,心惊毛竖,寻自悔啧;即设复得脱,或作龙蛇罗剎鬼神,心常含毒,更相残害。于佛前忏悔罪咎,豁然获得须陀洹果,心怀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时须菩提用山神语,眠目须臾,不觉自然在祇桓中,见佛世尊,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光明普曜,如百千日,心怀欢喜,前礼佛足,却坐一面。佛即为说嗔恚过恶:愚痴烦恼,烧灭善根,增长众恶,后受果报,堕在地狱,备受苦痛,不可称计;时须菩提闻佛世尊说是语已,心惊毛竖,寻自悔啧;即设复得脱,或作龙蛇罗剎鬼神,心常含毒,更相残害。于佛前忏悔罪咎,豁然获得须陀洹果,心怀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现在台湾不管谁出家,都别丢了佛的面子,佛陀三十二相的大福德,还用得着你穿补钉的破衣吗?三十二大人相都是大福德修成的,随便一相就够后世的佛弟子吃穿不完了,还得穿着补钉的衣服来丢佛的面子吗?所以,那都只是表相上面的修行,都不是真正的苦行。真正的苦行只有菩萨懂,真正的苦行是什么呢?真正的苦行叫作心不放逸,这才是最难修的苦行。世间苦行只要劳苦身体就行了,这 | admin 2018-07-23 |
![]() |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离相寂灭分第十四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谓如来,身心具足;身有微妙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具足大力。心有十力、四无所畏、大悲三念、五智三昧、三种法门、十一种空观、十二缘智、无量禅定,具足七智,已能度到六波罗蜜岸。若人能以如是等法赞叹佛者,是人则名真供养佛。4【注4此段的详细解释请详见平实导师所著的《优婆塞戒经讲记》第五辑第68-71页。(正智出版社,2010年10月初版三刷)】总之诸佛的功德太伟大了,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云何身胜?如来身为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之所严饰,一一节力敌万八十伊罗缽那香象之力,众生乐见无有厌足,是名身胜。云何如法住胜?如来既自得利益已,复能怜悯救济利益无量众生,是名如法住胜。云何智胜?如来所有四无碍智,非诸声闻缘觉所及,是名智胜。云何具足胜?如来具足行命戒见,是名具足胜。云何行处胜?如来世尊修三三昧、九次第等,非诸声闻缘觉所及,是名行处胜。云何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何况呢,在座的诸位,我们是确实有遇过佛的,不管你认为怎样,至少呢,看见佛的身相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具足的。对呀,至少你遇过应化身佛,很清楚的,像是释迦牟尼佛,当时你所认为的真佛出现在你前面。所以,你有你的福德,何况你还礼敬过佛,跟诸佛供养过,所以你还是和众生有许多特别不同的种子,这些与佛结缘过的功能性的种子能保证你未来学佛的道路。不过就只有这样而已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则安知未来三十二相、百福庄严,不从今日发心立愿而始也!愿与大众共勉之,幸甚幸甚。 (原标题:劝发菩提心文) | admin 2018-07-23 |
![]() |
《优婆塞戒经》卷1〈修三十二相业品第6〉:菩萨摩诃萨修一一相,以百福德而为围遶。修心五十,具心五十,是则名为百种福德。平实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记》第二辑中的解释如下:如何是百福德呢?佛说修心五十,具心五十,共有一百,这就是百种福德。也就是说,修三十二相业时,不管是修哪一项,任何一项都有修集的行门和方法;当你在修这个行门时,虽然只是修其中一项,但是在这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菩萨优婆塞戒经》卷一〈修三十二相业品〉云:【菩萨摩诃萨修一一相,以百福德而为围绕。……菩萨常于无量劫中,为诸众生作大利益,至心勤作一切善业,是故如来成就具足无量功德;是三十二相,即是大悲之果报也。】(《菩萨优婆塞戒经》卷一)这段里面所说的摩诃萨,是指大菩萨的意思。但是到底哪一阶位的菩萨才能称为摩诃萨呢?这在经典中会因时、因地的不同而有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优婆塞戒经》卷1〈6修三十二相业品〉:「菩萨摩诃萨修一一相,以百福德而为围遶,修心五十,具心五十;是则名为百种福德。」(CBETA,T24,no.1488,p.1039,a4-6)平实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记》第二辑132~133页中的解释如下:【如何是百福德呢?佛说「修心五十,具心五十」,共有一百,这就是百种福德。也就是说,修三十二相业时,不管是修哪一项,任何一项都有修集的行门和方法;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请看《优婆塞戒经》卷1〈6修三十二相业品〉:「菩萨摩诃萨修一一相,以百福德而为围遶,修心五十,具心五十;是则名为百种福德。」平实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记》第二辑132~133页中的解释如下:【如何是百福德呢?佛说「修心五十,具心五十」,共有一百,这就是百种福德。也就是说,修三十二相业时,不管是修哪一项,任何一项都有修集的行门和方法;当你在修这个行门时,虽然只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何况呢,在座的诸位,我们是确实有遇过佛的,不管你认为怎样,至少呢,看见佛的身相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具足的。对呀,至少你遇过应化身佛,很清楚的,像是释迦牟尼佛,当时你所认为的真佛出现在你前面。所以,你有你的福德,何况你还礼敬过佛,跟诸佛供养过,所以你还是和众生有许多特别不同的种子,这些与佛结缘过的功能性的种子能保证你未来学佛的道路。不过就只有这样而已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时须菩提用山神语,眠目须臾,不觉自然在祇桓中,见佛世尊,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光明普曜,如百千日,心怀欢喜,前礼佛足,却坐一面。佛即为说嗔恚过恶:愚痴烦恼,烧灭善根,增长众恶,后受果报,堕在地狱,备受苦痛,不可称计;设复得脱,或作龙蛇罗剎鬼神,心常含毒,更相残害。时须菩提闻佛世尊说是语已,心惊毛竖,寻自悔啧;即于佛前忏悔罪咎,豁然获得须陀洹果,心怀喜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优婆塞戒经》卷1)可见得三十二相中的无见顶相,就是经常礼拜父母师长、诸佛、菩萨而得来的。第五个心施。是说布施的时候,应该要以善心、诚心、恭敬心来作布施。例如在《妙法莲华经》中,有提到无量无数劫前的常不轻菩萨,这位常不轻菩萨其实就是释迦世尊的前身。在无量数劫之前,当常不轻菩萨遇到佛门四众时,就会对他们礼拜赞叹;但是在遇到增上慢的佛门四众时,他们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例如在《优婆塞戒经》卷1〈修三十二相业品第6〉提到修十善业时应有的作意:「菩萨摩诃萨修一一相,以百福德而为围遶,修心五十,具心五十;是则名为百种福德。」关于百福,平实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记》第二辑132-133页中的解释如下:「如何是百福德呢?佛说「修心五十,具心五十」,共有一百,这就是百种福德。也就是说,修三十二相业时,不管是修哪一项,任何一项都有修集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此缘此,财富之定义不易界定,譬如因于修行而得功德,亦能多致财富;如修四无量心者成就时,得为梵天王,财富无量;又如佛之三十二相,每一相皆因成佛前之无量施而得,故三十二相及八十随形好,莫非财富。然而归根究柢,一切财富皆从心来。此则一般俗人之所不知。每见有人勤苦一生,节俭奋斗,而穷苦潦倒一世,欲求一屋久安身心,竟不可得;有人生而多有财宝,先人已预为彼筹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至于“如何改良色身、使身心年轻化”,乃至“参禅前修之可否”,若发菩提心,具正知见修一切善法、次法,则事事无碍,皆不失精进,理应甚明;又观佛陀有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一一好有无量好,皆属福德之业,可知相好庄严非不修也;然事有缓急,道有次第,法有多门,如何安心从现乐到后乐乃至究竟乐,就请您自行斟酌了。(原标题:《华严经》中佛说:&ldquo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