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阿难为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佛陀三十二相,阿难三十相,由此可见阿难少年英俊,相貌庄严。而阿难陀的年轻貌美,也引起了很多麻烦。据《楞严经》第一卷记载,有次举行会后,佛陀带领许多接受波斯匿王的供养,阿难没跟上,于是就单独到舍卫城街上乞食。走了很久来到一个聚落,钵还是空的,阿难又热又饿又渴。刚好前面有一口古井,一位女子正在那儿打水,阿难走到井边,这名女子抬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菩萨优婆塞戒经》卷一〈修三十二相业品〉云:【菩萨摩诃萨修一一相,以百福德而为围绕。……菩萨常于无量劫中,为诸众生作大利益,至心勤作一切善业,是故如来成就具足无量功德;是三十二相,即是大悲之果报也。】(《菩萨优婆塞戒经》卷一)这段里面所说的摩诃萨,是指大菩萨的意思。但是到底哪一阶位的菩萨才能称为摩诃萨呢?这在经典中会因时、因地的不同而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优婆塞戒经》卷1〈6修三十二相业品〉:「菩萨摩诃萨修一一相,以百福德而为围遶,修心五十,具心五十;是则名为百种福德。」(CBETA,T24,no.1488,p.1039,a4-6)平实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记》第二辑132~133页中的解释如下:【如何是百福德呢?佛说「修心五十,具心五十」,共有一百,这就是百种福德。也就是说,修三十二相业时,不管是修哪一项,任何一项都有修集的行门和方法;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请看《优婆塞戒经》卷1〈6修三十二相业品〉:「菩萨摩诃萨修一一相,以百福德而为围遶,修心五十,具心五十;是则名为百种福德。」平实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记》第二辑132~133页中的解释如下:【如何是百福德呢?佛说「修心五十,具心五十」,共有一百,这就是百种福德。也就是说,修三十二相业时,不管是修哪一项,任何一项都有修集的行门和方法;当你在修这个行门时,虽然只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优婆塞戒经》卷1〈修三十二相业品第6〉:菩萨摩诃萨修一一相,以百福德而为围遶。修心五十,具心五十,是则名为百种福德。平实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记》第二辑中的解释如下:如何是百福德呢?佛说修心五十,具心五十,共有一百,这就是百种福德。也就是说,修三十二相业时,不管是修哪一项,任何一项都有修集的行门和方法;当你在修这个行门时,虽然只是修其中一项,但是在这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优婆塞戒经》卷1)可见得三十二相中的无见顶相,就是经常礼拜父母师长、诸佛、菩萨而得来的。第五个心施。是说布施的时候,应该要以善心、诚心、恭敬心来作布施。例如在《妙法莲华经》中,有提到无量无数劫前的常不轻菩萨,这位常不轻菩萨其实就是释迦世尊的前身。在无量数劫之前,当常不轻菩萨遇到佛门四众时,就会对他们礼拜赞叹;但是在遇到增上慢的佛门四众时,他们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菩萨优婆塞戒经》卷一〈修三十二相业品〉云:【菩萨摩诃萨修一一相,以百福德而为围绕。……菩萨常于无量劫中,为诸众生作大利益,至心勤作一切善业,是故如来成就具足无量功德;是三十二相,即是大悲之果报也。】(《菩萨优婆塞戒经》卷一)这段里面所说的摩诃萨,是指大菩萨的意思。但是到底哪一阶位的菩萨才能称为摩诃萨呢?这在经典中会因时、因地的不同而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三十二相业品第六)9、“为菩萨时,于无量世,可瞋之处不生瞋心,乐施众生随意所须,是故次得七处满相。”:菩萨要有这两个法:可瞋而不瞋,乐施众生,随顺众生意。菩萨因为这样布施,所以成佛时得到七处满相。这事情很难的,众生需要什么,你就得给什么。他们来要眼睛,你就用调羹挖眼给他,这就是随意所须。如果他说:“我要你的鼻子。”你不肯给他,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是时,彼梵志遥见灯光佛来,颜貌殊特,世之奇异,诸根寂定,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庄严其身;见已,便发喜豫之意,善心生焉:’书籍所载如来出现,甚为难遇,时时乃出,犹如优钵华时乃出耳!我今当往试之。‘是时,梵志手执五华往至世尊所,复作是念:’其有三十二相者,名曰成佛。‘即以五根华散如来上,又求三十二相,唯见三十相,而不见二相,即兴狐疑:&r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是时,彼梵志遥见灯光佛来,颜貌殊特,世之奇异,诸根寂定,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庄严其身;见已,便发喜豫之意,善心生焉:’书籍所载如来出现,甚为难遇,时时乃出,犹如优钵华时乃出耳!我今当往试之。‘是时,梵志手执五华往至世尊所,复作是念:’其有三十二相者,名曰成佛。‘即以五根华散如来上,又求三十二相,唯见三十相,而不见二相,即兴狐疑:&r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谓如来,身心具足;身有微妙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具足大力。心有十力、四无所畏、大悲三念、五智三味、三种法门、十一种空观、十二缘智、无量禅定,具足七智,已能度到六波罗蜜岸。若人能以如是等法赞叹佛者,是人则名真供养佛。”〗——《优婆塞戒经》(供养三宝品)第十七讲记:接下来解说诸佛的伟大功德,所以大家应当供养,也说真正的供佛应该如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谓如来,身心具足;身有微妙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具足大力。心有十力、四无所畏、大悲三念、五智三味、三种法门、十一种空观、十二缘智、无量禅定,具足七智,已能度到六波罗蜜岸。若人能以如是等法赞叹佛者,是人则名真供养佛。”〗——《优婆塞戒经》(供养三宝品)第十七讲记 接下来解说诸佛的伟大功德,所以大家应当供养,也说真正的供佛应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甚至于,被古时未悟的凡夫们胡乱搜集而编入密教部的密宗经典,譬如《大日经》告诉你说:应当观想自己有一个本尊形像,然后再把自己变成本尊;这个本尊观想变成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样观想成就的时候,就是成佛了!你不知道这是附佛外道所说的外道法而跟着走,那你就学错了!因为那种修法根本就不是佛法,与三乘菩提的正法修证完全无关,只是把外道法冠上佛法的名相而冒称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愿意接受藏密这些令人作呕的污秽不净物供养的「佛菩萨」,当然是极低等鬼神化现冒充的假佛、假菩萨;再看藏密每年「晒佛」时所跳的金刚舞,全都是山精鬼魅的模样,有智慧的人看了就晓得那些都是低等鬼神了,哪里是清净的金刚神?又藏密所谓的「报身佛」,实质上都是「抱身佛」,也就是与明妃相拥抱持而求淫乐触觉之淫秽、不堪入目的下劣有情,怎敢说是具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此缘此,财富之定义不易界定,譬如因于修行而得功德,亦能多致财富;如修四无量心者成就时,得为梵天王,财富无量;又如佛之三十二相,每一相皆因成佛前之无量施而得,故三十二相及八十随形好,莫非财富。然而归根究柢,一切财富皆从心来。此则一般俗人之所不知。每见有人勤苦一生,节俭奋斗,而穷苦潦倒一世,欲求一屋久安身心,竟不可得;有人生而多有财宝,先人已预为彼筹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祂就跟你问:你可以用身相来看见如来吗?也就是世尊祂具足三十二相,但是你看到的这个身三十二相,其实就是如来的应身。如果说你看到的这个会生灭的应身,你就不是见到真正的如来,所以祂才要这样子问。须菩提就答说:【“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那这一段话到底在讲什么?须菩提就答覆佛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也就是说,你不可以落在这个色身的三十二相上面,如果你把佛的三十二相的色身当成是如来,那你就看不见如来。所以你要看如来,你就不可以着在三十二相上面;当你看见了三十二相,但是你却可以同时看见那个不是三十二相的法身,那你就可以说你见到了如来。所以佛在这一句话同样含有深意。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也就是说,唯有你证得如来藏,才知道佛所说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具三十二相。在于一切众生身中。为蕴界处垢衣所缠。贪恚痴等妄分别垢之所污染。如无价宝在垢衣中。外道说我是常作者。离于求那自在无灭。世尊所说如来藏义。岂不同于外道我耶。佛言。大慧。我说如来藏。不同外道所说之我。大慧。如来应正等觉。以性空实际涅槃不生无相无愿等诸句义。说如来藏。为令愚夫离无我怖。说无分别无影像处如来藏门。未来现在诸菩萨摩诃萨。不应于此执著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世尊修多罗说如来藏自性清净,转三十二相,入于一切众生身中,如大价宝,垢衣所缠。《占察善恶业报经》云:「如来法身自性不空,有真实体,具足无量清净功业,从无始世来自然,非修非作,乃至一切众生身中亦皆具足,不变不异,无增无减。」《入楞伽经》卷三∶「尔时圣者大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如修多罗说如来藏自性清净,具三十二相,在于一切众生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具三十二相。在于一切众生身中。为蕴界处垢衣所缠。贪恚痴等妄分别垢之所污染。如无价宝在垢衣中。外道说我是常作者。离于求那自在无灭。世尊所说如来藏义。岂不同于外道我耶。佛言。大慧。我说如来藏。不同外道所说之我。大慧。如来应正等觉。以性空实际涅槃不生无相无愿等诸句义。说如来藏。为令愚夫离无我怖。说无分别无影像处如来藏门。未来现在诸菩萨摩诃萨。不应于此执著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