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我见既然是界有情,对于五阴或者四阴之中,加以认取为常恒不坏;我执当然就是界当中,依着(我见)所执取的那个常恒不坏我,在界境界当中起了贪爱而生起的执著,这样子执著不舍不肯弃舍,乃至于说有了贪嗔痴慢疑这些的习气,这都是属于我执。我所执呢,如果加以细分的话,又可以分为外我所的执著,还有内我所的执著。外我所的执著就是执著我所有的财富,执著我的家庭、我 admin

2020-06-08

  我见既然是界有情,对于五阴或者四阴之中,加以认取为常恒不坏;我执当然就是界当中,依着(我见)所执取的那个常恒不坏我,在界境界当中起了贪爱而生起的执著,这样子执著不舍不肯弃舍,乃至于说有了贪嗔痴慢疑这些的习气,这都是属于我执。我所执呢,如果加以细分的话,又可以分为外我所的执著,还有内我所的执著。外我所的执著就是执著我所有的财富,执著我的家庭、我 admin

2020-06-08

  慈悲心的养成,第一个是不杀生,第二个是救生,第个就是要吃素。从日常生活中磨炼自己、训练自己,到达真正慈悲、平等、净心。初学佛的人不要害怕自己做不到,或者条件因缘不具足,而此忧郁彷徨,觉得佛门难迈,道心退转。以下吃素日期,是为渐断荤腥之法。六斋日:若逢大月,为初八、十四、十五、廿、廿九、十日若逢小月,为初八、十四、十五、廿、廿八、廿九日十斋日 admin

2020-06-08

  又白佛言:齐几名贤圣舍心?佛告帝释:舍心有:一者喜身,二者忧身,者舍身。帝释!彼喜身者,自害、害他,亦二俱害;舍此喜已,如所喜,不自害、害他,二俱不害知;时比丘专念不忘,即名受具足戒。帝释!彼忧身者,自害、害彼,亦二俱害;舍此忧已,如所忧,不自害、害他,二俱不害知;时比丘专念不忘,即名受具足戒。复次帝释!彼舍身者,自害、害他,亦二俱害,舍此身已 admin

2020-06-08

  比丘人以上,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以这六和的和谐合聚的精神,团结生活在一起,叫做和合众。和合有两种意义:(一)理和,同证择灭理故。(二)事和,具有六种:(1)戒和同修。即对于所受的戒法,善护受持,无杂无秽,称赞不毁,与诸同修清净梵行的道伴们,平等共同受持。由此法故,发起尊重爱敬,欢喜悦意,无违无诤,和合共住。 admin

2020-06-08

  (《大乘法苑义林章》卷6)因此窥基大师解释和合僧就有理和、事和、辨事等种的区分。事和和辨事当然都是从世俗表相上来说,人成众,事相上的和合僧自然是指人以上的集体才称为僧众;而辨事就是办事,就是僧团中辨正法事,或者是作法办事,那就必须要四人以上的集团,成为僧团才能共同来辨事或共同来办事,并且依所辨正,或者所办法事性质的不同,要求的人数也就有所不同 admin

2020-06-08

  指每个月的初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二十日、二十九日、十日(小月二十八日、二十九日)。僧众每月于此六日集会一处,布萨说戒,在家二众乃于此六日受持一日一夜八关斋戒,持斋布施,则令诸天欢喜,小鬼不得其便,利益行者。【六斋日】[出《四天王经》并《增一阿含经》]六斋日者,据《毗婆沙论》所说,凡遇持斋之日,则过午不食。(一)帝释敕四天王各治一方。每月初八日, admin

2020-06-08

  94为何会感生各种异熟果报呢?世因果又如何在异熟果报中具体实现呢?其因在于各个众生都有的第八识,也就是阿赖耶识,此识含藏着众生无始以来所熏习的善、恶、有漏、无漏的一切业种,过去所造的善业、恶业与无记业习气能影响业种的流注而不断现行。阿赖耶识由其所含藏的我见、我执烦恼业种,不愿见闻觉知的自己消失,因而引生七转识不断出生,由七转识现起种种不如理作意的分 admin

2020-06-08

  等流果:五种果报中的异熟果说完,下面再说等流果等种果报;五果的真实法说完了,方能辨正密宗如何篡改佛法中的五果正理。众生由七转识透过身口意的造业,就有习气之产生;习气是烦恼种子,储存于阿赖耶识中。种子在阿赖耶识中不停的流注,而眼、耳、鼻、舌、身、意、末那及阿赖耶这八识心王中,各自的种子都是不断流注的;而同类种子前后相续不断,八识识种也都是如此无间的 admin

2020-06-08

  六根触此内相分境而生六识,至于外相分是指器世间,无量无数千大千世界、山河大地、花草林木、地水火风以及有情身。外相分中的人身,是由有情各自的阿赖耶识藉父精母血、四大、业种之缘而变生的正报;而山河大地……等器世间之依报,则是由共业有情阿赖耶识之法种及异熟等流种为因,共同变现而成,并非如一神教所说「由上帝或大梵天所创造的」。再说,众生之前五 admin

2020-06-08

  离系果:乃是修八支圣道,灭诸烦恼,如断除我见、我执,离开界系缚之果报。此果报,十不善业中无;唯于佛法中修八支圣道,灭诸烦恼,造十善业道,而转成清净之业,方能得之;若诸异生凡夫,不断我见而以世俗道灭诸烦恼,此不究竟故,所以非离系果。--------《广论之平议》─宗喀巴《菩提道次第广论》之平议正雄居士 admin

2020-06-08

  悟后修学一切种智---如来藏系诸经,而触证五法自性、七种第一义、七种性自性等八识心王诸心所法,证入百法明门而发起道种智者,名为分证即佛,犹非是究竟即佛也。《平实书笺》 admin

2020-06-08

  因为大乘的见道和二乘的见道不同,二乘见道了就是断缚结,可是大乘的见道,因为它是属于般若中观与种智的部分,所以叫做证得「人无我智」。所以七住菩萨所证的人无我,部份内容和声闻初果一样,也是断了我见,但是又从所证悟的自心真如而观察到自心真如离一切我见我执,从来都没有我的观念存在,这是证悟的菩萨所证得另一种人无我,不共二乘声闻初果人。证悟前尚未伏除性障的 admin

2020-06-08

  贤位的无我观——如幻观(世界如幻)、阳焰观(人生如戏)、如梦观(菩萨道如梦)——修行圆满具足了,就能发起圣种性及修道性,又因为十无尽愿的增上意乐,及初地的入地心所应具备的增上慧学具足了,便是证得通达位功德,有了无生法忍而进入初地。入地后,修到初地满心时的无我观,叫做犹如镜像。入初地之后修学百法明门及布施波罗蜜满足了,证得犹如镜 admin

2020-06-08

  从此以后,二地满心菩萨可以自己转换污垢的内相分为清净的内相分;这样观行而成为二地满心,成为真正持戒的菩萨,心地清净就渐次进入地了。《大乘无我观》 admin

2020-06-08

  地修学万法明门及四禅八定、四无量心、五神通等。到了地满心的时候,他的无我现观,叫做犹如谷响,也就是一切法音的宣流都好像山谷的回音一样。证得犹如谷响的现观以后,就正式进入四地而修无生法忍。《大乘无我观》进入地以后要修学什么?地菩萨要修学四禅八定、四无量心、五神通。地修学这些境界很迅速,事半而功倍;为什么很迅速呢?因为你在初地应修的增上慧学, admin

2020-06-08

  但是四地有一个观行,他得要观察:地菩萨修成四禅八定、修成四无量心、五神通,都已具足,又现观法音宣流犹如谷响,所以现在成四地心,可以随意到十方世界度化众生、随意化现了(四禅八定及五神通未修学具足者,则不能发起意生身,不能去至他佛世界;也不能在各佛世界化现及度众生)。可是他观察:「我化现这些化身到处去度众生、说法,其实都是犹如水中月一样;真实的本心在 admin

2020-06-08

  五地的无我观名为变化所成四地满心转进五地,再去修学增上慧学;从地满心以上都要跟佛修学,地满心前可以跟人间的地上菩萨修学;地满心以上的菩萨都是直接跟报身佛修学(这是依地满心所证得的意生身而说的,但也有菩萨到四地五地才发起意生身,才能直接跟佛修学),这个等一下再来说;佛度众生有很多方便善巧。现在话说回来,说他地满心,犹如谷响境界正受完成,进入 admin

2020-06-08

  阿罗汉入灭尽定时还要盘腿,坐下来,然后从初禅、二禅、禅、四禅,这样次第转进而经过四空定,最后入灭尽定。七地满心的菩萨不然,刚刚一坐下,想要入灭尽定,一坐下就入了:念念都可以入灭尽定的等至位中。每一念的当下也都在灭尽定的边缘中,其实他说法度众时,若突然不想说了,也可以随时入灭尽定;对俱解脱的阿罗汉及我们而言,这真是「匪夷所思」。这个时候,因为他的修 admin

2020-06-08

  你就依这个昧去修,修这个昧,不久就进入八地,依之而修,便可以成就八地的如幻昧观。因为所成就的如幻昧观,是由七地的方便善巧而来——七地有方便善巧波罗蜜多。八地因这个如幻观的法无我智成就,而且有方便善巧波罗蜜的完成,所以于相于土都能变化自在。七地菩萨若想现相现土时,还要起作意之后去观行;他不必作观行,只要心中一起作意,就可以在十方世界 admin

2020-06-08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