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我们的受阴也是起起落落,一下苦、一下乐,一下不苦不乐,换来换去,所以也是生生灭灭。我们的想阴事实上也是一样生生灭灭,一下想吃东西,一下想要休息、想要走路游玩等等,所以也是生生灭灭。那行阴呢?行阴也是从一地方到另外一个地方,从一个时间到另外一个时间,也是生生灭灭。我们的识阴也是一样,譬如眼识白天可以看东西,可是到了晚上,我们就要休息,要让祂断灭。耳识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所以受阴有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想阴我们也很贪着,贪着想要吃饭、睡觉、运动、休息、去修学、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所贪爱的想阴。因为有这些想阴,有这些愿望,所以如来藏就帮我们出生了五阴,继续产生想阴,继续在六道里面生存,这就是所谓的想阴。什么是行阴呢?就是我们可以行来去止,从一个地方走到另一个地方,从一件事情做到另外一件事情,那也是我们在贪着这些事情的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所以受阴有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想阴我们也很贪着,贪着想要吃饭、睡觉、运动、休息、去修学、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所贪爱的想阴。因为有这些想阴,有这些愿望,所以如来藏就帮我们出生了五阴,继续产生想阴,继续在六道里面生存,这就是所谓的想阴。什么是行阴呢?就是我们可以行来去止,从一个地方走到另一个地方,从一件事情做到另外一件事情,那也是我们在贪着这些事情的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我们的受阴呢?也是起起落落,一下苦、一下乐,一下不苦不乐,换来换去,所以也是生生灭灭。我们的想阴呢?事实上它也是一样生生灭灭,一下想吃东西,一下想要休息、想要走路游玩等等,所以也是生生灭灭。那行阴呢?行阴也是从一地方到另外一个地方,从一个时间到另外一个时间,也是生生灭灭。我们的识阴呢?我们的识阴也是一样,譬如眼识白天可以看东西,可是到了晚上,我们就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当我们在母体中渐渐成长,肌体逐渐成形而后出生时,意根想攀缘外境,就通过眼,耳,鼻,舌,身这五根去感知外境,形成法尘,(名色缘六入),意根通过意识接触到这种种法尘,就以为自己看见,听见,嗅到,尝到,触到了外境(六入缘触),既然以为接触到的外境并以之为实,必定产生种种苦、乐、不苦不乐的感受(触缘受),有了这种种感受,我们必然就会有欢喜贪恋乃至厌恶(受缘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众生会对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对受阴的这样子的领纳分别去贪着、去执着,产生变本加厉的这样子的一个结果,这个就是受阴炽盛。那什么是想阴炽盛呢?想阴炽盛是因为想像追求,而有怨憎会、爱别离、所求不得苦。也就是说,我们对于色阴的四大不调,对于受阴的领纳分别完以后,因为在这个当中去作思惟、想像、分别、追求,所以进而会产生怨憎会苦,会产生爱别离苦,乃至于产生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接下来我们就来谈受阴,受阴就是觉受,它有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苦受就是痛苦的觉受,违逆己心的觉受。乐受是快乐的觉受,顺己心的觉受。那不苦不乐受呢?就是不顺己心也不逆己心的觉受。那我们可以用譬如来说明,譬如说当你生病的时候,是不是苦受?是苦受,绝不会是乐受。可是当你请医生给你治疗的时候,身体慢慢恢复了,你的乐受就出现了;然后你再继续给医生治疗之后,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我们的受阴呢?也是起起落落,一下苦、一下乐,一下不苦不乐,换来换去,所以也是生生灭灭。我们的想阴呢?事实上它也是一样生生灭灭,一下想吃东西,一下想要休息、想要走路游玩等等,所以也是生生灭灭。那行阴呢?行阴也是从一地方到另外一个地方,从一个时间到另外一个时间,也是生生灭灭。我们的识阴呢?我们的识阴也是一样,譬如眼识白天可以看东西,可是到了晚上,我们就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我们的受阴呢?也是起起落落,一下苦、一下乐,一下不苦不乐,换来换去,所以也是生生灭灭。我们的想阴呢?事实上它也是一样生生灭灭,一下想吃东西,一下想要休息、想要走路游玩等等,所以也是生生灭灭。那行阴呢?行阴也是从一地方到另外一个地方,从一个时间到另外一个时间,也是生生灭灭。我们的识阴呢?我们的识阴也是一样,譬如眼识白天可以看东西,可是到了晚上,我们就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欲界爱的结,比如说一个菩萨三果,他仍然喜欢住在世间,虽然对于世间的苦乐不贪着,但是世间还有不苦不乐。他还有一个心念,喜欢在欲界里面度众生,这就是欲界爱的结。色界爱的结就是喜欢色界的境界,比如我们有人悟了以后,性障除了,本身也有定力了,结果初禅善根发,色身常常有乐触。然后他心里生起喜欢贪着的心——喜欢这个乐触,所以时常将心向内收敛,让乐触在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一切都是世间人自己遮障自己,把外五尘之色声香味触执为真有,贪求色声香味触所带来的乐受,而畏惧苦受,并以不苦不乐受来逃避,真的是“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那时刚好在帮忙校对电子报的禅三心得报告(正才师兄版),发现师兄的见道报告说得好白喔!我了解○○所表达的意思,但是又不敢去猜真正的文字,怕会解悟。孙老师上课时曾提到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翻然向往第三古德云,众生处五浊恶世,如囚处狱,虽罪有轻重,然无有一人不苦者。夫地狱饿鬼之苦,犹云隔世而未知也。畜生之苦,犹云隔胎而未知也。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苦,犹云人生,未必时时然也。只如安常处顺,在家庭之间,有何趣味?《法苑》举《婆沙》所言家居之可厌恶甚详,姑撮其一二。有云家是难满,如海吞流;家是无足,如火焚薪;家是苦性,如怨诈亲;家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苦不苦分明。觑见没可睹(咄)(原标题: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第二十一) | 三摩地 2018-07-19 |
![]() |
岂不苦也。云曰。吾虽为僧自恨昏钝不能诵念经法。此来欲求见文殊只乞聪明果报。老人曰。奇哉。又曰。此处不见文殊更欲何之。云曰。欲上北台去。老人曰。吾意亦然。曰请师先行。云乃游遍台顶告别。老人自西而去。薄暮方到北台。又见老人然火而坐。颇为惊怪。问曰。适于东台相别。为何先至。老人曰。师不知要路所以来迟。云虽承此语心乃犹豫。只此老人莫应文殊也。云乃鸣足礼拜。 | 三摩地 2018-07-19 |
![]() |
三者不苦不乐受。不苦不乐是亦为苦。涅槃虽同不苦不乐。然名大乐。以大乐故名大涅槃。二者大寂静故名为大乐。涅槃之性是大寂静。何以故。远离一切愦闹法故。以大寂故名大涅槃三者一切知故名为大乐。非一切知不名大乐。诸佛如来一切知故名为大乐。以大乐故名大涅槃四者身不坏故名为大乐。身若可坏则不名乐。如来之身金刚无坏非烦恼身无常之身。故名大乐。以大乐故名大涅槃善男子 | admin 2018-07-19 |
![]() |
三者不苦不乐。如是三种俱能增长身之与心。何因缘故能增长耶。触因缘也。是触三种。一者无明触。二者明触。三者非明无明触。言明触者即八正道。其余二触增长身心及三种受。是故我应断二种触因缘。触断故不生三受。善男子。如是受者亦名为因亦名为果。智者当观亦因亦果。云何为因。因受生爱名之为因。云何名果。因触生故名之为果。是故此受亦因亦果。智者如是观是受已。次复观爱 | admin 2018-07-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