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缘觉菩提不离如来藏 十因缘法中已经告诉我们,六根、六尘、六识一切种子,以及一切的心所有法,都从这个入胎识而来;可是单有入胎识时仍不能有生死,一定要由入胎识先出生六根、六尘、六识,然后再供应种种色、心所有法,才会有五遍行、五别境,才会有触、受等等,然后不得不领受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才会不断地流转生死,这就是缘觉菩提。所以缘觉菩提仍要归结到大 admin

2018-12-27

受蕴:有情皆有领纳苦、乐、忧、喜、不苦不乐等受,故名受蕴。对于诸受的境界,能加以了知就是想蕴。因想而起身口意行,出生善念、恶念,起贪、瞋、痴、慢、疑,造诸善恶业,以及为了生活而有行来去止等动作,都名为行蕴。如来藏若不先出生色蕴,就无法变生六尘,也就无法出生识蕴六识及受、想、行蕴。若如来藏不出生这五蕴,众生于此世间便不能生起承受果报、造作新业的作用。 admin

2018-08-07

进而产生各种感受,或苦或乐或不苦不乐,乃至或贪恋或厌恶,求取之心不断生起,对于贪着之境界,不了知其虚妄的道理,不断想办法去获得、保持,不令坏失。如此执着则又种下了再次受生的因,导致有情生死轮回,相续往来于六道中而无法出离。而诸菩萨对于这依他而起的离念灵知意识心…等万法,了知其虚妄性,故于诸法不贪不恋。如此之一切万法,或科学、或艺术、或人文、或 三摩地

2018-08-01

受阴有三受: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苦受就是痛苦的觉受,违逆己心的觉受;乐受是指快乐的觉受,顺己心的觉受;不苦不乐受是指既不顺己心,也不逆己心(的觉受)。这我们可以从生病的例子作说明。当我们生病的时候,当然是苦受,绝不是乐受;可是当你去找医生治疗,依照医生嘱咐而用药的时候,病情就渐渐恢复了;病情渐渐恢复的时候,就有乐受出现。然而你继续用药的结果,最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受的关系,有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所以就引起了贪爱、执取,以及未来世的有;这三个法就是一直在守养,守养这个苦芽,导致能够出生——这一世的出生以及未来世的出生,以及这一世的出生有老死,未来世的出生也有老死;这一世的出生就是这个苦树。所以经过这样十二因缘的说明,我们就知道:无明所引身口意业为基础,然后贪爱、希望、追求,来长养名色的苦芽,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一个菩萨真实断我见,那他要给自己创伤疗愈就很容易了!创伤疗愈的关键就是在断我见与断我执!我们是因为有这个我见、我执或我所执,才会有创伤!譬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这个创伤,就是因为担心「我」被伤害!那什么是断我见呢?这个平实导师的书上都说的很清楚!大意就是说确实观行五阴十八界是虚妄无常,因缘和合的,五阴十八界并不是真实的我!只是一个组合体 三摩地

2018-07-23

因此罗汉托空钵,他老人家的心不会苦!因为他断了我见和我执,慧解脱阿罗汉一定有初禅以上的定力,初禅会有身乐,所以他即使生活不顺利,每天都有初禅身乐自娱,那即使没饭吃也会过得很快乐的!只是肚子比较饿而已,那是身苦,但他心不苦,因为他实证解脱的智慧,而且加上他还有初禅身乐盖过那个肚子饿的苦,所以他就一定有解脱功德受用。而有未到地定功夫的开悟菩萨,他解脱证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佛在经中曾开示:祂故意示现六年修苦行,日食一麻一麦,导致自己身体如皮包骨一样非常瘦弱;可是这样的苦行不仅无法利益众生,而且自己的智慧仍然无法发起,所以世尊最后放弃修苦行,转修不苦不乐行,于尼连禅河接受牧羊女的乳糜供养后,身体恢复健康,最后在菩提座下明心,成就上品妙观察智、平等性智以及大圆镜智,于夜后分夜睹明星眼见佛性,成所作智现前,成为四智圆明的究竟佛。虽然 三摩地

2018-07-23

既然色身是无常,死后财物、眷属、名声也都带不走,只有道业和因果随身,所以才能真正放下对无常法的执着,心系佛法,正念分明,专心修道,再苦也不苦了,这是佛法所带给世人的安隐与超越世间苦的快乐。(原标题:身是道器古圣贤这样“看”病) 三摩地

2018-07-23

世间最困难的外苦行,无过于世尊六年的苦行,日食一麻一麦而静坐于禅定中;但是后来发觉这样苦行的结果,都只能与定境相应,都与解脱的智慧、法界实相的智慧、一切种智的智慧完全不相应,最后还是放弃了世人都无法做到的苦行,入河沐浴后,接受牧女的乳糜供养而恢复身力,不苦不乐而参究苦因、参究因缘、参究法界实相以后,终于一夜之间成就佛道,所以苦行与成佛是无关的,与证 三摩地

2018-07-23

但这其实不是真正的苦行,真苦行是中道之行——不苦不乐;不苦是身不受苦,不乐是心不贪于五欲,常能制心于一处。若不是在佛法整理思惟上用心,那就是忆佛而净念相继,不然就是一念不生地出坡,这才是不放逸。修身苦行的人出坡种菜时心中若在打妄想,身体劳累辛苦时在打妄想,那就不是真苦行了,而是放逸了。佛法的修行全都在心上用功,可是他专在身上自苦,那种用功 三摩地

2018-07-23

(四)者心不放逸:心不放逸名为苦行;真苦行其实是中道行,不苦不乐,不苦是身不受苦,不乐是心不贪于五欲,常能制心一处,在佛法义理上思惟用心,能修忍辱:修于生忍、修于慈忍、修于法忍,能于深妙法安忍而不动摇,才是真正的苦行。心不放逸就可以离开身恶业、口恶业、意恶业,常为众生作大饶益,而常行十善,累积福德资粮,必定会示现菩萨富裕之相,生活无虞匮乏而不必受人供 三摩地

2018-07-23

施主若以净妙物施,后得好色,人所乐见,善名流布,所求如意,生上种姓,是不名恶,云何说言施主得罪?施主施已,欢喜不悔,亲近善人,财富自在,生上族家,得人天乐至无上乐,能离一切烦恼结缚,施主乃得如是妙果,云何说言得恶果报?施主若能自手施已,生上姓家,遇善知识,多饶财宝,眷属成就,能用能施,一切众生喜乐见之,见已恭敬、尊重赞叹;施主受报,得如是事,云何说 三摩地

2018-07-23

受是什么?受就是我们对环境的领纳、领受的意思!并且受可以分成三个受: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杂阿含经》卷12。虽然说这三个受,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这个分类也许乍听之下好像有点粗略;实际上我们可以发现,在世间所经历的一切受,都不出于这三个受的范围。并且这三个受还有一个特性,就是当我们有苦受的时候,其实是没有乐受的;当我们有乐受的时候,其实没有 三摩地

2018-07-23

那这个五根身依于根尘触而再产生的受,所谓的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我们要观察五根身是生灭的、是不净的。依于佛在经典里面所说的,外相有十二种,中相十二种,乃至内相十二种。譬如说外相的发毛、爪齿、眵泪、耵聍、涕唾、垢汗、大小便利——就是大小便,这一些的内相、外相、中相的实际上的观行,在自己的色身上,在他人色身上,在种种众生的色身相,能够如实地 三摩地

2018-07-23

佛为什么要用受、想、行这个作为次第呢?因为受最容易观察,为什么?因为你的境界受,乃至说你的苦受、乐受和舍受——舍受就是不苦不乐受,你会不知道吗?当你意识心存在的时候,你只能够用知见说:我是假的!我是假的!可是实际上,还真的很难认自己是假的,因为祂的剎那生灭你无法体会;当意识灭的时候你也不知道,你醒过来的时候意识又出现了,所以你没有办法体验 三摩地

2018-07-23

识阴的一切苦,依世间法现前观察之,其实无边无际;譬如八苦中的任何苦,都是因为有识阴才会存在;推而广之,世间所有苦,包括三界六道中的一切苦、一切乐、一切境界,也都不离苦,只是苦的轻重差别而已,没有不苦的。而识阴永远都会与三界九地中的一切苦相应,除非祂灭失了。识阴所有的种种细相、极细相的苦,就由读者们自己去深入现观与思惟;经由识阴的了解,以及对识阴不离 三摩地

2018-07-23

境界受谓身根本有之苦、乐、舍受,即是尚未由觉知心、尚未由离念灵知心生起对此境界欢喜或厌恶之心行时所得之身根身识上所有觉受;苦乐舍受,谓身根身识触痛尘已,转由意识领受身根痛触之粗相细相而产生苦觉、乐觉、不苦不乐觉(注:痛谓触觉)。如是觉受,云何亦谓为蕴?谓如是觉受,必须先有色蕴及识蕴,然后方得在人间生起;故如是觉受,必定是经由色蕴与识蕴之聚集而成,若无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接下来就会有你种种的受,透过你的乐受、苦受以及不苦不乐受,又产生诸种行。(六、结缚行)这个结缚,它本身不一定是苦才有结缚。所谓结,就像现在你在一个法里,在一个绳子里面打一个结,打一个结它就绑住了,它就很难解开,然后你将这个绳索套在自己的身上就捆缚住你了,这叫结缚。结缚行,于可爱者、于你爱恋者,你会产生结缚行。譬如说,你喜欢一个人或喜欢一个物品,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这样思惟与现前观察以后,还不能断除我见与三缚结,就必须再从经中所说地狱道、鬼道的种种苦,以及自己观察畜生道弱肉强食及被人类宰杀而食等,详细而深入思惟以后,再思惟自己是否能永远保住人身而不坠入三恶道中受苦?并且再深入思惟:一旦落入三恶道中,何时才能再回来人间享有半苦半乐的人类生活?然后再依三苦来思惟:行善者死后出生于欲界天中受乐,行善者加修禅定出 三摩地

2018-07-23

 «上一页   1   2   …   3   …   4   5   下一页»   共96条/5页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