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心不净施就只能得到世法中的福德,不得修行上的功德。功德是自受用,福德则是后世的依报。佛陀在《优婆塞戒经》卷2〈11自他庄严品〉中说:云何心净。施时不为生死善果。名称胜他得色力财。不断家法眷属多饶。唯为庄严菩提故施。为欲调伏众生故施。是名心净(CBETA,T24,no.1488,p.1044,b29-c3)。分别解释如下:布施之时不是为了增长生死善果而行施的。譬如布施时心中想着:我现在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有人则是为了想在未来世色身更有力、更健康,或者财富更多,就是为得色力财而布施,这就是心不净;心不净施就只能得到世法中的福德,不得修行上的功德。功德是自受用,福德则是后世的依报。也不可以为了延续家法而布施,家法就是求三界中的有为法,也就是希望这个布施可以使未来世的自己讨到好老婆、嫁个好老公,这是欲界中的家法。若是求来世的禅定证量,是求色界、无色界境界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心不净施就只能得到世法中的福德,不得修行上的功德。功德是自受用,福德则是后世的依报。佛陀在《优婆塞戒经》卷2〈11自他庄严品〉中说:云何心净。施时不为生死善果。名称胜他得色力财。不断家法眷属多饶。唯为庄严菩提故施。为欲调伏众生故施。是名心净(CBETA,T24,no.1488,p.1044,b29-c3)。分别解释如下:布施之时不是为了增长生死善果而行施的。譬如布施时心中想着:我现在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二说出世法中。初说四谛论。(瑜伽论记释遁伦集撰)于是如来告女人曰。若汝欲得阿难比丘以为夫者。宜应出家学其容饰。答曰。唯然敬承尊教佛言善来便成沙门。鬓发自落。法衣在身。即为说法。示教利喜。所谓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不净出要最善。又此欲者。众苦积聚。其味至少。过患甚多。譬如飞蛾。为愚痴故。投身猛焰。而自烧害。凡夫颠倒。妄生染着。为渴爱所逼如逐焰之蛾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是佛所交代的啊!并不是说你把钱财、食物送给众生,众生得到世法上的利益安乐就好啦!这样就不是菩萨的如法布施!就同于世间善人的世俗布施了。佛说菩萨的如法布施,一定要在布施时施设方便而把众生安置在佛法里面,这样才是如法的布施。这样才是自己得利、众生也得利,因为你度了他们进入佛法中,让他们也知道佛法,让他们也得法利啊!用这样的观念、这样的布施行,来回向无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有人则是为了想在未来世色身更有力、更健康,或者财富更多,就是为得色力财而布施,这就是心不净;心不净施就只能得到世法中的福德,不得修行上的功德。功德是自受用,福德则是后世的依报。也不可以为了延续家法而布施,家法就是求三界中的有为法,也就是希望这个布施可以使未来世的自己讨到好老婆、嫁个好老公,这是欲界中的家法。若是求来世的禅定证量,是求色界、无色界境界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但教如痴如呆去,佛法世法,打成一片。施为举措,只是寻常,惟改旧时行履处。古云,大道从来不属言。拟谈玄妙。隔天渊。直须能所俱忘却,始可饥餐困则眠。11、古拙禅师示众诸大德,何不起大精进,对三宝前深发重愿。若生死不明,祖关不透,誓不下山。向长连床上,七尺单前,高挂钵囊,壁立千仞,尽此一生,做教彻去。若办此心,决不相赚。如其发心不真,志不猛励,这边经冬,那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77有云:「善男子!菩萨由善知识任持,不堕恶趣;由善知识摄受,不退大乘;由善知识护念,不毁犯菩萨戒;由善知识守护,不随逐恶知识;由善知识养育,不缺减菩萨法;由善知识摄取,超越凡夫地;由善知识教诲,超越二乘地;由善知识示导,得出离世间;由善知识长养,能不染世法;由承事善知识,修一切菩萨行;由供养善知识,具一切助道法;由亲近善知识,不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但在世法上,别人送东西,受者有拒绝之权利,若如佛言,那么别人送东西时,受者不就不能拒绝,否则即是害对方犯偷罪。又例如若有人发心供养萧老师,老师若表明不接受金钱等供养而拒绝,那发心供养者愿不能成,是否变成盗僧宝物,因为萧老师也说过「出口成愿」。以世法上而言,若受者不能拒绝施者之布施或供养,别人发心给什么都不能拒绝,那岂不天下大乱?因此这段在适用上是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有人则是为了想在未来世色身更有力、更健康,或者财富更多,就是为得色力财而布施,这就是心不净;心不净施就只能得到世法中的福德,不得修行上的功德。功德是自受用,福德则是后世的依报。也不可以为了延续家法而布施,家法就是求三界中的有为法,也就是希望这个布施可以使未来世的自己讨到好老婆、嫁个好老公,这是欲界中的家法。若是求来世的禅定证量,是求色界、无色界境界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而被我们所度化的众生也能够转而再度化更多的人天,如此辗转度化,功德真是无量无边,无法计算;因为此经如来藏蕴含着无量无边的功德,是一切世出世法的根源,诸佛因为对祂已经究竟透彻了解,故能够开演出无量无边的妙法。因此能够受持此经,是进入佛菩提道,内门修学的第一步,也是诸佛出世的本怀。许多人在诵经之后,会配合诵念回向偈: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普愿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而被我们所度化的众生也能够转而再度化更多的人天,如此辗转度化,功德真是无量无边,无法计算;因为此经如来藏蕴含著无量无边的功德,是一切世出世法的根源,诸佛因为对祂已经究竟透彻了解,故能够开演出无量无边的妙法。因此能够受持此经,是进入佛菩提道,内门修学的第一步,也是诸佛出世的本怀。谈到这里,我们再看许多人在诵经之后,会配合诵念回向偈: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但在世法上,别人送东西,受者有拒绝之权利,若如佛言,那么别人送东西时,受者不就不能拒绝,否则即是害对方犯偷罪。又例如若有人发心供养萧老师,老师若表明不接受金钱等供养而拒绝,那发心供养者愿不能成,是否变成盗僧宝物,因为萧老师也说过「出口成愿」。以世法上而言,若受者不能拒绝施者之布施或供养,别人发心给什么都不能拒绝,那岂不天下大乱?因此这段在适用上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77有云:「善男子!菩萨由善知识任持,不堕恶趣;由善知识摄受,不退大乘;由善知识护念,不毁犯菩萨戒;由善知识守护,不随逐恶知识;由善知识养育,不缺减菩萨法;由善知识摄取,超越凡夫地;由善知识教诲,超越二乘地;由善知识示导,得出离世间;由善知识长养,能不染世法;由承事善知识,修一切菩萨行;由供养善知识,具一切助道法;由亲近善知识,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有人则是为了想在未来世色身更有力、更健康,或者财富更多,就是为得色力财而布施,这就是心不净;心不净施就只能得到世法中的福德,不得修行上的功德。功德是自受用,福德则是后世的依报。也不可以为了延续家法而布施,家法就是求三界中的有为法,也就是希望这个布施可以使未来世的自己讨到好老婆、嫁个好老公,这是欲界中的家法。若是求来世的禅定证量,是求色界、无色界境界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但不可一概而论,修行人亦有多类:一种虽然表面信佛修行,但未遵循因果之道如理取舍、断恶修善,反于佛门之中滥用僧物、侵损常住、说大妄语、破僧和合、辱慢师长、追求世法……因其所行与佛法背道而驰,以造恶只能感受苦报,焉得三宝加持?岂可反说因果不实、佛法不灵?又有一种,虽然身入佛门,但泛泛悠悠、懈怠散慢,心无几时能安住于佛法上,凭此微弱善力,难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而世法也常提到帮别人担业障,故究竟业能不能代受?答:业有别业和共业,共业对每一个人都会造成影响。比方说,有些人喜欢乱丢果皮垃圾,把环境弄得脏乱不堪,我们虽然不乱丢,但既然生活在同一个环境,就得承受这种恶劣环境的后果。又比方说,有人发心到没有水电的落后地区行医,他再有钱也没有办法吹冷气、看电视。承受共业,并不是代受他人的业果,而是无法享受个人应受的福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而被我们所度化的众生也能够转而再度化更多的人天,如此辗转度化,功德真是无量无边,无法计算;因为此经如来藏蕴含着无量无边的功德,是一切世出世法的根源,诸佛因为对祂已经究竟透彻了解,故能够开演出无量无边的妙法。因此能够受持此经,是进入佛菩提道,内门修学的第一步,也是诸佛出世的本怀。许多人在诵经之后,会配合诵念回向偈: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普愿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大乘百法明门论》,将世、出世法分为一百种。列举八识心王、心所等五位百法的名目。4.《大乘成业论》,说明阿赖耶识的起源及名义。5.《大乘五蕴论》,解释五蕴。6.《释轨论》。7.《三自性论》,为近来发现之梵本,古代未汉译,或已失译。三、论书注释1.《摄大乘论释》,共有:陈真谛、隋代达磨笈多与行矩、唐玄奘等三个译本。2.《大乘庄严经论释》,注释《大乘庄严经论》(马 | admin 2018-07-22 |
![]() |
】马鸣菩萨于《大乘起信论》中既已明示此难可了知之理,今逢导师的《起信论讲记》为众进一步开示大法,开演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体,有缘佛子承斯般若慧之熏习,应消除个人之性障,累积深厚之福德资粮,速求悟入,以便悟后起修,将来莫因世法种种缘故,起贪瞋痴慢疑而退失,致废失今生往世修习一切道业。后记此世诞生于西印度婆罗门家族,后移居中印度舍卫国婆枳多的马鸣菩萨,上承 | admin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