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众生的这种自我的执着性以及生前所造的善、恶业、无记业的业种,就会产生后有,使人死了以后又去投胎。解脱道的修证就是要实证无我,断除自我对三界各种有的贪爱。解脱道的行者虽然不知或不能证得法界的实相——真如与佛性,但是他们通过修行能够断除一念无明,舍报后就可以出离生死轮回——取无余涅槃。当然这个无余涅槃与佛地的无住处涅槃有着很大的不同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小乘因果轮回之说以「因果互生」而流转,如果此说成理,则「因」与「果」到底其中是谁可以接续承接其中业因实际而到未来世?此业种今生或可存之,然未来生之业种何处可以存之?有些业种尚且必须过百千万劫而后实现,于此中间,业种都不为流转轮回众生之五蕴所知,乃至和合生起;离此五蕴而存在又实际不灭,又可储存业种的,必有其体,真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觉知心是靠著我们的身根、意根、六尘,以及无明、业种的和合,才能够有这个意识觉知心生起及存在。所以,意识─我们这个觉知心─不管有念或无念之时,祂都是需要有很多的缘才有办法存在或者出生,所以这意识不是万有的根源。因此,万有的根源究竟是什么?这就是佛法所要实证的课题,而这并不是哲学的思惟所能够弄清楚的,也不是声闻解脱道所能弄清楚的;是只有实证的佛法才能确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那么关于断除憎嫉恼的部分,世尊是怎么说的呢?世尊开示说:居士啊!修习多闻的圣要怎样依于从来无憎嫉恼的清净心而断除憎嫉恼呢?修学多闻的圣应当要作这样子的思惟:心中充满憎嫉恼的人,必定会造作恶业,这些恶业种子储存在如来藏心之中,将来就必定会受到恶报的。无论是现世还是后世,如果我有憎嫉恼心的话,就一定会自害,也会诬谤他人。诸天天人以及有智慧的清净梵行者就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不论你和你最亲近的人(最恨的人也是最亲的人,因为都在离心最近最深的位置)是相互关怀、照顾包容的模式,还是成天吵吵囔囔、互不相让的模式,造成如今局面的因都在过去生,今生只是过去生相处模式的延续;也许身份变换了,角色颠倒了,但是过去生相互恩爱或者伤害的爱恨种子都分毫不差的储藏在各自的八识心田(人皆有八识,第八识如来藏,业种都收藏在其中,第七识意根,是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写给菩萨们:面对境界,多向内看,当下那一刻,如果我因别人做的某件事激怒,事情是外在的,可是这份被激怒的心却是我内在所发生的,想想,真正的菩萨会被这样的一件事激怒吗?会因为这件事而对众生产生嗔心、舍心吗?在我们修学佛法没有达到一定的位阶以前,往往会因为自己的有漏习气与无明业种,而造作种种业行,遭受种种业果,我们种种的境遇,其实是自己今生或过去无量生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业种被完整保存在一切有情生命皆有的如来藏中,将来依缘而显现。我们依本自具有的真心如来藏,而有无量的过去生,也会有无量的未来世,没有终止的时候。所以佛曾说:若以生生世世所留下的白骨,堆起来比一座须弥山还高。如来藏会依着我们今生今世所造的善业、恶业而有未来世的业果,于是轮回就这样不断的产生。几千年来,人类在所有未知领域中,最想知道的莫过于人类自身之谜: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菩萨知道要舍五阴、十八界,可是也很清楚知道外财也要能舍,因为他很清楚的知道凡是布施必获其利;因为善业造了以后,种子都在自己的如来藏中寄存;既然证实如来藏了,就知道所有善恶业种都会寄存在如来藏中,谁也抢不走。既然要世世行菩萨道,总得每一世都有资粮吧!既然要成佛,总得要具足广大福德吧!所以菩萨就舍弃我所。但是能够这样舍弃我所,是从那里来的动力呢?是从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修学过程中,以‘修除性障发起圣性’为宗旨,要求自己修除染污的习性种子,令我往昔所造不净的业种罪根现起时,能在清净心念的作意下回熏于八识田中,而念念化解霜融掉不净的意念,如此经过如理思惟,得以将染污种子汰旧换新成清净作意的种子,能令自己凡所有身、口、意行悉皆能清净的受持。在修学佛法中,我们首先要亲近善知识,多闻善知识讲的正确法义,不断地让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例如:信心坚固----深信三宝,并坚信因果;知有如来藏永住不灭,故能储存一切业种永不坏失。由于这样的体认,不仅不敢妄造恶业,更能积极布施、行善、精进修行,因为深信一切的善恶业行,皆有反作用力会回到自己身上,种子都存在自己的真心中而不毁坏或遗失。另外,常怀惭愧----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但善恶标准何在?又如何分辨是非善恶呢?大致来说,社会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即便这些身外之物能一直为你今生所用,这快乐也不会一直保持不变,因为我们的心本来就是无常生灭的,心的感受也会不断转换,从很快乐到只有一点点快乐到平淡甚至到厌倦,这些体会其实我们都无数次经历过,只是世人太过执迷,坚持要把五欲的苦毒当作甘露一般享用,把智慧的清泉当作敝履一般弃舍,还以为是聪明人行聪明事,殊不知越聪明越被聪明误,无论他是投机取巧的钻营获利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大宝积经》卷57)可是为什么会这样呢?就如同我们前几集所说的,这是因为每个众生都有各自的第八识如来藏真实心,这个不生灭的真实心是法界的实相,宇宙万法的根源;每个众生所造的一切善恶业种子,都会存在他自己的如来藏中,这些种子遇缘就会现起而使其受报,因此才能成就丝毫不爽的因缘果报的道理。我们回到造恶口的口业这件事来说,我们常见有些人说话时,完全不去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果律能运作,其关键在于吾人都有一个可持业种、贯通三世的「如来藏」,而一个人的相貌庄严与否,正是由吾人如来藏含藏之业种所决定,非由现代医学所提及的「基因」所成,因为基因属有生灭的「物质」,在色身不堪用被火化后随即消灭。所以今生能感召「相貌庄严报」,关键在于过去生的我们种下的善行,而这些善行也需符合「果报成定数」的必要条件才行,在《优婆塞戒经》卷7〈2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有人的色身、觉知心的心性,都是如来藏帮忙画出来的:有人生来就很慈悲,而且是滥慈悲;有人生来就穷凶极恶,有人生来愚痴而不能学好任何世间法,它都依照业种而帮众生确实画出来。但它随时会修改你所有的画,都看你意识与意根怎么转变,它就随时帮你修改,所以说它能画我们这个五阴小世间。但十方虚空一切宇宙世间也是由它来画,不过这幅大画不是单独来画,而是配合所有众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为这个真心就是这样会执藏,所藏,能藏一切业种,所以时机到了,要造业,还是未来受报,想一想,何苦呢?自己又不是吃太饱,吃撑了,干么自己要拼命地遮障自己的道业呢?所以有些事情,有的人就想通了,当然有会有人不是一下子就甘愿的,这是没有办法,因为菩萨还是有新学菩萨和久学菩萨之分,久学菩萨想一想,就知道这个轮回就是这么一回事,您喜欢也好,不喜欢也好,真正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觉知心是靠著我们的身根、意根、六尘,以及无明、业种的和合,才能够有这个意识觉知心生起及存在。所以,意识─我们这个觉知心─不管有念或无念之时,祂都是需要有很多的缘才有办法存在或者出生,所以这意识不是万有的根源。因此,万有的根源究竟是什么?这就是佛法所要实证的课题,而这并不是哲学的思惟所能够弄清楚的,也不是声闻解脱道所能弄清楚的;是只有实证的佛法才能确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人间如此,地狱、饿鬼、畜生、修罗、色界天、无色界天也都是如是,都是因为如来藏之本来存在,永不坏灭,能集藏一切善恶业种子,所以使业种可以现行,而去到未来世受种种的善恶业果报。譬如有人造了十善业而不犯众生者,可以生到欲界六天,享受欲界天的胜妙五欲;但是造了十善业以后,如果因为无知、迷信而诽谤、破坏,就必须先下堕地狱受长劫尤重纯苦,苦报受完以后,才能转生到欲界天中享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首先应该要了解到,一定是过去生自己对他们造作了非常不好的业行,在彼此心田中种下恶的业种,所以今生见面成为这样亲近的关系,却还要怨仇相对,无法和乐融融。对此我们就应该殷切的在佛前忏悔,不但忏悔自己过去生的业障,也发心要善待儿媳;他们目前对自己不好,应该想到这是自己应得的待遇,是自己过去对他们不好所以今生他们才这样对自己,把这个事实理清了并接受了,就懂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以前的方式是怎么做呢?古人他有智慧,他知道佛有大威德力,佛可以庇佑、庇护一切众生,而且在佛的面前一切众生平等,祂不会计较这个人过去生的业报是善还是恶,祂一样是平等来视之,不会有特别对于这个小孩,就认为他有以前的业种,所以他是不可治的众生,然后就放弃他;不会。因此,以前的人就把孩子托到寺院里面出家,或是说以其他的方式,类似让佛陀来养育,后来这小孩就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有缘的共业有情的心中的业种感应,会在虚空中产生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到了可以居住的时候,这些共业有情就开始往生到这里来。在这世界中一方面受业报,一方面造新的业。就如我们在自然界所看到的,种子种了下去以后,它就会自动生芽、会自动成长、会自动开花结果、果实会自动会熟,这些都是因为共业有情众生的真心中,同有这个种子--功能差别,这个种子,会感应而生出了无情生的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