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业种的展现除了业的自身力量,也有其他因素会影响其受报的先后,在《大乘阿毗达磨集论》卷4中,无着菩萨的开示说:【若一有情成就多业,云何次第受异熟果?于彼身中重者先熟,或将死时现在前者,或先所数习者,或最初所行者,彼异熟先熟。】(《大乘阿毘达磨集论》卷四)由这里面的开示我们也可以了解先受报的业,是属于力量比较大的,包括这个业本身就是重业,因此本身就有很 admin

2020-02-21

但是假使有人造了极多的世间福德,但是因为诽谤正法,或者协助破坏正法而下了地狱,几十大劫、几百大劫以后回到人间来,还是可以享受这一世所造世间善业的福德,别人无论如何都无法拿走你的福德;因为这个善业种子在你心田种下去以后,种子在你心中,谁也抢不走。可是如果在行善之时又造作了帮助破坏正法的恶业,也一样要受果报,而且还得要先受报。这就是重业先报的法界定律。 admin

2020-02-21

首先,业感缘起就是说,十方三世一切有情在世间造了善或恶业以后,一切善业种子及恶业种子,都记存在各自的阿赖耶识中,将来便由这些业种为缘,引生善报以及恶报,称为业感缘起。世间人劝善,而常常说一个简单易懂的道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其实就显示了业感缘起的现象,由善业或恶业种子感应,而有未来世顺遂或违逆的果报。譬如有人学佛以后开始修集 admin

2020-02-21

这告诉大众,你往昔曾经与这位众生结过缘,不论结的是善缘或者是恶缘,这些缘都由自己的如来藏执持着带到今世,于今世有因缘成熟而碰到这位众生时,今生意识的你,一接触到这位众生时,意根就会促使如来藏流注往昔的业种出现,因此当你接触这位众生那一刹那时,没有来由地生起了好的或者不好的念头,使得你很喜欢地接受,或者很讨厌而不接受这位众生。因此佛弟子们,如果碰到类 admin

2020-02-21

从上面说明可知,由于共业有情的如来藏,共同变现了山河大地的器世间,以及自己的如来藏变现了五根身,以此来摄取外境及作种种分别,因而造作了种种业,不论是善业或者是恶业,统统由自己的如来藏执持着,并且将这些业种带到未来世,纵使经过一百劫这么久,于因缘成熟时,还是要受果报,还是要受善业、恶业的果报。正如暴志比丘尼,前身是一位女子,因为珍珠被世尊的前身买走了 admin

2020-02-21

这些世俗上或连科学上都无法解释的奇怪现象,在佛法上都能得到解答,那就是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心,从无始劫来就帮我们储存每生每世所造作无数善恶业的种子,这些种子当中有与他人具共业性的,会与他人心中的同类的共业种子互相牵引,促成未来世共业果报的现起,其他不与他人具共业性的别业种子,则会造就未来世与他人完全不同的生命现象。像那对头部相连的伊朗姊妹,因为过去生的 admin

2020-02-21

事实上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如来藏中,从来都没有离开过如来藏,所以在一切法中成就身口意行之后,所造作的业种必定会收存在如来藏中;而如来藏本来不生,未来永远不灭,所以业种收藏在如来藏中永远不会灭失,未来因缘际会时,果报就一定会现前。佛门有句话说:菩萨畏因,凡夫畏果。菩萨清楚知道,如果造作恶业,业种会自动收存在个人的如来藏中,未来缘熟了,恶业的果报必定会 admin

2020-02-21

生从何来呢?从自己的如来藏中出生,父母只是提供藉缘,其实是自己的如来藏生了这个五阴;如来藏具有大种性自性的造色功能,随着个人的无明种以及业种而受生入胎,也就是藉(jiè)着父母和合之缘而受生入胎,然后藉着母体所提供的地、水、火、风四大,来造就胎儿的色身。亲证如来藏之后,就可以现前观察自己是从如来藏中出生,这个生从何来的问题就解决了。接着再观察, admin

2020-02-21

任持,就是说根本就不必要起意念,就能够随缘任运的执取过去所造的一切善业恶业以及一切无记业的习气,使得这些业种都不会失坏。意根有这种体性,是很多人所不知道的。有人说:那些美国越战退伍军人真的很奇怪呢!在越战过程中那么恐怖、那么痛苦,回来以后就应该赶快把它忘掉,他们却每天还要去梦到它,好笨喔!笨死了!笨到每天还要去看心理医生,还看不好。因为那个恐怖境界 admin

2020-02-21

换句话说:如果只有意业而没有口业和身业来配合,单单有意业,不会成就三界中的善恶业行,只是让自己心的业种在熏习改变而已,这是不会影响到正报的,所以说意业的贪瞋痴等三件事是业而不是道:所以佛说:这是因为自不行故。也就是说,意业中的贪瞋痴还没有透过口业和身业来实行,所以就没有成就十二因缘中的有支,所以不会影响到正报的。另外身跟口所造的身三业、和口四业七件 admin

2020-02-21

但是众生的善恶业种子都存在哪里呢?存在个人的如来藏中,不是在虚空,因为虚空无法,所以虚空没有能量可以吸取的,所有能量都在众生的如来藏中。如果不是有众生修习十业道,若不是这些十业道种子缘熟了,虚空中就不会有一个三千大千出现。例如我们这个银河系广大世界的出现,就是这个银河系中所有众生的共业因缘成熟了,所以就在虚空中出现这个世界,然后我们这些共业有情就陆 admin

2020-02-21

那为什么每一个众生所出生的样貌是不一样的呢?这个就是因为众生有各自各自的别业,因为过去世您所造作的业果,储存下来的这个业种,形成您这一世受持的业力,所以再一次的形成无明缘行,识缘名色,由您的如来藏再一次出生了您这一世的名色。那什么叫作名色呢?这个名色其实就是您这一世的正报身。那什么是正报身呢?譬如说狗生为狗身,狮子生为狮子的身,蛇生为蛇身,这个就是 admin

2020-02-21

但是众生的善恶业种子都存在哪里呢?存在个人的如来藏中,不是在虚空;因为虚空无法,所以虚空没有能量可以吸取的,所有能量都在众生的如来藏中。如果不是有众生修习十业道,若不是这些十业道种子缘熟了,虚空中就不会有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出现。例如我们这个银河系广大世界的出现,就是这个银河系中所有众生的共业因缘成熟了,所以就在虚空中出现了这个世界,然后我们这些共业有 admin

2020-02-21

诸位观众因为已经建立了一切众生都有不生不灭之如来藏心可以执持善恶业种的正知见,因此便能够深信因果道理。除了有一些人,因为信受邪见而不信因果,或是相信错误的因果知见之外,持戒的佛子都是相信因果的;而这些正确因果知见,就会在他身上发生正面的力量。一般人之所以还会不时犯戒的主要原因,大多是因为对于因果道理的了解不够深入,以至于对于毁戒作恶产生之严重后果, admin

2020-02-21

也就是说,如果有情有因缘能够入胎而诞生于人间,就会藉着自己往昔所造的业种、无明,以及今世的父精、母血等四大为缘而诞生于人间。虽然诞生于人间,但随着往昔所造的种种业而有种种不同的果报在承受,因此在人的世间里,就会示现有男人与女人、身高长与短、体重轻与重、寿命长与短、富人与穷人等种种不同的现象出现。又譬如在人间,有情必须摄取食物来长养这个五根身,否则这 admin

2020-02-21

所以祂一定可以保持这样的业力、业种,然后以后出生业果啊。这样大家说的善恶因果,这样才会平等啦!不会说造恶的人最后不用受报,如果这样的话就不是佛法。因为佛法不会妨碍到世间的这个法啊!所以因缘果报既然是如此,就代表诸法一定是出世间法所出生的啊!世间的法它本身没有出生性,我们从刚才的父母生小孩的这一件事情,这么简单而几乎在我们周遭都可以看到了,就可以用这 admin

2020-02-21

依于如来藏出生五蕴,五蕴造作了善恶业之后,业种由如来藏所蕴藏,依于业种而往生到三界六道的善恶趣;只要没有解脱,会继续在如来藏所普遍兴起出生的三界六道的这样子的有情的色身或是说心法(因为无色界没有色身),而不断地轮回。佛性常住就是这个道理。依于佛性常住,我们就必须要了解一切众生都有无量无边的轮回;无量无边的轮回当中,皆曾互为父母、兄弟、姊妹,都有无量 admin

2020-02-21

但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如果用来劝人家为善,倒也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从佛法真正的究竟道理来讲的话,其实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与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还是跟子孙自己的福报有关系;因为祖先所作的善业,如果再加上这个子孙过去也有善业的业种,自然会跟祖先所积的这个善业、这个福业相应,所以就会有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但是也未必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因为 admin

2020-02-21

】(《大宝积经》卷五十七)如来藏当中储存有业种,这个果报,就是我们这里所说的报果,乃至后面的余果。报果、余果是依于三归五戒、四种如实修行而有的果,是指善业;善业有善业的善报,乃至善报之后的余果、余报;恶业当然也有恶业的恶报,乃至恶报之后的余果、余报。 我们这里就先举《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在卷6的经文当中说,布施的相反就是贪财;我们就以一个反面的- admin

2020-02-21

如果说只是从意识的这种觉知心的境界,来谈家庭教育,来谈生活,来谈这个子女的问题,这样子怎么可以说就是生命意义之省思呢?你连生命的延续都没有办法去省思说:为什么生命能够延续?难道是从虚空来延续的吗?难道业种是存在虚空中吗?难道没有真实法,一切都是生灭法,一切都是无中生有、本无今有的法吗?这个部分你要能够具体地来验证,更具体地申论。所以我们说,被评论的 admin

2020-02-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