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因智慧不够,若有一丝一毫身口意,非如理作意者,皆在佛前忏悔,不再无明遮障;虽反应很慢,但我很愿意学习,希望早日为如来家业尽全力!想到禅三的护三菩萨们的辛劳,希望下次起能为代劳,让他们也能休息一下。下山后,有点与生活脱节,秀斗、秀斗(日语。意谓电线短路而出错)的做出平常都不会有差错的小插曲,例如:戴著手表问别人几点了;忘了前一秒想做的事,想不起上课(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这一世也不断造作善恶业,为来世的果报种下因;而我们这个肉体(包含所有的动物),是个因缘聚合、由自己的‘心’所映照出来的东西;山川大地、宇宙星球也是如此。”对此,当时自己也不知道这样的想法到底对不对?不知道有没有与佛法相符?后来,因为应付升考的学业压力,而且自己的兴趣也很杂,自己对生命实相与佛法的探究,也就断断续续,没有再持续用功。只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荷担如来家业的责任尽管沉重,但身为佛子,岂有旁贷、岂能退缩?只有殷重践履在佛前所立的誓愿,方能报答佛菩萨再造之深恩!佛叶经纬敬书公元二○○三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原标题:17第十六篇:叶经纬居士)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其间,更有二次糊里糊涂当上讲师,照本宣科的说了一阵子外道法;为此,在进入正觉共修后,亦曾对佛菩萨求忏悔,求佛菩萨原谅未学前所造之业。所幸在这十几年中,并未修得神通或特别感应,所以不曾因此而造恶业;学气功时亦未“出功夫”,而深深相信此乃佛菩萨怜念终将成为佛,为保护令勿执著于外道有为法而不能自拔故,而让于外道法中先污染一阵子,了解外道法的内容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为什么念阿弥陀佛可以到西方?那念别的名词呢?西方在哪里呢?”“师父!您怎么知道有阿弥陀佛?”“师父!六波罗蜜已经讲过好多遍了,可不可以换点别的?”于是,在想明了“知其然和其所以然”的情况下,最后的答案都是:“嗯!你业障太重了!”此后,从北到南,诸大丛林差不多也“走透透”;师父说:&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毕业后忙于工作、结婚、育子,一晃十多年就过去了,虽然内心对佛法仍有一份渴求,但却不愿再回社团参加《阿弥陀经》的研讨及共修;因为对极乐,我明白其殊胜之处,可是到底要怎么念佛才能一心不乱、净念相继呢?这般逐句逐字的解释、查注解,听的当下也许是法喜充满,念佛的当下也许是心情寂静,但共修完了以后呢?对我而言仍是烦恼、仍是习气,完全使不上力。为什么当年所学的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张老师用调柔的身段与语言,不断地鼓励我们发起救护众生、荷担如来家业的菩提心;不厌其烦地解答我们在生活上、修行上的困惑与困难。我总是很期待星期五晚上的课,上课时我总是感觉精神奕奕,但每次都是在不知不觉之中,两个钟头的课程就很快地过去,每次我都感到意犹未尽,直到禅三前结业那天都是如此。我常感谢诸佛菩萨及萧老师、张老师的帮助与厚爱,让我能参加这次的禅三精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主三和尚的这一席话,让明了荷担如来家业的任重道远,然而就在锻炼砥励的过程中,才能成就菩萨道,进而迈进成佛之道。四、结语饮水思源永归命,得法常念恩泽重承蒙俐廷师姊慈悲接引入佛门,承蒙双亲的教导护持,让得以进入讲堂持续共修。承蒙张老师的谆谆教诲,使得以渐次熏习佛法,备齐参禅的条件,使法身慧命得以出生。承蒙监香菩萨、护三菩萨鼎力护持,让可以一心礼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从小因家庭经济条件不佳,父母皆须为生活奋斗,所以将子女交由南部的外祖父母照顾,在物质匮乏的童年里,得到第一本课外读物,是学校奖励的《释迦牟尼佛传》,读时倍觉亲切;青少年时期,强说愁的年龄,再加上父亲往生,让我开始找寻“生命的真谛”为何?有模有样地看起教的圣经及哲学类的书籍;直至二十二岁初入文教业,办公室同事大多是一贯道的道亲,在大家热心传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大学毕业后,忙于工作、结婚、育子,终日在世俗事上烦心,开始觉得:“难道就这样过一生吗?”孩子陆续上小学后,家中经济状况却逐渐恶化,心里烦恼不已。但每次瞻仰观世音菩萨圣像时,心中却很平静,总觉得祂了解我的苦,就这样开始想入佛门;这时是二○○○年,约四年前的事。当时我的姊姊在上《菩提道次第广论》班的课,一听到我想学佛,十分热心的帮我报名,所以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到了高中,渐渐觉得很多哲学是“但有言说,都无实义”,俱是文字游戏,并无法解答生命的实相;复深感文字慧业若立言有差,是要断人慧命的,故而从此不再舞文弄墨,志愿也不再是当文、哲学家,而是发愿以一生岁月学习到多生的智慧及灵性的进步,矢志追求。但近代两大哲学的共通主张:“WHATISWHAT”──是什么就是什么,也就是经验的、实证的态度,却成了日 | 三摩地 2018-07-20 |
![]() |
199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哲学系,获美学专业硕士学位。《禅》杂志原执行编辑、河北佛学院讲师、河北禅学研究所研究员。明洁,原名董晓黎,辽宁大连人。1993年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德语专业毕业,留校任教。现主要从事佛教文化方面的翻译工作。明尧、明洁曾一起翻译、出版过《活得安祥》、《与生命相约》、《生命的转化与疗救》、《佛之心法》、《步入解脱》、《正念的奇迹》、《空谷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其父名寂,在慧可出生之前,每每担心无子,心想:“我家崇善,岂令无子?”于是便天天祈求诸佛菩萨保佑,希望能生个儿子,继承祖业。就这样虔诚地祈祷了一段时间,终于有一天黄昏,感应到佛光满室,不久慧可的母亲便怀孕了。为了感念佛恩,慧可出生后,父母便给他起名为“光”。慧可自幼志气不凡,为人旷达,博闻强记,广涉儒书,尤精《诗》、《易》,喜好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三祖僧璨大师寂于隋大业二年(606)。入寂前,僧璨禅师曾告诉大众云:“余人皆贵坐终,叹为奇异,余今立化,生死自由(别人都把坐着入灭看得很重,认为这样的走法希有难得,我则不然,我今天要站着走,以示生死自由)”,说完,便用手攀着树枝,奄然而化。后谥“鉴智禅师”。三祖僧璨在世的时候,虽然没有公开弘扬祖师禅法,但是他为后人留下的《信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如今,我已经找到了你这个继承祖业的人,为什么不去广行教化而要滞留在这里呢)?”于是,僧璨大师便离开了皖公山,准备南下罗浮山弘法。道信禅师当然非常希望能随师前往,继续侍奉祖师,但是没有得到祖师的同意。祖师告诉他:“汝住,当大弘益(你就住在这里,不要跟我走了,将来要大弘佛法)。”僧璨大师走后,道信禅师继续留在皖公山,日夜精勤用功,“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四仪(行住坐卧)皆是道场,三业(身口意)咸为佛事。盖静乱之无二,乃语默之恒一。”意思是说他心量宽宏,慈悲仁愍,纯洁无暇,不谈人是非,在日常生活中,心心在道,行住坐卧,起心动念,无时无处不处在觉照当中,而且经常干苦活重活儿,甘为大众服务。《传法宝记》说他“昼则混迹驱使,夜则坐摄至晓,未尝懈倦,精至累年”,白天混迹于大众中,干各种杂活儿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一切烦恼业障,本来空寂。一切因果,皆如梦幻。无三界可出,无菩提可求。人与非人,性相平等。大道虚旷。绝思绝虑。如是之法,汝今已得,更无阙少,与佛何殊?更无别法,汝但任心自在,莫作观行,亦莫澄心,莫起贪嗔,莫怀愁虑,荡荡无碍,任意纵横,不作诸善,不作诸恶,行住坐卧,触目遇缘,总是佛之妙用。快乐无忧,故名为佛。懒融禅师问:心既具足,何者是佛?何者是心?四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汝今负此事业,都不知过(如果你念了一万遍,并且体会了的大意,而不自认为有什么殊胜和了不起,那你可以和我把手同行。如今你却辜负了诵经这一修行的本意,竟然不知过错)。听吾偈曰:礼本折慢幢,头奚不至地?有我罪即生,亡功福无比。”六祖接着又问:“汝名什么?”法达禅师道:“法达。”六祖道:“汝名法达,何曾达法?”于是六祖又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六祖答道:“前念恶业本无,后念善生今有。念念常行善行,后代人天不久。汝今正听吾言,吾即本无今有。”第三问:“将生灭却灭,将灭灭却生?不了生灭义,所见似聋盲。”六祖答道:“将生灭却灭,令人不执性。将灭灭却生,令人心离境。未即离二边,自除生灭病。”第四问:“先顿而后渐,先渐而后顿?不悟顿渐人,心里常迷闷。&rdquo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证实相,无人法,刹那灭却阿鼻业。若将妄语诳众生,自招拔舌尘沙劫。4.顿觉了,如来禅,六度万行体中圆。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5.无罪福,无损益,寂灭性中莫问觅。比来尘镜未曾磨,今日分明须剖析。6.谁无念,谁无生,若实无生无不生。唤取机关木人问,求佛施功早晚成。7.放四大,莫把捉,寂灭性中随饮啄。诸行无常一切空,即是如来大圆觉。8.决定说,表真乘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