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然而末那识及意识都是由第八识阿赖耶识—如来藏所出生,乃至祂们相应的心所有法,也都是由如来藏所出生。因此,有情众生的前提条件,就是他一定是有一个第八识存在,也就是般若诸经中所说的真如心,能记存此世及过去无量世种种大小的事情,并且能够出生第七识末那识,进而再出生第六识意识,然后依著今生五色根的运作,而有了今生的记忆及好恶的感情反应;也就是必须有一 | admin 2020-02-06 |
|
![]() |
由此可见,能引生瞋恚的境界和因缘非常之多,如果不能好好修学忍辱行,可能因瞋而丧失财产、身命乃至长时所修之一切功德啊!以上为大家说明瞋的本质、瞋的过失,和起瞋的事情和种类。 接下来我们继续来探讨应该如何对治瞋恚之毒害呢?那就必须修忍辱之行。《优婆塞戒经》卷7云:【我当云何能调众生?忍辱即是菩提正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是忍果。我若不种如是种子,云 | admin 2020-02-04 |
乃至供佛时,辛香类的蔬菜也不许用作供物,譬如说萝卜、芹菜都有辛味,所以也不许用来供佛。但是牛奶及奶制品却可以供佛,因为不辛不辣,也不是杀生得来的,所以奶酥、奶酪等物也可以供佛,但是不能加了动物油脂作成,因为都是圣所遮物,这是讲究物净。非众共物,是自己所有的财物,才可以用来供养三宝。譬如你在团体,或家庭中,准备拿来供养三宝的财物是这个家庭或团体共有的 | admin 2020-02-04 |
|
![]() |
二者,无智之人不知涅槃,解脱知见严重短缺,何况能证?乃至号称为导师之台湾佛门有名法师,竟于书中宣称涅槃是不可知、不可说的,下焉者又何有稍知涅槃正理之可能?则证涅槃之缘即告断绝。今者平实欲令末法时期佛门四众皆具正见、知涅槃故,促使助人解脱生死之释迦如来正法得以久住,广利人天,自应写作此书以广利之。无智之人谓佛门凡夫也,世俗法中之一切凡夫则属此书之所不 | admin 2019-11-22 |
![]() |
------------------------------------------------------自序大乘佛法胜妙极胜妙,深奥极深奥,广大极广大,富丽极富丽,谓此唯一佛乘妙法,意识思惟研究之所不解,非意识境界故,佛说为不可思议之大乘解脱境界,名为大乘菩提一切种智,函盖大圆镜智、成所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然而此等极胜妙乃至极富丽之佛果境界,要从因地之大乘真见道始证,次第进修方得。然大乘见道 | 三摩地 2019-11-22 |
![]() |
略说如下:一:菩提道十信位之修证 修学十信之学子,有一劫成满,亦有乃至一万劫方得成满者。此十信成满之人,谓于佛法成信不退者,始入初住位中。二:十住位之修证 初住位修集布施福德。 二住位修诸戒法戒相,坚持不犯。 三住位中修忍辱行,于“众生忍”而修集资粮。 四住位 | admin 2019-11-03 |
![]() |
乃至,于正觉同修会中已经证悟或尚未证悟者,未经平实导师许可而私下于海内外,在各种管道与场合谈论观行、参究、禅三活动、使用机锋等等内容者,皆是侵犯法主职权而亏损如来、亏损法事的盗法行为。 | admin 2019-09-13 |
![]() |
”因此大家一定要相信现今还有正法住世,因为这样的关系,如果亲近正法道场、亲近善知识,便能够听闻正法,也因此便有机会能够信受与善解第一义的义趣,乃至证悟实相。因此末法时期,虽然众生外境攀缘较多,并且易受许多邪法所影响,因此要能够见道,自然需要更加努力。但是在末法时期,并非没有了义正法之存在与弘传,只要自己发心想要求法,找到了正法道场之后,证悟还 | admin 2019-09-13 |
![]() |
意思是说,一切法都是以如来藏为根本,一切法都是从如来藏所出生;而这一个如来藏是普遍存在一切诸佛菩萨乃至六道有情的身中,而且彼此的如来藏都是平等没有差别的;所以说法本来只有一宗,指的就是这一个如来藏正法。惠能大师又说:法就只有一种,而每个人得法的因缘不同,所以见道悟道有的人比较快,有的人比较慢;因此怎么可以把一个独一无二的如来藏正法,分成渐悟的法或是 | admin 2019-09-13 |
![]() |
为复兴如来正法,奠定正法未来9000年的根基,萧导师不惜背负恶名,乃至承受性命之危,指名道姓辨证法义,救护邪见中的无量众生,我对此十分赞同。正觉在法义上的不妥协,我也受益良多,并颇为感激。平实导师依据高深的般若证量,教门通达无碍,不惧任何法义上的问题,不惧任何不怀好意的提问,不受任何外道邪法之干扰。一代宗师,住持佛法,当之无愧! 正觉法这么好 | admin 2019-09-09 |
![]() |
而大乘菩萨行者亦修证诸法空相而证人我空,更复熏修般若实相智,由证得第八识真如心如来藏而生起般若智慧,现前证知诸法之本源即是此第八识真如心如来藏,故能发起般若智,现观一切法界皆由此第八识而有,现观一切法界之根源即是此第八识心,故能进修增上戒、增上心、增上慧学,乃至一切种智之修证直至成佛;断除三界惑及尘沙惑是成就佛菩提道的正因,实证真如心及一切种智得大 | admin 2019-09-06 |
![]() |
又现见如来藏处于身中,于一切境界如如不动;比量观之,则有情来世下堕三恶道或生欲界天中享受福乐之时,亦定如如不动,于有情五阴身之受苦受乐悉皆不动其心,无始以来乃至未来无尽劫后悉皆如是,故名为如。合是真实与如如之性,故名真如;能如是观者,即名证真如者。除此以外,悉属生灭有为之法,别无真实而如如之性可得。 证真如者名为真见道位菩萨,面对二乘菩提及诸外 | admin 2019-09-02 |
![]() |
那么这一些口行不论是畜生用身体来表示意思,或者哑巴用手的动作来表示意思,乃至用叫声表示意思,虽然不是说话,全都属于口行。而这个口行之所以产生的原因正是因为“觉观”,“觉”是比较粗糙的了知,而且是主动性的寻找而加以了知;“观”是比较细微的了知,但属于被动性的了知。由于觉观的缘故口行就会出现,所以这个口行应该包括觉观在里头 | admin 2019-09-02 |
![]() |
二者,无智之人不知涅槃,解脱知见严重短缺,何况能证?乃至号称为导师之台湾佛门有名法师,竟于书中宣称涅槃是不可知、不可说的,下焉者又何有稍知涅槃正理之可能?则证涅槃之缘即告断绝。今者平实欲令末法时期佛门四众皆具正见、知涅槃故,促使助人解脱生死之释迦如来正法得以久住,广利人天,自应写作此书以广利之。无智之人谓佛门凡夫也,世俗法中之一切凡夫则属此书 | admin 2019-09-02 |
![]() |
次法(上、下册)─实证佛法前应有的条件 【作者】张善思居士 上册【出版日期】2017年06月【书号】978-986-93725-8-9 下册【出版日期】2017年08月【书号】978-986-94970-5-3 【开本】32开,共2辑 【定价】250元台币/辑 书籍简介 次法的熏修是学佛的基础建设,非唯求人天之善者所修,解脱道学人欲求断结证果,乃至大乘佛菩提道中求明心见性的 | admin 2019-09-02 |
![]() |
再启曰:经云:诸大声闻乃至菩萨,皆尽思共度量,不能测佛智。今令凡夫但悟自心,便名佛之知见,自非上根,未免疑谤。又经说三车,羊鹿之车与白牛之车,如何区别?愿和尚再垂开示。师曰:经意分明,汝自迷背。诸三乘人,不能测佛智者,患在度量也。饶伊尽思共推,转加悬远。佛本为凡夫说,不为佛说。此理若不肯信者,从他退席。殊不知坐却白牛车,更于门外觅三车。况经文明向汝 | admin 2019-08-29 |
![]() |
已证如梦观之十回向位满心以上的菩萨,因为可以得到知宿命定的缘故,此菩萨虽然无有宿命通,然依如梦观的功德力,可以把定中、梦中所看到过去世种种的事情串联起来,而知道自己的来历,因此今世具足无师自然妙智而能自参自悟者,多属前世已证悟而乘愿再来之菩萨,因为世世串习的缘故,后世皆有自己证悟的能力,乃至世世都能自己重新通达见地。此为不畏三界生死苦厄的菩萨为怜悯 | admin 2019-08-25 |
![]() |
”,净空,这是你说的“那它差得很远很远”、“才露一个月芽”吗?你不是自己也说了“理如法有禅宗里面,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怎么你自己要跟自己拗着说,拧着说呢? 能修学《金刚经》的人的因缘和根性如何呢?“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 | admin 2019-07-30 |
![]() |
是故古天竺乃至今日全球佛教的真悟菩萨所传之法,是始终一味、同一法乳而不曾有所演变的;有所演变的,永远都只是声闻凡夫僧对解脱道法义及大乘法义误会以后,不断的“改进”而产生的演变现象,这种现象从来都与历代真悟菩萨所弘传的大乘法义无关。如同现代大乘法中的错悟者所说,互有异同而都与真悟者所说全然不同,这些错悟者在弘法过程中,必须一再地修正其说法而 | admin 2019-07-29 |
![]() |
如来正法不为地界所坏,不为水、火、风界所坏;乃至恶众生出世,乐行诸恶,欲行诸恶,成就诸恶。非法言法、法言非法;非律言律、律言非律;以相似法,句味炽然,如来正法于此则没。】(《杂阿含经》卷32)也就是说,如来的正法不会因为大地的变动而毁坏,也不会因为水火风灾的侵蚀所坏失;当人们的心性开始转变后,也不会消失;乃至于最后有邪见的众生出现于世,喜欢与想要造作 | admin 2019-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