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所以我们在修学佛法的时候,如果能够值遇到一个纯善的善知识,对他能够谦恭求法,那这样不论是在世间法则上,乃至出世间的法则上,都能够得到无量的利益;而菩萨在行道的过程当中,不论世间法、出世间法,都应该要求其圆满,而要值遇纯善的善知识。在佛道上,我们要怎么样去检视呢?在《大般涅槃经》当中,佛陀有开示,如果我们看到这位善知识,他所作的事情,是自己也作到了, | admin 2020-02-18 |
![]() |
什么叫殊胜善根?断了我见以后断三缚结,乃至亲证法界实相如来藏,得善友多所摄受,能行布施等六度波罗蜜多,三十七道品,将来能够成熟有情,严净佛土;殊胜善根就是,于七住位以后,所行的这些行;亲证法界实相如来藏,得到了善知识、善友的摄受;善友就是我们同修道友。我们为什么有时候建议说,大家在一起读读书,就是大家在一起共同的摄受,就是善友能够摄受我们。有的人会 | admin 2020-02-18 |
![]() |
乃至也有人主张说:要一门深入,这样才会对佛法有透彻的心得,以及一通百通的这样的洞识。所以他主张只能研读某一些经典,甚至于他还说:只专门读某一部经典,这样深入了解之后,自然就会一经通,百经通。可是问题是,真正的一经到底是哪一部经?又有人说:一门深入,是要依我们自己每一个人的根基,然后来选择修行的入门处,每一个法门都有它的圆通之处。当然他也会举《楞严经 | admin 2020-02-18 |
![]() |
大乘诸圣不但必须伏除、断灭我见,乃至要降伏我执,就像阿罗汉一样;更须进而要求证悟法界实相心体如来藏,才能得知般若实义、发起道种智。然而二乘诸圣修证二乘菩提,既不须亲证法界实相心体,不须亲证法空观,只须证得蕴处界生空观所得之生空真如即可,故不求证实相心体;乃至二乘圣人中,亦非全体皆能信受法界中实有如来藏,亦非全部圣人都能信受四谛、八正、十二因缘法背后 | admin 2020-02-18 |
![]() |
第六天是他化自在天,从此以下乃至人间,总名为欲界。所谓欲界,是说这一界的有情,各分为男女两性,有男女欲,所以名为欲界世间。欲界之上名为色界,共有十八天,初禅三天、二禅三天、三禅三天、四禅四天,四禅之上有五不还天,是三果及初地圣人舍报往生之住处,在五不还天当中舍报时,便可以出离三界。四禅以下共有十三天,必须证得初禅到四禅而不退失的人,舍报以后才能往生 | admin 2020-02-18 |
![]() |
所以我们不可以随着某已故法师否定如来藏,若是否定如来藏的话,这个你所护持的道场将会是破法者,这样子如何获得龙天善神,乃至于佛菩萨庇佑呢?我们也必须要思惟:您所护持的是否随于某法师,外于如来藏而说缘起性空?也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缘起性空不能外于如来藏而说。因为缘起性空现象界诸法,全部都是由如来藏所出生的,所以在《中论》里面说:诸法不自生、不共生、不他 | admin 2020-02-18 |
![]() |
就是说你势必对于佛法知见会不够完整,即使是今天出家而修学,乃至于在佛学院读了很多年,甚至在相关的这些信息上都很充足的一个教育的环境中,都很难说真正了解佛法了,何况是自己潜修在家,这种独自来修行呢!不过,虽然是如此,如果是说修行有一些限制,这也是难免的,这样的话就要去想说:我如果独自修行的话,应当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或是我应当向什么样条件来修学满足,然 | admin 2020-02-18 |
![]() |
演变到后来,当然我们现在也常常听到,如果我们能够做到,物来则应,过去不留,乃至于说我们能够超脱了诸法分别的境界,不对立,因此而超越了所有苦乐的对立的话,能够做到这样子的话,那也是我们非常向往的一个,好像是佛教里面真正解脱的境界。其实我们应该认真来讲,以上所说的,所有关于不执着于眼前境物,乃至于说因为不执着的关系,而减轻烦恼,能够做到这样,我们都要给 | admin 2020-02-18 |
![]() |
因此平实导师书中的语译:如维摩诘居士所说,阿难啊!佛出现在五浊恶世,所以就要显示出来:乃至于佛身也有病痛、也会死,因此你们要赶快求解脱生死。用这样的方法来示现,来教化众生。所以阿难啊!你就走吧!赶快走吧!拿着鲜奶赶快走,不必惭愧了。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入不二法门》<第036集弥勒菩萨(一)>正伟老师 | admin 2020-02-18 |
![]() |
世界悉檀是宣说娑婆世界三界六道,乃至十方三世诸佛世界的世界相,包括了三世流转的时间迁移以及四至周边的空间范围;这无量无边的世界,正是我们众生流转生死的世界,也是众生成就道业的世间。第二是为人悉檀,就是相应于众生各别的根基跟能力,而述说种种能够出离世间得到解脱的法门,让众生有所依据来修学、来生起善根。第三是对治悉檀,就是针对各各不同众生的贪、瞋、痴等 | admin 2020-02-18 |
![]() |
(《优婆塞戒经》卷7)都是在说明过去造作的业因并不是不能改变的,如果遇到善知识,能够修道修善,乃至能够修身、修戒、修心、修慧,借着善心与智慧的因缘力,不仅能够转重业为轻,轻业不受,甚至于能够坏极重之业。由此可知,佛教虽然极为重视因果,但却不像世间者,主张人生的境遇都是依着预定的命运发生,不是人力所能变更;佛教则认为一切的业报,或者说人生的命运,是可 | admin 2020-02-18 |
![]() |
释迦牟尼佛在《大方便佛报恩经》中,就开示了有四种发菩提心的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有的人,他出生在如来住世的年代,或者出生在如来入灭后不久,如来的教法仍然住世,只要禀承如来的教法,就能修学、就能证得声闻果,乃至诸菩萨果位。也就是说这个人是出生在正法时,他亲自看见或者听闻他人述说如来或禀承如来教法修学而证果的菩萨,示现了种种不可思议的事迹,他当时心中就生 | admin 2020-02-18 |
![]() |
尤其是过去生一天到晚只是打坐修禅定,而不是布施行善的人,纵使修得了四禅,乃至四空定的证量,舍报后生到色界天,或无色界天的这些禅定天当中,成为色界天或无色界天的天人;但再长的天人岁寿,都还是会报尽;报尽之后,必定就要下堕三恶道去,去报偿过去所造而未偿的恶业果报。所以这些不离三界果报的善业,都是迟早会消失掉的,执着善业而想要获得善业的果报,执着于欲界天 | admin 2020-02-18 |
![]() |
但是如果那样就叫作解脱的话,佛来人间之前,有的外道已经证得未到地定,有的外道已经证得初禅、二禅,乃至有的已经证得四空定,表示他们早就超越欲界,不贪名闻利养,也不贪男女欲,可是佛却说他们不得解脱。原来佛说解脱是指远离虚妄法,而虚妄法的定义,不是凡夫外道所能了知。换句话说,这个虚妄不单单指我所虚妄,还包括五阴虚妄。意思是说,除了对五阴的我所虚妄有如理作 | admin 2020-02-18 |
![]() |
所以他主张:只能研读某一些经典,乃至于说只专门研读某一部经典;深入了解之后,自然可以一经通、百经通。可是在思考这个问题之前,要先确定:真正的一经到底是哪一部经?一般人都只会在经文的表相上面,再加上世间所曾经熏习的种种的法,然后加以贯通之后,就敢说我已经通了这一经了;然后他以相似的道理进一步去了解其他经以后,他就敢说我又通了另外一部经了。因为所了解的 | admin 2020-02-18 |
![]() |
《法华经》中的龙女、《维摩诘[jié]经》中的天女,乃至《胜鬘经》中的胜鬘夫人等,都展现出无与伦比的慈悲与智慧,在在证明佛法中的实证男女都是一样的。特别是在大乘法中的女性,都是从来就与男性平等的,因此也就没有必要特别去争取女权了。以上概略说明古今中外对女性的各种不同看法。......根据巴利圣典的记载,佛陀成道以后的第五年,父亲净饭王过世,为了解决释迦 | admin 2020-02-18 |
![]() |
这样的三界,到底是谁创造出来的呢?在《优婆塞戒经》里面,佛说:若有风云为持大水,阿修罗宫、大地、大山、饿鬼、畜生、地狱、四天王处,乃至他化自在天处,悉因众生十业道故。(《优婆塞戒经》卷六)意思是说:我们看看这个世界,风生云起然后降下大雨,在风雨之中执持着大量的水分,可是这些事情是怎么来的呢?又好像这样的大地、山河,乃至于饿鬼道、畜生道、地狱之处、阿 | admin 2020-02-18 |
![]() |
乃至也有人主张说:要一门深入,这样才会对佛法有透彻的心得,以及一通百通的这样的洞识。所以他主张只能研读某一些经典,甚至于他还说:只专门读某一部经典,这样深入了解之后,自然就会一经通,百经通。可是问题是,真正的一经到底是哪一部经?又有人说:一门深入,是要依我们自己每一个人的根基,然后来选择修行的入门处,每一个法门都有它的圆通之处。当然他也会举《楞严经 | admin 2020-02-18 |
![]() |
而要能够成就解脱道,一定是要先有正确的解脱知见,譬如知道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皆不是真实的自我;有了正确的解脱知见,才有断我见的机会,乃至后面的修除我执。而这就需要在善知识处,经由多闻正法来达成;尤其在末法时期,邪法泛滥,正确的多闻熏习,尤其显得非常珍贵难得。譬如在《集一切福德三昧经》卷2中的开示:尔时,净威力士白佛言:‘世尊!布施庄严、净戒 | admin 2020-02-18 |
![]() |
法身无垢识以五法为性故名法身,而此法身无垢识心体,祂既然无形无色就像虚空一样,所以不能说祂有形量、有大小;所以阿赖耶识大到可以持色究竟天的一万六千由旬的广大天身,也可以小到持细菌身,乃至执持比细菌还要小的滤过性病毒(注),所以不可以说阿赖耶识的形量有大小。从相上来说,才能说祂遍一切处,因为祂在三界中示现,就有种种法相出现,因此可以观察得到:遍我们十 | admin 2020-02-11 |